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章末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章末整合新人教版必修3专题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而区域发展中,由于对生态
环境施加压力,从而产生了影响区域发展的种种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荒
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影响了区域发展。

认识和综合治
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2.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如下图)
(2)人为因素(如下图)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地理背景
(1)黄土高原地处过渡地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2)环境遭破坏后恢复困难,生态系统脆弱。

(3)人口密集,土地生产力低,人地矛盾尖锐。

2.水土流失的形成
(1)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多暴雨。

(2)人文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3.基本措施
(1)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治理和开发相结合。

(2)措施
⎩⎪

⎪⎧建设基本农田、扩大林草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控制载蓄量
4.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1)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2)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

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答案(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

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逐渐降低乃至丧失。

(黑土流失)
(3)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本题以开发“北大荒”为背景,考查了“北大荒”沼泽的成因,沼泽的生态功能等。

沼泽地成因主要从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等方面分析。

对“北大荒”的开发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由于沼泽地的生态功能效益,目前已禁止对其开发。

专题二各地区的生态问题与国土整治比较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
土壤冲刷,黑土层日
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
垦引起生态变化③森
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
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
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
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
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
居民烧柴等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
垦②植树造林,土壤
的培肥③合理采伐,
营造人工林,木材的
综合利用,建设自然
保护区
黄淮海
平原
旱涝、盐碱、风沙是
农业发展的三大障
碍。

冲积低平原、滨
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
中地区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
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
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
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
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
理开垦土地
①低湿地治理:鱼塘
——台田模式②盐碱
地治理:调节、控制
水盐运动
南方丘陵山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
大于黄土高原。

导致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
乏,乱砍滥伐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
决生活用能问题、发
石质裸露,不能恢复,
形成“红色荒漠”
展沼气、营造薪炭林、
炉灶革新、推广生活
用煤
西北干旱半
干旱地区
土地荒漠化——世界
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
大风②原生沙质荒漠、砾
质荒漠③过度樵采、过度
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
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
民点和道路建设
①消除贫困
②早期预警③生物固
沙、沙障固沙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下表是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
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
C三

东北
三省
全国
A、B、
C三

东北
三省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7 2.77 xx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答案(1)西南风。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水热资源丰富。

A、B、C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A、B、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A、B、C三省(与全国或东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

(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4)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

(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综合治理。

解析(1)先作出甲城市附近等压线的垂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又知是北半球,再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转,画出风向。

根据锋面符号或者锋面在气旋中的位置判断出要经过甲城市的锋面系统是冷锋,然后根据记忆就可答出冷锋过境后的天气。

(2)根据经纬网、省区轮廓和河湖特征,很容易判断出A、B、C三省分别是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它们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于位于中温带的东北三省。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可知,长江流域三省的粮食总产量虽然略有增长,但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下降,东北三省无论总产量还是占全国的比重都有增加。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长江流域三省的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粮食单产不如东北三省增长快。

34132 8554 蕔 33239 81D7 臗35641 8B39 謹&34217 85A9 薩24840 6108 愈<R^X32069 7D45 絅X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