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思维与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 才的生态观 。
饿 、寒冷 、 野兽的威胁和死亡的艰辛生活之后 ,为了生存和
繁衍, 开始群居 , 内部有 了组织 、 分工 。 凭借着 简单的工具 ・
过着 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 随着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
13 人地协调论 .
关 于人 类应 如何 对待 自然界 , 中国古代有三种 典型性学
中图分类号:x 1
文献标识码 A
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体现民族特色的基本思维模式一 东方思
1 东方思维与生态建设思想萌芽
11 从有巢氏到神农 氏 .
在 10 0 多万年的人类历史长河 中,从构木 为巢 ,钻木取 火,到近代的渔猎 、畜牧 、农耕 。人类很 自然地属于 自然界 的一分子 。 其行为特征是顺从环境 。 远古人类经历过 疾病 、 饥
东方思维与 中国的生 态环境 建设
文科军 -吴丽 萍 , , 江晓锋
(. . 天津城市建设学 院 市政环境 与工程 系 , 12 3 天津 30 0 ) 0 00
摘 要:奉文以古老的 东方文明与生 态建设 萌芋以及 用 当代人 实践中的反思为背景 ,引 出如何束正视 自然,构建 现代生态
作者简介:文科军 (97一) 15 ,男,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后 ,现从事生态工程与环境治理 。
・28 ・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2期 1
V0131. _ NO. 2
20年 4 06 月
文科军等 ・ 东方思维 与中国的生 态环境 建设
源断绝 。 为了生存, 古人类象动物一样开始一次次地迁徒 , 但
迁徒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与 自然的矛盾。 于是乎就产生
了 “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的生态哲学思想 。1 万年前的耕 种和人工驯养农业是人类的男一种 全新 生存方 式的尝试 从
上西方 “ 戡天 ” 战胜 自然 ) ( 的思想传 人中国后 。 为苟子的学
发展 、 包括彼此间的序列联系和类 比感应关系 , 都看作 是相
互联 系 、 相生相克 、 和谐平衡 的有序运动 。 这种思维方式 , 随 着中国数千载连绵不辍 的发展 。 深深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
收稿 日期 : 0 5 1- 5 20- 12
物不失 其性 , 天下 不失其时” 他反对掠 夺式开发 , 出要根 提 据不 同地 区的 自然地理条件 。 分别种 植树木 、 藤本 、 子 、 竹 芦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先秦时代 。 ” 将人类与自然 合一
符合人 类的愿望 , 既不屈服于 自然 。也不破坏 自然 ,以天人
相互协调 为理 想 。 其实在西周初年 。 周文王就指 出: 能协 天地之胜 。 以 “ 是
长久 ” 他在镐京 召见太子发 ( 。 周武王 ) 就谆谆告诫 “ 呜呼 !
吾 身老 矣 。吾语汝 ,我所保与我所守 ,传之子孙 …,山林非 时不升 斤斧 ,以成草木之长 ;川泽 非时不入 网罱 ,以成鱼鳖 之长 ;不 卵不馔 ,以成鸟兽之长 ;畈猎唯时 。不杀童 羊。不 夭胎 , 牛不 服, 童 童马 不驰 不骜 ; 不行害 , 泽 上不失其宜 , 万
构建 为一 个 “ 天人合一”的系统宇宙图式,视万物 的存在 与
r
维。 它突 出表现在 承认人类是 自然的产物 。人类在 对生物和
环境的实践探索 中, 只有懂得 了各生物 之间相 生相克 的关 系,
巧 于向 自然作有限的索取才能成为万物 之灵 东方思 维更接
近于今天系统论整体有机的思维方式, 典型而集中地体现了
古 代人 民最精致 、 最珍 贵的智 慧精髓 , 蕴涵着朴素 的 、 却属
Ap 2 0 r. 0 6
苇 、水草等 。他要求对 自然合理利用 ,以图取 之不尽 、用之 不竭 , 否则总有一天将 “ 力尽 而敝之” 这种谨慎保护 自然生 。 物 繁衍 、 保持再生产能力的具远见卓识的思想观 ,就是人地 协调论 。对后世产生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 言” 。以司马迁为 代表的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主张 从 “ 人合一” 天 观整体性 、 有
人感应 ” “ 出于天 ”的生态核心 。 刀耕火种 ” 、道 “ 是人 类最早 的农业技术 ,人们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来开发土地 。焚烧 山 林中的林草和其他生物作为土壤肥料 , 根据 当时人 类生产 力 的发展 水平和环境容量 。此举更体现 出木 、火 、 、金 、水 土 的 “ 五行学说” 叶落 归根 ”的生态建设理念 。 、“ 12 天人合一观 .
说起着推波 助澜 的作 用 。至今 给后人 留下 了许 多生态恶果 。
而 《 周易大传》主张 “ 裁成天地之道 , 辅相天地之宜” 范 。“
围天地 之化 而不过 。曲成 万物 而不遗 ” ,是一种较 全面的观 点。 它指 出人要利用 自然就要顺 应 自然 。也应调整 自然使 其
模拟 自然的耕种 和人工驯养的成功中 , 就体现 出 《 易经》 天 “
文明与生态建设。通过 对古老 的东方文化古 朴的 “ 天人合一 ”思想的回慕 与西 方工业 文明时期 人 是 自然的主宰 的观 点 进行对比,导 出 “ 与 自然和谙共生 。协调.可持续 发展 ”的生态文明建设 的料 学发展 观。 人
关键词 :东方文明 ;现代生态文明;生态建 设 ;天人合一 i工业文明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2 1 期
20 年 4 06 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 RoNM ENTAL SCI ENCE AND M ANAG EM ENT
VO . 1. 1 3 No. 2 Apr 2 0 . 0 6
文章编号 :631 1(060 - 2 - 17 -2220 )20 80 0 4
不断壮 大。 原始 的生存方式已不能满足 人群之需要 , 过度的
说。 一是庄子的因任 自然 ( 顺天)说 ; 二是苟子的改造自然
( 制天 ) ; 说 三是 《 易经》 的天人调谐 说 。 子的思想 太消极 , 庄
苟子的观点过度强调 人的作用 。 人定胜 天”的成 分太 浓 , “ 加
采集和狩猎, 居住区周边物种日趋减少。 甚至灭绝。 食物来
饿 、寒冷 、 野兽的威胁和死亡的艰辛生活之后 ,为了生存和
繁衍, 开始群居 , 内部有 了组织 、 分工 。 凭借着 简单的工具 ・
过着 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 随着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
13 人地协调论 .
关 于人 类应 如何 对待 自然界 , 中国古代有三种 典型性学
中图分类号:x 1
文献标识码 A
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体现民族特色的基本思维模式一 东方思
1 东方思维与生态建设思想萌芽
11 从有巢氏到神农 氏 .
在 10 0 多万年的人类历史长河 中,从构木 为巢 ,钻木取 火,到近代的渔猎 、畜牧 、农耕 。人类很 自然地属于 自然界 的一分子 。 其行为特征是顺从环境 。 远古人类经历过 疾病 、 饥
东方思维与 中国的生 态环境 建设
文科军 -吴丽 萍 , , 江晓锋
(. . 天津城市建设学 院 市政环境 与工程 系 , 12 3 天津 30 0 ) 0 00
摘 要:奉文以古老的 东方文明与生 态建设 萌芋以及 用 当代人 实践中的反思为背景 ,引 出如何束正视 自然,构建 现代生态
作者简介:文科军 (97一) 15 ,男,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后 ,现从事生态工程与环境治理 。
・28 ・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2期 1
V0131. _ NO. 2
20年 4 06 月
文科军等 ・ 东方思维 与中国的生 态环境 建设
源断绝 。 为了生存, 古人类象动物一样开始一次次地迁徒 , 但
迁徒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与 自然的矛盾。 于是乎就产生
了 “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的生态哲学思想 。1 万年前的耕 种和人工驯养农业是人类的男一种 全新 生存方 式的尝试 从
上西方 “ 戡天 ” 战胜 自然 ) ( 的思想传 人中国后 。 为苟子的学
发展 、 包括彼此间的序列联系和类 比感应关系 , 都看作 是相
互联 系 、 相生相克 、 和谐平衡 的有序运动 。 这种思维方式 , 随 着中国数千载连绵不辍 的发展 。 深深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
收稿 日期 : 0 5 1- 5 20- 12
物不失 其性 , 天下 不失其时” 他反对掠 夺式开发 , 出要根 提 据不 同地 区的 自然地理条件 。 分别种 植树木 、 藤本 、 子 、 竹 芦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先秦时代 。 ” 将人类与自然 合一
符合人 类的愿望 , 既不屈服于 自然 。也不破坏 自然 ,以天人
相互协调 为理 想 。 其实在西周初年 。 周文王就指 出: 能协 天地之胜 。 以 “ 是
长久 ” 他在镐京 召见太子发 ( 。 周武王 ) 就谆谆告诫 “ 呜呼 !
吾 身老 矣 。吾语汝 ,我所保与我所守 ,传之子孙 …,山林非 时不升 斤斧 ,以成草木之长 ;川泽 非时不入 网罱 ,以成鱼鳖 之长 ;不 卵不馔 ,以成鸟兽之长 ;畈猎唯时 。不杀童 羊。不 夭胎 , 牛不 服, 童 童马 不驰 不骜 ; 不行害 , 泽 上不失其宜 , 万
构建 为一 个 “ 天人合一”的系统宇宙图式,视万物 的存在 与
r
维。 它突 出表现在 承认人类是 自然的产物 。人类在 对生物和
环境的实践探索 中, 只有懂得 了各生物 之间相 生相克 的关 系,
巧 于向 自然作有限的索取才能成为万物 之灵 东方思 维更接
近于今天系统论整体有机的思维方式, 典型而集中地体现了
古 代人 民最精致 、 最珍 贵的智 慧精髓 , 蕴涵着朴素 的 、 却属
Ap 2 0 r. 0 6
苇 、水草等 。他要求对 自然合理利用 ,以图取 之不尽 、用之 不竭 , 否则总有一天将 “ 力尽 而敝之” 这种谨慎保护 自然生 。 物 繁衍 、 保持再生产能力的具远见卓识的思想观 ,就是人地 协调论 。对后世产生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 言” 。以司马迁为 代表的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主张 从 “ 人合一” 天 观整体性 、 有
人感应 ” “ 出于天 ”的生态核心 。 刀耕火种 ” 、道 “ 是人 类最早 的农业技术 ,人们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来开发土地 。焚烧 山 林中的林草和其他生物作为土壤肥料 , 根据 当时人 类生产 力 的发展 水平和环境容量 。此举更体现 出木 、火 、 、金 、水 土 的 “ 五行学说” 叶落 归根 ”的生态建设理念 。 、“ 12 天人合一观 .
说起着推波 助澜 的作 用 。至今 给后人 留下 了许 多生态恶果 。
而 《 周易大传》主张 “ 裁成天地之道 , 辅相天地之宜” 范 。“
围天地 之化 而不过 。曲成 万物 而不遗 ” ,是一种较 全面的观 点。 它指 出人要利用 自然就要顺 应 自然 。也应调整 自然使 其
模拟 自然的耕种 和人工驯养的成功中 , 就体现 出 《 易经》 天 “
文明与生态建设。通过 对古老 的东方文化古 朴的 “ 天人合一 ”思想的回慕 与西 方工业 文明时期 人 是 自然的主宰 的观 点 进行对比,导 出 “ 与 自然和谙共生 。协调.可持续 发展 ”的生态文明建设 的料 学发展 观。 人
关键词 :东方文明 ;现代生态文明;生态建 设 ;天人合一 i工业文明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2 1 期
20 年 4 06 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 RoNM ENTAL SCI ENCE AND M ANAG EM ENT
VO . 1. 1 3 No. 2 Apr 2 0 . 0 6
文章编号 :631 1(060 - 2 - 17 -2220 )20 80 0 4
不断壮 大。 原始 的生存方式已不能满足 人群之需要 , 过度的
说。 一是庄子的因任 自然 ( 顺天)说 ; 二是苟子的改造自然
( 制天 ) ; 说 三是 《 易经》 的天人调谐 说 。 子的思想 太消极 , 庄
苟子的观点过度强调 人的作用 。 人定胜 天”的成 分太 浓 , “ 加
采集和狩猎, 居住区周边物种日趋减少。 甚至灭绝。 食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