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之半夏泻心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之半夏泻心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半夏洗,半升(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9g)、黄连一两(3g)、大枣擘,十二枚(4枚)、甘草炙,三两(9g)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微黄。
[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外邪乘虚内人,以致寒热互结中焦所致
的痞证。
少阳病证应使用和解之法治疗,若误用下法则损伤脾胃,导致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肠胃不和,升降失常,故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利等症。
治宜补其不足,调其寒热,开其结滞,复其升降。
方中半夏辛温,散结消痞,降逆止呕,为君药。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能泄热开痞,均为臣药。
君臣相使为用,辛开苦降,分解寒热,散结除痞。
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益脾气以复升降之职,为佐药。
炙甘草加强益气和中之功,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分解寒热,开其结滞,益气健脾,标本兼顾,使寒热平调,气机通畅,升降复常,则痞满、呕恶、下利之症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辛开苦降以调气机,补泻同施以顾虚实。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本方是治疗寒热互结痞证的代表方。
临床以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痞满甚者,去大枣之甘壅,加积实、生姜理气止呕; 湿浊甚者,加霍香、佩兰、滑石化湿利浊;兼食滞者,加焦山楂、神曲消食导滞。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小儿消化不良、早期肝硬化等属肠胃不和,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者。
4.使用注意气滞或食积或痰结所致实痞者,不宜使用本方。
[附方]
1.生姜泻心汤(《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二两(6g),加生姜四两(12)o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主治:水热互结痞证。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
2.甘草泻心汤(《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四两(12g)。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主治:胃气虚弱之痞证。
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3.黄连汤(《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重黄连用量三两(9g), 加桂枝三两(9g)o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功用: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主治:上热下寒证。
胸中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者。
生姜泻心汤乃半夏泻心汤将干姜用量减至二两,再加生姜四两组成。
方中重用生姜和胃降逆、宣散水气以消痞止呕,善治脾胃气虚、水热互结中焦之痞证,除心下痞硬、肠鸣下利外,尚可见干噫食臭、腹中雷鸣等症。
甘草泻心汤乃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至四两组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补虚调中缓急,适用于治疗脾胃损伤较重而见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之痞证。
黄连汤系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重黄连用量至三两,并加桂枝三两组成。
方中用黄连苦寒以泻胸中之热,而用干姜、桂枝温散胃中之寒,主治上热下寒所致胸中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中痛或肠鸣泄泻之证。
[方歌]半夏泻心姜芩连,人参草枣痞证散。
知识链接
半夏泻心汤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组成。
半夏泻心汤治证无少阳半表半里证,故去和解少阳之柴胡、生姜。
由于痞满乃因寒热错杂而成,故于方中加入黄连、干姜以配合半夏、黄芩分解寒热,使热清寒去,痞结自除,变和解少阳之剂为分解寒热、调和肠胃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