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ppt

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ppt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可以看出来。
(2)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吗?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作者根 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而打断他们交谈,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词,有 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 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 谱叫词牌。
lè 快乐
bō 剥削


yuè 清平乐
bāo 剥开
gāo zhào
ǎo mù suō
竹篙 棹竿 翁媪 牧童 蓑衣
zhē
zuì mèi chú bāo
遮挡 陶醉 明媚 锄头 剥开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吕洞宾自 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 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 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这首词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之《牧童》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之《牧童》ppt课件
牧童
诗.导入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诗人简介
吕岩,字洞宾 代京兆人。咸通举进 曾两为县令。值黄巢 携家入终南山学道, 所终。是传说中的逍 仙。
诗歌朗诵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
吕 岩(唐)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 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 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体会诗意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 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 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 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 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牧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为小完儿整版的ppt课调件 皮可爱而醉
43
完整版ppt课件
44
选一幅画面,给 它配上合适的诗 句。
完整版ppt课件
45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完整版ppt课件
4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完整版ppt课件
41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这真是一幅( )
溪头卧剥莲蓬。 的画面。 完整版ppt课件
42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为美景而醉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为儿子的勤劳而醉
茅檐低小:说茅草屋子很是矮小。 翁媪:老翁、老妇。 溪上青青草:村子前的小溪边长 满了浓郁的青草。 醉里吴音:他们说的是江浙地方 的口音,讲得很亲热,给人一种 陶醉的感觉。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完整版ppt课件
35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完整版ppt课件
28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完整版ppt课件
29
村居
完整版ppt课件
30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 词人。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 山东)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 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 壁》、《水调歌头》……均很有 名。都被编在《辛稼轩诗文钞 存》中。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牧蓑遮
醉媚锄剥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逗弄。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 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 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 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 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 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 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 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 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 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 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 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 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 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 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词牌名,“乐”读yuè。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 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无赖”,“亡”读wú,这 里指顽皮、淘气。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完美版PPT课件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完美版PPT课件

CHENLI
2
CHENLI
3

suō
zhē
zuì
péng
mèi
chú
bāo
剥莲蓬
bō 剥削
CHENLI
4
gāo
zhào
wēng ǎo
CHENLI
5
gāo zhào
ǎo mù suō
竹篙 棹竿 翁媪 牧童 蓑衣
zhē
zuì mèi chú bāo
遮挡 陶醉 明媚 锄头 剥开
CHENLI
6
CHENLI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 逗弄。
蓑衣: 棕或草编的外衣。
用来遮风挡雨。
CHENLI
19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
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
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
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
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
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
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
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
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CHENLI
20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m牧ù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suō
不脱蓑衣CH卧ENLI 月明。
11
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完整版课件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完整版课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所见》袁枚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儿垂钓》胡令能
1
2
3
4
5
古诗词三首
01
02
CONTENTS
目录
钟汉离 荷仙姑 吕洞宾 张果老 曹国舅 铁拐李 韩湘子 蓝采和
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童年趣事
……
回忆
汇报人姓名
课文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01
02
“读”进来,“想”开去。
靠近经典,走进古诗,让我们——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01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02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03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04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05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06
诗句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

小语五下5 《古诗词三首》优质课精心制作ppt

小语五下5 《古诗词三首》优质课精心制作ppt

请谈谈《舟过安仁》的
特点。
浅白如话,充满情趣。 《舟过安仁》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 情景,画面简单,语言直白。作者由所见:一叶 小渔舟上,有两个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 船桨;而有所悟: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 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 前进啊!作者笔下的这一幕看似简单却充满了 情趣,短短数语便把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表露 无遗。
《牧童》描绘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展示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作者内 心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的 向往。
《舟过安仁》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 的( 充满童稚的行为 )和行为透露出的只 有孩子才有的奇思妙想,表达了作者对儿童溢 于言表的喜爱之情和对他们玩耍中表现出的 聪明伶俐的赞赏。
4.结合《清平乐· 村居》全词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 “醉”? “醉”的原因:可能是刚喝过酒;如此幸福、美好 的生活让他们“醉”;儿子们如此勤劳、可爱也会 让他们“醉”。
精读课文
怎样理解“
”二字?
“最喜”表达了词人对小儿子的喜爱之情,这喜 爱之情源于小儿子的可掬憨态。词人喜欢他的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更喜欢因为有了他,这个 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感觉。这里也包含 着词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 生的愉悦之感。
《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 园生活场景,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 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悠闲 自在的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再读课文 1.《牧童》一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有什么 作用? 前两句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视觉:抬眼望去, 只见青绿的野草铺满原野,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 景。听觉:静心倾听,晚风中牧童的笛声悠扬,表现出牧 童劳作一天后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笛声, 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ppt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ppt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茅草屋有人操着吴地柔软的方言带着醉意叙谈家常, 打趣逗乐。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风景: 野草 横铺—六七里 晚风 明月—黄昏 牧童: 弄笛 卧
优美 恬静
表现出牧童的 天真 悠闲 自在 无拘无束
舟过安仁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 大、尤袤[mào]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 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 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 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 斋集》。
“清平乐”——是词牌 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 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 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 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 个韵脚字。“村居”—— 是 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 村人家”。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 南市)人。其描绘田园风 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 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 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 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 格清俊淡泊。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 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字的短文。
不是遮头是使风。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ppt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ppt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字的短文。
回来吃饱了饭,已经黄昏之后了,
不脱蓑衣卧月明。
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地躺在月光下休息了。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感受 到牧童的快活?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 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 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个牧童 ,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奏着笛子, 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传遍了整个草原 ,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幽雅……时间飞快地 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 ”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 ,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安然入睡了……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 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
• 一个“弄”,一个“卧”。
• 可爱、调皮、疲倦。
明诗意:
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这是一个(无天忧真无烂虑漫)的牧童。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悟诗情:
自由读读,说说你从牧童 这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童 年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 翁? 媪
茅草屋有人操着吴地柔软的方言带着醉意叙谈家常, 打趣逗乐。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
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以善写田园诗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有《诚斋集》。

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有《稼轩长短句》。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

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

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牧童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由远及近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使风。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气、可爱和天真。

舟过安仁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媚好:很亲热的样子。

亡赖:顽皮。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
容的变化而变化。

这首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而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

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而那个调皮可爱的小儿子,则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业
1.有声有色地背诵这三首词。

2.结合词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书中的插图。

3.收集几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