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3单元试题《统计》试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单元测试题
(内容:统计)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32 分)
1.小明15岁,红红17岁,两人的平均年龄是( )岁。
2.小李走了5步,一共走了340厘米,小李平均每步走( )厘米。
3.明明读一本课外书,第一天读了17页,第二天读了23页,第三天读了 20页,他平均每天读( )页。
4.有两箱苹果,甲箱重10千克,乙箱重8千克,从甲中拿( )千克 放到乙箱中,两箱的苹果一样重,这样两箱都是( )千克。
5.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
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
(1) 将上面的数据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2)( )月份做的好事最多,( )月份做的好事最少。
(3)三月份比五月份多做好事( )件。
(4)二到六月份一共做好事( )件。
(5)平均每月做好事( )件。
二.判断题。
(4分)
下面的平均数合理吗?你认为合理的,就在后面画“ √ ”
(1)三年级共有225名学生,5个班。
平均每班45人。
( ) (2)甲.乙两队足球比赛的结果是4:2,平均每队进了3个球。
( ) 三计算题。
(18分
)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 6分)
10×27= 21×30= 35+17= 30×80= 280÷7= 0 ÷45= 一.分析推理。
(10分)
有一个工厂门口贴出这样一则这样的广告,你认为这个工厂的工人每月能拿到800元吗?说说你的想法。
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了46本书,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了70本书,第四层放了52本书,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2.一辆汽车,前4小时行驶240千米,后5小时行驶327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星期天,少先队员帮助敬老院做衣架,小华做7个,小红和小刚合做了13个,小方做4个,平均每个人做多少个?
4.期中考试,,第一小组有男生3名,女生2名,3名男生总分是264分,两名女生的考试成绩分别是93分和98分。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是多少分?
六.走进生活。
( 36 分)
1.小丽拍球,三次分别拍了16个,12个,20个。
平均每次拍了多少个?
2.王华有下面的三根绳子。
7米
这三根绳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11米
15米
3.许军的作文参加比赛,7个评委的打分分别为:93分`88分 61分`89分90分91分
97分。
(1)这7个评委打的平均分是多少?
(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分,平均分是多少?
(3)你认为哪一种平均分比较公平合理?
这是三(2)班二组8名男生的体重、身高记录单:
请计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
要求。
2、与好友商议,如何开展这次活动。
全班交流,教师提出注意事项。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时间学
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 个生字。
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于与价值观: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
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③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
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④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
教
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
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
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
方案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1、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
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
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
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讨论交流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