协纪辨方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纪辨方书》卷一(1)
本原一
朱子①日:“本图书②,原卦域③。
”阴阳家者流,其亦衷诸此也。
作本原。
【注释】④朱子:即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精于易学,著有《周易本义》。
②图书:河图洛书的简称。
详下注。
⑧卦画:即卦符,亦称卦象。
分为由三根爻构成的八卦卦符与由六根爻构成的六十四卦卦符两类。
【白话释意】朱熹说:“易学本于河图洛书,源于卦画。
”后世阴阳家及诸多术数,也都以此为根本。
【提示】《辨方书》本原两卷,阐述的都是择吉术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地位十分重要。
“本原”不通,择吉术则无从理解。
故研究择吉术,必先明“本原”。
河图
河图①,一六为水居北,二七为火居南,三八为木居东,四九为金居西,五十为土居中。
北方水生东方木,东方木生南方火,南方火生中央土,中央土生西方金,西方金生北方水。
此五行相生之序也。
【注释】④河图: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
河图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
洛书
洛书①,戴九履一2,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火。
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五中土,五中土克一六水。
此五行相克之序也。
【注释】①洛书:也是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
其辞最早见《尚书·顾命》,及《论语·子罕>、《管子·小臣》等书。
②戴九履一:即上为九下为一。
【提示】上文所说“一六”、“二七”、“四九”等序数,均取自河图之数。
先天八卦次序
《系辞传》曰:“易有太极①,是生两仪②,两仪生四象⑧,四象生八卦④。
”邵子⑤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乾、兑、离、震为阳,巽、坎、艮、坤为阴。
乾兑为太阳,离震为少阴,巽坎为少阳,艮坤为太阴”。
【注释】①易有太极:易指变易;太极指宇宙初原物质,是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
②是生两仪:指天地、阴阳。
③四象: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在筮数上体现为七、九、八、六,在时令上象征春、夏、秋、冬。
④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物质。
⑥邵子:即邵雍,北宋著名易学家。
字尧夫,自号安乐,谥康节。
【白话释意】《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太极运动变易,分出天地阴阳两仪,由两仪产生春少阳、夏老阳、秋少阴、冬老阴四象。
四象衍生则八卦形成。
”邵康节说:“先天八卦次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其中乾兑离震属阳,巽坎艮坤属阴。
乾兑为太阳(老阳),离震为少阴,巽坎为少阳,艮坤为太阴(老阴)”。
【提示】先天八卦次序又称“伏羲八卦次序”,是北宋邵雍先天学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用以解释八卦的形成过程,而且用以说明世界形成的过程,又表示宇宙的结构模式,具有世界观和宇宙论的重要意义。
先天八卦方位图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①,水火不相射②,八卦相错③。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居东南,震居东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
所谓先天之学也。
”
【注释】①相薄:薄,出也,入也,迫也。
不相射(厌)即相通之义。
③相错:钳,犹摩也。
相互错杂。
【白话释意】《周易·说卦传》说:“天地设定上下配合的位置,山泽一高一低交流勾通气息,雷风虽各自兴动却能交相潜入应和,水火虽异性却不相厌异而相资助,八卦互相摩荡错杂而生六十四卦。
”邵康节说:“先天八卦方位,南
为乾北为中,东为离西为坎,东南为兑,东北为震,西南为巽,西北为艮。
此即所'珂先天之学。
”
【提示】先天八卦方位亦称“伏羲八卦方位”,邵雍先天象数易学的重要内容。
朱熹认为,自震四至乾一为顺,农阳气上升过程.仿天道左行,故为顺行,为已生之卦;自巽五坤八为逆,表阴气上升过程,仿地道右行,即逆天而行,为未生之卦。
后世多持此说。
后天八卦次序
《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
坤,地也,故称乎母。
震一索①而得男②。
故谓之长男。
巽一索而得女③,故谓之长女。
坎再索而得男④,故谓之中男。
离再索而得女⑤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⑧,故谓之少男。
兑三索而得女⑦,故谓之少女。
”
【注释】①索:搜寻,求索,②震三得乾下爻,故谓一索而得男。
⑧巽三得坤下爻,故谓一索而得女。
④坎三得乾中爻,故谓再索,而得男。
⑤离三得坤中爻,故谓再索而得女。
⑥艮三得乾上爻,故谓三索而得男。
⑦兑三得坤上爻,故谓三索而得女。
【白话释意】《说卦传》说:“乾为天,故称为父。
坤为地,故称为母。
震卦得乾下爻,所以叫做长男。
巽卦得坤下爻,所以叫做长女。
坎卦得乾中又,所以叫做中男。
离卦得坤中爻,所以叫做中女。
艮卦得乾上爻,所以叫做少男。
兑卦得坤上爻,所以叫做少女。
【提示】后天八卦次序亦称“文主八卦次序”。
它体现了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的义理,说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得父气者为男,得母气者为女;三男皆以坤母为本,乾父为用,三女皆以乾父为体,坤母为用。
后天八卦方位
《说卦传》曰:“帝①出乎震,齐②曲乎巽,相见③乎离,致役④乎坤,说占⑤乎兑,战⑥乎乾,劳⑦乎坎,成⑧占乎艮。
”邵子曰:“乾统三男于东北,坤统三女于西南。
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
”
【注释】①帝:古人心目中的大自然主宰。
②齐:整齐。
③相见:显现,呈现。
相见即纷相呈现。
④致役:役,事也。
致役犹言致力用事。
⑤说言:说同悦。
言为语助词。
⑧战:战斗,指阴阳交争。
⑦劳:劳倦。
⑧成:成功,含有前功已成,后功复萌之义。
【白话释意】《周易·说卦传》说:“大自然主宰使万物出生于东方震,齐生并于东南方翼。
事物生长旺盛,纷相呈现其体于南方离,继续努力成长于西南方坤.到了西方兑,则有收获之喜。
到西北方乾,暑尽寒来,阴阳交争,万物亦处于盛衰转折之际的阴阳相争。
列北方坎,万物已历四季,勤勉劳倦,应当归藏休息,以待来春复萌生机.东北方艮,为万物成熟之时,而亦必将终而复始。
”
【提示】后天八卦方位亦称“文王八卦方位”。
后天八卦。
出现了四时推移、八节变化、万物生长的流行周期以及阴阳互生、五行母子相生的规律。
先天卦配河图之象
《启蒙附论》①曰:“图之左方,阳内阴外,即宪天之震离兑乾,阳长而阴消也。
其右方,阴内阳外,即先天之巽坎艮坤,阴长而阳消也。
盖所以象二气之交运也”。
【注释】①《启蒙附论》:清李光地《周易折中》的一篇
【白话释意】《周易折中·启蒙附论》说:“河图的左方,阳内而阴外;以先天卦配之,为震离兑乾,象征阳长阴消。
河图的右方,阴内阳外;以先天卦配之,为巽坎艮坤,象征阴长阳清。
整幅图用以象征阴阳二气的交运消长。
”
【提示】这是先天八卦与河图相配的图式。
表明乾、坤、离、坎四正之位,左方为阳内阴外,阳长阴消,右方为阴内阳外,阴长阳消,象二气之交运。
以邵雍先天八卦方位说解释五行生成图。
然其卦象与五行相配,存在矛盾之处。
后天卦配河图之象
《启蒙附沦》曰:“图之一六为水,即后天之坎位也。
三八为木,即后天震巽之位也。
二七为火,即后天之离位也。
四九为金,即后天兑乾之位也。
五十为土,即后天之坤艮,周流四季而偏旺于丑未之交也。
盖所以象五气之顺布也”。
【白话释意】《启蒙附论》说:“河图的一六为水,配后天坎卦;三八为木,配后天震巽二卦;二七为火,配后天离卦;四九为金,配后天兑乾二卦;五十为土,配后天坤艮,此二卦周流于春夏秋冬四季而偏旺于丑未之交。
整幅图用以象征金、木、水、火、土五气的顺布”。
先天卦配洛书之数
《启蒙附论》曰:“洛书九数,虚①中五以配八卦,阳上阴下,故九为乾,一为坤。
因自九而逆数之,震八、坎七、艮六,乾生三阳也。
又自一而顺数之,巽二、离三、兑四,坤生三阴也。
以八数与八卦相配,而先天之位合矣”。
按②术家以乾配九,坤配一,离配三,坎配七,其数奇,故为阳。
兑配四,震配八,巽配二,艮配六,其数偶,故为阴。
【注释】①虚:取消,不用之意。
②按:本书作者的阐述、评价,均以“按”的方式表述。
【白话释意】《启蒙附论》说:“洛书九个数,不用中五以配先天八卦,阳上阴下,所以九为乾,一为坤。
白九逆数,震为八,坎为七,艮为六,为乾所生之三阳。
又自一顺数,巽为二,离为三,兑为四,为坤所生之三阴。
以此八数与八卦相配,与先天八卦之位正相吻合”。
【提示】洛书中,一与九相对,二与八相对,三与七相对.四与六相对,其合数皆为十。
与先天八卦相配后,乾与坤,兑与艮,离与坎,震与巽,其和数也都是十,同洛书之数正好对应。
后天卦配洛书之数
《启蒙附论》曰:“火上水下,故九为离,一为坎。
火生燥土,故八次九而为艮。
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为兑乾。
水生湿土,故二次一而为坤。
故三四次二而为震巽。
以八数与八卦相配而后天之位合矣”。
按邵子以文王八卦为入用之位、后天之学,朱予以洛书为数之用。
术家飞宫吊替,俱用后天配洛书。
其
法以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为序。
刘歆①曰:“八卦九章②相为表里。
”张衡③曰:“圣人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则所从来远矣。
【注释】①刘歆:西汉末人,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
②九章:即九宫。
⑧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白话释意】《启蒙附论》说:“火上水下,所以九数为离,一数为坎。
火生燥土,故八次干九而为艮。
燥土生金,故七六次于八而为兑、为乾。
水生湿土,故二次于一而为坤。
湿土生木,故三四次于二而为震、为巽。
以此八数与八卦相配,即符合后天之位”。
按后世术士飞宫布局,均用后天八卦配洛书。
西汉末年的刘歆和东汉的张衡,都提到八卦九宫。
可见此术由来极其久远。
【提示】五行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复生土。
这里说“水生湿土”、“湿土生木”,是李光地为将后天人卦与洛书相配而作的变通,并非五行相生之正体。
十干十二支十二律二十八舍
蔡邕《独断》云:“干,斡也,其名有十。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
支,枝也,其名一十有二。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
《礼记·月令》:“春月,其日甲乙。
夏月,其日丙丁。
中央土,其日戊己。
秋月,其日庚辛。
冬月,其日壬癸①。
”
《史记·律书》曰:“七正②二十八舍③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④,天所以成熟万物也。
舍者,日月所舍。
舍者,舒气也。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
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而东之。
至于营室⑤。
营室者,主营胎⑥阳气而产之。
东至于危。
危,境也。
言阳气之危境,故曰危。
十月也,律中应钟⑦。
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
其于十二子为亥。
亥者,该也。
言阳气藏干下,故该也。
广莫风居北方。
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
东至于虚。
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
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
东至于须女8,言万物变动其所,阴阳气未相离,尚相如胥也,故曰须女。
十一月也,律中黄钟9。
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
其于十二子为子。
子者,滋也。
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
其于十母为壬癸。
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
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
东至牵牛。
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
牛者,冒也,言地虽冻能冒而生也。
牛者,耕植种万物也。
东至于建星。
建星者,建诸生也。
十二月也10,律中大吕。
大吕者,其于十二子为丑。
丑者,纽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
.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
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
南至于箕。
箕者,言万物根棋,故曰箕。
正月也,律中泰簇⑩,泰簇者,言万物簇生也,故曰泰簇。
其于十二子为寅。
寅言万物始生填然也,故曰寅。
南至于尾,言万物始生如尾也。
南至于心,言万物始生有华心也。
南至于房。
房者,言万物门户也。
至于门则出矣。
明庶风居东方。
明庶者,明万物尽出也。
二月也,律中夹钟12。
夹钟者,言阴阳相夹厕也。
其于十二子为卯,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
其于十母为甲乙。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
南至于氐。
氐者,言万物皆至也。
南至于亢。
亢者,言万物亢见也。
南至于角。
角者,言万
物皆有使格如角也。
三月也,律中姑洗13。
姑洗者,言万物洗生。
其于十二子为辰。
辰者,言万物之娠也。
清明风居东南维。
主风吹万物而西之。
至于轸14.轸者,言万物益大而轸轸然。
西至于翼。
翼者,言万物皆有羽翼也。
生月也,律中仲吕15。
仲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去于十二为巳,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
西至于七星。
七星者,因数成于七,故曰七星。
西至于张。
张者,言万物皆张也,西至于注,注者,言万物之始衰,阳气下注,故曰注。
五月也,律中蕤宾。
蕤宾者,言阴气幼少,故曰蕤,痿阳不用事,故曰宾。
景风居南方。
景者,言阳气道竞,故曰景风。
其于十二子为午。
午者,阴阳交,故曰午。
其于十母为丙丁。
丙者,言阳道著明,故曰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
西至于弧。
弧者,言万物之吴落且就死也。
西至于狼。
狼者,言万物可度量断万物,故曰狼。
凉风居西南维,主地。
地者,沈夺万物气也。
六月也,律中林钟18。
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
其于十二子为未。
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北至于罚。
罚者,言万物气夺可伐也。
北至于参。
参,言万物可参也,故日参。
七月也,律中夷则19。
夷则者,言阴气之贼万物,其于十二子为申。
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故曰申。
北至于浊20。
浊者,触也,言万物皆触死也,故曰浊。
北至于留21。
留者,言阳气之稽留也,故曰留。
八月也,律中南吕22。
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
其于十二子为酉。
酉者,万物之老也,故曰酉。
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
阖者,藏也。
言阳气道万物阖黄泉也。
其于十母为庚辛。
庚者,言阴气庚万物,故曰庚。
辛者,言万物之辛行,故曰辛。
北至于胃。
胃者,言阳气就藏皆胃胃也。
北至于娄。
娄者,呼万物且内之也。
北至子奎。
奎者,主毒螫杀万物也,奎而藏之。
九月也,律中无射23。
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也,故曰无射。
其于十二子为戌。
戌者,言万物尽灭,故曰戌。
”
【注释】①十干中,甲乙属木旺于春,丙丁属火旺于夏,戊己属土旺于四季,庚辛属金旺于秋,壬癸属水旺于冬。
《月令》取十干之五行属性,以之代表四肘五方。
②七正:日、月及五得,合称七正。
⑧二十八舍: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
舍,止也,④八正之气:即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
⑤营室:定星也。
其星有室象,可以作室,故曰营室。
⑥胎:一作含。
⑦应钟:言万物应阳而动下藏也。
⑧须女:婺女名也。
⑨黄钟:黄,中和之气,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⑩原脱“也”。
据补。
11泰簇:泰,大也。
簇,凑也。
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之也。
11夹钟:夹,孚甲也。
言万物孚甲,种类分也。
13姑洗:姑,故也,洗.鲜也。
言万物玄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14至于轸:原脱“至于”。
据补。
.15仲吕:言阳气将极中充大也。
⑩注:味也。
《史记·天官书》云:“柳为鸟味”,由此,注即柳星。
⑥蕤宾:蕤,下也,宾,敬也。
言阳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
⑩林钟:林,众也,言万物成熟,种类多也。
⑩夷则:夷,伤也。
则,法也。
言万物始伤,被刑法也。
⑧浊:《尔雅》“浊谓之毕”。
⑨留:即昴宿。
⑧南吕:南,任也。
言阳气尚任色,大生荠麦也。
⑩无射:射,终也。
言万物随阳而终,当复随阴而起,无有终已。
【白话释意】蔡邕《独断》说:“干,树干的意思,由甲至癸,共有十位。
支,树枝之意,自子至亥,共有十二名。
”
《札记·月令》说:“春月,以甲乙二日为代表。
夏月,以丙丁二日为代表。
中央土,以戊己二日为代表。
秋月,以庚辛二日为代表。
冬月,以壬癸二日为代表。
”
《史记·律书》说:“七正二十八宿律历,乃天所以通五行八节之气,滋养、成熟万物之根本。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
但向东行进,则主辟生气。
它东至于室宿,再到于危宿。
于时令,为十月。
于十二律,为应钟。
于十二子,为亥。
这时,阳气虽已辟生,却十分细弱,不堪用事,故仍伏藏于下。
广莫风居北方。
东至于虚,再至于婪女。
于时令为十一月,十二律为黄钟,十二支为子,十母为壬癸。
这时,阳气滋长,万物任养于下.犹如十月怀胎,降生已可揆度。
广莫风又东至于牵牛,再至于建星。
于时令为十二月,十二律为大吕,十二支为丑。
这时,万物已滋养成形,但仍未破土而出。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
南至于箕。
于时令为正月,十二律为泰簇,十二支为寅。
万物争相萌生。
又南至于尾,于房。
万物之早生者,已经华然可观了。
明庶风居东方。
于时令为二月,十二律为夹钟,十二支为卯,十母为甲乙。
这时,万物尽出,十分繁茂。
明庶风南至于氐,再至于亢、于角。
于时令为三月,十二律为姑洗,十二支为辰。
这时,万物去故就新,鲜明挺拔。
清明风居东南维,推动万物向西发展。
首先,至于西方之耖,再至于翼。
于时令为四月,十二律为侣吕,十二支为巳。
这时,万物旺盛壮大,阳气发展达极点。
清明风又西至于七星、柳星。
于时令为五月,十二律为蕤宾。
这时,万物由盛转衰,阳气下注。
景风居南方。
于十二支为午,十母为丙丁。
阴阳相交,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万物即将成熟。
凉风居西南维,主地。
于时令为六月,十二律为林钟,十二支为未。
这时,万物成熟.富有滋味。
北至于罚,再至于参。
于时令为七月,十二律为夷则,十二支为申。
这时,阴气渐盛,开始申贼万物。
又壮至于浊,继至于留。
于时令为八月,十二律力南吕,十二支为酉。
这时,万物皆触死地,阳气更衰,开始伏藏。
阁阖风居西方。
于十母为庚辛。
北至于胃,再至于娄,达于奎。
于时令为九月,十二律为无射,十二支为戌。
这时,万物尽灭,收藏入库,阴气旺盛,阳气无余。
.但万物随阳而终,又将随阴而起,无终无止。
【提示】天干地支据说为黄帝时的大挠所创。
此说虽不可遽信,但其由来十分久远,则是可以肯定的。
古人创设天干地支的原始意义是什么?后世至今
争执不休。
不过,以蔡邕、司马迁等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天干为“斡”,以地支为“枝”,以四时五行、阴阳二气及万物的消长变化进行阐释,其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择吉术对吉凶的推断,亦本于此。
四序
寅卯辰木,巳午未火,申酉戌金,亥子丑水。
右谓之令星①,即春夏秋冬五气②也。
【注释】①令星:即当令之星。
星指五行。
②春寅卯辰木,夏巳午未火,秋申酉戌金,冬亥子丑水,实得“四气”,其言五气者,乃土寄旺于四季,无所不在。
参见“土王用事”条。
【白话释意】春寅卯辰,木当令。
夏巳午未,火当令。
秋.申酉戌,金当今。
冬亥子丑,水当令。
六辰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右阳从阳,阴从阴:六阳辰四阳卦纳①之,六阴辰四阴卦纳之。
【注释】①纳:即纳音纳甲。
详后。
【提示】天干也分为阴阳。
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十二月辟卦
正月建寅,泰卦。
《月令》“孟春”。
郑注曰:“孟春者,日月会于娵訾①,而斗建寅2之辰也。
正月,三阳之月;泰,三阳之卦,故以配之。
”
二月建卯,大壮卦。
《月令》“仲春”。
郑注曰:“仲春者,日月会于降委而斗建卯之辰也。
二月,四阳之月;大壮,四阳之卦,故以配之。
”
三月建辰,央卦。
《月令》“季春”。
郑注曰:“季春者,日月会于大梁而斗建辰之辰也。
三月,五阳之月;央,五阳之卦,故以配之。
”
四月建巳,乾卦。
《月令》“孟夏”。
郑注曰:“孟夏者,日月会于实沈而斗建巳之辰也。
四月,纯阳之月;乾,纯阳之卦,故以配之。
”
五月建午,垢卦。
《月令》“仲夏”。
郑注曰:“仲夏者,日月会于鹑首而斗建午之辰也。
夏至,一阴始生;垢,一阴之卦,故以配之。
”
六月建未,遁卦。
《月令》“季夏”。
郑注曰:“季夏者,日月会于鹑火而斗建未之辰也。
六月,二阴之月;遁,二阴之卦,故以配之。
”
七月建申,否卦。
《月令》“孟秋”。
郑注曰:“孟秋者.日月会于鹑尾而斗建申之辰也。
七月,三阴之月;否,三阴之卦,故以配之。
”
八月建酉,观卦。
《月令》“仲秋”。
郑注曰:“仲秋者,日月会于寿星而斗建酉之辰也。
八月,四阴之月;观,四阴之卦,故以配之。
”
九月建戌,剥卦。
《月令》“季秋”。
郑注曰:“季秋者,日月会于大火而斗建戌之辰也。
九月,五阴之月;剥,五阴之卦,故以配之。
”
十月建亥,坤卦。
《月令》“孟冬”。
郑注曰:“孟冬者,日月会于析木而斗建亥之辰也。
十月,纯阴之月;坤,纯阴之卦,故以配之。
”
十一月建子,复卦。
《月令》“仲冬”。
郑注曰:“仲冬者,日月会于星纪而斗建子之辰也.冬至,一阳始生;复,一阳之卦,故以配之。
”
十二月建丑,临卦。
《月令》“季冬”。
郑注曰:“季冬者,日月会于玄枵而斗建丑之辰也.十二月,二阳之月;临,二阳之卦,故以配之。
”
《考原》⑧曰:“按《史记·天官书》曰:‘用昏建者杓④,夜半建者衡5,平旦建者⑥。
文<春秋运斗极》云:‘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笫四权,笫五衡,笫六开阳,笫七摇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而为斗。
’如正月,初昏则用斗杓指寅,夜半则用斗衡指寅,平旦小魁则用指寅也。
其日月所会之宫渭之月将⑦。
娵訾,亥也。
降娄,戌也。
人梁,酉也。
实沈,申也。
鹑首,未也。
鹑火,午也。
鹑尾,巳也。
寿星,辰也。
大火,卯也。
析木,寅也。
星纪,丑也。
玄枵,子也。
子曰神后,丑曰大吉,寅曰功曹,卯曰太冲,辰曰天罡,巳曰太乙,午曰胜光,未曰小吉,申曰传送,酉曰从魁,戌曰河魁,亥曰登明。
月建运天道而左旋,为天关。
月将禀地道而右转,为地轴。
”
【注释】①娵訾:十二次之一,下同。
古代为了量度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把黄道带分成十二个等分,叫做“十二次”。
②斗建寅:古人将地而分成十二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这样夏历正月黄昏时北斗星之斗柄指东北方寅,叫做建寅。
每月移一位。
这就是古代历法的“十二月建”。
⑧《考原》:即《星历考原》,康熙时李光地等编纂。
④杓: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星合称杓。
⑤衡:北斗第五星。
⑥魁:北斗星一至四星合称魁。
⑦月将:六壬测算术语,指每一月当中日宿太阳在十二宫中所处的位置。
常称“日躔某将”。
【白话释意】正月建寅。
正月为三阳之月,泰为三阳之卦,故以泰卦配正月。
二月建卯。
二月为四阳之月,大壮为四阳之卦,故以在壮卦配二月。
三月建辰。
三月为五阳之月,夬为五阳之卦,故以夬卦配三月.
四月建巳。
四月为纯阳之月,乾为纯阳之卦,故以乾卦配四月.
五月建午。
五月夏至一阴始生,姤为一阴之卦,故以姤卦配五月.六月建未。
六月为二阴之月,遁为二阴之卦,故以遁卦配六月,
七月建申。
七月为三阴之月,否为三阴之卦.故以否卦配七月.八月建酉。
八月为四阴之月,观为四阴之卦,故以观卦配八月,
九月建戌。
九月为五阴之月,剥为五阴之卦,故以剥卦配九月.
十月建亥。
十月为纯阴之月,坤为纯阴之卦,故以坤卦配十月。
十一月建子。
十一月冬至一阳始生,复为一阳之卦,故以复卦配十一月。
十二月建丑。
十二月为二阳之月,临为二阳之卦,故以临卦配十二月。
《星历考原》说:按《史记·天官书》,凡月建,以昏建者用,杓,以夜半建者用衡以平旦建者用魁。
譬如正月,初昏取建则用斗杓指寅,夜半取建则用斗衡指寅,平旦取建则用斗魁指寅。
日月所会之宫叫做“月将”,从亥至子,逆次为娠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
与十二宫相配,则有十二神将,由子至亥,顺次为神后、大吉、功曹、太冲、天罡、太乙、胜光、小吉、传送、从魁、河魁、登明。
月建运天道,向左顺行,为天关。
月将禀地道向右逆行,为地轴。
【提示】十二月辟卦即十二消息卦,又称十二辟卦、十二君卦、十二月主卦。
是由乾坤两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
为众卦的基础,全易的根本。
依阴阳消息的次序排列为复、临、泰、大壮、夫、乾、垢、遁、否、观、剥、坤。
从复至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