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血液检验不但是进行各种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其它系统的疾病鉴别与诊断,也能够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

血常规检验属于在临床上最为常规的血液检验方法,伴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检查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1]。

目前,使用最为广
泛的检测仪器是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器设备具有检验准确、操作快速和重复性好的优点[2]。

可是在临床的检验过程中,有研究发现,采集后的末梢血经过混匀以后就上机检测,这时候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直方图就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从而出现数量假性降低或者升高的状况,如果通过抗凝并静置10min 以后,再进行
检测,会发现指标又恢复正常。

但是,静脉血采集以后的检查却不会出现该类异常的状况。

该研究选取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就诊并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和参加健康体检者共236例,同时对其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并分别检测以后认真进行检查比较,并探讨两者的差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进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就诊并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和参加健康体检者共236例,其中,女118例,男118例,年龄在9~67岁,平均年龄为37.9岁。

该236例受检者中,有130例为健康体检者,另外106例为门诊患者,其中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7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共21例,腰椎间盘突出者患者共13例,都排除了血液疾病或者有凝血障碍性疾病的患者。

该研究把236例受检者随机分成2组,静脉血组受检者共118例,末梢血组受检者共118例,该两组受检者女59例,男59例。

1.2仪器和试剂
该研究运用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实施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检测,运用的稀释液和清洗剂都使用配套的试剂。

在使用前都进行常规的保养,并通过质控物实施监控,确保仪器性能的稳定,经检验符合使用的要求。

1.3检测方法
对于118例末梢血受检者组,运用一次性的安全末梢采血针在指尖处采集血样,运用一次性的吸管吸取了末梢血以后注入至抗凝管。

然后立即混匀并取出部分血液放置在血细胞分析仪上实施检测,并记录下检测的结果。

将抗凝血放置10min 后摇匀并进行测定,再次记录下检测的结果。

在静置30min 以后,再次把抗凝管中剩下的血液混匀并进行重新检测,记录检验的结果。

将118例静脉血受检者血样注入抗凝管内以后,通过上述同样的方法在0min、10min 和30min 进行测定。

同样记录下3次检测的结果。

1.4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该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内3次检测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在统计以后,观察该两组结果中3次检验数值的差别。

1.5统计方法
该研究组中的数据都使用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全部计量资料以(x±s )进行表示,其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2结果
末梢血组受检者在30min 时的白细胞检测结果和10min 时检验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却显著地低于0min 的白细胞计数,两者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在30min 时的血小板检测结果和10min 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要显著地高于0min 时的血小板计数,该两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该研究中静脉血组受检者的0min、10min 和30min 时的白细胞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检验都正在沿着超微量、准确快速和特异以及高度的自动化方向发展。

在临床实践中,也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实验的诊断[3]。

根据相关统计分析,在住院的病人当中,有60%~
70%的病种都必须要借助于检验的手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检验工作的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着医师的判断与治疗。

如何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与准确,是目前进行血常规检验工作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4]。

在血液中,各种组成成
分如果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常常会反映出人体全身组织各个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对比分析
韩晓蓉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运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差异。

方法把该院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就诊并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和参加健康体检者共236例,并随机分成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末梢血组进行指尖血采集,而静脉血组进行静脉血采集,在0min、10min 和30min 进行分别检测,然后比较该两组受检者3次检测结果。

结果静脉血组受检者在3个时间点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而末梢血组在30min 时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数值检测结果和10min 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和0分钟时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检验结果受到检测时间的影响,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可重复性较强,准确性比较高。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血小板[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6(c)-0171-02
171
. All Rights Reserved.
患者,应仔细分辩子宫瘢痕处的声像图,尤其要注意妊娠囊或包
块与宫腔、宫颈内口及局部肌层的解剖关系、并对血流情况进行
仔细观察分析,对早期有少量阴道流血、腹痛症状的不能轻率的
以先兆流产来解释,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回顾性
分析7年来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的经历,特别注重观察子宫纵
断面的声像图,这样可以直视孕囊或包块与子宫切口瘢痕的关
系,并可观察到孕囊或包块周边血流的来源,结合血β-HCG为
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

在药物治疗
过程中,经阴道彩色超声可以进行实时监视、追踪观察,同时还
应与早期流产、宫颈妊娠、子宫瘢痕处局灶性腺肌病相鉴别。


上,在治疗前为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尽可能的提供准确、详细
的超声诊断报告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Rotas MA,Haberman S,Levgur M.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
cies:etiolog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Obstet Gynecol,2006,107:
1373-1377.
[2]伍军平.子宫瘢痕部位妊娠1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
27(6):477.
[3]Wang C J,Yuen L T,Yen C F,et al.Three 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apregnancy in a
precvious cesarean scar[J].J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2004(14):399-
402.
[4]Armstrong V,Van Voorhis B J.Dection of cesarean scars by transvagi⁃
nal ultrasound[J].Obstet Gynecol,2003,101(1):61-65.
[5]宋誌.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
(4):195-196.
[6]Moschos E,sceenarasinhaiah S,Twickler DM.First~trimester diagnosis
of 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J].J Clin Ultrasound,2008,36:
504-511.
(收稿日期:2013-03-20)器官的变化。

所以,在临床诊疗工作当中,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和
实施血液检查属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

在临床上,比较
常用的采集血液标本部位主要包括包括静脉采血、毛细血管采
血和动脉采血。

这其中有以前2种属于最为常用的方法,一般动
脉采集一般仅仅用在血气分析方面[5]。

而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两者
不管是从细胞的成分或者是化学组成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程度
的变化差异,所以在临床上,应当依据不同的情况,来实现不同
采血方法的方法选择。

抽取静脉血通常运用肘静脉,采集末梢血一般选择指血与
耳垂血。

因为前者的采血量较少,并且操作方法快捷和方便,所
以在临床上被广泛地运用。

可是,由于末梢血液的循环比较差,
受到温度影响与采血情况的影响比较大,在进行常规的血液检
查的时候,常常和实际的数值有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就造成临
床上会出现检验的误差,无形中增大了临床诊断方面的误诊率[6-7]。

由于末梢血的采集可能会受到外界多种人为因素的直接影响,
比如穿刺位置的深浅和采血动作的快慢和采血的具体部位以及
体表的温度高低等等,这些,都会造成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细胞
检查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该研究资料结果显示,末梢血采集以后在开展血常规检测
时,如果马上就进行检测,经常会导致血小板出现暂时性的降低
与白细胞出现暂时性升高的错误结果。

这可能的原因是末梢血
在采集的过程中,会受到挤压或是在刺破皮肤的时候,某些血液
标本中又混进组织液,导致血小板快速形成假性的聚集,结果使
检测结果出现偏低现象的发生。

在实施末梢血的采集时,往往无
可避免地会造成血液标本中混进组织液,当组织液中混进血液
标本以后,马上会导致血小板形态的变化,它的外膜会很快形成
向外伸展的微小管游离端,从而和血小板膜内的微丝组成伪足,
许多已经形成伪足的血小板快速聚集成为体积和淋巴细胞比较
相似的细胞群,从而在血细胞分析仪上就会被误认为淋巴细胞,
结果导致白细胞计数的迅速升高[8]。

另外,因为这时候的淋巴细
胞计数出现升高,其粒细胞的计数虽然并不会受影响,可是其百
分比率却会明显地降低,这样淋巴细胞的比率就会出现显著的
升高。

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血液抗凝管中的EDTA-K2开始渐
渐发挥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功能,这样就会逆转血小板在采集
以后初期出现的假性聚集,血小板的形态开始逐渐恢复为球状,
伪足完全消失,这时候通过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计数就会恢复
正常数值。

该研究组中的118例末梢血受检者在10min和30min
的计数比较一致,这说明采集的末梢血在抗凝管内静置10min
就能解除血小板的假性聚集状态。

该研究中,静脉血采集受检者
的3次检测结果比较一致,这表明通过采集静脉血开展血常规
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较高,有很大的可重复性,比较适合在各
种状况下进行血常规检测,特别适合要求立即给出检验结果的
急诊患者,从而为治疗提供快速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梁华英,黄胜,洪流,等.末梢全血和静脉血待测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
板计数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30(13):1231-1232.
[2]陆培育,刘丽萍.末梢血和静脉血与血小板测定比较[J].包头医学,
2011,35(3):138.
[3]祝仰全,张海燕.120例健康成人指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多参数检测
对比[J].黑龙江医学,2009,8(4):157-158.
[4]史振涌,胡英勃.血液分析仪静脉血正常参考值的探讨[J].黑龙江医
学,2010,21(5):228-230.
[5]唐菁娟.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
(12):102.
[6]杨大俊,夏曙华.贵阳市健康成人静脉血血细胞各参数参考值调查[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23(1):1154-1156.
[7]高瑶.不同途径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
(3):913-914.
[8]高海燕,谭丕有,殷秀艳.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细胞计数对比分析[J].哈
尔滨医药,2011,31(2):113.
(收稿日期:2013-03-25) (上接第170页)
172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外医疗China&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