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专题四 金属的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专题四金属的腐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6九上·唐河期末)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A . 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 . 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的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2. (2分)(2020·凤县模拟) 为完成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图中编号处所指物质的选用正确的是()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①红磷
B . 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②氮气
C . 用水稀释浓硫酸,③浓硫酸
D . 探究分子运动,④浓盐酸
3. (2分)(2020·青山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用汽油去除油脂属于乳化现象
B . 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C . 碱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均为碱溶液
D . 沙漠地区金属不易锈蚀的原因是氧气浓度较低
二、填空 (共2题;共6分)
4. (2分) (2018九上·南平月考) 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CaSO4)等产品,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 + O2 + 2SO2 2CaSO4 + 2CO2。
请计算:用125 k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理论上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5. (4分) (2017九上·房山期末) 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铝镓合金是金属铝和金属镓(Ga)的混合物。
)
(1)该流程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2)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整个过程中氢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6题;共39分)
6. (4分)(2017·简阳模拟) 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物质,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Fe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原粉末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所示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化学式)
(1)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A为________;无色气体是________(均填化学式).
(2)该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__,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3)为了不干扰对第③步实验现象的判断,试剂B最好选择________,请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7. (8分)(2019·来安模拟) 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
教材用如图Ⅰ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图Ⅰ 图Ⅱ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__。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__。
(4)图Ⅰ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________。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
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1:61:71:81:91:10~1:111:121:13加热时间
实验现象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表层铜球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
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
生成亮红色网
状铜块
部分生成主要产物是
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_______;
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__。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
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
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
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
(交流讨论)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__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
其理由是________。
8. (4分)(2016·安徽) 氨水和盐酸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可将氨气(NH3
)、氯化氢气体分别溶于水制得.
(1)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反应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不要求注明条件).
(2)小华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填写表中空白):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干燥后,放入盛有干燥氨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滴有酚酞的稀氨水加热,观察到溶液红色变浅,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小芳将滴有石蕊的稀盐酸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取稀盐酸分成2份:①未经加热;
②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分别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消耗二者的质量:①>②,则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浓度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小林设计了如图方案:
你认为上述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________(如合理,说明原因;如不合理,说明原因并设计改进方案).
9. (7分)(2019·宁江模拟) 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C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电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不与Na2CO3溶液反应)。
在实验帝中,该同学把一定成CaC2加入Na₂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Na2CO3;
猜想三:NaOH、Ca(OH)2 .
(1)【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加人过量稀盐
酸
无气泡产生猜想________不成立
实验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满加适量碳酸
钠溶液________猜想三成立,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拓展延伸】若向CuCl2溶液中加入少量CaC2 ,充分反应,可观察刻有气泡产生,且________。
(3)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________。
10. (8分) (2018九下·右玉月考) 已知M、N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值,如图所示。
(1) M是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的pH值,用其它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_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
11. (8分)(2020·长沙)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NaOH溶液NaCl溶液K2CO3溶液Ba(NO3)2溶液
能否反应能不能能能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1)判断NaOH溶液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________生成。
(2)(提出问题)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分组实验:组号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1用pH试纸测定实验前后溶液的pH pH由1变至9能反应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
(NO3)2溶液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反应
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
溶液
能反应
若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则测得的稀硫酸的pH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请你判断第2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
(4)第3小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5)(实验反思)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再向其中加入________,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提升)稀硫酸与NaCl溶液不能发生反应,请你设计实验进行证明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
四、综合题 (共2题;共23分)
12. (17分) (2018九上·裕安月考)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此材料属于__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2)生活中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请你写出一种防锈措施:________写出铝为什么那么耐腐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从生铁到不锈钢的使用谈一谈化学对生活的作用:________。
13. (6分)(2017·钦州港模拟) 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两种常见之物。
(1)用化学方法区别这两种固体,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
A . 白酒
B . 米醋
C . 纯净水
D . 酱油
(2)王军同学不慎在精盐中混入了少量纯碱,他想重新得到精盐,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填空 (共2题;共6分)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三、实验探究题 (共6题;共39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考点:
解析: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答案:7-5、
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答案:8-3、答案:8-4、答案:8-5、
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答案:9-3、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考点:
解析: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答案:11-5、
考点:
解析:
四、综合题 (共2题;共23分)答案:12-1、
答案:12-2、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