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及数据处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及数据处理研

摘要:就土地而言,它也关系到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边界处理
不清或不当,容易引发土地纠纷,甚至双方冲突,给边界管理带来困难,影响社
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争议线应通过土地勘
测和划界来解决。

土地调查划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转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开发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范围,确定界址点位置,绘
制土地利用现状图,计算土地面积,整理复垦,以准确的基础数据为基础,开展
科技服务工作。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流程;数据处理
1土地勘测界定概述
这里所提及的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是指经过国土管理部门授权的,具备相应
资质的从事土地勘测定界的专业机构,以土地的征收、征用、划拨等实际工作需
求作为出发点,所实施的项目用地范围界定、界址位置测定等诸多工作,并以最
终的工作结果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实施项目建设用地审批等土地资源管理工
作提供客观精准数字资料的一项工作。

从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概念不难看出,这一工作所得出的各项工作数据对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严格审查各类用地,针
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问题做出合理的控制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确保相
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设用地审批工作规范、科学开展,在做到保护我国有限耕地
资源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应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技术流程
进行土地测量、划界,必须具备测绘、划界资质,接受土地使用单位委托,
方可进行测量、划界。

收集土地范围所在区域的现有控制点成果、地形图、项目
总平面布置图、土地权属界限、现状及总体规划资料,充分利用现有成果,避免
重复和无效工作。

根据收集的资料组织现场踏勘,了解测区概况及控制点、标石
的完整性,制定合理的测量技术方案。

根据测区的环境条件和任务要求,结合本
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员、设备和作业方法,对附近的控制点进行联合测量,精度合格后对控制点进行加密,以满足地图根控测量对已知点密度和精度的
要求。

控制测量的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破碎,从高到低组织实施。


面控制测量可采用GPS测量或导线测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

根据国家自然资源部的有关要求,数据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
家高程基准。

控制点加密后,测量界桩位置和地形,使用地籍图和土地利用现状
图上的相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和解释,将土地利用范围内及附近
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转移到工作底图上,并标注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为了避免重
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边界桩的埋设一般与现场标定同时进行,并对现场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标定图、边界点成果表、土地分类面积表、汇总面积表、,编制了现状图和总体规划。

最终形成标定报告,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提交标定结果。

3土地勘测界定工作内容
3.1土地权属界限的调查
按照国家第一、集体最后的原则进行调查,查阅有关土地登记资料。

对尚未
登记的土地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确定土地使用权。

对于线性工程,由于涉及面广,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在组织工程路线调查后,明确划分乡镇界线。

然后在工作地
图上绘制土地数据和相关数据的所有权边界。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土地数据的登
记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因此有必要与各地区的土地管理部门进行个别核实。

3.2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这一工作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协助有关行政部门处理土地政策。

通过准确的实
地调查,客观、准确地反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周边地形地貌。

我国土地利用类
型大致可分为三类:农业、建设和未来土地利用。

通过实地调查和图纸获得的区
域土地利用状况数据,与国家土地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并满足变更要求后,绘制
土地调查边界图。

3.3地形测量工作
地形测量工作形成的地形图,基本上是测量放样工作的基础图,也是绘制测量界线和最终测量界线的基本条件。

地形图工作要求与测量界线偏差较大时,应对地形进行修复。

在具体测量工作中,对于面积较小的项目,可采用1:2000的大比例尺进行地形测量,对于面积和范围较大的项目,可采用不小于1:10000的比例尺进行地形测量。

该比例尺的测量结果也为实际测量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但从目前土地测绘工作的现状来看,最终测绘图的比例尺基本在1:500~1:2000之间,但这种测绘图无法详细描述地形。

因此,必须更正原始图纸。

4数据处理
4.1界址点处理
边界点是确定地块(地块)地理位置的基础,每个边界点相连形成地块范围线。

边界点的求解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利用野外的角度和距离参数)和图解法(测量地籍图上边界点的坐标)。

分析法的精度高于图解法。

当要求边界点的精度达到±0.05m时,必须使用解析法求解边界点的坐标。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GPS-RTK、全站仪、经纬仪和钢尺。

图解法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隐蔽边界点的测量。

测量前应校准仪器。

测量时应注意距离读数至少两次,并应增加钢尺长度进行校正。

对于分析法采集的数据,需要根据现场观测数据和草图对室内数据进行处理,并使用southern Cass软件按照草图连接顺序将边界点绘制成闭合线,在地籍菜单下,将合成线从合成线改为所有权线,选择闭合的合成线,填写地块基本属性、邻里、街道、地块号、权利人、土地类型等信息,计算机可以自动计算地块的面积和边长,注意边界点的名称。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从1顺时针编号。

为了使后期的图纸美观,将对边界点圆进行装饰,以生成空白。

通过绘制地籍表,将界址点坐标导出到excel,按照电子报价要求的格式进行调整,将界址点导入电子报价,检查地块图形是否与CASS软件一致,反算面积和边长,并检查区域是否正确。

4.2内业数据处理
传统的人工统计和处理土地勘测定界数据的方式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土地勘
测定界业务的需要。

在某地采空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作业中,利用Arc
GIS软件及自主研发的制图软件,依据门头沟区地籍管理数据库权属地类数据及
项目规划钉桩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对项目范围内的权属、地类、规划等进
行统计、分析,确定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地类的面积,用地范围内征用、划拨、代征等面积,并出具勘测定界图(总、国有、集体)、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

4.3勘测定界报告书编制
勘测定界报告编制和出具是本项工作关键的环节,勘测定界报告书是办理项
目建设用地手续的要件,也是土地勘测定界的重要结果和各类成果表达的重要载体,其准确性、完整性、严谨性非常重要。

勘测定界报告书包括封面、勘测定界
技术说明、勘测定界表、勘测面积表、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表、界址点坐标成
果表、勘测定界图、建设拟征(占)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建设项目用地权属(地类)情况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勘测定界报告书是成
果质量检验的重要内容,也是项目建设用地手续主要归档材料,勘测定界成果一
旦被主管机关确认,便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用地审批、土地预登记的依据。

结论
土地调查定界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土地管理部门了解当地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
情况,而且可以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在今后的土地测绘工作中,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管理。

负责本项工作的单位必须引进新技术,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从制度、
人员、技术等方面保证土地测量放样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梁带敬.土地勘测定界内业数据处理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
计,2020(24):255-256.
[2]康改霞.农村土地确权勘测定界中界址点测量方法探讨[J].山西农
经,2020(12):25-26.
[3]张凤梧.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流程和数据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
品,2020(01):87-88.
[4]王贵祥.浅谈建设用地土地勘测定界工作[J].建材与装饰,2020(02):223-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