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42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42例
徐进敬;初亭;吴元庆;戚建伟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4(020)004
【总页数】2页(P368-369)
【关键词】鼻出血;鼻内镜;双极电凝;蝶腭动脉
【作者】徐进敬;初亭;吴元庆;戚建伟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
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南京2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9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约占急诊的1/3。

鼻出血量多者可达数百毫升,甚至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我科收集2009年9月~2012年12月住院的42例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9年9月~2012年12月住院的鼻出血患者42例,其中男 32例,
女10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1.9岁;23例为右侧鼻腔出血,19例为左侧
鼻腔出血。

其中31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本组42例患者中32例单纯在鼻内镜下行出血点电凝止血术,其中全麻22例,
表面麻醉10例。

4例在鼻内镜下行蝶腭动脉电凝止血术,6例患者伴有严重鼻中
隔偏曲,同期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出血点电凝止血术。

所有患者电凝后局部予填塞。

双极电凝功率为20~25 W。

2 结果
42例鼻出血患者中,鼻中隔前下方Little’s区出血10例,鼻中隔后段出血6例,下鼻道后段出血8例,后鼻孔上缘中鼻甲根部内/外侧出血6例,嗅裂区出血12例。

42例患者中34例一次性治愈。

8例治疗后再次出血,其中2例为嗅裂区出血,给予再次电凝止血;6例为蝶腭动脉区出血,予以蝶腭动脉电凝止血。

所有患
者随访3个月,均未再出现鼻出血,且鼻腔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而顽固性鼻出血更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急诊,其出血部位多比较深在、隐蔽,且多为动脉性出血,出血量较大,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因此,分析鼻出血的病因,明确出血部位及止血方法尤为重要。

本组鼻出血患者均进行了鼻内镜检查及治疗,鼻内镜具有视野好、角度广等优点,能清楚地辨别鼻腔深部的结构,探查鼻腔深部的出血点,可以直接予以双极电凝止血,处理到责任血管,效果确切,效率高,避免了结扎远处血管所造成的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我们根据出血部位选择性进行下鼻甲骨折后内移,扩大下鼻道,使下鼻道宽敞,有利于鼻内镜下仔细观察下鼻道内的黏膜,寻找出血点;如下鼻道内未发现出血点,则可
再将下鼻甲外移,扩大鼻腔通道,有助于对中鼻道、中鼻甲、嗅裂、后鼻孔等部位的检查。

如鼻中隔有偏曲影响操作,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在手术过程中,动作应
轻柔,减少副损伤。

我们总结了本研究中42例患者的出血部位,发现出血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鼻中隔前下方Little’s区及鼻中隔后段出血通常容易发现,电凝止血也较容易;②嗅裂区多为动脉性出血,出血较剧,量较多,多见于青壮年,高血压患者,此区较狭窄,且有部分患者予出血点电凝后仍有出血发生,可再次电凝止血,有较好的疗效;③下鼻道后段有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出血,亦有动脉出血,出血部位隐蔽,单纯前鼻孔填塞难以压迫出血处,常见于老年人,有时经出血点电凝止血术难以达到确切的止血效果,行蝶腭动脉电凝止血术后可控制出血;④发生在鼻腔后段的出血,如来源于后鼻孔上缘中鼻甲根部内/外侧的出血,来势凶猛,出血量大,出血部位隐蔽,不易止住,易反复发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有时危急生命,常需外科手术治疗[1-2]。

鼻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点来源于后鼻孔上缘中鼻甲根部内/外侧,多为蝶腭动脉或其较大分支破裂之故[3],经蝶腭动脉电凝止血术治疗效果较佳。

在上述42例鼻出血患者中,8例再次出血患者中2例为嗅裂区出血,再次电凝后血止;6例为蝶腭动脉供血区,予以蝶腭动脉电凝止血术,取得较好的疗效,避免了结扎颈外动脉等远处血管所造成的风险。

这种方法也受到国内其他学者的推崇[4]。

有持相同观点的学者也认为[5],蝶腭动脉电凝能使电凝点尽量靠近出血点,减少侧支循环的影响以及手术带来的危险性。

手术的麻醉方式,本研究中仅10例患者为表面麻醉下操作,其余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主要考虑全麻患者出血量多为中量至大量,并有反复出血,患者年龄较大,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差,精神高度紧张,并且双极电凝止血存在一定的热量会造成患者的明显不适,患者术中多难以配合,故多采取全麻手术,术中能更好地控制出血及手术操作,有利于出血点的寻找及止血。

综合上述分析,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变化多端,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并予以治疗,有较大的优势和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O’Flynn PE,S hadaba A.Management of post erior epistaxis by endoscop-ic clipping of 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J].Clin Otolaryngol,2000,25(5):374-377.
[2] Wormald PJ,Wee DT,van Hasselt CA.Endoscopic ligation of 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 for refractory posterior epistaxis[J].Am J Rhinol,2000 ,14(4):261-264.
[3] Schwartzbauer HR,Shete M,Tami TA.Endoscopicanatomy of the spheno-palatine and posteriornasal arteries:implications for the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epistaxis[J].Am J Rhino,2003,17(1):63-66. [4]倪凌达,张玉君,朱华明,等.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1):35-37.
[5]兰龙江,徐珏.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后鼻孔出血[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14(2):146-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