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去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着课本去旅行
作者:杨思超
来源:《宁夏画报》2018年第06期
“纸上得来终觉浅”,阅读应该和行走很好地结合,于是便有人“跟着课本去旅行”。
这一篇就让我们一起去绍兴寻找鲁迅、陆游、王羲之这些文人墨客的生活记忆。
对于绍兴的向往源于两首诗词——李白的《采莲曲》和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
读过之后便感觉这座古老的水乡小城充满了浓浓的浪漫色彩,让人不禁心向往之。
虽然后来零零总总去过了不少江南古镇,感觉总是大同小异,但绍兴始终是独一无二的所在。
因为除却典型的水乡特色,绍兴更多添了几分人文色彩。
那些穿越了千年的诗词歌赋似乎至今依然在这座小城吟唱,伴随着悠悠的黄酒香气,引着我前去重温古韵。
鲁迅故居——承载了鲁迅童年美好的回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篇鲁迅中年时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道尽了百草园的盎然情趣。
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东昌坊口。
从1881年9月25日鲁迅在这里出生,一直生活到18岁去外地读书,以及日后回故乡任教,基本都生活在这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回乡偶书》《孔乙己》,在这些小初课文中,有太多关于这里的影子。
从写着鲁迅故居的大牌向前走,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旁,两排粉墙黛瓦。
乌篷船在河上晃悠,咸亨酒店的臭豆腐味儿飘满整个街头巷尾。
置身這里,鲁迅作品中描述的生活场景一一再现。
走进鲁迅故居,老屋依旧,睡床依旧,院落里的桂树依旧,一桌一椅都按照鲁迅早年生活起居的原样陈列。
穿过鲁迅睡房,便来到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这个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子,是鲁迅幼年时玩耍的乐园。
紫红的桑葚,酸甜的覆盆子,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已踪迹难寻,唯有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离开百草园,向东不到半里,经过一个小桥便是鲁迅早期私塾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
鲁迅曾在他的《朝花夕拾》一书中这样描述,“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
作为当时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私塾“三味书屋”,是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的家。
而在当时想要到三味书屋学习,是要经过严格面试的。
现在的三味书屋依旧保持着当年的原物原貌。
书屋北墙边,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和一把略显低些的椅子,是鲁迅当年就读的位置。
而在书桌右角,那个鲁迅用小刀刻下的“早”字,已经用玻璃板盖住了。
从三味书屋出来,进咸亨酒店坐坐,要上一碗黄酒,一碟茴香豆,一盘臭豆腐,便可静静体会到老绍兴的悠闲生活。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让“咸亨”两字名声大噪,在绍兴,尤其是鲁迅故居周围,以“咸亨”两字命名的饭店、酒店到处都是。
沈园——带着陆游凄美爱情印记的园子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二百米路南,就是陆游和唐婉的爱情见证地——沈园。
占地70多亩的沈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一派江南景色。
沈园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氏园林,而因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添了些浪漫情怀。
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可因陆母不满,两人最终走到“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十年后当陆游独自前往沈园,意外遇到唐婉及改嫁后的丈夫,触景伤情,提下“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当这首千古绝唱的《钗头凤》被唐婉看见后,感慨万千,一病不起,最终郁郁而终。
在病中,唐婉提笔《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而在之后,陆游又两次重游沈园,沈园每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得到他对妻子的爱恋和思念。
在沈园除了逛景,还可去陆游博物馆,回顾下这位伟大诗人的人生经历和经典作品。
而夜晚的《沈园情》演出,也值得去欣赏。
除了会演绎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还有《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及《红楼梦》等越剧演出。
兰亭——曲水流觞,探王羲之的修禊之礼
在高中课本中,王羲之《兰亭集序》提及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的兰亭,位于沈园14公里外的兰亭镇的兰渚山下。
进入兰亭,首先能看到的是鹅池,池中有一群白鹅在戏水,而在鹅池边的亭子里,立着一座石碑。
石碑上刻着“鹅池”两字,据说,“鹅”是由王羲之所书,“池”是由其儿子王献之所书,所以这座碑也被成为“父子碑”。
而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述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这样的景象,就是从鹅池径直前走,兰亭的中心景点“曲水流觞”。
这个地方是《兰亭集序》创作之地。
相传在永和九年,王羲之邀请了41位当时的名流在兰亭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漂下,漂到谁面前,就要饮酒作诗。
当天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为《兰亭集》,而大家推荐王羲之为之作序,便有了《兰亭集序》。
兰亭可谓是书法圣地,无论是御碑亭,还是临池十八缸;无论是兰亭书法博物馆,还是乐池,每处都能体会到书圣执笔挥墨的洒脱。
西小路——有绍兴记忆的老街
在你的心中,古街该是什么样子?有人说古街是无数庭院的错落,是冬日暖阳下泛着油光的酱鸭、鱼干,是雨后泛着清光的石板路,也是儿时的记忆。
如是这般,那绍兴的古街能完全满足你的想象。
绍兴的老街周围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众多的古台门、石桥错落其间。
布局往往按照一街一河、两街一河的模式分布,街上热闹的零食摊和手工艺店会让你流连忘返。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西小路。
西小路历史街区内遵循的是“一河一街、街河并行”格局。
南起鲤鱼桥,接环山河,北至北海桥与上大路河汇合,全长700米。
河街并行的格局是该街区的主要风貌,街区内保存的众多古迹,印证了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的历史文脉,比如谢公桥是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后晋;而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吕夲府第,是江南少见的大型住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通学堂为贡院旧址,曾是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先烈培养反清志士的军校,还有王阳明故居、观象台遗址等众多历史保护单位。
而西小路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浓浓的生活气息,因它本来就是社区,所以在这里随处可见绍兴人的生活起居方式,依然充溢着老绍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