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研究
作者:孙岩韩玉李静华等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2期
●孙岩韩玉李静华梁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4-0031-02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各个不同的地区在经济增长上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本文主要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
进行研究,通过PCA分析方式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经济增长质量含义及测度方法
从经济的角度上来看,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作为一种价值评判标准,主要是根据经济增长
的效率方面进行判断,是一种狭义层面上的经济增长质量含义界定。
从广义的角度上来看,其
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相对于经济增长数量而言的价值范畴。
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能产生
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可以说经济增长质量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和社会
等方面的水平的。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质量更能够代表当前阶段经济发展的趋势,以
及状态是否良好,是促使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外,经济增长质量对于促进经济社会
效益的和谐以及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分析
经济增长质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同时也不是内容单一的概念性内容。
在经济增长质
量内涵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表现:首先是经济增长结构,其主要依据就是从产业结构方面和投资结构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总结。
其次,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内容当中主要包含了价格的变动和就
业等方面的内容,在进行经济增长测度的过程中也要涉及到这几个方面,以便于提升其稳定性。
此外,从经济增长中的环境和资源方面来看,实现资源利用应当以经济生产当中的相关因素作
为基础保障。
三、经济增长质量区域视角分析
区域经济增长指数的现状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我国的经济整体发展趋势。
通过无量化加工原
始数字的均值化手段和PAC成分分析方法,获得地区经济质量的增长指数。
1978年以来我国各
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明显得到了增长,与我国的总体指数之间逐渐接近,但在区域上仍
然有着一定的差异。
个别省份在年份指数上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从经济增长长时间较为稳定
的情况来说,根据近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变化绝对值,计算获得的经济变动率可能会趋向于零。
所得指标的原因就在于均值差异变大以后,经济稳定指数偏高。
我们可以采取静态化的统计指标法进行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质量差异化分析。
这种方法中,
通过横截面计算说明,能够展现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指数分布。
如下图所示。
我国在近三十年以来,经济质量差异性变化并不是十分明显,各地的经济增长指数有明显变化,但收敛幅度不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差异并不明显,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结构平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关系。
为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时序变化与地域差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实际方面指数值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
最终的结果显示,与理论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这也说明了在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的情况下,经济越是稳定,那么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具体福利影响也就越为明显。
就拿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北京来说,经济的稳定性、结构的平衡性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都是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转型的三十年当中,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数逐渐提升,主要是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在近三十年以来,我国的广西地区一直排名靠前,其发展趋势与北京的指数之间基本一致。
之所以当前阶段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要明显低于北京地区,是因为其在各项维度上平均水平要低于北京。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在时序变化上,我国在近三十年以来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并且在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从地区差异上来看,每个地区由于环境和位置不同,因此在经济增长的结构上是存在着明显差异性的,我国的东部地区近年来一直都是主要的经济发展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面对这样的现状,当前一定要积极进行经济结构产业调整,以便能减少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上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 毛笑文,杨亮.陕西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0):64-69.
作者简介:孙岩(1978-),男,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