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引言:
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二十多年中,居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目标下,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明显扩大了。
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呢?有关媒体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富商请客,12个人一顿吃了36.6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一个月的伙食费是1000元的话,那么这36.6万就足够这个家庭吃上30年。
这个例子足以说明,社会分配上巨大的差距是存在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前面我们学习的关于我国的分配制度公平吗?
资料:“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人提出的口号。
(略)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勇敢地担当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短短十几年时间,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已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道、充满活力的企业、快速增长的经济令世界震惊。
第一目:坚持效率优先
活动一:改革之前,李家庄实行“大锅饭”式的记工分的分配方式,村民收入没多大差
别,但普遍处于贫困状态。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同时拉大了收入差距。
退伍军人大李除种好自家承包地外,还承包鱼塘,建起养鸡场,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他家建起了楼房,买了汽车,还坐飞机出国旅游。
与丈李同龄的老吴,情况就不同了。
老吴患病花了不少医药费。
全家靠几亩承包地,只能解决温饱。
*大李迅速致富说明了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靠劳动和经营致富的热情,大李的迅速致富就是在这种收入分配机制激励下的结果。
)
*如何认识致富路上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形成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差距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不可避免的。
)
材料补充一:民谣《大呼隆》
一队打钟二队喊,三队四队往外撵,五队猛敲生铁板,六队地头把名点,喊破嗓
子砸烂钟,社员迟迟不上工,树边候,路边等,蹭到地头坐个坑。
你来我来大家来,男打扑克女纳鞋。
你走我走一阵风,工分挣钱太稀松,集体活,慢慢磨,干得多了划不着。
劳动多了你别喜,“人八劳二”不由你,劳动少了不用愁,分配多少按人头。
《责任制》
责任到了田,人人都是技术员,责任到了户,户户都有村干部。
大锅饭,清水汤,二锅饭,有点香,小锅饭,赛蜜糖。
《大包干》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真去不拐弯。
包了干,联了户,又治穷来又治懒。
材料二、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我国8个行业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
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 20%;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我国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均高于发达国家,其中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 3倍。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不容乐观)
上述说明我们在实行我国的分配制度的时候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在分配方式问题上,公平和效率是衡量发展与创新特别是衡量制度发展和制度创新的两个重要尺度。
公平尺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在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促进人的共同发展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效率则是一个社会在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能否坚持公平尺度和效率尺度,能否达到公平和效率的正确结合,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最大多数人的需要、权利、利益能否得到实现。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理解
按2003年的数据统计,中国不但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而且消耗了占世界当年消耗总量近50%的水泥、35%的铁矿
石、20%的氧化铝和铜,却只创造了占世界总量4%的GDP。
而且上述统计中尚未计入因污染而造成的环境成本,如果把“环境投入”也计入综合成本,则中国经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反差将更加惊人。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由于经济活动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因此,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活动二、有一家公司,每次开会要计算会议成本。
公式为:
会议成本:本公司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x 2 x开会人数x会议时间(小时)
以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是因为劳动产值要高于平均工资;乘以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工作,损失要以2倍计算。
与会人数越多,会议开得越长,会议成本就越高。
*计算会议成本,对于控制开会次数、规模,提高会议质量,有什么作用?
*减少和缩短开会时间,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利用机器进行生产有什么关系? *这家公司讲求效率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计算会议成本,对于控制开会次数和规模有重要作用,要使会议组织者、参加者时刻都有效率意识和观念;减少开会时间和次数,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该公司讲求效率的做法,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追求。
)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设计一种合理的分配规则对于转轨型经济的顺利过渡和未来发展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合理的分配对于经济效率会起直接的影响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具有明显的单一性,只有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分配规则也只有按劳分配一种方式。
改革的深入使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公有制的一元格局,所有制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所有制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对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规则进行调整。
分配规则的调整要求允许要素参与分配,这就面临采取一元规则还是多元规则的选择问题。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目前基本采取了多元的分配规则。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看课本图画:分配不公、企业破产
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和形式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是,当前人们对收入分配状况的不满,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根据贡献大小应该拉开的收入差距没有拉开,这主要表现在公有制内部,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其二是收入的差别偏离或超过了贡献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建设要不要坚持效率优先呢?
3、我国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追求效率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
追求效率符合我国的国情。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实行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得,鼓励人们把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节约各种资源,并使其充分发挥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前面的我国经济发展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情况,就是明证。
第二目:兼顾公平
1、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活动一、
观点一: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观点二:公平不在于差别的大小,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如果差别不影响社会稳定,并给人以鼓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就是公平。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要求)
*你对公平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
我国传统文化中理解的公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就是不怕东西少,就怕分配不平均。
而实际上收入差距并不等于分配不公,这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公平是指获取收入和积累财富机会的均等,也就是说只要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在竞争中所获得的机会是相同的,就是公平的。
公平不是均等。
相反,公平必然是一定程度的不均等。
人类社会各成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各人的收入必然不均等。
不均等可以是公平的,或者不均等不一定不公平。
相反,极端均等是不公平的,极端不均等也是不公平的。
不公平是指一味追求收入均等、或一味追求收入不均等或拉开收入差距。
在价值观上不顾客观条件和事实需要,教条地追求均等或追求不均等,同时在政策上极端地执行一种价值观并反对另一种价值观,将导致不公平。
2、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相关链接: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官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
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竖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我们就是要坚块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
”(帮助学生理解效率和公平的意义)3、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及一致性(辩证关系)
根据上面对公平的定义,公平和效率是完全一致的。
公平和效率之间不存在矛盾。
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都可以导致不公平。
不公平和效率是不一致的、矛盾的。
不公平导致低效。
极端均等或极端不均等都将破坏社会,都将使社会和这种政策难以为继。
关系表述: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又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活动二:李家庄精明能干的大李致富不忘乡亲,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动村民养鸡,使李家庄成为有名的养殖基地。
老吴得到政府救济,在大李的帮助下增加了养殖收入,生活明显改善。
*本例中,效率和公平是如何体现并统一起来的?
(联系活动一,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也符合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
)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5、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求)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必将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市场竞争走上富裕之路,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资热情,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
改革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不可能有我国综合国
力的迅速增强。
)
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再分配注重公平,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于人们所拥有的禀赋不同、对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带来社会成员收入上的差距,差距过大则有失社会公平。
而且,收入结构的失衡会导致消费结构的失衡,最终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平衡,反过来又影响企业的效率。
所以,再分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限制社会各类人员之间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措施,使高收入者个人、阶层、行业或机构收入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社会的收入,并使低收入阶层成为收入再分配的主要获益者。
)
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能调节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对矛盾。
如果完全按效率原则进行分配,必然会产生较大差距,与公平原则相矛盾,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但分配越平均,效率越低,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则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初次分配效率优先,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对社会贡献越大收入越高,这本身也体现了公平;再分配注重公平,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普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时公平也是一种效率。
这样,政府按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的原则,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按照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通过强化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主导作用,理顺分配关系以控制收入差距,制定相关法律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健全以养老、医疗、伤残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渠道,从而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奠定稳定的社会基础。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含义略)
配
)
思考与拓展:
某单位的分配方案是否合理:
最近北京某单位提出最高可达年薪三四十万元,这相当于2000年我国人均GDP(约8000元)的40~50倍。
而在美国,其事业单位的杰出科研人员最高收入每年大致也就是其2002年的人均GDP(约37,66美元)的4~5倍。
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也大致是这个比例。
这个分配合理吗?
课后探究:
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调查(1、写出调查提纲;2、侧重某一群体;3、写出报告字数600---800;4、要有事例;5、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