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郑和做舟》原文、教案及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郑和做⾈》课⽂通过⼀件具体事写出了郑和从⼩树⽴理想,并为之努⼒的事。

郑和捡了⼀些碎⽊条和⼩⽊⽚,忘记了吃饭和睡觉,⼀⼼⼀意地造⼩⽊船,并把它们搬到湖边带领⼩伙伴放船启航的动⼈故事。

课⽂语⾔浅显,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童阅读。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郑和做⾈》原⽂、教案及说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郑和做⾈》原⽂
郑和是我国明朝的航海家。

他⼩的时候,常听祖⽗和⽗亲讲乘船远航的故事。

他多么盼望⾃⼰也能驾船去远航啊!他常常做些⼩船玩⼉,还经常跑到造船的地⽅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法记下来。

这⼀天,郑和捡了⼀些碎⽊条和⼩⽊⽚,在屋后的空地上,⾃⼰悄悄地造起⼩⽊船来!他⼀⼼⼀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多只⼩⽊船。

⼀天,郑和把⼩⽊船都搬到湖边,⽤绳⼦⼀只⼀只地连起来,放到⽔⾥,系在⼤船后⾯。

看着⾃⼰造的⼩⽊船排成了队,郑和⾼兴得⼜蹦⼜跳,嘴⾥喊着:“我的船下⽔啦!我的船下⽔啦!”伙伴们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看:“嗬,造了这么多只船哪!真是太好啦!”
郑和⼀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开始远航了,你们愿意做我的⽔⼿,跟我去远航吗?”孩⼦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船,他⾃⼰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浆,就⼤声宣布说:“现在起航!”孩⼦们⼀齐划起船来,三⼗多只⼩⽊船跟在⼤船后⾯,像⼀条长龙似的在⽔⾯上游动。

这⼀年,郑和才⼗岁。

【篇⼆】⼩学⼆年级语⽂《郑和做⾈》教案
⼀、教学⽬标
1、认识6⽣字,3多⾳字,会写8字,⾃主积累词语。

朗读课⽂,能把郑和做⾈的故事讲给别⼈听。

2、了解课⽂内容,知道郑和是我国明朝的航海家,⼩时候就常常做⼩船,盼望着驾船出海远航。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学会本课⽣字新词。

三、教学难点
1、把郑和做⾈的故事讲给⼤家听。

2、进⼀步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题。

板书:做
问:做什么?(发散)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介绍的是谁?做什么呢?(补充课题,其中郑和的“郑”字加上拼⾳。

)指名读课题。

(⼆)初读课⽂,认读字⾳。

1、⾃读课⽂,读完后标画出⽣字,并把它们读准确。

2、⼩组学习:两个⼩伙伴为⼀组,互相读⼀读。

如果你的⼩伙伴不会读,你要帮助他。

3、反馈,读准字⾳。

4、再读课⽂:把这些⽣字放回课⽂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试着再把课⽂读⼀遍,把字⾳读准确。

读完后标画⾃然段。

想⼀想,郑和是谁?课⽂第⼏⾃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郑和?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然段:
思考,你对郑和有了哪些了解?
在反馈的同时指导朗读。

2、(1)指导朗读第⼀句:让⼤家听出郑和是谁。

(2)⽐较朗读第三句:他盼望⾃⼰能驾着船去远航。

他多么盼望⾃⼰也能驾着船去远航啊
(3)感悟朗读第四句:他(常常)做些⼩船玩,还(经常)跑到造船的地⽅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法记下来。

通过括号⾥的词,你知道了什么?
(4)朗读本段。

导语:郑和是怎么做船的?船做好后⼜是怎么做的呢?
(四)抓住事例,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的⼆⾄五⾃然段。

想⼀想郑和是怎么做船的,船做好后⼜是怎么做的呢?
2、反馈:
(1)你从哪⼉看出郑和⼀⼼⼀意地造船?
(2)指导朗读。

读出郑和⼀⼼⼀意造船的语⽓。

他⼀⼼⼀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多只⼩⽊船。

3、⼩组学习:船造好了,郑和是怎么做的呢?
下⾯请四个同学为⼀⼩组。

在⼩组长的带领下,先齐读课⽂,然后说⼀说郑和是怎么做的,最后表演出来。

4、采取读、说、演的形式进⾏汇报。

在反馈时重点指导以下三处。

(1)表演朗读:郑和⾼兴得⼜蹦⼜跳,嘴⾥喊着:“我的船下⽔啦!我的船下⽔啦!”(评读)
(2)第四⾃然段。

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在朗读中体会“⼀本正经”和“争先恐后”的意思,分⾓⾊朗读。

)课件演⽰:理解“像⼀条长龙似的”。

(3)分⾓⾊朗读⼆⾄五⾃然段。

(五)引导升华。

(1)齐读课⽂的最后⼀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你们喜欢郑和吗?为什么?
(4)教师拓展:你们看,郑和从⼩就有远⼤的理想。

长⼤后,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曾达⾮洲东岸和红海海⼝,促进了中国和亚⾮各国的经济、⽂化交流。

(六)把郑和做⾈的故事讲给⼤家听。

1、指导怎样讲故事:
(1)有开场⽩。

(2)向⼤家介绍故事的名字。

(3)⽤⼝语化的语⾔。

(4)与⼤家交流、加上动作、加上想象。

2、讲故事。

第⼆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复习。

分⾓⾊朗读课⽂
(⼆)学习本课会写字。

1、复习部⾸:⽰字旁⽵字头左⽿旁宝盖头光字头
2、今天我们要写的字,就带有这些偏旁部⾸。

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这些会写字。

如果有的同学忘记了读⾳,可以请教同组的⼩伙伴,也可以问⽼师。

3、反馈会写字的读⾳。

出⽰课件:祖
亲常那等宣(认读)
4、给学⽣⼀定的时间进⾏⾃学。

观察字形,形成初步的印象。

5、重点指导:
“等”字横画较多,第九画横要长⼀些,与⽵字头平齐。

启发学⽣⽤⾃⼰喜欢的⽅法记忆字形。

(三)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以⼩组为单位,进⾏看偏旁写字⼩⽐赛。

⽐⼀⽐,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多。

⽵字头:右⽿旁:)
1、读⼀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抄写在“我的词语库”中。

【篇三】⼩学⼆年级语⽂《郑和做⾈》说课稿
【说教材】
《郑和做⾈》是语⽂出版社⼩学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篇讲读课⽂。

课⽂通过⼀件具体事写出了郑和从⼩树⽴理想,并为之努⼒的事。

郑和捡了⼀些碎⽊条和⼩⽊⽚,忘记了吃饭和睡觉,⼀⼼⼀意地造⼩⽊船,并把它们搬到湖边带领⼩伙伴放船启航的动⼈故事。

课⽂语⾔浅显,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童阅读。

教材图⽂并茂,插图中郑和和⼩伙伴们做船出海的情景跃然纸上,给学⽣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对课⽂的感悟。

本课共6个⾃然段,第1⾃然段介绍郑和,点明郑和从⼩爱做⾈的原因。

第2⾃然段讲⼩时候做⾈的经过。

第3、4、5、6⾃然段讲郑和的成功做⾈后出海远航。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课⽂的重难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标为:
1、正确认读8个⽣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掌握1个多⾳字,会写6个字,⾃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了解课⽂内容,知道郑和是我国明朝的航海家,⼩时候就常常做⼩船,盼望着驾船出海远航。

根据课时特点,我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识字⽅⾯: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祖、那”的字结构,多⾳字“系”ji的字⾳。

⾃主积累“⼀⼼⼀意、⼜蹦⼜跳、⼀本正经、争先恐后”等词。

2、内容⽅⾯:能把郑和做⾈的故事讲给别⼈听。

【说学情】
古代名⼈轶事是学⽣感兴趣的,为此,我⼒求在第⼀课时就让“郑和”的形象在学⽣⼼中确⽴,怎么办呢?利⽤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的背景,要学⽣从⼀开始就牢记“郑和”的名字,让郑和的形象深⼊学⽣的内⼼。

【说教学⽅法】
“阅读是学⽣的个性化⾏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是《语⽂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

本⽂的设计质疑释疑,通过朗读引导,⿎励学⽣在⾃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如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组讨论法、表演法、竞赛法、评价法等等。

总之,想让学⽣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法,学⽣可采⽤“问⼀问,说⼀说,演⼀演、读⼀读”的⽅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不懂的地⽅,“说”⾃⼰理解地内容,演⽂中的精彩,“读”⽂中的重点词句。

学⽣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动⼝。

通过⾃⼰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质疑问难,引发互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例如,课始,预设了这样的问题: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做)做什么?谁做什么?学⽣补充上课题,郑字加拼⾳。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

(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借助拼⾳,初读课⽂,独⽴识字。

1、⾃由读课⽂,标出⽣字和⾃然段。

让学⽣在初读中了解课⽂⼤概内容。

2、⼩组学习:同桌为⼀组,互相读,互帮互助。

难读的句⼦多读⼏遍。

3、下⾯,⽼师来做裁判,我们来⼀场男⽣⼥⽣⼤⽐拼,看看我们班的⼥⽣读书棒,还是男⽣读的强。

男⼥⽣指名读课⽂,全班纠正字⾳,重点指导“系”的字⾳。

在听读中纠正字⾳,培养合作精神。

在独⽴识字中产⽣成就感。

4、出⽰⽣词。

学⽣掌握了⼀些独⽴识字的⽅法,本着《⼤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如:“⼀本正经、争先恐后”的。

意思;“祖、那”的字形结构;“系”的多⾳字。

5、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个字)
6、(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起回到课⽂中再来默读课⽂。

想想郑和是谁?课⽂第⼏⾃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郑和?课⽂中就有答案,找⼀找,并⽤“——”画出相关的句⼦。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你对郑和有了哪些了解?(第⼀⾃然段)
2、反馈,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句:让⼤家听出郑和是谁。

⽐较读、教师范读第三句:他盼望⾃⼰能驾着船去远航。

他多么盼望⾃⼰也能驾着船去远航啊!
感悟读第四句:他(常常)做些⼩船玩,还(经常)跑到造船的地⽅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法记下来。

四、抓住事例,理解感悟。

1、根据板书说:想想郑和是怎么做船的?
2、学⽣反馈。

重点指导朗读。

例如:他⼀⼼⼀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多只⼩⽊船。

(学⽣重点抓住“⼀⼼⼀意、常常、⼜蹦⼜跳”等词来体会。


3、⼩组学习,做好船⼜是怎么做的?采取读、说、演的形式进⾏汇报。

重点指导朗读和理解词语:“⼀本正经”和“争先恐后”。

例:郑和⾼兴得⼜蹦⼜跳,嘴⾥喊着:“我的船下⽔啦!我的船下⽔啦!”(学⽣重点抓住⼜蹦⼜跳、喊)
五、引导升华。

齐读课⽂最后⼀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郑和吗?为什么?
教师拓展:你们看,郑和从⼩就有远⼤的理想。

长⼤以后,郑和曾经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曾达⾮洲东岸和红海海⼝,促进了中国亚⾮各国的经济、⽂化交流。

你们呢?
六、把郑和做⾈的故事讲给⼤家听。

意图:语⽂教学要想为学⽣的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成为“语⾔的富翁”。

因此,语⽂课必须重视范⽂语⾔的感悟、积累和内化。

经过前⾯的学习,学⽣对课⽂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符合学⽣⾝⼼特点和语⽂学习规律,为学⽣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内化为个体语⾔,从⽽掌握运⽤语⾔的规律。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1、指导怎样讲故事。

故事有开场⽩,向⼤家介绍故事的名字,故事内容⽤⼝语化的语⾔,与⼤家交流可以加上动作、加上想象。

注意只要把课⽂的主要内容讲出来就可以了,不要求每句话都讲到。

可以按照课⽂语句讲,也可以在讲的过程中加上⾃⼰的语⾔,不要朗读式的讲故事,让学⽣如同与别⼈说话⼀般,加上适当的语⽓。

2、讲故事。

七、总结评价
⼋、说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