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 声现象 单元同步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A.震耳欲聋B.闪烁其辞C.掩耳盗铃D.耳熟能详
2.(3分)《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
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
”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以上说法均正确
3.(3分)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4.(3分)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5.(3分)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
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
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听见
6.(3分)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7.(3分)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8.(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9.(3分)对于图中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丙图中,禁鸣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图中,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0.(3分)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2分)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
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控制噪声。
12.(2分)“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13.(3分)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
14.(2分)有些小区的保安配备有一种高频口哨,当小偷进入小区后,保安会吹响这只特殊的口哨,虽然小偷听不到,但狼狗会扑向小偷,口哨发出的声音是波;现在有人设计了一种锁,不需要钥匙,只要主人对着锁孔说话,门就会自动打开,而其他的人则无法打开,这里描述声音的。
15.(3分)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建湖”的重要举措。
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音调/响度/音色).该装置(能/不能)减弱噪声的传播。
16.(1分)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17.(4分)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的性质。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18.(2分)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
19.(2分)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如图所示,改变,用同样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三、实验题(共26分)
20.(8分)小明在吉它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
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和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
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乙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点。
21.(8分)实验桌上有A、B两个能正常使用且体积较小的手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一个金属刀,满足实验要求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细线若干,小明利用上
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水能够传声。
【进行实验】
(1)将A手机放入塑料袋,用细线封口,手提细线,将装有手机A的塑料袋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且不接触。
(2)用手机B拨通手机A.小明听到了手机(选填“A”或“B”)发出的声音。
于是小明认为水能够传声。
【评估】
(1)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
22.(10分)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
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完成表中的内容。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探究内容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亮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3cm
做法
观察内容
四、计算题(共23分)
23.(11分)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单位m/s
空气(0℃)331冰3230
空气(15℃)340铜(棒)3750
煤油(25℃)1324铝(棒)5000
水(常温)1500铁(棒)5200
在一根长为884m的金属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金属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金属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43s,求: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4.(12分)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2018年单元测试卷(2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A.震耳欲聋B.闪烁其辞C.掩耳盗铃D.耳熟能详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很大,从成语的含义分析哪个成语表示声音大小即可。
【解答】解:A、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符合题意。
B、闪烁其词是声音时断时续,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符合题意;
C、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的传播;不符合题意;
D、耳熟能详是指从音色的角度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首先明白成语的含义,根据成语含义再判断是声音高低,还是声音大小。
2.(3分)《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
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
”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以上说法均正确
【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
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音色。
故选:C。
【点评】不同人说话的特色不同,是指音色不同,对于熟人的音色,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即使没有见面,只听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来。
3.(3分)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分析】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解答】解: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激动之举,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此项符合题意;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什么是噪声。
4.(3分)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
两者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
5.(3分)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
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
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听见
【分析】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
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地震波主要是次声波,而不是超声波,故A错误;
B、地震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地震波是次声波,不能被人耳听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明确地震波是次声波,再结合次声波的特点、产生与传播,以及人耳的听觉范围等可做出判断,难度不大。
6.(3分)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分析】(1)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
介质不同,声速不同;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2)噪声的分类有两种:①从物理角度考虑: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②从生活角度考虑: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都是噪声;
(3)声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解答】解:
A.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故A正确;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7.(3分)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解答】解:A、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
符合题意;
C、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说明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8.(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声音经过空气传递到耳朵里的。
【解答】解: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
故选:B。
【点评】此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通过转化的思想将音叉的振动进行放大,是一种放大的方法,要学会应用。
9.(3分)对于图中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丙图中,禁鸣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图中,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
A、用力敲击鼓面时,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A错误;
B、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原理来工作的,故B错误;
C、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丁图中,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这说明气体越稀薄,声音越不容易传
播,当没有空气时,声音就不能传播了,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声音的发生、传播。
10.(3分)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2)在同样的环境下,同种介质里,声速是相同的;
(3)麦克风可将声音的响度扩大,但不能提高音调;
(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解答】解:A、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A正确;
B、在同样的环境下,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与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提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而不是通过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速度、音调与响度、音色的区分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2分)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分析】①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和在声源处进行减弱。
【解答】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优美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小明为减小噪声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中。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12.(2分)“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三个方面。
【解答】解:“掩耳盗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故答案为:产生;传播。
【点评】了解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3.(3分)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
可知:图乙是噪声的波形,图甲是乐音的波形。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不同的发声体发声时的音色是不同的;
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人们在说话时,由于声带的差异,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乙;甲。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同时还考查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
14.(2分)有些小区的保安配备有一种高频口哨,当小偷进入小区后,保安会吹响这只特殊的口哨,虽然小偷听不到,但狼狗会扑向小偷,口哨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现在有人设计了一种锁,不需要钥匙,只要主人对着锁孔说话,门就会自动打开,而其他的人则无法打开,这里描述声音的音色。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两点入手:
①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②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靠音色来辨别乐
器的种类和不同人的声音。
【解答】解:(1)这只特殊的口哨,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而狼狗会听到,所以保安吹响这只特殊的口哨时,虽然小偷听不到,但狼狗会扑向小偷。
(2)这种锁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
如同人耳一样,能根据其他的人和主人的音色不同来区分其他的人和主人。
所以只要主人对着锁孔说话,门就会自动打开,而其他的人则无法打开。
故答案为:超声;音色。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及科学知识。
15.(3分)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建湖”的重要举措。
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音调/响度/音色).该装置不能(能/不能)减弱噪声的传播。
【分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解答】解: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35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35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不能。
【点评】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6.(1分)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
【解答】解: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
故答案为:回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与回声的知识,属于常见的考试题型。
人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十分之一秒,即0.1s;如果时间间隔大于0.1s,就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如果时间间隔小于0.1s,原声就会与回声叠加在一起。
17.(4分)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