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陶艺案例分析 玩泥游戏中的“第一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陶艺案例分析:玩泥游戏中的“第一次”
“陶艺”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名词,当一块一块的陶泥真真切切地放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表现出的语言、动作、表情、行为是丰富多彩的。

这里,真实记录了小班幼儿在陶艺活动中的若干“第一次”。

●第一次玩泥
“老师,这黑乎乎的东西我不要,我怕……”当老师第一次带孩子玩陶泥时,昊昊发出了惊恐的声音。

“泥粘在我手上了,甩也甩不掉,怎么办啦?怎么办啦?”悦悦大呼道。

“这泥是软软的,可以捏呀捏”鑫鑫使劲地把泥捏在手里,泥一下子
变形了,他对着变了形的泥哈哈大笑。

“啪啪啪!”越越用小手使劲地拍打着泥块,泥块在慢慢地变薄变大,孩子歪着头,眼睛紧盯着泥不放……
看着孩子们在陶泥面前的举动,我轻轻走到了昊昊和文悦跟前,拿起他们桌上的泥块说:“让老师来给你们变样东西好吗?”昊昊他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用泥搓了一个圆放在手心里,说:“昊昊,帮老师一起变个太阳,压压扁好吗?”昊昊胆胆惊惊地伸出小手压了一下,“圆”瘪下去了点,“再用力”我鼓励道,昊昊再使劲一压,“圆”变扁圆了,这时,悦悦伸出小手说:“老师,让我也试一下,好吗?”于是,他们开始与陶泥真正接触起来,不一会儿就听到了他们开心地笑了。

分析:
第一次把一块陶泥放在幼儿面前,让孩子去接触它们,老师对幼儿没有提任何要求,观察到他们玩泥时有的害怕,有的欣喜------幼儿真实的表现,反映出小班幼儿在接触“新生事物”时,大部分孩子有点胆怯,缺乏尝试的勇气。

这时,教师就要对孩子们,特别是那些比较胆小的幼儿给予鼓励,鼓励孩子勇敢地尝试“第一次”,这样,孩子有了真实的体验后就可以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陶艺活动”才能成为幼儿们感兴趣的活动。

●第一次搓泥条
我带孩子们又一次来到陶艺室,今天,我们的目的是搓一根长长的泥条,老师出示了搓好了的一根长泥条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有的说是“面条”,有的说是“线”,有的说是“蚯蚓”……老师就请孩子自己用陶泥也来“变”一条长长的东西,他们开始忙开了,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方方把一小块泥放在手心里捏,试图捏长它,她捏了两下打开一看,泥变长了点,可不圆,她又捏两下,泥变成扁扁的一条了,方方皱皱眉。

文文用两只小手把一小块泥放在手心里,使劲地搓,泥慢慢地变长,她开心地越搓越欢,一不小心,泥条断了。

丁丁选择了一大块泥,使劲在桌上搓着大泥块,泥块在丁丁手心里滑来滑去,成了一根粗粗大大的东西,“咦?怎么不是长的?”丁丁自言自语说。

璇璇的小手指在泥块上来回擦:“咦!怎么泥块一动也不动?”她感到很惊讶,“让我换只手再试试,还是不行的!”她转过头来说:
“老师,我不会!”这时,孩子们都向我求助:“老师,帮帮我,好吗?”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搓成一条长长的泥条。

于是,我把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把小块泥放在桌子中央,
让孩子和老师一起用小手把泥块捏捏长,然后用小手掌在桌面上来回搓泥。

这一次,泥在孩子的手掌中慢慢变长、变细。

我发现他们的表情既兴奋又紧张,幼儿对“搓泥条”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

分析:
“教与学”是一对最根本的矛盾,“教孩子学会搓泥条的方法”和“孩子掌握搓泥的方法”是教师教学目的与幼儿发展之间的一对根本矛盾。

在“搓泥条”技能的教授上,教师改变了以往手把手传授孩子的传统方法,而是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让幼儿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尝试,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教师适时地加入,给予幼儿方法技能的传授,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这样,就追求到了“教与学”的内在统一,也谋求了教师教学目的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平衡。

第一次制作“陶艺”作品
看到陶艺室里摆放着很多哥哥姐姐完成的作品,小班孩子也跃跃欲试。

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材料,是各种不同形状的陶泥半成品,还准备了碎纸片、彩
色纸、吸管、纽扣等辅助材料,孩子放开手脚准备做一个自己的陶艺“处女”作。

玮玮比较胆小,他用手指轻轻压在一块泥板上,发现有小手指纹,就又压了一下,又有一个小手纹,于是,她接连不断地压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把一个手掌压上去,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手掌印。

菲菲用泥捏了一条长长的东西,上面排满了一粒粒圆泥团,然后高兴地告诉我:“看!老师,我做的美女蛇!”
鑫鑫搓了一个圆形泥块串在一根吸管上,他看了看对旁边的小朋友说:“我做冰糖葫芦!”于是他又往吸管上串上一个圆形泥,一个又一个,鑫鑫做成了一长串。

然后大声吆喝:“谁来买冰糖葫芦!”悦悦拿着一把小切刀,认真地切了一块又一块的泥,放在一个小小的塑料碗里,整整一碗,她抬起头对我笑笑:“老师,我在切菜呢!”
分析: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要制作自己的作品”,作为教师,就应该重视孩子的愿望,组织这次活动的动机就是满足孩子“第一次”制作陶艺作品的愿望,让孩子们在对活动动机的满足基础上刺激他们的想象、创造和思维,并去尝试他们新的领域,去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后的发现:
在一次户外体育活动时,越越等几个孩子围成一团,坐在草地上,他们不断地用小手在花坛里抓出一把把泥土,我问:“孩子,你们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想用泥搭个停机坪!”
悦悦的外婆拿了两个糯米粉做的团糊糊送玮玮上幼儿园,外婆一见我就说:“老师,昨天我包几个汤圆,玮玮硬是吵着要用糯米粉做什么小刺猬,还非要让我带到幼儿园给老师、小朋友看,她说这是陶泥作品,你说这孩子……”
分析:幼儿对陶艺活动的兴趣,是通过这么多个“第一次”后逐渐产生的,从孩子对陶艺活动兴趣的迁移,老师看到了陶艺已经真正走入孩子的心中,这些“第一次”带给孩子的除了兴趣以外,还有更多让我们欣喜的东西,相信幼儿在经历了这些“第一次”后会更快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