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隧 道 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热带
1)窑头气幕及窑门 (1)窑头气幕 作用: 作用:增加窑头压力,阻止冷空气进入,保证窑头温度、 压力稳定。 位置:距窑头0.6-1.5m 结构:格子式、夹缝式 气幕风来源: 烟道废气 车底热风 冷却带热风
2)排烟系统 (1)排烟孔:集中或分散 排列方式: 均匀 两头密,中间稀 前稀后密 前密后稀 排烟孔数目:10-27对 F孔﹥F支﹥F主 F孔=1-2F主 (排烟孔控制预热带温度,减少气体分层,减少上、下 温差)
干燥至一定水分的坯体入窑,首先经过预热 带,受来自烧成带的燃烧产物(烟气)预热, 然后进入烧成带。 燃料燃烧的火焰及生成的燃烧产物加热坯体, 使达到一定的温度而烧成。 燃烧产物自预热带的排烟口,支烟道,主烟 道经烟囱排出窑外。
烧成的产品最后进入冷却带,将热量传结入 窑的冷空气,产品本身冷却后出窑。 被加热的空气一部分作为助燃空气,送去烧 成带,另一部分抽出去作还为干燥或气幕用。 隧道窑最简单的工作系统如图1-2。
因为短窑窑内气流阻力小,压降小,正压和负 压都不大,从沙封和窑车接缝漏气或吸气可大 为减少。 短窑占地较少,厂房较短,窑体材料用量较少, 窑体散热面积较小,窑内容纳车的数量较少, 因此短窑投资较少。 但短窑窑截面大,不利于窑截面上的温度均匀 性。现代陶瓷隧道窑都采取矮而宽的截面,即 所谓宽体隧道窑。
(2)支烟道 油、气:F支=0.6-0.8m2 煤:F支=0.7-1.5m2 分布方式 两侧窑墙的基础下 预热带窑墙内 车下 (3)汇总烟道 (4)烟囱
3)车下吸风口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预热带产生温差原因及解决办法(后面讨论) (1)负压 (2)温度引起气体分层
5)搅动气幕 作用:防止气体分层 方法: 上送下抽 下送上抽 不同截面抽送 热风速度:8-10m/s 风来源: 冷却带热风 车下热风 预热带热风
隧道窑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G= dLF
τ
式中: d − 装窑密度(产品 kg / 有效 m 3) L − 窑有效长度( m ) F − 窑有效截面积( m 2)
τ − 总烧成时间,即预热、 烧成及冷却的总时间( h )
对于某种陶瓷产品,适宜的装窑密度不会有多 少变化,基本上在一定范围内。 从上式可见,当总烧成时间一定时,窑产量是 与窑长和有效截面积乘积成正比,也就是说窑 产量与窑有效容积成正比。 现代陶瓷企业趋向于大规模生产,因此要求窑 炉单窑产量大,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设计方 案选择:窑较长而截面较小,或窑较短而截面 较大。现代陶瓷隧道窑多为后者。
上图为典型旧式陶瓷隧道窑与现代陶瓷隧道窑的工 作系统图。主要区别在于:
旧式陶瓷隧道窑: 用窑门; 大分散排烟,预热带无烧 嘴; 烧成带设置数量较少的大 功率烧嘴,而且在窑墙中 设置燃烧室; 冷却带设置急冷气幕; 冷却带小分散抽热风; 窑尾集中鼓入冷却风; 设置车下压力平衡系统。
现代陶瓷隧道窑 不用窑门而用封闭气幕; 小分散排烟,预热带设置多 个小功率高速烧嘴; 烧成带设置较多小功率高速 烧嘴,焰气直接喷入窑内; 冷却带设置较多急冷喷嘴; 大分散抽热风; 大分散喷入高速冷却风; 不设车下压力平衡系统。
这是一个烧煤的自然抽风的隧道窑工作系统。没有鼓 风机和抽风机,只依靠烟囱把冷空气自炉栅下吸入作 为一次空气,将煤燃烧后,燃烧产物 烧成带 预热带 排烟口 烟囱 排出窑外。 同时利用烟囱把冷空气自冷却带吸入,将产品冷却, 空气本身得到预热,然后也进入烧成带作二次空气用, 并成为烟气由排烟口排走。
这种窑结构简单,但缺点明显: 1)全窑处于负压下操作,预热带负压更大, 易从外界漏入大量冷空气,使窑内温度分布 不均匀,产生气体分层,上下温差甚大。 2)大量温度不高的空气自冷却带流进烧成带, 使烧成温度降低,不易维持还原气氛,产品 有时烧不熟,有时发黄。 这种简易系统,目前很少采用。
2)烧成带设置多个小功率高速烧嘴,在两侧 垂直和水平交错排列,这样有利于均匀窑温和 调节烧成曲线。 预热带下部两侧设置多个水平交错排列的小功 率高速调温烧嘴或普通高速烧嘴加调温搅拌风 嘴,以利于均匀预热带截面温度和调节烧成曲 线。
3)排烟孔比较集中于窑头,有利于充分利用 烟气热量。 但近年来一些现代陶瓷隧道窑采用小分散排烟 孔,为的是便于调节预热带前段温度曲线。
4.3 隧 道 窑
4.3.1 隧道窑工作系统(流程)及结构 隧道窑工作系统(流程) 工作系统
隧道窑工作系统又叫工作流程 指窑内气体输送系统,即气体流向及其有关 设备。 例如排烟系统,气体搅动系统,冷却系统等。 最简单的隧道窑只有一个系统。 一般隧道窑的预热和烧成带工作系统与冷却 带工作系统是分开的。随着工作系统的不同, 窑的结构也有所不同。
烧成带 1)气氛转换气带 (1)作用: 分隔焰性 气幕前为氧化气氛,后为还原气氛 (2)位置: (3)形式: (4)来源: 1号还原炉前3~5m 夹缝式,格子式 冷却带热空气
2 燃烧室
燃烧室 对于固体燃料 (1)燃烧方式 燃烧道 (2)燃煤窑 a)方式: 燃烧室 b)燃烧室个数:t烧, w推(推车速度) L烧(烧 成带的长度),燃烧特性 , n= L烧/1.3~1.6(个) 一般,氧化炉 6对 c)排列方式: 1-2对 对称 还原炉3-4对,总共4对于液,气体燃料
5)很少设车下压力平衡系统。因为现代陶瓷 隧道窑窑内气流阻力小,压降小,正、负压都 小,可以不设置车下压力平衡系统。 有的窑在预热带前段窑车两侧沙封槽上方窑墙 上沿窑长方向设置若干空气小喷孔,形成小气 幕以减少吸入车下冷风。
6)现代陶瓷隧道窑工作系统所用各种风机因 其良好的耐用性,多不设备用风机,这样简化 了管道,减少了漏风,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省 投资。 7)多不设窑门,依靠封闭气幕封闭。
5、三带比例
1)预热带(L预):制品厚度、原料配方、匣体性能、烧 成温度 2) 烧成带(L烧) :烧成气氛、压力 3) 冷却带(L冷) :烧成温度 三带占整个窑长比例(%) L预 L烧 L冷 日用瓷 25~35 27~32 33~40 电瓷 30~40 20~30 38~40 陶瓷 30~44 10~18 41~46 卫生瓷 35~42 24~27 35~42 炭素 40~50 30~25 20~25
一般烧油或煤气的隧道窑,其工作系统如图 1-3。 这个工作系统是将油或煤气自烧成带的燃烧 室喷入,烧成带呈微正压。烟气在预热带用 排烟机抽走。 预热带有窑头封闭气幕,搅拌气幕:使窑内上
下温差减少。
冷却带有急冷送风,窑尾送风和抽热风设备。 急冷风和窑尾直接鼓入的风都由热风机抽走,达到平 衡,自成一个系统。冷却系统有: 急冷送风: 有利于保留玻璃体与防止2价的Fe2+重新被氧化以及 阻隔烧成带与冷却带之间的气流空间; 缓冷送风: 适应α-石英 快冷送风: 提高生产速度; 冷却介质为冷空气。 β-石英的晶型转变;
传热 火焰 对流、辐射 坯体表面、闸钵外表面、窑体 内表面 闸钵外表面 坯体表面 窑体内表面
传导 传导 传导
闸钵内表面 坯体内部 窑体外表面 对流、辐射 环境
3、 窑体基本尺寸 1) 长度:根据生产任务、烧成制度、坯的大小、釉的种类 确定
隧道窑长度宽(m) B(m) H/B
日用瓷 电瓷 一般陶瓷 卫生瓷 炭素
3)间接冷却 a)用耐火材料砌成迂回风道或者用SiC制 成空心砖 b)在窑墙上设置金属排管 4)窑尾气幕 a)作用 400℃以下(制品温度) b)形式 c)位置 距窑尾1.5~2车位
5)余热利用形式 (1)抽送至干燥器 (2)在烧成带,冷却带的窑底安干燥器
车下冷却 (1)车下通风:冷却窑车金属部件,平衡压力 (2)冷却方式:设坑道,车下送风
d)位置:
从880℃~950 ℃开始→ tmax 30 ~35% 35 ~40%
e)炉栅面积:1m2控制15 ~16m2窑容积 f)喷火口: 低温炉 高温炉 (3)燃油窑 (4)燃气窑 燃烧道: 6~30对,一般20对
冷却带
1)冷却带 直接冷却 间接冷却 两者皆有
2)急冷气幕 a)作用:使制品快速冷却,防止空气倒流,平衡气压。 烧成温度 700℃,(对于陶瓷制品,塑性阶段, 有液相存在) b)结构形式:格子式,夹缝式 c)位置: 第1道距末对炉4~6m 第2道距第1道1~2m d)冷空气 (直接冷却用冷空气)
4、三带的划分
1)按烧成工艺 预热带:常温 950-1000℃ 烧成带: 950-1000℃ 停火 冷却带: 停火 出窑温度 2)窑结构 预热带: 烧成带之前 烧成带: 窑墙突出部分 冷却带: 烧成带之后
预热、烧成和冷却是指制品而不是气体。因
为气体的加热和冷却恰恰相反。 对于三带的具体划分各有不同,有以砌筑体 分,有以温度分。但多数以燃烧室的设置来 分,设有燃烧室的部分为烧成带,前后各为 预热及冷却带。 注意:900℃以下设有高速调温烧嘴的地段仍 为预热带。
50~80m 1.1~1.3 80~120 1.6~2.0 60~95m 1.4 ~2.0 90~100m 1.1 ~1.7 50~80m 1 ~2.0 B烧-B冷=50-100mm H烧-H冷=40-60mm (提高气体的黑度ρl)
1.1~1.3 1.0 ~1.2 0.9~1.0 0.87~1.2 1.06~1.56
至于各带的长度比例,则取决于陶瓷制品的 烧成曲线。从下面公式可以求得各带长度与 总长间关系。
τ预 τ τ L烧 = L 烧 τ τ L冷 = L 冷 τ
L预 = L 式中,L预、L烧、L冷分别表示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长度(m) L:隧道窑总长(m);
τ 预、τ 烧、τ 冷:分别表示预热、烧成、冷却时间(h); τ:总烧成时间(h)
隧道窑目前用得多的是单通道,明火焰,窑 车隧道窑。内有轨道,彼此相连的装有坯体 的窑车由于推车机的推动,在隧道内迎着气 流连续地或间歇地移动。 不论窑炉的结构简单或复杂,任何隧道都可 划分为三带: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
1、现代陶瓷隧道窑工作系统特点: 现代陶瓷隧道窑与旧式陶瓷隧道窑的工作系统大 体上是相同的。不过现代陶瓷隧道窑工作系统有 如下几个特点: 1)不用冷却带直接流入烧成带的窑道风作为助燃 空气。因为现代陶瓷隧道窑使用高速烧嘴,助燃 空气完全进入烧嘴,与燃料混合燃烧后,焰气喷 入窑内,不需要再另行供给补充空气。
4)冷却带一般都分为三段:急冷段、缓冷段 及低温冷却段。多采用直接冷却方式,从两侧 垂直和水平交错布置冷却风喷口,喷入高速冷 却风,造成强烈横向气流循环,均匀冷却制品。 热风则由窑顶分散抽出。因此冷却带是以横向 循环气流为主,纵向气流较少。有的现代陶瓷 隧道窑在缓冷段及低温冷却段采用直接与间接 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2、工作原理 ⑴ 工艺流程 制品→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 热气体→烧成带→预热带→排烟 冷空气→烧成带末端→冷却带→干 燥介质 ⑵ 温度分布 冷却带末端 预热带→烧成带( T ↑) 冷却带→窑尾(T↓)
⑶ 压力分布 a) 油﹑气窑(图1-3) b) 煤(图1-2) ⑷ 气氛分布:烧成带:还原气氛,其他为氧化气氛 ⑸ 传热特点 预热带 冷却带 对流(为主) 辐射 对流(主) 辐射 烧成带 对流 辐射(为主)
传统隧道窑急冷过程 传统隧道窑:急冷过程用的是急冷气幕。 1)可以用冷空气自窑顶和窑两侧墙喷入, 2)也可以用温度较低的热空气自窑顶和窑侧 墙喷入。 急冷气幕不但能起到急冷作用,同时亦为阻 挡气幕,以防止烧成带内烟气倒流至冷却带, 从而熏黑所焙烧的制品。
现代隧道窑急冷过程
1)现代隧道窑则设置较多急冷烧嘴。 从隧道窑的两侧以垂直和水平方向交错地布置冷却风 喷口,喷入高速的冷却风,以造成强烈的横向气流循 环来均匀地冷却已烧好的制品。 2)快冷指在400℃以下,靠近隧道窑出口端的地方, 鼓入一定量的空气,使烧好的产品快速冷却,以缩短 烧成周期,提高生产速度。
3)在窑尾还必须设立两道封闭气幕,其结构 类似于窑头的封闭气幕。 不同的是隧道窑窑尾的两道气幕均为冷却气 幕。
隧道窑的冷却带鼓入的冷空气必须在冷却带全 部抽出,使鼓入冷却带的风量和从冷却带抽出 的风量要达到风量平衡 。 否则烧成带的烟气与冷却带的空气会相互影响, 从而会影响到烧成带内的热工制度或影响到冷 却带内的产品质量。 抽出的热风可用作气幕风(窑头)、助燃空气、 坯体的干燥介质(坯体干燥处理后才能入窑煅 烧),当然也可以由烟囱直接排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