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效课堂省级比赛《探索与表达规律》一等奖教案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是本单元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贯彻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高效课堂模式中,一堂课的紧凑性和教师活动的多少,决定着课堂容量的高低。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实际操练和练习时间,对于一堂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课堂环节的布置,应该力求简练,语言应用尽量通俗易懂。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备课的充足与否有很大关系。
而教案作为这一行为的载体,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本节课的准备环节,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3.5.1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在
探索过程中体验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实际情境中探索发现规律,并能用代数式表达规律.
难点:用代数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本节课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原则,渗透“观察—猜想—表示—验证”的教学方法.
学法:以问题为导线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归纳.
课前准备:日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某班联欢会同学欲按下面的排列规律为教室挂上气球(多媒体展示).若第一个是红色,则第12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
〖当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继而说: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师板书课题3.5探索与表达规律(1).〗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疑惑和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索与表达规律.
二、互动探究,揭示规律
师:我们先来看这一问题.你能快速记下本月(11月)日历中的30个数字,并准确的说出它们的位置吗?
(课件展示日历,一闪即逝!)
生:能记住,记住1号在星期几就行,它一共7列.
师:我若将日历中的有关数字隐藏,你能补全吗?
(生轻松完成.)
师:非常棒!我们继续研究日历中的规律.教师课件出示问题.
师:(1)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生:和为90,是中间数的9倍.
师:(2)请同学们拿出日历,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生用手中日历,自主探究后回答:仍成立.)
师:(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根据方框中数的不确定性,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教师摘出套色方框.)
师:我们设哪个数为a?
生(齐声):中间的数.
师:方框正中间的数为a,你能用a表示出其余的八个数吗?
(生交流后,填出套色方框如右图.)
(师热打铁引导学生完成;套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为:a-8+a-7+a-6
+a-1+a+a+1++6+a+7+a+8 = 9a.生高兴发现和正好是a的9倍.)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了速记日历,目的是尽量让学生了解日历里的规律.接下来的问题串,使学生充分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其符号感.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类比学习,迁移应用
师: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形框,你能发现那
些规律?如果改为“H”形框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应图形中数的规
律进行探究,并尝试用代数式表示验证规律.教
师参与小组讨论,并鼓励学生.)
(学生通过观察,找到日历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条对角线上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和代数式表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如右
图.
生1展示:十字型框中的5个数之和是中间的数的5倍.(a-7)+(a-1)+a+(a+1)+(a+7)=5a.生2展示:“H”形框中的7个数之和是中间的数的7倍.a-8+a-6+a-1+a+a+1+a+6+a+8=7a.师:大家都很棒!如果让你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你会设计吗?
生兴奋的说:so easy!并积极投入思考中.
生1:我圈出一竖列,谁知道包含什么规律?
(学生破解,并画出一列,设中间为a,五个数表示如图.)
生2:我设计两个,一撇和一捺.谁来找规律.
生3:我设计好了,隐形的翅膀.谁来找规律.
(学生有了之前的经验,轻松应对.)
生4:我用正方形框了四个数.谁来找规律.
用正方形框了四个数,没有了中间数,学生炸开了锅.纷纷讨论.
学生有设最后一个数为a的,也有如右图设第一个数为a的,教师都应肯定.
设计意图:在十字形框和“H”形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设计方框.不同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四、拓展练习,深化目标
师:看罢日历,我们看课桌.教师课件出示问题.
(1)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排列餐桌,摆4张桌子可坐多少人?摆5张桌子呢?摆n张桌子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将自己做法讲给小组其他成员听,互相促进.
师:哪位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
生 1:通过列算式也可以:4+2×1,4+2×2,4+2×3,4+2×4,…4+2×n.
生 2:我们可以通过表格看出规律:
序号 1 2 3 4 5 …n
人数 6 8 10 12 14 …2n+4 生 3:观察图形规律,第一张桌子坐6人,每增加一张桌子多坐2人,所以4张桌子可以坐12人,5张桌子可以坐14人,n张桌子可以坐6+2 (n-1),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后为:(2n+4)人.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真是一题多解呀!那下一题你能不能迅速得到答案呢?
(2)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排列餐桌,摆4张桌子可坐多少人?摆5张桌子呢?摆n张桌子呢?
(有了上题的经验,学生很容易类比得到规律4n+2.)
师: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一起做下面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像图中显示的这只手那样依次数数字1、2、3、4、5、……,请问数字19落在哪个手指上?落在中指上的第n个数怎么表示呢?
(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可针对学生在数数字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给出适当提示,引导学生先完成下表.教师课件出示下表.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中指的数据:3,7,11,15,….)生1:奥,落在中指上的数每次都增加4.
生2:这些数都是四倍少一.
生齐声:4n-1.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我引导学生得到表格,而这几题的表格可以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并建立序号与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发现规律.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探索规律的一
般步骤有哪些?
(2)在探索规律中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师:请你写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由师生共同归纳小结,一是通过反思提
高学生思维水平.二是给学生准确、全面表述自己观点
的机会.三、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知识的良好习惯.
六、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教师出示检测题,监督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矫正,教师注重纠错.
A 组 基础巩固题
1.观察下列球的排列规律(其中●是实心球,○是空心球): ●○○●●○○○○○●○○●●○○○○○●○○●●○○○○○●……,从第1个球起到第2012个球止,共有实心球__________个.
2.下图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 (n 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由__________个基础图形组成.
B 组 能力挑战题
1.下列图案是运河古城窗格的一部分,其中“○”代表窗纸上所贴的剪纸,则第n 个图中所贴剪纸“○”的个数为__________.
(1) (2) (3) ……
2.用棋子按如图方式摆正方形:
(1)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第4个正方形需要多少颗棋子?
(2)探究:摆第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颗棋子?
(师生共同反馈矫正.)
设计意图:检测题的选择,目的是要训练学生抓住数据的变化特点,这样学生就容易发现规
律了.通过这几题训练其用分析、列表等方法进行探索、思考.最终引导他们用代数式概括规律,
并解释理由.从而提高自己解题能力.
七、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必做题:课本P99 习题3.8 问题解决第2题。
选做题:在日历中继续发挥想象,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相信你一定有所收获.板书设计:
3.5 探索与表达规律(1)
a-8+a-7+a-6+a-1+a+a
+1++6+a+7+a+8 = 9a
教学反思:
本课开头我以联欢会为背景设置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对日历进行观察与分析;学生先感性猜测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再引导其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去验证规律.这便轻松完成课前制定的前两个目标.拓展延伸时,我选择让学生先对身边桌子的变化规律进了探索,让学生在感受规律的多样性的同时,发展学生类比的思想.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问题提出意识到培养.在自主探究、揭示规律这一环节中,我注重由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来完成对规律的探(1)(2)(3)
……
学生板演区
投影区
索和验证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用语言、符号、字母、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经历创新思维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
不足:我以日历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规律,但学生回答有些零乱、语无伦次,给课堂教学带来困难.另外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在教学时我没有把握好,有些环节过于拖拉.
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有时直接应用外角和公式会比较简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