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山农20超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新品种山农20超高产栽培技术
张敏;孟庆民;白洪立
【摘要】总结了山农20在兖州市高产条件下的特征特性,提出了该品种达到9
750 kg/hm2产量目标的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
依据.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3页(P96-98)
【关键词】山农20;超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张敏;孟庆民;白洪立
【作者单位】山东省兖州市种子管理站兖州272100;山东省兖州市种子管理站兖州272100;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兖州272100
【正文语种】中文
山农20是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PH82-2-
2/954072。
2010年和2011年分别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试验程序,是目前唯一“双国审”小麦新品种(黄淮南片审定编号:国审麦 2010006,黄淮北片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2),特别适宜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
2010
年秋种,兖州市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中开始示范种植山农 20,2012年在小孟镇
史王村建设的1 hm2山农20超高产攻关田,经山东省农业厅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平均单产达到11 418 kg/hm2,充分展示了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通过多年试验示
范,我们总结了山农20在当地生态气候条件下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匍匐,株型较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0 cm左右,根系发达,茎秆弹性好,高抗倒伏;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高产条件下穗数可达720万
/hm2以上,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6 g左右;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半硬质;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纹枯和赤霉病,后期抗干热风,熟相好。
该品种在兖州市生产上表现出三抗(抗病、抗冻、抗倒伏),三好(株型好、落黄好、籽粒商品性好),两高一强(成穗率高、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突出优点。
主要缺点是赤霉病较重。
2.1 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本保证,小麦的产量水平随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
目前,兖州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27%,全氮0.094%、速效氮97 mg/kg、速效磷26.8 mg/kg、速效钾87.1 mg/kg,总体达到高产地力水平;但地块间营养元
素含量不平衡,表现在多数地块有机质增长慢,潮褐土普遍缺钾,沙姜黑土普遍缺磷。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一是推广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并广开肥源,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缓急相济,取长补缺;二是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采取“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补施微肥”的施肥原则,保证各种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
2.2 施足基肥,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
2.2.1 施足基肥,平衡施肥总结2年高产示范的经验,山农20要达到单产9 750 kg/hm2高产目标,总施肥量为:纯N 225~240 kg/hm2,P2O5105~135
kg/hm2,K2O 105~150 kg/hm2,高肥地块取下限,中肥地块取上限。
施肥时,氮素肥料总量的一半底施,另一半拔节期追施,磷肥和钾肥做底肥施用。
根据选择的化肥种类不同,有两种方案:第一种:底肥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
225~300 kg/hm2,硫酸钾225~ 300 kg/hm2。
拔节期追尿素225~300
kg/hm2。
第二种:底肥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三元复合肥750~ 900
kg/hm2。
拔节期追尿素225~300 kg/hm2。
为保证下季玉米对锌肥的吸收利用,秋种整地时还要施用硫酸锌15~30 kg/hm2。
2.2.2 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前茬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用旋耕犁旋耕一遍,进一步打碎秸秆,使表层土与秸秆混匀,再深耕细耙。
整地质量达到“深、细、透、平、实、足”的标准。
“深”就是深耕25 cm以上,打破犁底层;“细”就是适时耙地,耙碎土块,田间没有明暗坷垃;“平”就是耕地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和地头喇叭口,要求做到畦内“寸水棵棵到”;“实”就是上松下实,不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足”就是底墒充足,要求耕层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群众俗称“黑墒”。
2.3 适期、适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
2.3.1 适期播种,培育冬前壮苗根据兖州市近40年(197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当地小麦理论最佳播期是10月7~12日,生产实践中小麦适宜的播种时期是10月5~15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6℃左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秋
季与冬季平均气温有升高的趋势,出现暖秋和暖冬气候的几率在增加,10月5日
前播种的小麦如遇到暖秋气候的影响,很易形成旺苗;当然,10月15日以后播种,小麦冬前生长时间短,也不利于形成壮苗。
2.3.2 适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按照各个品种不同分蘖成穗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量,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夺取高产的关键。
在适宜播期内,中多穗型品种山农20高产栽培的合理群体动态调控指标是:基本苗180万/hm2左右,冬前苗量1 125万/hm2左右,春季最大苗量1 500万/hm2
左右,挑旗期群体下降到860万/hm2左右,可实现单株成穗4个,成穗数达到720万/hm2左右。
2.3.3 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俗话说“七份种,三份管”,精细播种是小麦高产栽培最关键的环节,播种质量目标应达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覆土疏松,底土踏实,无缺苗断垄和疙瘩苗出现。
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3个方面:
一是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采用专用种衣剂包衣。
二是测定种子发芽率、千粒重,按照计划基本苗量计算计划公顷播量。
三是改传统的2 m一畦播种8行为2.6 m
一畦等行距播种10行,减少畦埂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是使用宽幅精播机播种,播种时,精确调整播种量,严格掌握播种深度在3~5 cm,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2.4 冬前管理
冬前管理的目标是苗齐、苗匀、苗壮。
主要采取的措施分为以下几点。
2.4.1 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于缺苗处浇底水、补种催芽的种子。
小麦3叶1心期,疏密补稀,剔除疙瘩苗,确保苗齐、苗匀。
苗期如遇大雨、或因
墒情较差人工浇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下扎。
2.4.2 浇冬水一般在11月底、12月初,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浇越冬水。
浇好冬水一方面利于保苗越冬,另一方面,利于越冬后早春保持较好的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争取管理上的主动。
浇过冬水后,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
2.4.3 冬前控制旺长如果遇到异常暖秋或暖冬气候,麦苗发生旺长或超过合理群体,应及时采取镇压、深耕断根或喷施壮丰安控制旺长。
2.5 春季管理
春季管理目标是促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进行,促进植株稳健生长,调节群体合理发展,获得本品种适宜的饱和公顷穗数,促进穗大粒多。
2.5.1 返青期划锄小麦返青期应控制肥水,主要管理措施是人工划锄,要求划锄
1~2遍,达到保墒、增温、除草的目的,促进麦苗早返青、早生长。
2.5.2 起身期化控防倒伏小麦起身期采用壮丰安或康普4号喷雾,控制基部节间徒长,防止后期倒伏。
2.5.3 拔节期依苗情长势适期追肥小麦高产栽培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十分关键,管理时间偏早,不利于分蘖两极分化,造成拔节期间群体过大,个体发育弱,小穗、小花退化严重,基部节间不充实,容易导致后期倒伏;肥水管理时间偏晚,不利于分蘖成穗。
对山农20这样的中多穗型品种,一般在地力基础好、苗情长势壮的麦田,应在拔节中期(倒二叶露尖期)进行第一次肥水管理;对土壤肥力高、苗情长势偏旺的麦田,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应推迟到拔节后期(旗叶露尖期前后),以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对地力基础较差、苗期偏弱的麦田,肥水管理应提前到拔节初期,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
2.6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目标是延缓植株衰老,延长绿叶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提高粒重。
2.6.1 浇好开花水和灌浆水挑旗至开花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浇好这一水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促进小花的发育,增加穗粒数,并增加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实际生产中,应视降雨情况和土壤墒情灵活掌握。
2.6.2 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高产田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
小麦起身拔节后,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喷雾,达到综合防治病虫害和叶面追肥防早衰的目标:3月中旬小麦起身期,采用康普4号1 800 g/hm2+15%三唑酮750 g/hm2混合对水喷雾,壮秆防倒、预防纹枯病;4月中旬拔节期,采用蚜虱清750 ml/hm2+70%绿士甲托(可湿性粉剂)750 g/hm2混合对水喷雾,防治蚜虫、麦叶蜂、纹枯病、白粉病等;4月下旬孕穗期,采用2.5%高效氯氰菊酯300 ml/hm2+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 0.1%磷酸二氢钾
+0.1%硼砂混合对水喷雾,综合防治蚜虫、麦叶蜂、纹枯病、白粉病等,叶面追肥减少小花退化;5月初抽穗期,采用吡虫啉150 g/hm2+70%绿士甲托(可湿性粉剂)750 g/hm2混合对水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5月中、下旬灌浆期,采用虫蚜快克900 ml/hm2+白粉锈病宁(可湿性粉剂)600 g/hm2+0.1%磷酸二氢钾混合对水喷雾,综合防治蚜虫、锈病、白粉病等,同时叶面追肥防早衰。
2.7 蜡熟末期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秸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