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鸡泽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6高二上·莆田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卡扎菲政权存在时,反对派尚能够结成统一战线;卡扎菲政权垮台后,反对派则大有祸起萧墙之可能,未来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稳过渡”,实难预料。

B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闻、理论、文艺界空前活跃,鲜活的新闻、理论、文艺佳作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

C . 小悦悦事件带给人巨大震撼,人们在声讨,在反思,在热烈讨论……也许我们从中看到的只是一鳞半爪,但借此“切片”完全可以观照自我乃至观察社会。

D . 昨天,王教授在学校礼堂的一番即兴演讲,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那场面真可以说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啊!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时也曾有过恐惧,却从未失却对百姓疾苦和为民请命的责任感,从未失却正直的品格和达观处世的胸怀。

B . 商家当然不希望错过光棍节这样的日子,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C . 网络暴力损害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妨碍了网民的知情权,阻碍了有理想能思考的理性社会的孕育和成长,逾越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D . 第五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主题论坛本着“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旨,旨在通过与会嘉宾的影响力让青年人树立文化强国的信念,增强青年人对世界文明的了解。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几年来,鄱阳湖加强了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________成为世界候鸟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②“永远的丰碑”记录着烈士们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凭着坚强的信念和________的意志,坚持斗争不动摇的英雄事迹。

③30多公里的道路多在高山峡谷之间,由于强烈地震,地裂、桥断、车翻随处可见;垂直上百米的大面积山体滑坡,不仅把路封死截断,且滚石飞落,生死体验,________!
A . 从而坚忍动人心魄
B . 进而坚忍惊心动魄
C . 进而坚韧动人心魄
D . 从而坚韧惊心动魄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
4. (6分) (2019高三下·韩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朝羊肉的没落
李舒
有一次看改编版的《水浒传》,记得是杜淳演的西门庆。

勾搭潘金莲一折,王婆为他们置了一桌酒席,主菜是炖羊肉。

导演还专门为这块羊肉准备了台词:“娘子嫌这羊肉膻?小人却喜欢。

最喜欢羊肉膻。

”这导演应该没有读过《金瓶梅》。

《金瓶梅》里,西门庆吃羊肉的次数不算多,虽然西门府家中倒是常备,但多半都是给下人吃。

第四十六回里,一碗烧羊肉是给唱曲儿的李娇儿的兄弟李铭吃的;给官哥儿准备的寄名礼中虽有“一脚羊肉”,但哪里比得上“四只鲜鹅,四只鲜鸡”的排场大。

我小时不大喜欢吃羊肉,只有在冬季,独爱一味带皮羊腩煲。

羊肉带皮吃,似乎只是南方习俗,我家中来了里下河地区(今苏中一带)的亲戚,见到羊肉带皮,都大惊失色。

周作人的家乡绍兴也吃带皮羊肉,据他考证,韩熙载出使中原,中原人便问起了“江南何故不食剥皮羊?”由此可见,在五代时,江南便有带皮羊肉了。

羊肉统治中国人的餐桌的年代,已在千年之前。

《礼记》里明确规定,君主祭祀时,“牛、羊、猪”是必备,称之为“大牢”,这是只有国君和贵族们才有资格享用的肉食。

“大牢”中,牛因为兼具劳动工具的地位,所以吃牛肉的机会便大大减少了。

到魏晋之后,人们逐渐减少了家猪的饲养,羊肉开始真正主宰中国人的餐桌。

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曾写道“羊者是陆产之最”。

唐代《太平广记》中有关肉类的记述总共105处,其中对羊肉的记载就有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

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热爱到达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著名的故事来自宋仁宗。

《宋史·仁宗本纪》说仁宗皇帝:“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

”想吃羊肉想到夜里睡不着,这大概对
羊肉是真爱了。

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需求确实很大,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时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

不过,到了西门庆原型生活的明朝,羊肉已经不如过去那么金贵和流行。

万历五年,羊肉1斤卖0.013两纹银,猪肉的价格则是0.018两纹银;到万历二十年,猪肉涨到0.02两,羊肉1斤则需要0.015两。

《金瓶梅》中,羊肉只做了一回主角。

那是在第五十六回,贫寒的常二找结拜兄弟西门庆借钱,西门庆踌躇半日,借了十二两银子,说是“那日东京太师府赏封剩下的十二两银子”,这句话颇让人想起《红楼梦》里凤姐借给刘姥姥的给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

常二拿到钱回家,却听到常二嫂的咒骂:“出去一日,把老婆饿在家里。

”于是连忙取栲栳上街买了米和一大块羊肉回来。

回家时,老婆在门口接转——可见期盼之殷切——道:“这块羊肉,又买他做甚?”常二笑道:“刚才说了许多辛苦,不争这一些羊肉,就牛也该宰几个请你。


看到这对寻常夫妇的柴米文字,我忽然鼻头一酸,半晌没说出话来。

(选自《意林》2018年第14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杜淳导演专门为西门庆所吃的羊肉设计了台词。

B . 中原人喜食剥皮羊肉,羊肉带皮吃为江南习俗。

C . 在一千多年前,羊肉就开始统治中国人的餐桌了。

D . 《金瓶梅》里羊肉只在第五十六回做了一回主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导演设计西门庆吃羊肉的场景推导出他没有看过《金瓶梅》的结论。

B . 文章主要运用羊肉与猪肉的用量与价格对比论证了羊肉的宋盛明衰。

C . 文章列举西门庆借钱给常二与凤姐借钱给刘姥姥的事实主要是为反证羊肉的没落。

D . 文章论证羊肉从统治中国人的餐桌到没落的变迁,主要是按历史时间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五代时开始分化,中原吃剥皮羊肉,江南吃带皮羊肉了。

B . 古代祭祀时“大牢”三牲中,羊的地位一直比猪的地位高。

C . 贫寒的常二为慰劳妻子借钱买贵羊肉的情节深深打动了作者。

D . 中国历史上的羊肉的兴盛和没落与时代和习俗的变迁有关。

5. (13分) (2017高三下·银川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晒出一片秋实
洪忠佩
篁岭村的日子滑入秋天,家家户户的晒楼便展现出一幅幅晒秋图,明艳、质朴,既有齐白石画中的笔墨意趣,又有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新鲜生动。

鳞瓦、屋檐,恰到好处地成了画框,布局简单,却在交叉中有变化,搭配得近乎完美。

走进篁岭村的一刹那,我的双眼立即被这样的画境吸引住了,甚至忘了看村口花圃的颜色,以及木坊上“渔樵耕读”的雕饰。

其实,篁岭的出身平凡,只是婺源石耳山上的一个典型山村,一百多户人家,挤挤挨挨地蛰居在山腰上。

在久远的年月里,满山翠竹青松,水口林立着红豆杉、香榧、香樟、枫香,“其地多竹,大者径尺”,历史上,此地的竹海也相当壮观。

篁岭山陡路窄,很难看到一块宽敞的平地,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两层的结构:墙脚山石砌起,一层大门口朝着路,二层开后门架天桥临着山,屋顶鳞瓦,墙体斑驳,大体是黑白色调,也有黄泥红砖裸露的砖墙。

而五桂堂、怡心楼、书院、客馆,无不精雕细刻,称得上是村庄有名的“大屋”。

山村周围,茂林修竹,屋宇之间,鸡犬相闻,依然透着原始村落的生活气息。

秋日的篁岭,天蓝得纯净,树绿得清亮,环境、空气都可以养眼洗肺。

村庄一家一户楼堂前的晒栏,几乎都是用16根或者18根杉木从楼堂前抵墙而出,面朝天空,平整,伸展,放上竹编的晒簟晒盘就成了无遮无拦的晒场,当地人称之为晒楼。

篁岭人家晒作物没什么讲究,山里种的、地里长的,什么赶上就晒什么,辣椒、紫苏、稻谷、黄豆、皇菊(菊花)、柿子……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他们恨不得把整个山野田地的收成都晒起来。

而晒楼上色彩最为浓烈的,当属辣椒和稻谷——粉墙黛瓦,配上那一盘盘红色的辣椒、金色的稻谷,正是一幅明艳而恬淡的画卷。

如果说,鳞瓦与马头墙展现的是篁岭徽派建筑的“密”,那么天井与晒楼无疑是村落民居的“透”。

在篁岭,农家的收成是不必问的,一看晒楼就知道。

秋日里,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她看上去有60多岁,头系方格子的阳袱(头巾)。

她把两个或者三个辣椒并拢按在刀板上,一刀接着一刀,刀法娴熟,切下的辣椒一圈一圈的,散在刀板上,水滋滋的,鲜润得很。

等装辣椒的竹篮够上一晒盘了,就搬到晒楼上去晒。

于是,空气中飘浮着一股辣辣的气味。

色泽诱人的辣椒经不住晒,阳光一照就蔫了,原本满当当的晒盘晒簟里便留出了许多
空隙。

篁岭女人的美是呈现在日常劳作中的,她们永远是晒楼的主角。

趁着好天气晒作物,虽然忙前忙后,她们的言谈举止中却有闲适自得的一面。

她们觉得生活很简单,日子就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有饭吃有事做就够了。

往往,她们关注更多的是一家人餐桌上的鲜香。

从一家两家,到一百多户人家纷纷把晒盘晒簟里的辣椒晒出来,那是何其壮观的场景!穿过高低不平的巷子,平视或者俯视,我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篁岭的晒秋图,感受篁岭人家对农耕文明最原生态的表达。

在篁岭村水口至木坊的青石板路边,有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

是的,一茬一茬,田地作物在生长轮回,还有什么比生命更有奥妙呢?二十四节气石雕的对面,是篁岭人家的开山之作——一层层叠起的梯田,每年秋天,这里都蓄势一场稻浪。

在稻子收割的日子里,篁岭人家的晒楼更加丰盈明艳。

晒秋,一个多么形象的词。

面对篁岭人家晒出的一片秋实,我看到了村人农耕生活的质朴,以及这片土地的殷实。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21日15版)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A . 开篇作者用齐白石的画和印象派画家的创作来形容篁岭村的晒秋情景,是说明篁岭晒秋气氛的明艳泼辣和丰盈生动的特点。

B . 徽派建筑的“密”和村落居民的“透”都渗入到篁岭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忙于秋收,却也满足于这样简单自适的生活。

C . 文章倒数第2段提到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和层层叠起的梯田,意在说明篁岭人晒秋习俗的因袭沿革。

D . “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的描写,说明“我”对篁岭人的晒秋习俗充满好奇,要一窥究竟。

E . 文章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为一体,语言典雅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篁岭晒秋图的赞美之情。

(2)文章第2段详细描述篁岭山村的情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晒秋的多重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简要分析。

6. (20分) (2017高二下·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将军印
刘建超
两军对峙。

相距数里,看得见旌旗猎猎,听得见战马嘶鸣、鼓乐号角。

将军以两万壮士对阵敌方十万大军。

大帐外,两方叫阵的吼声排山倒海般雄壮;朔风劲吹,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帐内,残烛下,将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伏案涂墨,仿佛近在咫尺的恶战与己无关。

士兵来报——敌军距我五里路遥!
士兵又报——敌军距我两里路遥!
将军从容点完最后一笔,落下款,按上自己的玉印:“两军交战,总要有个见面礼。

替我送与对方元帅。


黑脸卫士绝尘而去,直奔对方大营。

元帅接过士兵呈上的“战书”,展开观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是一幅画。

画面上是两匹鬃毛挺立、四蹄腾空、呼啸而至的骏马。

那骏马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咄咄逼人的霸气。

画面上墨迹已干,唯战马的双眼墨迹如珠、晶莹剔透,在烛光下熠熠发光,寒气逼人。

大战之前,能心神不乱画出如此气势的骏马的将军绝非等闲之辈,此将军手下的壮士定是视死如归、以一当十的精卒骁将。

元帅收起画,下令撤兵。

将军一画退十万敌兵,传为佳话。

将军的画身价陡增,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将军作画,总是在战前之时,在刀戟闪亮、战马嘶鸣中完成,画面永远是千姿百态的骏马。

南征北战,转战千里,将军的画散留在大江南北。

一日,搏杀阵中,将军被冷箭射中左眼,跌下马来。

将军的黑脸卫士拼死厮杀,从刀口下救出将军,自己失去一条臂膀。

将军抚着卫士空空的袖管,说:“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

”黑脸卫士说:“跟随将军征战十年,战役上千,只求将军伤愈后,能给我画一幅骏马图。


将军说:“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


将军伤愈,战事平息,将军解甲归田,过着乡野隐士的生活。

没有了战火硝烟,将军再也画不出骏马了,索性封笔。

数年后,将军旧疾复发,双目失明。

将军的画作价格猛涨。

而伪作也趁机泛滥,鱼目混珠。

将军当年战场作画,大多都没有盖印。

有得到将军画作的人,就登门请将军辨别真赝。

将军虽然双目失明,却能凭双手摸出画的真伪。

尤其是骏马的眼睛,将军只一搭手就能验出真假。

真的,补盖上自己的一方玉印;假的,便付入灶膛。

得将军印者乃真迹。

一时间,能得一枚将军印成了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

一日,一后生求见,拿出一幅骏马图请将军鉴别。

病榻上的将军只搭手一摸,便递于身边仆人,仆人接过画就要往灶膛里放,后生急呼:“且慢,且慢。

将军可知请求鉴画者是何方人士?”
将军说:“何方人士与我鉴画真假有何关系?”
后生说:“我父亲就是曾伴随将军征战的黑脸卫士。


将军身子一颤:“你父亲现在可好?”
后生哭道:“我父现已重病在身,可他念念不忘将军。

他说将军曾答应赠他一幅骏马图。

我知道将军早已封笔多年,已不能再作画了。

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我只得购此赝品,只求将军能网开一面,盖上将军印,我也好回去告慰父亲。


将军长叹一声:“也罢,你三天后来取此画。


将军喝退家人,三日不食不寐,闭紧屋门。

三日过后,后生上门,将军将一画轴递于后生,说:“一定要带给你父亲。


后生接过画轴,叩首拜谢,告别将军。

走在集市上,后生好生纳闷,难道将军真的为父亲画了一幅骏马图不成?难道将军双目失明也能作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后生忍不住打开了画轴,他吃了一惊:还是自己拿去的那张画,画的上方被写了个大大的“赝”字,旁边还盖有一枚铜钱大的红印。

书生顿觉眼前一黑,忍不住放声痛哭。

一富商经过,见后生,问起缘故,看了后生手中之画,愿出50两白银购之。

后生欣喜,接过白银忍不住问:“一幅赝品,先生何以出50两白银?”
富商说道:“此画是赝品,但上面所题的‘赝’字确是将军真迹啊。

看旁边这枚将军印,定是将军新刻无疑,而印上还有人体纹络,据我判断,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

真赝相对,浑然一体,此画价值连城啊!”
后生方才醒悟,急匆匆赶往将军家中。

将军已气绝身亡。

(选自《课外阅读》,有删改)
(1)说说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情节波澜起伏,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故事情节。

(3)文中“将军身子一颤”和“将军长叹一声”两个语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写道:“将军已气绝身亡。

”将军为何突然死亡?请联系全文,概括将军的性格。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一上·枣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少为县吏。

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①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

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

”父曰:“非尔所图也。

”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

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

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

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

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

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

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

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

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

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

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

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

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

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

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

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

军还,拜坚议郎。

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

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

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

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

坚亦举兵。

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

遂治兵于鲁阳城。

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

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

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②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

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

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

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一》)
【注】①匏里:地名。

②县:通“悬”。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B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C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D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曰/岂将与乃和亲邪?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署:代理、暂时担任或试充官职。

假尉:指暂时代理的县尉或非正式任命的县尉。

B . 黄天泰平:张角自称黄天,曾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 .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 . 四海:这里指全国各地。

古代类似的称说还有九州、八荒、六合、五湖、四夷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孙坚年少就智勇有为。

十七岁时,身为县吏的他遇到贼人抢劫商人财物,独自上岸,以计吓退贼人,并砍掉一个贼人首级,由此声名大显。

B . 孙坚关心国事有远谋。

在辅佐管理郡县之时他就招揽数百个热心青年,以备为国家效力,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追随他讨伐黄巾军张角的起义。

C . 孙坚在汉朝立下功劳。

中平三年他跟随司空张温平定凉州之乱,随后又在长沙太守任上打败了在此作乱的区星等。

孙坚因功被封为乌程侯。

D . 孙坚威猛而知晓大义。

中郎将董卓趁乱擅权,孙坚跟随各地兴义兵讨伐董卓。

董卓的军队惧怕孙坚的军队,孙坚也拒绝了董卓的和亲请求。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

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②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6高三下·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浣溪沙
敦煌曲子词
五两①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①五两,古代用鸡毛制成,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的用具。

(1)
上片中船夫“柔橹不施”是暗示________,所以才有后面的短句“是船行”。

(2)
简析这首曲子下片的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9分)
9. (9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反衬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2)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魏晋以来虚无的生死观。

(3)
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生命短暂自然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

(《离骚》)
(5)
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
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
10. (5分)下面是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请你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理由。

(不超过60字)
稿件处理单
11. (10分) (2017高二下·上饶月考) 观察下面丁聪的漫画《早熟的小作家》,按要求作答。

(1)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

(不超过60字)
(2)
请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30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2017·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它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们奔走相告之时,也有不同的声音。

甲:二十四节气体现了祖宗的智慧,久违的诗意,传统的魅力。

乙:时代不同了,有些节气已不适用于当下了。

如果全盘照搬“二十四节气”的说法,肯定会出错的。

比如有时节气是大雪,实际却艳阳高照。

丙: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非遗影响力,增强非遗保护力度,但需避免出现重申遗、轻保护的不良现象。

以上的议论,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