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文名称: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的相关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广播电视行业、通信行业、传媒行业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视音频信号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监控和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在教育、科研机构从事广播电视技术教学与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传统美德的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健康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

2.知识结构要求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广播电视中心、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达到全国或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核二级水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
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3.能力结构要求
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规划与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及广播电视工程实践能力。

三、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
四、学制与学位
1.标准学制:四年
2.弹性学制:三——八年(根据所获学分确定修业年限)
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电视原理、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移动多媒体广播、视频测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电视中心技术、数字媒体内容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
军事理论与军训;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毕业设计(论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广电专业综合实训(台内、台外)
等集中性实践教学周;另有“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专题教育、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实践。

六、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170学分(其中第一课堂160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
七、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八、学时与学分汇总表
广播电视工程本科专业学分和学时汇总表
第二课堂学分说明:
1.“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要求学生于第一至第四学期在“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基础上,每学期完成1篇书评(读后感)、1篇影评(观后感),或者四学期内在公开刊物发表此类文章2篇,共计2学分,学院负责组织,教学秘书落实审核。

2.专业认知实习:要求学生结合专业和课程学习,分别在第二、四、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期间到相关广电部门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和一份字数不少于5000字的暑期专业认知实习报告,共计2学分,学院负责组织,教研室、班主任、学工办配合落实。

3.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项目、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学生任选一个项目完成(职业
技能培训项目可凭2张相关部门颁发的技能合格证书申请免修),每一个项目共计4学分,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高等数学竞赛、多媒体作品比赛、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种学科竞赛项目,如在校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经二级学院认定、教务处审定后,给予相应学分奖励,该学分可以抵第二课堂学分。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由创新中心(实验电视台)、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和科研处共同制订实施方案。

4.专题教育、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可以任选一项或几项完成。

在专题教育和学术讲座结束后,每完成2篇心得计1学分,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计2分,最多不超过2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凭有关成果或证明获得学分,原则上一项活动1学分,凡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奖励的,参照学校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学分奖励,该学分可以抵第二课堂学分。

九、教学计划表
见附表一。

十、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