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三理科基础第一学期周测题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届高三理科基础第一学期周测题
(六)2008-9-24
本试卷所有试题都是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试卷共1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白己的姓名和考生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号、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须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考
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1.可以断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物体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B.物体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不相等
C.物体在任意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D.物体在任意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不相等
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摩擦力一定跟压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总在一条直线上
D.摩擦力的方向总跟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木块受到的动摩擦因数为µ,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的哪一个:
A、µmg
B、µ (mg+Fsinθ)
C、µ (mg-Fsinθ)
D、Fcos θ
4、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5. A 、B 两队在拔河比赛中A 队胜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队对绳的拉力大于
B 队对绳的拉力
B 、A 队对绳的力大于绳对A 队的力
C 、地面对A 的力大于A 对地面的力
D 、地面对B 的力小于B 对地面的力
6.如图所示,小物体A 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
则A 的受力情况是:
A .受重力、支持力
B .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C .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和摩擦力
D .重力和摩擦力
7.如图所示,用两根同样的绝缘细线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小球悬挂在同一点上,甲、乙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两球带同种电荷,
且甲球的电荷量大于乙球的电荷量,F 1、F 2分别表示甲、乙两球
所受的库仑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 1一定大于F 2
B .F 1一定小于F 2
C .F 1与F 2大小一定相等
D .无法比较F 1与F 2的大小
8.负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场中有A 、B 两点,可以确定:
A .A 、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 .B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A 点的电场强度
C .A 、B 两点的电势相等
D .B 点的电势低于A 点的电势
9.关于电场力和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电场力的方向一致;
B .电场强度的大小总是跟电场力的大小成正比
C .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跟电场强度的方向一致
D .移去检验电荷时,电场强度变为零
10、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线速度
B.角速度
C.向心加速度
D.合外力
11、火箭发射卫星的开始阶段是竖直向上升空的,卫星内用弹簧悬挂一质量为10kg 的物体,当火箭竖直向上的加速度为a=2m/s 2时,弹簧秤的示数为(其中
g=10m/s 2)则:
A.100N
B.120N
C.80N
D.20N
12、关于地球的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不同的同步卫星,角速度不同
B. 质量不同的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不同
C. 质量不同的同步卫星,其轨道高度不同
D. 所有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13.一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船原来的线速度是v 1,周期是T 1,假设在某时刻它向后喷气做加速运动后,进入新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线速度是v 2,周期是T 2,则:
A .v 1>v 2,T 1>T 2
B .v 1>v 2,T 1<T 2
C .v 1<v 2,T 1>T 2
D .v 1<v 2,T 1<T 2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可能作曲线运动
C.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D.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15.如图所示,a 为带正电的小物块,b 是一不带电的绝缘物块,a 、b 叠放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地面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用水平恒力F 拉b 物块,使a 、b 一起无相对滑动地向左加速运动,在加速运动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b 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减小。
B .a 、b 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增大。
C .a 、b 物块间的摩擦力减小。
D .a 、b 物块间的摩擦力增大。
16.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感线只能形象地描述各点磁场的方向;
B .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C .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线;
D .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到南极终止。
17.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
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18.有一台电动机,额定电压是220V,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2 ,关于电动机正常运转时流过的电流,以下4个数据一定是错误的是:
A.110A B.50A C.20A D.10A
19. 提纯含有少量Ba(NO
3)
2
杂质的KNO
3
溶液,可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Na
2CO
3
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K
2SO
4
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Na
2CO
3
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盐酸
D.加入过量K
2CO
3
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补加适量硝酸
20.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21.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
4
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A.饱和碘水和CCl
4
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分液漏斗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22. 下列分离或提纯混合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A.在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时,加水后进行过滤。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水中的碘
C.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固体BaCl
2中的Ba SO
4
23. 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的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2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g金属镁全部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2g氢气所含氢原子数目为NA
C.17gNH
3
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
D.58.5g NaCl中所含有的离子数目为NA
25.在相同条件下,A容器中的H
2和B容器中的NH
3
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则两个容器
的体积比是:
A. 3:2
B. 1:3
C. 2:3
D. 1:2
26.配置100 mL 1 mol/L 的NaCl溶液,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①烧杯;②量筒;③玻璃棒;④胶头滴管;⑤100 mL 容量瓶;⑥试管;⑦漏斗;⑧滴定管;⑨250 mL 容量瓶
A、①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⑧
D、②③④⑤⑥⑦
27.与50 mL 0.1 mol·L-1Na
2CO
3
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A.5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
B.100 mL 0.1 mol·L-1的NaCl溶液
C.25 mL 0.2 mol·L-1的Na
2SO
4
溶液
D.10 mL 0.5 mol·L-1的Na
2CO
3
溶液
28.已知0.5 L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1 mol Cl-和0.2 mol SO
4
2-,则此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
B.0.5 mol/L
C.0.6 mol/L
D.0.1 mol/L
29..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0.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31.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A.食盐水
B.H
2O C.NaHSO
4
D.Ca(OH)
2
32.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
4-、Na+、Cl-B.K+、Na+、NO
3
-、CO
3
2-
C.Na+、H+、NO
3-、SO
4
2-D.Fe3+、Na+、Cl-、SO
4
2-
33.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OH-、Cl- B.Na+、Cu2+、SO
42-、NO
3
-
C.Mg2+、Na+、SO
42-、Cl- D.Ba2+、HCO
3
-、NO
3
-、K+
3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 CO
32-+2H CO
2
↑+H
2
O
B.碳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SO
42-+Ba2+ BaSO
4
↓
C.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Al(OH)
3 +3H+ Al3++ 3H
2
O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
3.H
2
O AlO
2
-+4NH
4
++2H
2
O
3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
2SO
4
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
2
↑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
反应:Ba2++SO
4
2-=BaSO
4
↓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H
2
O+CO
2
↑
36.P单质在反应4P+3KOH+3H
2O3KH
2
PO
2
+PH
3
中是:
A.被氧化 B.被还原 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37.下列疾病的病原体中,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是:
A.肺结核B.疟疾 C.沙眼D.流行性感冒38.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3小时后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观察,在该植物细胞内含有14C最多的结构最可能是:
A.核糖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细胞核
39.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普通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以及它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分别是:
A.高尔基体和叶绿体B.核糖体和细胞核
C.核糖体和线粒体D.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40.我国政府早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在2000年以前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现在政府每年免费让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而获得对该病的抵抗力。
这一过程与下列哪种细胞器关系最大:
A.线粒体B.核糖体C.中心体D.质体
41.右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
序依次是: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液泡膜、线粒体膜、核膜
42.下表是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的浓度为0.25 g/mL左右
C.验证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
43.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生物膜的: A.选择性功能B.流动性功能
C.主动运输功能D.选择透过性功能
44.某位科学家用活细胞做了许多张连续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切片后他画出了一个综合图(如右图),有理由认为这一细胞不是:
A.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B.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
C.真核细胞
D.植物细胞
45.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膜的出现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B.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D.所有生物体都是一个繁忙而有序的细胞社会,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完成生命活动
46.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A.蛋白质分子B.一层磷脂分子 C.两层磷脂分子 D.核酸分子47.在叶肉细胞和肌肉细胞内都具有的,而蓝藻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B.染色体和质体
C.RNA和叶绿素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48.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质 D.糖脂
49.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50.由于海水污染,某养殖场测试,海带吸碘能力下降。
主要原因是: A.海带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减少B.海水中碘离子浓度下降
C.海带的呼吸强度减弱D.海带细胞膜上的载体数目减少51.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B.保护作用 C.流动性D.自由扩散52.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线粒体的能量转换作用
C.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D.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53.下述内容为叶绿体和线粒体所共有的是: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②含少量DNA和RNA ③生命活动中能产生氧④生命活动中能产生水⑤生命活动中能产生ATP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⑤
)后,硅尘被54.工矿企业常见的职业病——硅肺的病因是:当肺吸人硅尘(Si0
2
吞噬细胞吞噬。
由于吞噬细胞功能受阻,而使肺功能损伤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溶酶体
55. 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
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消费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6.下列对生产与消费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消费决定生产 D.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57.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也有一些企业因商品滞销而减产甚至停产。
这说明:
A.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5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说明:
①人们收入水平提高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③从众心理消费④生存资料消费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9.人们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
这种消费行为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60.消费不仅是个人行为,也与社会密切相关。
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正确的原则。
这些原则是: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1.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说明 :
A.消费具有生产功能
B.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大
C.消费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生产结构的进步
62、甲午战争后,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今天成为直辖市的城市是:
A、重庆
B、沙市
C、苏州
D、杭州
63、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在: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64、从事实上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战役是: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65、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要不要抗日
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C、采取哪些方法抗日
D、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
66、经过义和团运动,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7、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西安事变的推动
B、英美的支持
C、民族矛盾的突出
D、中共的努力争取
68、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
读我国某农产品产量分布示意图,回答69-70题。
69.该农产品最可能是:
A .冬小麦
B .水稻
C .棉花
D .橡胶 70.该农作物在世界的主要产区有 :
①埃及 ②泰国 ③澳大利亚 ④乌兹别克斯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71-73题。
7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 .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 .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 .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 .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72.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 ②交通条件 ③劳动力因素 ④产业化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3.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②加快城镇化的进程③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④缩小地区差距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74-75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1—冻融、冰川为主 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3—沙漠化为主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5—岩溶、塌陷为主
74.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75.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