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莱州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莱州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和士兵
聂鑫森
胡家村村长胡大尊,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虎关!
当他和村民走进望楼的休息室时,浓眉大眼的宋公义迎上来打招呼:“大尊,早啊。


“宋县长,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昨晚十点叫关,然后和胡四哥一起值班、聊天,累了就在木炭火边打了个盹。


胡子巴叉、右脚有点跛的胡四,惊得张大了嘴巴,问:“你是宋县长?怠慢了,怠慢了。

你说你是路过这里,借个宿。


“宋县长,吃过早饭了?”大尊问。

“胡四哥煮的粥,还有两个喷香的烤红薯,好吃。


“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

先喝茶,歇歇憩,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


宋公义淡淡一笑。

这个瑟缩在湘黔边界的胡家村,几个月来忽然热闹起来了。

就因为在这块地界上,老祖宗留下了一座古城堡,名叫龙虎关,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又修好公路,再经宣传,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

胡家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靠种包谷为活,莽莽苍苍的大山,当然也产茶叶、野果、蔬菜,
但交通不便,怎么往外运?换不来现钱啊。

于是,穷,且穷得很冷清。

龙虎关离胡家村不过三里地,左边是青龙山,右边是白虎山,两山之间是商旅的通道。

大概在清康熙年间便在这里设卡筑关,一是为防止边民作乱,二是为保证边贸的税收。

龙虎关的城墙都是粗犷的麻石砌成,城高且厚,城墙上有望楼、烽火台、行道、石级。

城垛与城垛,依次排列,像一个个的“凹”字。

村民万万没想到,这玩意城里人觉得新鲜,更没想到要花钱买票才能看;看了龙虎关,还要买他们地摊上摆着的茶叶、野果、蔬菜、腊肉、腊鱼,说这是百分之百的生态食品。

有古代的龙虎关,就不能没有守关的将军和兵卒。

县里的旅游局,为龙虎关免费捐赠了仿制的古代军装和兵器。

将军的装束最显眼,头盔、甲胄、护心镜、宝剑,威风凛凛。

兵卒军装的前胸后背,都印着一个粗黑的“兵”字,一手拿藤制的盾牌,一手握长矛或是大刀。

将军的无二人选,却是村长胡大尊。

兵卒呢,一家出一个,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是
男的,上一个白班工资三十元;值一个夜班工资十元。

当将军的,工资每天是六十元。

现在的手机都能照相,游客可以并排和守城的任何一个兵将合影留念,但照一次相得付五块钱小费。

这小费不必上交,可以大方地收入囊中。

胡大尊的装束好看,喜欢和他合影的人很多,所以他得的小费远远超过别人。

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在县政府食堂匆匆吃过晚饭,坐车就往这里赶,花了两个多小时。

然后在离龙虎关不远的地方下了车,嘱咐司机快开车回县城去休息。

昨夜他和胡四谈得很投机,胡四反映的情况和匿名信上所说的大体相同,但信不是胡四写的,因为胡四是个半文盲,不可能写出语句流畅的信。

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的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


胡大尊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正在这时,一个拿着望远镜的中年人跑进来,兴奋地说:“有旅游车往这边开来了!”
胡大尊蓦地站起来,说:“赶快换装、拿兵器,然后各就各位!”
休息室正前方的墙上,挂着一套将军的装备。

胡大尊大步流星,气宇轩昂地走上前去。

宋公义说:“大尊,你今天现场指挥吧。

让胡四穿你的将军服,我来穿胡四的士兵服,好不好?”
“我可以不当将军,但你不能当士兵啊。


“我怎么就不能当呢?这叫换位思考。


胡四愣住了,迟迟不肯动。

胡大尊说:“胡四,快去穿将军服,不会,我教你。


“我……当然会。

只是我又老又脚跛,样子不好看。


宋公义一边穿士兵服,一边说:“你这才像久经沙场的老将,威风八面!”
平素看过胡大尊怎么穿戴,胡四早就记在心里了。

戴头盔、穿铠甲、安护心镜、蹬牛皮履、系宝剑,利利索索。

再走到立式大镜前,左看右看,果然有形有神,不由得哈哈大笑。

胡四和士兵走出休息室,各归其位。

胡四原先的位置,在城墙的顶边上,因为胡大尊说他人又老又没个看相,免得扫游客的兴。

宋公义规矩矩站在胡四的位置上,握着一支长矛,腰挺得笔直。

不少游客都来和胡四合影,胡四笑得很开心。

胡大尊跑到宋公义旁边,悄声恳求:“宋县长,这大冷天的,让我来吧。


“我在部队当过兵,这个我胜任哩。

在这里,将军和士兵可以轮流做,大家都高兴,这不就是演戏吗?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


“对……对。


“中饭后,我们一起回村,开个村委会,作古正经讨论让胡家村怎么摆脱深度贫困,共同致富的问题。


“好!好!”
原载于《湘江文艺》2020年第1期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县长宋公义突然到访胡家村龙虎关为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

B. “宋公义淡淡一笑”的神态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暗示出宋县长此行的真实目的,呼应后文“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

C. “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体现了县政府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D. 小说结尾村长胡大尊的回答“好!好!”既是他接收县长意见后的配合,也是他内心真正的信服,同时也暗示出胡家村的老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2. 请简要分析文中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

3. 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12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

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

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

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

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

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

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

蜀学之兴,由此开始。

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

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
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发达。

绍兴七年(1137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

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

成都府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其教学功能不断被强化。

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培养“良士”“名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

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堂,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摘编自成都博物馆2019年8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都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享有“文宗在蜀”的美誉。

B.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C.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教育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

D.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四川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以时间为序论述蜀学教育的发展,旨在证明发达的蜀学教育是“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

B.文本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论证“两宋以文治国”的论点。

C.文本开头引用天府广场文化柱上的刻字内容,扣题的同时引出下文对巴蜀教育的相关论述。

D.文本结尾仍以时间为序,从成都各地的书院功能的转化,再次证明蜀地的教育与文化在持续发展着。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众多求学的人聚集于此,人数一度远超齐鲁地区。

B.“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并亲自教授,以致蜀中求学之风盛行。

C.蜀地官学得到了一些朝代当政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曾向全国推广这一办学模式,宋高宗还曾经为文翁礼殿亲自书写牌匾。

D.“文翁石室”被称为“官学”,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府学”则是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

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都是说教学机构。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取直觉的形态。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

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

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

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

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

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

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从而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境外谈美》)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C.情象与意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作,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D.境界之所以比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就在于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对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分别作了阐释。

B.文章引用陆游的词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经历,以及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C.文章从审美活动的三种动力机制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中产生的美的三种存在形态。

D.文章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意境和境界,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是创作者因情感需要外化而创造出来的,并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想象创造的新事物在现实中不存在,只有在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创造出意蕴丰富的意象。

D.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后来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

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

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

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

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

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

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

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因宰予①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注①宰予,孔子的弟子。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维其行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约:困厄,困窘
C.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过:探望,拜访
D.吾罪几矣几:(到了)极点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景公而不见晏子②岸土赤而壁立
B.①以一心事三君②皆以杏仁澄之
C.①婴则齐之世民也②是何楚人之多也
D.①因宰予而谢焉②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
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予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14.翻译下列句子。

(1)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2)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十四)
鲍照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①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②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注】①窅窅,遥远貌。

②轗轲,亦作“輱軻”“輡軻”,困顿,不得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叙述了老兵从“少壮从军”到“白首流离”,有家难回的悲惨遭遇。

B. 三、四两句用“窅窅”“阻河关”等词语,从空间角度说明老兵与家乡隔离之远。

C. “将死”两句直抒胸臆:我少小离家,白首难归,将死异域,难道见到妻儿如此困难。

D. 通过老兵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对戍边老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16. 请简要赏析“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两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①《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女子不见爱人的思念忧伤;“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女子见到爱人后的欢欣愉悦。

②陶潜挂冠归隐,如俊鸟出笼,任意西东,一句“______,_____”充分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愉悦(《归园田居》)
③曹操在《短歌行》一文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请你根据学过的《老人与海》一文中塑造的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描述下图中的海明威头像。

要求:①所写内容要能体现海明威“硬汉子”的精神、气质;②要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③运用比喻、反问两种修辞手法;④不少于100字。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黄文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人,生前任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2018年3月,黄文秀来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为22.88%。

为了让百坭村早日脱贫,黄文秀舍小家为大家,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2018年,百坭村有88户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1%。

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回家陪护身患重病的父亲,因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深夜冒着暴雨返回百坭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年仅30岁。

2019年7月1日,中宣部追授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的“与榜样同行”主题演讲会。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

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A项,“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

”错了,村长胡大尊对县长大冬天的到访感到惊讶,村民胡四对县长低调的工作作风感到惊叹。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概括分析能力。

做题方法第一步,要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第二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理清层次,抓关键词语。

要设身处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中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结合情节“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虎关”,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表现了他惊讶的心理;“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

先喝茶,歇歇憩,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一番问答了解后,胡大尊邀请宋县长现场指导工作,表明了他的自信、泰然处之;“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的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

’胡大尊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面对宋县长扶贫致富措施的询问,胡大尊回答不出,头上冒汗,说明他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