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体系角度看中西音乐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音体系角度看中西音乐的不同
摘 要】本文试图透过音体系的角度,把握中西音
乐的不同之处。
将中西音体系的音名、音阶、调名法、乐调 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中西音乐的不同之处。
并希望
由此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西音乐之间的关系。
1007-0125(2015)03-0050-01
所谓音体系,是体现乐音之间相互关系并构成音乐结构
基础的体系。
它包括音律、音阶、调式、调性等内容。
从音 体系角度弄清中西音乐的不同之处,不仅可以使我们正确地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西音乐 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将二者区分开来,并能够正确地 加以运用。
、音名及音阶
音名
音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 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它们是十二个独立的音名, 不依附于任何一个音名而存在。
与中国音乐不同的是,在西 关键词】 音 体系 ;中
西音乐 ;音名;音阶;调名法 ;乐调系统 中图分类 t=r. 号: J60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将一个八度内划分成 个半音的
E 、
F 、
G 、A 、B 再加上五个变化音,但是这五个变化音的 名称不独立,它们依附于七个基本音级而存在。
例如,西方
#D 、E 、F 、#F 、G 、#G 、A 、#A 、B 。
也可以表示为:
bD 、D 、bE 、E 、F 、bG 、G 、bA 、A 、bB 、B 。
在以上两列 bA 、#A= bB 。
这是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音名所不同的 地方。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中西音乐中虽然使用的音名 不同,但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将一个八度平均地划分 为十二个半音。
二)音阶 音阶,就是把音按照级进的方式排列起来。
在中西音乐
中,虽然使用的都是七声音阶,但是它们却存在着一些不同 之处。
首先,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七声音阶中,以宫、商、角、 徵、羽五音为核心,称为正音。
另外两个音则是依附于这五 正音而存在的,它们在音乐中只是起到润饰的辅助作用,称
而在西方音乐中,七声音阶中的各音地位平等,没
有上下、高低、主次之分,所起到的作用也一样。
其次,在 中西音乐中,音阶所代表的含义也不相同。
西方的音阶就是 调式音阶,例如,1 2 3 4 5 6 7 1?表示的是 C 自然大调。
6 ?7?1 2 3 4 5 6 表示的是 a 小调。
同样的七声音阶,排列不同,表、亠—:S —.中一个八度内的十二个半音所使用的音名则是 C 、D 、 音乐一个八度内的
半音可以作如下表示: C 、#C 、D 、
C 、 音名中,其对应位置如下: #C= b
D 、#D= b
E 、#F= bG 、#G=
示的调式调性也不同。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阶则有两层含义:一是调式音阶,二是不同调式共用的音阶。
例如,同样的1 2 3 4 5 6 7 1?,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不仅可以表示C 宫,D商、E角、G徵、A羽的调式音阶也用同样的音阶表示。
这在更深层次上说明了中西音乐思维的不同。
二、调名法
在中西音乐的使用中,存在着重宫、重调的不同。
在中
国传统音乐中,有两种调名法一一之调和为调。
所谓之调是注重宫系音列高度(即调高)的调名,这种调名法重宫。
例如,黄钟之商就是黄钟均里的商调式。
这种调名法的特点就是均明确而调式高度模糊。
所谓为调则是注重调式音列高度的调名,这种调名法重调。
例如:黄钟为商,就是商调式的主音高度就在黄钟上。
这种调名法具有调式高度明确而均模
糊的特点。
在这里,笔者以之调名和为调名为参照,来比较
在中西方音乐中调名法的不同。
西方的个大调和
小调的调名就是采用为调名的调名法来命名的,例如:
调,其主音高度就在G上;e小调,其主音高度就在E上。
其调式系统,主音不同而宫音相同,所以在调名法的使用上更多地采用之调名。
这是中西音乐的又一不同之处。
调式主音的高度十分明确。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音乐属于多
三、乐调系统乐调系统,即音乐中所用的各种调的系统。
西方音乐的
乐调系统就是二十四调,由十二个大调和十二个小调构成。
而中国的乐调系统则有六十调、八十四调两种乐调系统。
首
先,六十调是以五声立调所形成的总的调性系统,即每均五
调(宫调、商调、角调、徵调、羽调),乘以律,可得调。
八十四调是以七声(宫、商、角、变徵、徵、羽、
变宫)立调而形成的总的调性系统,即每均七调乘以十二律,
可得八十四调。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燕乐的八调,
它是由四调(宫调、商调、角调、羽调),然后乘以七均(黄钟均、太簇均、夹钟均、仲吕均、林钟均、南吕均、无射均),
可得到二十八调。
当然,我国的学者对二十八调系统尚存在的乐调系统是截然不同的。
定的疑问,但是由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中西音乐所使用
四、结语从音体系角度,对中西音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西音
乐在音名、音阶、调名法、乐调系统这四个方面所存在的不同之处。
弄清中西音乐的不同之处,对于我们在音乐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两种音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杨善武.中西音体系比较之辩证J].交响,2008
(1).
[2]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2006.
作者简介:
杨纪虹(1989-),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2 级硕士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