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提出物理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新探
如何培养中学生提出物理问题的能力
■庞春丽
摘要:培养中学生提出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每个物理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当前中学生在提出物理问题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提问多与作业相关;对提出物理问题没有兴趣;不敢大胆提问;懒惰导致提不出问题;提问方法不当,不能切中要害。
本文从学生兴趣、质疑精神、学生性格、提问方法、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等方面对培养中学生提出物理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物理问题;提问能力
本文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培养中学生提出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提问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有了提问的兴趣,那么提出物理问题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培养。
首先,要吸引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身产生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产生疑问和提出问题。
要想让学生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最好先让学生喜欢老师这个人。
其次,对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一般情况下,对提出高质量的物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能够给予肯定与表扬。
但是在面对提出低质量的问题的学生时,有些教师就做得不好,讽刺嘲笑那些提出“弱智”问题的学生。
排除极个别学生故意捣蛋外,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提问兴趣与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不惧权威的精神
质疑是独立人格和独立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优秀的物理品质。
历史上的很多重要发明和发现都有质疑当时权威人物和理论的情况。
在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之前,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
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
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权威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三、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可循,提问也不例外。
学生学会几种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更容易提出物理的问题。
1.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学生所学知识有很多都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物理问题。
例如:我们有时候会在日常生活中看见人力三轮车侧翻事故。
大家都知道人力三轮车在速度很快的时候急转弯会发生侧翻,可是到底朝哪边翻倒却出现了不同的观点。
我还曾经问过拉客的人力三轮车师傅,连他们的意见都不统一。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一个有趣的物理问题。
如果学生也产生这样的疑问,那么就会促使他们去寻找答案,从而学到相应的知识,得出可科学而正确的结论。
2.在学科实验中提出问题。
许多重大的物理定律都是首先在实验室由实验人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后而发现的。
学生实验中能提出问题的地方太多了,特别是实验条件、实验误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等都是提出有价值问题的重要来源。
3.常用提问技巧。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逆向提问法:“反过来会怎么样?”比如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场能产生电流吗?
替代提问法:换成……行不行?
比较提问法:跟……比较呢?
弹性提问法:……扩大会怎么样?……缩小会怎么样?
四、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特别是涉及物理实验。
下面是常用的一些观察方法。
顺序观察法:观察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来进行。
分解观察法:观察时把复杂的事物分成几个部分,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观察,再综合起来了解整个事物。
典型特征观察法:观察时找最明显的特征,对最明显的特征仔细观察后,再观察一般特征。
比较观察法:观察时对某些属性相似的事物同时进行比较观察,以便于找出它们的异同,这样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分辨与概括能力。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步骤:在观察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观察中要善于思考;要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和总结。
观察能力提高了,就更容易从细微处提出问题。
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
仔细考量那些学生提出的质量不高的问题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问题时,我们会发现,造成这样结果的最普遍原因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提出的问题缺乏逻辑性。
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开设专门逻辑课程,强化思维训练;调整教学内容结构,增强逻辑示范性。
参考文献
[1]李丽.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物理,2008(18).
[2]陈少敏.学生提问的技巧[J].小学语文教学,2003(9).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