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卵是孵出来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公开课教案_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公开课教案_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第1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材分析】《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习本单元其它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对这单元的内容是否能产生兴趣的关键,所以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课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蚕卵”, 第二部分是“从卵里面孵出来的小生命”。
【学生分析】通过一学期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手机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调查发现,三年级孩子基本上没有养过蚕,没有直接的养蚕经验,但是通过和别人了解,他们知道蚕吃桑叶,蚕会吐丝,蚕会变蛾子,蚕有蚕卵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2.知道蚕卵里孕育着生命,当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将孵化;3.知道蚁蚕如小蚂蚁大小、颜色黑或微棕色、有毛等外部特征。
过程和方法:1.通过用放大镜和尺子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精确的测量,能较准确地描述蚕卵的特点。
2.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并掌握饲养小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通过讨论交流,知道可以用测量、文字、日记、拍照等方法来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蚕的生长奥秘的好奇心及饲养蚕宝宝的强烈欲望。
2.初步树立对生命的爱心和责任心。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蚕卵以及了解如何饲养蚕宝宝,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难点:了解并掌握蚕的饲养方法。
【课前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尺子和羽毛。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盒子;桑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大鸡蛋小鸡蛋游戏:老师喊大鸡蛋,学生比出小鸡蛋手势,老师喊小鸡蛋,学生比出大鸡蛋的手势。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word教案(3)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材修改个人意见》:北方的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可以用黄粉虫代替蚕的观察。
因为北方的气候不适合蚕生长,而且北方没有桑叶,即使有柞树蚕但造价也很高,很不适合我们的教学,黄粉虫既经济又好购买,而且黄粉虫的一生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就是黄粉虫的生命周期。
并且能够让学生经历养黄粉虫的过程, 黄粉虫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了解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我已经实验一年了,如果哪位老师感兴趣也可以试一试。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科学概念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卵(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反思1. 教学设计背景和目标本节课为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生命教育课,主题为《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此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描绘出蚕的生命史、昆虫生命的奥妙,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奥秘,探索生命本质,从而了解自己身体机能,培养生命意识,提高对生命的敬重和维护意识。
学习目标•认识蚕的生命史和昆虫生命的奥妙•探究生命的本质和奥秘•培养生命意识,了解自身身体机能和职责•提高对生命的敬重和维护意识2. 教学方法此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述与观察互动的形式,活动包括生命物质的探究和模拟、自主手动实验等。
下面是课程安排:1.生命物质的探究–对蚕卵、蚕茧进行图像展示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蚕卵孵化过程;–通过让学生手拿蚕茧、品尝蚕茧等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蚕茧的质地、味道以及其作用。
2.模拟孵化实验–配合现场环境,教师通过示范操作,模拟孵化实验,引导学生模拟孵化过程。
3.学习整理、归纳–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生命本质和奥秘,培养生命意识。
3.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主要采用了混合教学法,以课堂讲述与观察互动、实验模拟、讨论互动为主。
通过本次教学,总结了以下教学经验和反思:3.1 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主要热情,但有些同学的要求不够积极,部分学生的错误认知和理解也引起了我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一些运用典型、具体的图像展示和实物观察等方式,旨在能够更好地引导身体的感官系统来总结涉及到的生命本质和奥妙。
但一些同学尚未完全建立正确的感觉经验,对生命物质具体的传递、变化和代谢过程缺乏直观了解,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理解有些困难。
我觉得更多地采用灵活、直观、具体的学习方式也许更好。
3.2 学习氛围由于制定本次课程时,我们没有给学生做足准备。
对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可能没有解释清楚,让他们失去了在本次课程中积极的学习动机。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蚕的生命周期,探究蚕卵孵化过程,认识蚕的生长发育特点。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蚕的生长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命现象。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的生命现象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见过蚕或蚕宝宝,但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缺乏系统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孵化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感兴趣,如蚕卵为什么是绿色的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蚕的生命周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蚕的生命周期,了解蚕卵孵化过程,认识蚕的生长发育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探究蚕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树立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蚕的生命周期,了解蚕卵孵化过程,认识蚕的生长发育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探究蚕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蚕的生命现象。
3.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蚕的生长过程。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蚕的生长图片、实物标本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观察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蚕的生长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特点。
(完整word版)《蚕卵里孵出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材分析】本节在教科书中共两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蚕卵”,第二部分“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教学重点是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他们养过蜗牛、金鱼等,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自己感性认识的。
教科书首先是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相关内容,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了解学生对生命周期的初始认识。
第22页是蜗牛的几个生长阶段,分别是卵、蜗牛交尾、成年蜗牛和蜗牛产卵。
【学生分析】通过调查发现,三年级孩子基本上没有养过蚕,没有直接的养蚕经验,但是通过和别人了解,他们知道蚕吃桑叶,蚕会吐丝,蚕会变蛾子,蚕有蚕卵等。
三年级学生刚刚进入科学课学习半年,虽然有观察动植物和记录的经历,但是记录描述等能力还处在入门阶段,所以我们要求不能高,只要能坚持记录就可以,尽可能要求每个孩子坚持记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蚕卵的颜色;2.知道蚕卵里是有生命的,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3.知道蚁蚕如小蚂蚁大小、颜色黑或微棕色、有毛等外部特征。
过程和方法:1.了解并掌握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3.用放大镜对蚕卵、蚁蚕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蚕卵等知道蚕卵孕育着新生命以及蚕卵是蚕蛾产出来的,要进行科学记录才能记录下小蚕的生长发育变化,学习坚持长期记录的方法。
难点:蚕的养殖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蚕卵等知道蚕卵孕育着新生命以及蚕卵是蚕蛾产出来的,用放大镜对蚕卵、蚁蚕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蚕卵里孵出新生命》教案

《蚕卵里孵出新生命》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命周期。
激发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展示蚕卵,引导学生观察卵的特征。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命周期。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蚕卵的外部特征。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命周期。
第二章:蚕卵的孵化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蚕卵孵化的过程。
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蚕卵孵化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展示蚕卵孵化的过程。
学生观察并记录蚕卵孵化的变化。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蚕卵孵化的过程。
记录法:学生记录蚕卵孵化的变化。
第三章:蚕的幼虫期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蚕的幼虫期的特征。
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蚕的幼虫期的行为。
3.2 教学内容展示蚕的幼虫期的照片或视频。
学生观察并记录蚕的幼虫期的行为。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蚕的幼虫期的照片或视频。
记录法:学生记录蚕的幼虫期的行为。
第四章:蚕的蛹期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蚕的蛹期的特征。
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蚕的蛹期的变化。
4.2 教学内容展示蚕的蛹期的照片或视频。
学生观察并记录蚕的蛹期的变化。
4.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蚕的蛹期的照片或视频。
记录法:学生记录蚕的蛹期的变化。
第五章:蚕的成虫期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蚕的成虫期的特征。
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蚕的成虫期的行为。
5.2 教学内容展示蚕的成虫期的照片或视频。
学生观察并记录蚕的成虫期的行为。
5.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蚕的成虫期的照片或视频。
记录法:学生记录蚕的成虫期的行为。
第六章:蚕的生命周期探究活动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理解蚕的生命周期。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研究蚕的生命周期。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蚕的生命周期探究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阶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该阶段的特点。
6.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蚕的不同生命阶段。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word教案(3)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材修改个人意见》:北方的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可以用黄粉虫代替蚕的观察。
因为北方的气候不适合蚕生长,而且北方没有桑叶,即使有柞树蚕但造价也很高,很不适合我们的教学,黄粉虫既经济又好购买,而且黄粉虫的一生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就是黄粉虫的生命周期。
并且能够让学生经历养黄粉虫的过程, 黄粉虫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了解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我已经实验一年了,如果哪位老师感兴趣也可以试一试。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科学概念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卵(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_教科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_教科版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编写者王清凤执教者王清凤执教时间
版本科教版学科科学
册数三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动物课题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板书设计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
观察蚕卵大小
形状
教后随记
这类的课只能利用课件教学和标本了,感觉效果一般,但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了蚕的卵是什么形状的,大小,颜色等。
在资料里知道了蚕的很多知识。
不足是我们北方学习这样的课应该不是重点。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反思背景这是一节面向三年级学生的科学课,内容为“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主要目的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从而了解生命的可贵。
此课程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章节,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之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蚕的繁殖生长过程,了解生命的可贵。
•帮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本质和美好,学会尊重和保护生命。
•能够理解过程中的关键词汇,例如卵、幼虫、蛹、成虫等。
•能够在学校或家庭中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并体味其中的奥秘和美妙。
教学内容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2.学习如何观察蚕,在家或学校中自己动手繁殖蚕。
教学过程预习 (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启发他们对本课的预习,并了解他们对蚕的了解情况。
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小视频展示蚕的繁殖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学习新知 (30分钟)教师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蚕的繁殖生长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形象的案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自主学习 (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分成小组,自行去观察蚕的生长,了解蚕的生存需求和生长规律。
总结 (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点,并总结蚕的繁殖、生长的过程和生存规律。
反思教学反思1.教学中我们力求讲解清晰、简单易懂、生动有趣,但是表述不够流畅,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内化进脑内。
2.课堂时间不充足,让一些学生无法完全吸收知识点。
3.课堂组织管理不够严谨,学生情况了解不够充分。
学生反思1.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导致了一些知识掌握不到位。
2.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注意力难以集中。
3.学习兴趣不够高,难以主动参与课程,缺少个人主动探究。
教学方案改进1.采用区分开展教学,给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难度层次。
2.引进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思考和提问。
3.引导学生从自我提高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案教科版

4、找不到桑叶怎么办?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1、蚕的生命是从( )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 )。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 )和( )。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动物的( )。
【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一、选择
1、刚孵出的蚕宝宝是( )色的,像小蚂蚁。
2、小蚕吃的桑叶要切成( )或 ( )。
3、除了保持小蚕的“房间”清洁,还要注意把小蚕放在( )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 )。
二、判断
1、天气干燥时,把蚕卵放在水里,就容易孵出来。( )
2、蚕宝宝出壳后,可以用手把它们捏到桑叶上。( )
学科组审核: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单元
二
课题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主备人
学习
目标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4、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小动物。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通过放大镜观察蚕卵,有哪些发现呢?
颜色:
形状:
大小:
2、刚孵出来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卵孵化的过程和蚕的生命周期。
2.能够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并掌握相关的生物基础知识。
3.学习爱护动物,尊重生命。
二、教学准备1.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本第一单元。
2.班级中蚕室。
3.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用具。
4.蚕卵、蚕茧、蚕丝等相关实验材料。
三、教学内容1. 课前热身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丝是怎么做成的呢?”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卵和蚕茧,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者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蚕卵里有什么呢?蚕卵怎么孵化出来的?”等问题。
3. 实验探究•步骤一:观察蚕卵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并让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步骤二:孵化蚕卵将蚕卵放入蚕茧上,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观察蚕卵孵化的过程,并记录下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步骤三: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蚕的不同阶段,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和特征,并记录下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步骤四:制作蚕丝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制作蚕丝。
4. 拓展练习让学生以“蚕的生长过程”为主题,分小组讨论并撰写报告,重点涉及以下问题:1.蚕的生命周期是什么?2.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哪些?3.蚕丝的制作过程和用途。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巩固学习成果。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到了蚕卵孵化、蚕的生长变化和制作蚕丝的过程,从而掌握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此外,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观察学习,学生培养了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word教案(4)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本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一)观察蚕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
例如:他们能用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略微向下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了,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了解蚕健康生长需要的条件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蚕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学生谈到了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
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
再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问题2:蚕宝宝诞生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健康成长?
这里让学生根据以往的饲养经验来交流,同时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明确了蚕的健康成长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三)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这一环节不宜忽视)
提出两个问题:
1.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记录的?
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
旨在引导学生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1 / 1。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案(1)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案(1)科学概念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卵(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
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
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三下《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学情分析
前单兀观察、记录是学习本课的方法基础;前单兀观察、记录和平时对动
物生长变化中形成的经验是习本课的经验基础
教学准备
学生: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
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萬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 片或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 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 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 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 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 寿命吗?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泸县云锦镇教管中心
教材分析
本单兀的1—5课是指导学生通过亲自饲养、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变化,从 而认识蚕的生命周期。 前面4课按蚕的生长和变态过程进行教学,第5课总结
蚕的一生,认识蚕的生命周期。
本单元每课有三个步骤。1.过去几周观察到了什么?2.现在的蚕是什么样 的。3.预测蚕今后的变化,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观察。
.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优质word教案(5)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第1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一)背景和目标本单元的1—5课是指导学生通过亲自饲养、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变化,从而认识蚕的生命周期。
前面4课按蚕的生长和变态过程进行教学,第5课总结蚕的一生,认识蚕的生命周期。
因为养蚕活动中大量的观察、记录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因此,每节课既有当堂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任务,又有指导学生课外观察记录的任务,同时还有对蚕生长发育情况的预测。
每课大体有三个步骤。
1.过去几周观察到了什么?2.现在的蚕是什么样的。
3.预测蚕今后的变化,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观察。
蚕的生命孕育在蚕卵中,新的生命即将从蚕卵里出生。
本课指导学生观察孕育着生命的蚕卵,让学生做好饲养小蚕的物质和思想准备,以及了解饲养、观察、记录小蚕的方法。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蚕卵”,第二部分“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科学概念.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葛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本节在教科书中共两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蚕卵”,第二部分“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教学重点是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他们养过蜗牛、金鱼等,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自己感性认识的。
教科书首先是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相关内容,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了解学生对生命周期的初始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卵是孵出来的
新生命》教学设计
题蚕卵是孵出来的新生命
学习目标
1 、在饲养、观察归纳蚕卵的基本特征。
2 、在交流讨论中总结蚕卵的孵化条件。
3 、观察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树立对生命的爱心和责任心
重点在实验探究中认识的蚕卵的孵化过程,合作讨论归纳的蚕卵的孵化条件
难点饲养蚕卵观察蚕卵特征,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蚕卵孵化条件归纳和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我们上学期学习饲养蜗牛,你能说说蜗
牛的一生怎么生长和他们的寿命吗?我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
出示青蛙蝴蝶成长图片
课前小任务
你知道有哪些有关蚕的知识?蚕是从哪里来的?
同桌讨论交交流,看看谁归纳的好。
有的同学说出蚕卵是白色或褐色通过学生熟悉的蜗牛图片知识讨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出示青蛙蝴蝶成长图片
课前任务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观察蚕卵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说说你的发现。
说一说同学们在养蚕的过程中,你用什么方法观察蚕卵?
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小组汇报把你观察的蚕卵特征说说填入表格观察蚕卵
颜色
形状
大小
2 、比一比,议一议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蚕卵的中心处
是凹下去的等。
学生发现有黄色的卵很长时间还是黄色,
那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
来的。
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
二、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 )、准备个舒服的家--- 纸盒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知道为什么吗?
(2 )小蚕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桑叶要新鲜干燥。
找不到桑叶可以用生菜叶莴苣叶代替
议一议,填一填
注意观察蚕卵的变化,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想想小蚕的孵化和哪些条件有关。
日期气温蚕卵的变化我的发现
4.0715 °C卵是黑色的,像小米粒刚孵化出的蚕宝宝
黑色,像小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虽小,但蠕动速度挺快的,身上
长满细毛,大约两天后毛毛就不明显壳而出20 C卵
20 C破壳变成淡黄色
小蚕孵化的条件
还需要空气及水份还需要环境条件即温度总结:孵化前蚕卵颜
色逐渐变成紫黑色刚穿破蚕卵的蚕宝宝
蚕宝宝的头微微探出蚕卵外即将脱离蚕卵的蚕宝宝
已爬出蚕卵的蚕宝宝
爬行中的蚁蚕
三知识拓展
议一议,说一说
养蚕的窍门
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
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要让小蚕吃得饱吃得好,桑叶要保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地方喷杀虫剂
四、课堂练习
(做一做说一说)
一、填空题
1 、用放大镜观察蚕卵,会发现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黑紫色)。
2 、刚出壳的蚕宝宝,全身(乌黑),布满细毛. 二、判断
题
1 、拿个放大镜观察蚕卵,会发现蚕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大小和颜色都不会发生变化。
()
2 为保证蚕卵正常孵化,要将蚕卵放置的消毒的温
暖的室内。
(√)
3 、为让蚕吃饱吃好,要经常往桑叶上喷洒清水。
()
4 、刚从卵粒孵化出的小蚕,要用手指把它弄到桑叶上()
5 、养蚕过程中,为防止蚕宝宝感冒,要把蚕房的门窗关闭。
()
6 、蚕最喜欢吃的树叶是莴苣叶子() 同学们积极说用各种方法:
用放大镜放大用手摸,用尺子量宽,用大米米粒和小米米粒进行比较学生分组汇报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淡 (学生分组讨论) 说明需要空气和水份学生组内合作完成表格分组展
示画出蚕卵学生归纳学生看图归纳学生组内讨论学生组外之间补充,老师补充出示图片引课在实践时,给每一个学生
创造性学习机会,发言的
机会,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学伴补充
组外学生补充
老师补充
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
会倾听与欣赏。
学生总结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
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
拓展学生对知识认识提高探究自学能力组组之间比赛计分式答
题提高兴趣,使每个学生
更牢固掌握本课知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1 、学会在养蚕实践中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课堂学伴上分享观察记录成果
2 、了解小蚕是卵里孵出的小生命。
需要空气水份和温度
3 、学会自己动手用生活物品和工具测量蚕卵的大小
学生总结分享
组内学师补充
组外学友补充
教学反思蚕卵是孵出来的新生命
一、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颜色
形状
大小
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特征?
二、从卵出来的小生命
1 、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2 、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3 、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完成蚕卵的孵化记录日期气温蚕卵的变化我的发现
让学生通过养蚕,自己实践归纳总结蚕卵的特性;
运用尺测量,米粒比较、归纳出蚕卵大小,借助放大镜观察,准确描述出蚕卵颜色形状画出自己看见的蚕卵,有些学生观察出卵中间凹陷观察蚕卵的颜色变化,学生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外交流,抓住学生乐于从事实践探究,调动学生参与欲望。
老师安排好顺序,学生井然有序自主完成蚕卵观察自主完成蚕卵颜色,大小,形状学习探究任务。
从蚕卵的小孔切入学习观察蚕卵孵出蚕宝宝,运用
PPT 图片和学生课外自学准备结合,完成蚕卵的孵化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小组进行讨论1、小蚕什么
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
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2 、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3 、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蚕卵孵化
需要的条件,在自主学习时,加大了老师备课量,老师布置预习的课前任务单的要精准适度,但在课堂上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自主根据学习任务单完成的情况完善本节课知识归纳,拓展补充完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潜能。
在课堂上是学生潜能再提高,老师在课堂上不是一言堂是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