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西46号建议的答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西46号建议
的答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杭州市民政局
•【公布日期】2019.07.14
•【字号】杭民函〔2019〕122号
•【施行日期】2019.07.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政其他规定
正文
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西46号建议的答复
杭民函〔2019〕122号
陶晓莺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五星级网络化健康养老服务的建议》(西46号)收悉。

您的建议对提升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我局高度重视,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开展工作
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至关重要。

面对全市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全市174万余名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以居家为基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始终把居家养老放在养老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来推进,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推
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政策文件6个,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文件近20个。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关于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2个文件得到省民政厅及国家民政部印发推介,逐步确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逐步丰富完善居家照护服务供给。

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并不断提升服务内容,社区级照料中心注重自身特色与服务覆盖,街道级照料中心注重突出综合化、专业化、强辐射带动作用。

全市2800多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初步构建了“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20分钟”的养老服务圈。

去年以来从设施覆盖向精准服务提升,推动建立60家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依托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日托、中短期全托服务、喘息服务等多种服务,充分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提供便捷“智慧养老”服务。

实施智慧养老转型升级项目,为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人免费发放智慧终端,其他老人可以政府采购优惠价格自费购买并与服务商签约,享受同等服务。

依托移动终端上的红绿键,老年人可享受“紧急呼叫”与“生活服务”。

服务商组建的“助急小分队”24小时值班,为老人提供水电抢修、主动关怀等服务。

开通96345100为老服务热线,为全市老年人提供养老政策解读咨询、养老求助、建议及投诉等服务。

(四)提供医养融合服务。

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效协作机制,通过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机构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驻点、巡诊以及签约医生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和护理指导服务等。

(五)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对符合条件毕业生进入我市主城区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一线工作的给予2.1万元—4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补。

同时,将符合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申请条件的养老机构护理员纳入优先保障
范围,在同期同批的申请家庭中给予优先摇号选房。

通过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在全市4所中职学校、5所市属高校开设护理专业,招收护理专业学生1500余名。

依托慈善基金,每年开展养老护理员岗前教育、继续教育等技能培训,累计免费培训养老护理员近8000人。

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我局自2007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举办了三届“最美养老护理员”推选活动,通过典型选树增强一线护理员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二、下步工作打算
养老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与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今年,我局将以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法为契机,结合您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综合效应。

突出“公益性、低偿性”原则解决老年人服务痛点,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项目,今年将重点打造64家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纳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到2022年实现每个街道、乡镇均建成一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二)支持专业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

政府搭台,召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推介会,实施新一轮养老服务资金补助政策,鼓励社会企业全程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建设、服务提供。

优先发展日托、中短期全托、喘息服务、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老年人刚性服务,努力形成专业服务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收费服务与免费服务相补充,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三)深化“智慧养老”项目。

以我市创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为契机,不断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搭建“互联网+养老”信息系统平台,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在“互联网+助餐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等老年人关注度高、需求强烈的方面开展特色服务项目,探索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新
型业态。

(四)注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探索第三方等级评价机制,实施好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后的激励举措。

依托慈善资金,为部分养老护理员提供免费的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举办养老管理人员培训,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