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机械专业教学计划进度

合集下载

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1.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制,修满不少于170学分,采用2+1 教学模式。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机械加工技术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适应的岗位群1. 人才培养规格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质:掌握满足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能力;具有CAD/CAM应用能力。

2. 职业岗位群(1)车工(2)钳工(3)数控车工(4)数控铣工四、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1. 知识结构(1)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2)阅读机械零件的制图知识。

(3)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关闭(4)掌握数控加工的编程与操作知识。

2. 能力结构
(1)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2)阅读和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

(3)机械零件工艺编制。

(4)机械零件机械加工。

(5)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

3. 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

(2)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工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美的心灵。

机械系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系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提高我系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人才,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及考核方式,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2. 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材料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机械动力学、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 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 虚拟仿真教学: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学生对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4. 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1. 第1-4周:完成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讲解、教材发放等工作;2. 第5-12周: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3. 第13-16周: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4. 第17-20周:进行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5. 第21-24周:进行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2. 期末考试:以闭卷、开卷、口试等形式进行;3.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报告等;4. 毕业设计:进行答辩,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教学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 完善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3.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4.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机械基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基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基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为学生提供机械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机械领域的兴趣和理解。

2.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机械相关专业知识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基础概论:机械工程的概念、发展历程、相关行业与专业介绍。

2. 机械动力学:运动学基本概念、力、力矩、动力、摩擦等基础知识。

3. 机械工程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 机械设计基础:图样符号、尺寸标注、公差原则、设计流程等内容。

5. 机械加工工艺:车工、铣工、冲压、锻造等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实例分析和案例讲解,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2.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课外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互动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电脑等技术手段,辅助理论教学和案例讲解。

2. 教学实验室:设置机械实验室,配备相应设备和工具,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教学。

3. 教学资料:准备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学期1. 机械基础概论: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行业发展;设计相关实践案例。

2. 机械动力学:讲解基本力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运动规律;进行相关实验。

3. 机械工程材料:介绍常见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2. 第二学期1. 机械设计基础:讲解图样符号、设计流程等内容,进行相关设计实践。

2. 机械加工工艺: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相关操作实践。

3. 期末复习:对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核。

六、教学效果评价1. 学习成绩: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机械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技能和专业知识,使其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能,使其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其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图学、机械制图、机械技术基础等内容。

同时,还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程实践机会。

1. 机械设计原理:介绍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械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等内容。

2. 机械制造技术:介绍机械加工、焊接、切削等工艺技术,包括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工艺设计等内容。

3. 机械工程材料:介绍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材料性能、选材原则等内容。

4. 工程图学:介绍机械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和标准,包括正投影、透视投影、尺寸标注等内容。

5. 机械制图:介绍机械零件和组合件的工程制图方法和标准,包括三维建模、装配图、零件图等内容。

6. 机械技术基础: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包括车床、铣床、磨床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操作、项目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技能培养机会。

1. 课堂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理论。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焊接、装配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和制造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本教学计划将安排为期一学年的教学课程,共分为两个学期进行教学。

201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

201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

大学英语(口语)-1 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2 大学英语(口语)-2 大学英语(创意阅读)-3 大学英语(创意阅读)-4
军事理论 军训 体育-1 体育-2 体育-3 体育-4 形势与政策-1 形势与政策-2 形势与政策-3 形势与政策-4 形势与政策-5 形势与政策-6 形势与政策-7 形势与政策-8 中华文化(文学篇) 中华文化(历史篇) 中华文化(哲学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 计算机技术基础
学分 总学时
3 3 3 5 48 48 48 80
理论 学时
32 32 32 48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实践学时 开课学 (周数) 年学期
16 16 16 32 1秋 1春 2秋 2春 1秋 1秋 1春 1春 2秋 2春 1春 1春S 1秋 1春 2秋 2春 1秋 1春 2秋 2春 3秋 3春 4秋 4春 2春 2春 2春 1秋 1秋 6 1秋
16 16 16
36 16
28 10
8
选修
302190010 新生研讨课 见跨专业选 修课一览表 此模块不列出具体课程 (由学生任选) 909023020 C程序设计(基础) 201137050 201080030 微积分(Ⅰ)-1 线性代数(理工)
6 C program (basic) calculus(Ⅰ)-1 Linear Algebra (Ⅱ) Mechanical Graphics (Ⅰ)-1 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Its Application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Ⅰ) Calculus (Ⅰ)-2 probability statistics University Physics(Ⅱ)-1 University Physics(Ⅱ)-2 Theoretical Mechanics(Ⅱ) Mechanical Graphics (Ⅰ)-2 Material Mechanics(Ⅲ) 计算机教学中 心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制造学院 制造学院 电工电子中心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建环学院 制造学院 建环学院 2.0 5 3.0 3.0 2.0 3.0 4.0 3.0 3.0 3.0 4.0 3.0 4.0 48 96 64 48 32 48 80 64 48 48 64 48 64 28 80 54 48 32 48 64 54 48 48 64 48 64 16 10 16 10 20 1春 1秋 1秋 1秋 1秋 1春 1春 1春 1春 2秋 1春 1春 2秋 64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机械基础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3. 能够应用机械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a) 机械的定义和作用b) 机械的分类:刚性连杆机械、柔性连杆机械、机架机械等2. 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a) 机械的工作原理:传动、变速、变力等原理b) 机械的基本结构:机身、运动部件、驱动装置等3. 机械原理应用实例a) 根据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b) 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4. 动手实践a) 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b) 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让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机械原理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应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时长:30学时第一周:- 第1学时:介绍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2学时:讲解刚性连杆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第3学时:讲解柔性连杆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第4学时:讲解机架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第二周:- 第5学时: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 第6学时:讲解机械原理应用实例- 第7学时: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第三周:- 第8学时:讲解机械的传动原理- 第9学时:讲解机械的变速和变力原理- 第10学时:实践操作:利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第11学时:讲解机械的驱动装置- 第12学时:讲解机械的运动部件- 第13学时:实践操作: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五周:- 第14学时:复习巩固- 第15学时:期末考试五、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对机械概念、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估。

机械专业课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专业课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专业课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具备动力传动、机械设计、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实验检测、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概论主要内容:机械工程概述、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

2.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内容:基本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械传动、机构结构、机械设计计算。

3.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主要内容:流体的基本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系统设计、流体力学计算等。

4.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主要内容: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

5.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内容:机械加工工艺、焊接技术、热处理工艺等。

6.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内容:传感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举实例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2. 实验课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实验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安排和设计实验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 课程论文采用专业领域的文献阅读与综合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

四、教学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台,辅助理论课程的教学。

2. 实验室提供专业设备,开展相关实验教学。

3.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如教材、参考书、论文等。

五、教学内容的创新1. 通过引进一流的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对于国内外机械工程发展动态的了解。

2. 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进行技术交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强化实践教学,扩大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其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质量保障措施1. 根据学生反馈和绩效评价结果,及时进行课程教学质量的调整和优化。

2. 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落实《学生学业指导手册》的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5五年制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0

2015五年制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0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制、招生对象专业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代码:580101基本学制:5年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二、培养目标与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能从事机械设备操作、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数控编程、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与检测、生产管理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职业能力要求1、专业能力要求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控机床操作、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等工作。

(1)具有较强的阅读、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2)具备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3)具有计算机应用基本能力;(4)具有较强的机械识图与制图能力;(5)具有电工电子基本操作能力;(6)具有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和检测仪器仪表的能力;(7)具备钳工、机械加工基本操作能力;(8)具备机构及零件设计基本能力;(9)具备机械制造工艺编制及实施基本能力;(10)具备简单工装夹具设计基本能力;(11)具备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基本能力;(12)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基本能力;(13)具备机械、电气、液压与气动等机电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管理能力。

五年制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二)时间安排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周学时平均按25-28学时计,高年级学时可取下限,教学总学时约为5000-6060学时;2.基础课总学时不低于2000学时;3、专业课与专业实践课时数之比控制在1:1为宜;4、选修课(限选与自选)占教学总学时的10%左右。

部分课程说明1.手工制作零件:包含钳工和焊工。

2.工程材料与毛坯选用:包含金属材料、热处理、毛坯材料选用。

3.机械制造基础:包含金属切削加工基础、铸造、锻压加工、焊接。

4.普通机床加工零件:车削、铣削、磨削加工零件。

5.专项技能培训:可以统一安排,亦可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某项技能培训。

机械基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基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基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的机械基础课程将主要围绕机械基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展开教学。

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机械工程中常用的材料、零部件和装配工艺;
3. 机械工程中的常见测量和检测技术;
4. 机械传动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5. 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鼓励学生思辨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手段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2. 制定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3. 利用实验室设备和工具,进行相关实践教学。

五、教学评价
1. 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实验等;
2.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

六、教学效果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2. 做好课程总结和反思工作,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就是本学期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计划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总学时:_____4、课程学分: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悉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方法。

(3)了解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结构、设计和选用原则。

(4)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2)能够进行常用机械传动和轴系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选型。

(3)能够绘制简单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4)具备一定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机械设计概论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讲解平面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阐述速度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4、平面机构的动力分析介绍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计算方法、驱动力和阻力的确定、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5、机械传动(1)带传动包括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课程类型:理论课课程学时:60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了解机械结构和运动原理,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和维修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讲:机械基础概述(2学时)-机械基础定义与概念-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机械基础的发展历程第二讲:机械结构和元件(6学时)-机械结构的分类与特点-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常用机械元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第三讲:力学基础(8学时)-力、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刚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螺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四讲:传动系统(12学时)-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齿轮传动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常见的带传动与链传动的设计与选用第五讲:运动学与动力学(12学时)-机械运动学基础知识和运动规律-机械运动学分析方法-动力学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第六讲:机械设计(8学时)-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与操作第七讲:机械维修与保养(12学时)-机械维修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机械故障的检修方法与常见故障排除-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

教学评价:1.课堂提问:利用课堂提问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和实验报告: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验任务,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来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课本:《机械基础教程》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3.实验设备:提供适量的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4.计算软件:提供机械设计和计算的相关软件,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计算分析。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机械基础》教课计划一、教课简析教材剖析本学期教课内容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机电专业高等教育第一版社李世维主编的《机械基础》第六、七、八章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

常用机构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这三个主要种类,学生经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的一些最基本知识。

机械传动部分主要介绍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及轮系和减速器知识。

学生学习后会对基本的机械传动有一个系统认识,为此后从事机械及机械设计与制造等行业打下坚固基础。

在液压与气压传动部分主要介绍了液压传动概括、液压传动元件、液压传动系统及气压传动概括、气压传动元件及气压传动系统主要知识。

学生知识现状的剖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关于基本的观点和理论有一个系统认识;可是大多数的学生对这门课的解题方法等仍是没有条理,所以更要增强学生实质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教育目标:1、增强专业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2、形成优异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3、建立科学人生观,正确进行职业规划。

教课目的任务要求:1、掌握机构构成的充足且必需条件2、认识平面连杆机构的特色和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征4、认识凸轮机构的分类5、掌握凸轮机构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6、基本认识间歇运动机构的特色和种类7、认识带传动的种类和国家标准,初步掌握带传动的设计和计算8、认识链传动的种类和国家标准,初步掌握链传动的设计和计算9、认识齿轮传动的主要种类,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啮合定律10、掌握渐开线齿轮啮合的特色11、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特别是模数 m)12、掌握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13、认识蜗轮蜗杆的传动种类和特色14、掌握蜗轮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15、掌握定轴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6、掌握液压传动系统随和压传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概括三、举措(含教改课题)《机械基础》是中职机电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包含了工程力学、工程资料、传动等有关内容,学习好本课程为形成必定的机电行业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_3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_3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教学目的:以钳工操作及机修为载体,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机械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

教学任务:应知:1、了解几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法;2、了解几种常用的传动结构;3、了解几种常用的联接方法;4、了解钳工的几种常用的加工方法。

应会:1、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2、基本掌握钳工的操作技能;3、认识常见的机构零部件。

时间:4周场地:南校区的钳工实训场地(2周)和机修场地(2周)教材:校本教材:《钳工基础》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钳工)项目一钳工基本知识技能目标:1、懂得钳工的职业要求、职业道德与安全操作要求;2、熟悉钳工常用的工具、设备以及职业环境;3、掌握技术测量和工程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时间:2天(含考核时间)项目二划线技能目标:1、划线是在待加工零件的表面划出明确的标识,作为图样尺寸、位置要求在工件上的直接表示。

2、进一步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及设备。

3、划线用于检验毛坯误差,确定加工余量,明确找正标志。

划线常作为加工机械零件的第一步,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一般由钳工操作。

时间:2天(包含考核时间)项目三锯削技能目标:1、能懂得相关的工艺知识,正确选用和安装锯条;2、能按较正确的姿势、速度、起锯方法进行锯割,并达到一定的精度;3、能分析和处理锯割过程中锯条损坏的原因及防止方法和锯割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措施;4、懂得锯割的安全知识和文明操作要求。

时间:2天(包含考核时间)项目四錾削技能目标:1、能认识錾削工具及其作用,懂得相关的工艺知识,正确掌握錾子和手锤的握法及锤击的动作;2、錾削的姿势、动作达到初步正确、协调自然;3、懂得錾削的安全知识和文明操作要求。

时间:1天(包含考核时间)项目五、锉削技能目标:1、能懂得相关的工艺知识,根据加工表面的特点正确选用不同规格类型的锉刀;2、初步掌握平面、圆弧、斜面锉削时的操作姿势、加工速度和两手的运力方法;3、正确地运用常用量具对实习工件的几何开关和表面技师进行合理的测量;4、懂得锉刀的保养和锉削时的安全操作规程。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1、重点:
(1)、约束反力的画法。
(2)、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3)、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的推导。
(4)、平衡方程的应用。
(5)、杆件变形的三类强度问题。
2、难点:
运用平衡方程及强度:
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够、很多学生厌学,
故教学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讲解时尽量浅显易懂,
《机械基础》
本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机基》是机械工程方面一门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程,
它和任务是使学生从事与机械类专业技术有关工作所必须
具备的基本理论、本知识、基本技术、并为学习后续课程
打下一定基础。
二、目的要求:
1、基础知识:
(1)、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
(2)、约束反力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3)、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的画法。
(4)平面力系、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5)杆件四种基本变形的变形特点和受力特点。
(6)杆件基本变形时材料的内力、内力图及应力。
(7)杆件变形的强度计算问题。
2、基本技能:
(1)、应用平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应用强度条件进行强度计算。
3、德育: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本专业的品质。
六、进度安排:
静力学基础
10课时
平面汇交力系
8课时
平面力偶系和力矩
8课时
平面任意力系
10课时
摩擦
8课时
材料力学基础
2课时
拉伸与压缩
9课时
剪切与挤压
3课时
扭转
4课时
弯曲
14课时
动荷应力与交变应力
2课时
金属材料

机械系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系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全面提高机械系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结合机械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工作安排1. 教学内容(1)理论教学:以《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材料力学》等核心课程为主,辅以《机械工程控制论》、《机械设计方法》等拓展课程。

(2)实践教学:开展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确保教学任务按时完成。

四、师资队伍建设1.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五、教学质量监控1. 定期进行教学检查,确保教学秩序和质量。

2. 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 开展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与反思1. 学期末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找不足,为下学期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2. 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机械系的教学质量,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机械系教学工作计划

机械系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机械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

3.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4. 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三、教学措施1. 优化课程体系(1)修订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学时分配等。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3)开设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转化。

3. 深化教学改革(1)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4.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1)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成长,提高学生满意度。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2022年1月-2022年3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开展教师培训。

2. 第二阶段(2022年4月-2022年6月):开展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

3. 第三阶段(2022年7月-2022年9月):加强实践教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第四阶段(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总结教学工作,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必须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达到本科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1.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传感测试技术、执行与驱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4.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专业方向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机电系统智能控制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一)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其中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二)限选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限选课中课程性质为统服的课程,由中央电大提供教材及考试服务,教学管理工作由省电大负责。

限选课中课程性质为省开的课程,其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由省电大负责。

(三)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议本专业在本教学计划提供的选修课模块中按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凡课程性质定为“统服”的课程,中央电大提供教学要求、教材等服务。

各试点分校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由各试点分校负责。

(四)有实验和作业的课程,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

凡未完成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中央电大及省电大将对课程的实验(含大作业)及平时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计划

装载机、挖掘机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收对象
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

复原退伍军人,以及有志青年,有无工作经验均可。

短期培训2—4个月。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建设事业需要的,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挖掘机、装载机安全等技术领域从事工程机械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能为挖掘机、装载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三.培养方案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挖掘机、装载机原理与结构,主要专业课程有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及其基本知识和简单维修技能等。

(一)知识结构
1、具有挖掘机、装载机专业知识。

2、具有学校的考核标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学校标准相关职业技能。

2、具有学校操作规程和程序。

(三)素质结构
1、具有学校规定禁忌条例。

杨飞邓攀宋坤张强张秋生
2、具有学校职业素质。

四.实践技能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一)实验,实训及技能教学
1.主要理论,实训及技能教学
2.场地实训及技能训练教学
学习成绩考核是:
1、理论考试
2、上机实际操作考核
3、安全操作
(三)结业方式
本专业结业方式:实习综合考核成绩为90分考核“合格”。

五、教学计划
(一)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三)实习教学进程表
南充兴光技工学校工程机械部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第1篇:机械制图教学计划机械制图教学计划(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空间形体的形象想象与思维能力;2、培养尺规作图、徒手作图以及阅读专业图样的能力;3、培养工程意识,贯彻和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提倡特色教学,应精选内容、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与各门学科的衔接与知识运用的关系,充分做好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

2、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绘图与识图能力,对于不同的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对于相关内容,按教学的基本要求,按专业需要进行不同的知识深化,但对于所有专业识图能力的培养均为关键。

3、我们面对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较活跃,对动手操作方面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而机械制图这门课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使学生对机械制图这方面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1、本教材着重阐明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突出以机械制图为主,结合相应的实验、实践,学以致用的特点,注重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注意把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能够实用性结合起来。

2、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讲清制图课的重要地位,使学生确立教学目标,而且目标要切实可行,使学生够得着,又不脱离教学要求,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3、在关键章节要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反复强调,使学生易于接受。

四、教学设想:本科目的教学关系到学生以后学习专业理论的兴趣问题,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基础理论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做到精讲多练,多进行实验、实习。

五、教学措施: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应购买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我们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网络教学资源,变抽象为形象,使得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更为直观。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二)本学期计划学习绪论、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2
16
16
2
修满8学分
石油装备产品质量检测
4
64
32
32
4
焊接技术应用
4
64
32
32
4
现代制造技术
4
64
32
32
4
设备管理
2
32
16
16
2
设备维修与维护
2
32
16
16
2
模具设计与制造
4
64
32
32
4
车间管理
2
64
32
32
4
电机及拖动
4
64
32
32
4
电气控制与PLC
4
64
32
32
4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5
80
40
40
5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5
80
40
40
5
CAD/CAM软件应用
6
96
32
64
6
石油装备装配技术
4
64
32
32
4
机械设计基础与实践
4
64
32
32
5
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
4
64
32
32
4
钻采机械操作与维护
4
64
32
32
8
机械设备电气控制分析与测试
4
64
32
32
8
综合实践课程
金工实训(车铣钳焊)
2
60
60
2W
1-18周轮排
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
2
60
60
2W
1-18周轮排
CAD/CAM技术实训
2
60
60
2W
1-18周轮排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
2
60
60
2W
校外实训基地实训
8
240
240
8W
毕业综合实践(含顶岗实习)
18
540
540
18
小计
75
1676
296
1380
5
10
19
16
拓展课程
选修
专业选修课程
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认证





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服务,专业社会实践





其他技能活动




小计
13
208
104
104
3
2
4
4
合计
154
3052
1056
1996
24
29
28
25
17
154
表6-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安排表(三年制普通高职)
序号
集中实践教学名称
总周数
学期
备注
1
2
3
4
5
6
1
军事训练与安全教育
2
2W
2
金工实训(车铣钳焊)
2
2W
3
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
2
2W
CAD/CAM技术实训
2
2W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
2
2W
4
校外实训基地实训
8
8W
毕业综合实践
18
18W
总计
36
2W
2W
2W
2W
10W
18W
4
64
32
32
4
小计
8
128
64
64
2
4
2
公共选修课(修满13学分)
大学语文
2
32
32
2
限选
普通话训练
1
16
16
1
限选
公共艺术课程
2
32
32
2



限选
创业基础
2
36
24
12
2
不低于2学分
创业实训
2
36
36
2
社团活动
2
36
36
2
修满2学分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修满4学分
技能竞赛





公共类证照
11
16
2
1
专业基础课程


机械制图与测绘
6
96
64
32
6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4
64
32
32
4
电工技术
4
64
32
32
4
电子技术
4
64
32
32
4
工程力学
4
64
32
32
4
小 计
22
352
192
160
10
6
8
专业技术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
2
32
32
2
机械产品质量控制
3
48
24
24
3
石油装备制造技术
表6-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与进程表
课程
类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6

18

18

18

18

18
公共基础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2
16
2(1)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64
48
16
2(2)
3
形势与政策
1
96
64
32





4
实用英语
8
128
96
32
4
4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32
32
2
6
应用数学1
4
64
64
4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24
8
2
8
军事训练与安全教育
2
60
60
2W
1-2周
9
军事理论课
2
36
36
2
10
体育与健康
6
96
12
84
2
2
2
11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32
24
8
1
1
小 计
36
688
400
2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