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发表时间:2020-12-15T07:14:01.68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0期作者:刘浪[导读] 在临床抗生素治疗的关键性问题在于耐药性,抗生素滥用会引起耐药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及病人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大量新药不断涌现,受临床医务人员药物知识缺乏、病人本身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抗菌药物不合理问题被逐渐凸显出来,细菌耐药性提高,增加治疗难度或导致治疗失败,严重时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
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省攀枝花市 617061
在临床抗生素治疗的关键性问题在于耐药性,抗生素滥用会引起耐药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及病人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大量新药不断涌现,受临床医务人员药物知识缺乏、病人本身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抗菌药物不合理问题被逐渐凸显出来,细菌耐药性提高,增加治疗难度或导致治疗失败,严重时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
因此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指征,合理、规范、安全使用抗生素是临床医务人员的迫切要求。
一、滥用抗生素的原因
①临床医生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有处方权,但部分医生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专业知识,如无法严格掌控抗生素使用适应证,对病原学检查不重视,只是凭借自身经验使用。
部分医生还存在不了解抗生素药代动力学等情况,因此在用药剂量、给药方法、时间方面存在问题。
总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滥用病毒性抗生素、无抗生素使用适应症、滥用预防性抗生素、求贵求广谱、联合使用抗生素无用药指征等。
②病人自身原因,病人自身要求使用抗生素,如在感冒时要求使用病毒性抗生素的情况较为常见,对于正常免疫者无需使用。
③社会因素,一些媒体传播抗生素广告,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④食物,部分地区在进行畜牧养殖时在食物中掺杂抗生素,然后人在进食后转移到人体中,同时动物也会向人体传播。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走出误区
误区一: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预防。
抗生素仅仅适用于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感染,无法发挥提前预防的作用。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极易引起机体菌群紊乱,诱发其他疾病。
误区二:抗生素可以外用。
有医生配置一定比例的抗生素用于冲洗创面,这是一大误区,沙星类、生物合成类、重症感染所用抗生素均不可以外用。
误区三:广谱抗生素效果强于窄谱抗生素。
很多时候临床医生对抗生素抱有过大的期望,期望可以药到病除。
但抗生素治疗需循序渐进,很多病人在用药1天后发现症状无明显改善,会要求更换抗生素或添加其他药物,如此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造成二重感染,同时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误区四:新药比老药好。
很多人喜好跟风用新药、贵药,但每一种抗生素其特征、优势及缺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针对性、个体化用药。
误区五:抗生素是消炎药,很多人认为抗生素可以消除所有炎症。
但抗生素在由细菌引起的炎症方面较为适用,无菌性炎症使用抗生素弊反而大于利。
三、临床医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通常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指抗生素应该用于哪些情况下,而哪些情况不适用抗生素;针对细菌和某一疾病应该选择哪一种抗生素;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联合应用抗生素及选择哪种药物效果最佳。
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需要考虑细菌敏感性问题,还需综合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药物稳定性等多个方面,同时病人用药依从性、药物经济性也需要考虑。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对用药指征严重把握,用药禁忌症有非细菌性发热、病毒感染等。
临床医生在严格把握用药适应症的基础上,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如双球菌感染的肺炎多选择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在皮试后使用药物。
2.药敏试验
如果可以检出细菌,建议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足量疗程
在用药时应该确保用药量足,指导病人严格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蜻蜓点水式”用药,如此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如孕妇、幼儿、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健全的病人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用药剂量及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
4.联合用药
严格把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如病人病情较为严重,如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多种细菌使用单一抗生素无法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增加药物剂量会加大不良反应风险,联合使用抗生素在发挥良好的药效的同时可以降低单一用药剂量。
联合用药应选择无拮抗作用的两种药物,有协同作用。
如速效细菌剂不可与速效抑菌剂联合使用。
5.正确的用药方法
初始剂量通常较大,然后再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针对重症疾病通常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而症状较轻者选择口服,病情得到控制后还需用药2-3天巩固疗效,以免疾病复发;不可擅自增加抗菌素用药量,过大会引起中毒;抗生素给药需要根据药物半衰期用药,从而实现良好的血药浓度;静脉给药的抗生素最好单独用药,以免抗生素混合后影响药物活性;不可频繁使用抗生素或盲目更换,以免出现病原菌耐药性,抗生素通常用药时间为3-5天可以见效。
6.不可预防用药
在预防感染时不可滥用抗生素,在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病毒性疾病时不可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可外用,皮肤和粘膜疾病不可局部外用,特别是注意青霉素G不可外用,以防引起过敏反应,除了外用型的药物制剂。
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使用抗生素时应格外注意。
临床医生在抗生素使用时需要加强药学监护并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分析,医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根据以往临床经验等,给予病个性化、针对性用药,还需强化病人用药指导,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如此可以提高抗生素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