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丰县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Ⅰ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三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 2018 年 8 月 12 日 15 时 31 分,帕克太阳探测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进行发射,之后顺利完成
分离,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于 11 月 8 日穿越太阳大气日冕层。
如图为探测器绕日飞行部分轨道(图中虚线)示意图,四个大椭圆(图中实线)为相邻的四颗行星公转轨道。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丁代表的行星为()
A. 水星
B. 火星
C. 地球
D. 金星
2.帕克太阳探测器在飞掠太阳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几周后才开始将数据传回地球。
帕克太阳探测器受到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高温改变飞行速度
B. 极光影响飞行方向
C. 地球磁场遭受扰动
D. 卫星通信受到干扰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日太阳直射()
A. 10°N
B. 20°N
C. 20°S
D. 10°S
4.图示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 1 时
B. 12 时
C. 19 时
D. 23 时
当地时间 2019 年 11 月 9 日 6 时 21 分,印度尼西亚莫拉比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 1500 米。
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5.莫拉比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地位于()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外地核
6.莫拉比火山喷发出的物质直接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 流纹岩
B. 石英砂岩
C. 片麻岩
D. 花岗岩
7.莫拉比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转化成③岩石必须经过的地质作用是()
A 侵入作用 B. 沉积作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作用
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甲山脉的形成与断层拾升运动有关
B.乙山脉形成与地壳水平挤压运动有关
C.丙河流的形成与板块张裂有关
D.丁谷地的形成与背斜顶部受侵蚀有关
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蕴含地下水资源的是
( A. ①地B. ②地
)
C. ③地
D. ④地
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板块()
A. ①为美洲板块
B. ②为印度洋板块
C. ③为欧亚板块
D. ④为太平洋板块
11.A 处海域所处板块边界类型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边界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
D.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表示大气反射
C. ③表示地面辐射
B. ②表示大气逆辐射
D. ④表示太阳辐射
13. 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减少时()
A. ①减弱
B. ②不变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下图为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气压分布状况()
A. 甲地气压低于丙地
B. 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C. 乙地气压低于丁地
D. 丁地气压高于丙地
15. 此时,a、b 两处的气流运动方向分别是()
A. 上升上升
B. 下沉下沉
C. 下沉上升
D. 上升下沉
读太阳直射点与全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北半球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7. 图中的气压带、风带有()
A. 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
C. 极地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
18. 受图中 E、F 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读甲、乙、丙、丁四幅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属于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分别是()
A 甲、乙 B. 丙、丁 C. 丙、乙 D. 甲、丁
20. 受甲天气系统控制时()
A. 气压升高
B. 大幅度降温
C. 天气晴热
D. 易成云致雨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弧线 BAC 表示晨昏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____为晨线的一段.此时 A 点的地方时是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
(3)此时地球公转位于____点附近,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此时伦敦时间(中时区)为____。
22.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时常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
下图为山西省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中能够露天开采煤炭的是地,该地的地质构造类型是,说
明其成因。
(2)判断丁地的地质构造并说出判断理由。
(3)分析丙地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
23.读亚洲东部某区域 1 月 20 日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锋面类型:P 为__________,Q 为__________。
(2)图示 E 地风力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C 处,E 处吹__________风。
(3)图示 A、B 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地。
此时 A、B、C、D 四地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Ⅰ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三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 2018 年 8 月 12 日 15 时 31 分,帕克太阳探测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进行发射,之后顺利完成
分离,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于 11 月 8 日穿越太阳大气日冕层。
如图为探测器绕日飞行部分轨道(图中虚线)示意图,四个大椭圆(图中实线)为相邻的四颗行星公转轨道。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丁代表的行星为()
A. 水星
B. 火星
C. 地球
D. 金星
2.帕克太阳探测器在飞掠太阳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几周后才开始将数据传回地球。
帕克太阳探测器受到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高温改变飞行速度
B. 极光影响飞行方向
C. 地球磁场遭受扰动
D. 卫星通信受到干扰
【答案】1. B 2. D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图中丙距离最近为水星,乙
为金星、甲为地球,丁为火星,故选 B。
【2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探测器会掠过太阳大气的日冕层,如果发生了太阳风,受其影响,会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
响无线电通讯,D 对。
太阳高温不会影响探测器的飞行速度,A 错。
极光是带电粒子与地球高层大气摩擦产
生的发光现象,不能影响帕克探测器飞行方向,B 错。
地球磁场发生扰动,使得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与探测器信号传输无关,C 错。
故选 D。
【点睛】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日太阳直射()
A. 10°N
B. 20°N
C. 20°S
D. 10°S
4.图示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 1时
B. 12时
C. 19时
D. 23时
【答案】3. B 4. 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断
【3 题详解】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图中 70°S 以南出现极夜,可算出太阳直射点在 20°N,B 正确。
【4 题详解】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 点,图中 45°W 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北京时间为 120°E 的地方时,比 45°W 早 11 小时,此时北京时间为 23 时,D 正确。
【点睛】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
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
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加法。
当地时间 2019 年 11 月 9 日 6 时 21 分,印度尼西亚莫拉比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 1500 米。
结
合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5.莫拉比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地位于()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外地核
6.莫拉比火山喷发出的物质直接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 流纹岩
B. 石英砂岩
C. 片麻岩
D. 花岗岩
7.莫拉比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转化成③岩石必须经过的地质作用是()
A. 侵入作用
B. 沉积作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作用
【答案】5. B 6. A7. C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5 题详解】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B 正确。
【6 题详解】
火山喷发出的物质直接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可能是流纹岩,A 正确。
石英砂岩为沉积岩、片麻岩为变
质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
【7 题详解】
图中①由岩浆源地指向地表,为喷出岩浆岩;②由岩浆源地指向地表以下,为侵入型岩浆岩;外力作用箭
头指向④,④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③为变质岩,转化成变质岩必须经过变质作用,C 正确。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
浆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形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又成为新的岩浆。
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甲山脉的形成与断层拾升运动有关
B.乙山脉形成与地壳水平挤压运动有关
C.丙河流的形成与板块张裂有关
D.丁谷地的形成与背斜顶部受侵蚀有关
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蕴含地下水资源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8. B 9. C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褶皱和断层。
【8 题详解】
图中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A 错。
乙处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B 正确。
丙河流位于断层处,与断层有关,与板块张裂无关,C 错。
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与背斜无关,D 错。
【9 题详解】
向斜槽部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图中③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槽部,可能蕴含地下水资源,C 正确。
【点睛】高中常考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看,
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
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
成山岭。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
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沟谷。
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板块()
A. ①为美洲板块
B. ②为印度洋板块
C. ③为欧亚板块
D. ④为太平洋板块
11.A 处海域所处板块边界类型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边界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
D.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答案】10. D11. B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欧亚板块,②为非洲板块,③为南极洲板块,④为太平洋板块,故选 D。
【11 题详解】
读图可知,A 海域为地中海,地处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是两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故选 B。
【点睛】地球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在这些板块中,除太平洋板块完全由海洋构成之外,其余板块均由陆地和其周边海洋构成,
每个大板块内部由可以分为若干小板块。
板块内部往往较为稳定,而板块边界处地壳活动较为频繁。
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表示大气反射
B. ②表示大气逆辐射
C. ③表示地面辐射
D. ④表示太阳辐射
13. 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减少时()
A. ①减弱
B. ②不变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答案】12. C13. D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表示太阳反射,②表示大气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辐射,故选 C。
【13 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表示太阳反射,②表示大气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减少时,太阳辐射不会发生变化,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大气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减弱,地面辐射增强,故选 D。
【点睛】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①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 大气中的 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气压分布状况()
A. 甲地气压低于丙地
B. 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C. 乙地气压低于丁地
D. 丁地气压高于丙地
15.此时,a、b 两处的气流运动方向分别是()
A.上升上升
B. 下沉下沉
C. 下沉上升
D. 上升下沉
【答案】14. B 15. 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热力环流。
【14 题详解】
由材料“下图为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可知,风从海洋乙吹向陆地甲,可判断出,甲地气压低于乙地,B 正确。
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因此甲、乙气压高于丙、丁,A、C 错。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丙气压高于丁地,D 错。
【15 题详解】
由材料“下图为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可知,风从海洋乙吹向陆地甲,可判断出,甲地为低压气流上升,乙地为高压气流下沉,因此 a 处气流上升,b 处气流下沉,D 正确。
【点睛】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
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
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读太阳直射点与全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北半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7.图中的气压带、风带有()
A.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
C.极地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
18. 受图中E、F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6. B 17. A18. 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16 题详解】
从图中看,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可判断出图示为北半球的夏季,B 正确。
【17 题详解】
图中有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A 正确。
没有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气
压带。
【18 题详解】
图中 E 是盛行西风带,F 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影响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
气候,B 正确。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读甲、乙、丙、丁四幅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属于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分别是()
A.甲、乙
B. 丙、丁
C. 丙、乙
D. 甲、丁
20. 受甲天气系统控制时()
A.气压升高
B. 大幅度降温
C. 天气晴热
D. 易成云致雨
【答案】19. A20. 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19 题详解】
图中甲地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为气旋低压系统;乙地中心气流下沉,向四周辐散,为反气旋高压系统;丙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为冷锋;丁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为暖锋。
属于低压系统的是甲,属于高压系统的是乙,A 正确。
【20 题详解】
图中甲地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为气旋低压系统,低压控制下易成云致雨,D 正确。
【点睛】冷锋过镜时常会形成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暖锋过镜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高压控制下多晴天,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弧线 BAC 表示晨昏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____为晨线的一段.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
(3)此时地球公转位于____点附近,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此时伦敦时间(中时区)为____。
【答案】(1). AB(2). 0 时(24 时)(3). (23°26'N,45°E)(4).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 远日(6).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7). 9 时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解题关键在
于光照图的判断。
【详解】(1)从图中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 AB 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A 点所在经线平分
夜半球,地方时为 24 点。
(2)此时,135°W 地方时为 24 点,与之构成大圆的 45°E 为 12 时,为太阳直射的经线,66°34'N 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 23°26'N。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此时太阳直射 23°26'N,为 6 月 22 日夏至日,7 月初为远日点附近,故此时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45°E 为 12 时,伦敦时间(中时区)晚 3 个小时,此时为9时。
22.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时常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
下图为山西省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中能够露天开采煤炭的是地,该地的地质构造类型是,说
明其成因。
(2)判断丁地的地质构造并说出判断理由。
(3)分析丙地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
【答案】(1)乙、背斜、成因: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波状弯曲,向上拱起的是背斜。
(2)丁为断层。
理由:丁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
(3)乙地为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丙地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容易形成山岭。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褶皱和断层。
【详解】(1)结合图例可看出,只有乙地有含煤层和煤气层出露,可判断出乙地能够露天开采煤炭。
乙地
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背斜的成因是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作用形成的。
(2)图中丁处岩层出现断裂,且有明显的位移,可判断出丁处为断层。
(3)图中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23.读亚洲东部某区域 1 月 20 日等压线(单位:hPa)分
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锋面类型:P为__________,Q为__________。
(2)图示E地风力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
C处,E处吹__________风。
(3)图示A、B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地。
此时A、B、C、D四地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__。
【答案】(1). 冷锋(2). 暖锋(3). 大于(4).
西北(5). B(6). A和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亚洲东部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考查锋面天气
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根据乙处等压线分布状况可知,自内
向外增高,说明该处为低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逆
时针辐合,右前方 Q 处形成暖锋,左后方 P 为冷锋。
(2)图中 E 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 C 处大,北半球受向右
的地转偏向力,该处风向为西北风。
(3)读图可知,A 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B 位于暖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
暖
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风化,所以此时 AD 有可能为阴雨天气。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