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传统意义的好学校、好老师可能对一些孩子有益,却未必对每个孩子有益。
教师和父母希望孩子成材的时候很少考虑孩子的智力环境,即孩子是否在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华德·加德纳的研究证明,每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中心:语言的智力、逻辑-数学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进入内心的智力。
所以,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才更容易感染和激励学生的兴趣。
我们只有以知识为基点,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陶艺》课堂,学生问:“陶泥和土地里的泥有什么不同?”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让学生把这个问题作为课题,让他们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到图书馆找书籍,到网上查资料,到陶吧去咨询,亲手采集泥土与陶泥进行比较等等,去寻找答案。
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并分工合作。
这样连平时对课外活动不赶兴趣的同学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
如果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和照本喧科的方法,学生的自主精神何时才能发挥?何时才能一起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探究的一条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我讲你做”的讲练结构有根本区别。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生疑、探究、发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迫切要求学习、探究新知的欲望,把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
例如在用三合板制作笔筒这一课,如果教师让学生模仿样品,这样的操作只是照抄照搬,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就提不起来。
因为这种活动只表现为外部的动作,缺乏内部大脑的高级思维活动,是在模仿而非创造。
若换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纸上或大脑中勾画设计一个自己所喜欢的笔筒,然后再制作出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动脑,将头脑中的各种知识、经验全部调动出来,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加工,用多方面的知识服务于积极的新构思,那么制作出的作品就是全班学生各有不同,就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独立自主的思想与情感,兴趣与爱好。
现代化教育手段集声、光、图、文于一体,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效果。
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教学,它使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的作用,这有利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知识太少,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计算机的运用则可变单纯的理性知识的传授为由感性材料到理性知识的跃进。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如在讲解《脸形与发型》一课时,可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分析不同的发型对同一脸形的视觉效果影响,使学生对发型与脸形的搭配有一个重要认识。
学生在计算机上对同一脸形换不同的发型或把同一种发型按在不同的脸形上,在自己的搭配中明白什么样的脸形适合什么样的发型。
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故事情节和优美的音乐,这就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产生重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课堂气氛显得既紧张又活跃,学生眼界的有效开拓、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手脑并用,将有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