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复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坡复绿⼯程施⼯组织设计
第⼀章治理⽅案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液体化⼯中转基地边坡复绿⼯程,其位于⾈⼭本岛北部的马岙岸段的马岙⼯业开发区内,治理⽬的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进⾏⽣态复绿,治理措施应⽅便施⼯,同时为场地运⾏、管理、养护及观测提供便利,全过程贯彻动态设计原则,加强安全监测和施⼯⼯程地质调查⼯作,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
通过现场调查和实地勘测,初步确认其边坡场地内地层结构及⼯程地质等特征。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及提出治理⽅案进⼀步边坡设计提供依据,为植被⽣态护坡⼯程的运⽤提供有⼒的保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对坡⾯作出适当处置,恢复被破坏的⽣态,达到与周围⼭体⾃然环境相融洽。
通过本治理⽅案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的消除边坡存在的诸多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和重建边坡⽣态环境,同时可改善周边的⾃然景观,最终达到治理边坡与周边⼭体⽣态环境融为⼀体,美化液体化⼯中转基地的整体环境。
⼆、⼯程概况:
1、⼯程名称
⾈⼭液体化⼯中转基地边坡复绿⼯程
2、地理位置
本⼯程位于⾈⼭本岛北部的马岙岸段的马岙⼯业开发区内;
3、⼯程规模
根据业主提供的数据及现场踏勘,本边坡全长约335m,根据现状条件分为三个区域:Ⅰ号坡⾯边坡长度约130m,最⾼⾼程约33m,坡底标⾼为2.5m,最⼤⾼差31m,最⼤斜坡长度约35m,平均坡长30m左右;Ⅱ号坡⾯长度约65m,平均斜坡长约
13m;Ⅲ号坡⾯长度约140m,最⾼⾼程40m,坡底标⾼2.5m,最⼤斜坡长度约45m,平均长度38m,总复绿⾯积约11250㎡。
4、⽓象⽔⽂
调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候,温和湿润,⾬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温15.5~17.5°,年平均降⾬量980mm,每年4~6⽉份“梅⾬”期降⽔较多,径流量⼤,⽇降⾬量可达50mm以上,降⾬强度⼤,持续时间长,对该区域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很⼤。
三、设计依据
1、浙江省国⼟资源厅《浙江省露天开采矿⼭⽣态环境治理⼯程技术指南》;
2、《植被护坡设计施⼯及⽣态恢复指导⼿册》;
3、《浙江省⽣态环境建设规划》浙江省⼈民政府;
4、《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民政府第104号令;
5、《关于切实加强矿⼭⾃然⽣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的通知》;
6、《建筑边坡⼯程技术规范》;
7、《园林绿化技术指标》;
8、公司企业《⽣态环境治理安全⽣产细则》。
四、设计原则
根据多年类似⼯程设计施⼯经验,结合现有的技术标准,确定本⽅案的设计原则:
1、根据边坡开挖现状,对其进⾏稳定性复核,并根据稳定性情况进⾏⼯程措施的治理设计,采⽤厚层基材喷播⼯艺施⼯,增强边坡岩⾯的绿化效果;
2、选⽤的植被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要强,在视觉和环境上与周围的区域⽣态融为⼀体;
3、植被防护要和⼯程加固与防护有机结合,建⽴既稳固⼜有⽣态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
4、遵循技术可⾏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5、体现功能优先的原则;
6、建⽴坡⾯⽴体防护系统;
7、通过植物物种的精⼼选择达到尽量减少后期养护管理⼯作量;
8、坡⾯上形成⾃然恢复的植被系统,周边保留原有物种,作为背景树,处
理好与原有植被的过渡;
五、治理⽬标(近期、中期、远期)
稳定边坡、恢复⽣态环境和改善边坡景观效果;采⽤先进的厚层基材喷播技术,主要依靠⾃然⼒量加以少量⼈⼯措施进⾏植被恢复。
材料选择上主张就地取材、当地⽣产、杜绝浪费、保证质量。
植物品种的选⽤上强调乡⼟化、⽣态化,主要以当地乡⼟植物为主,以迅速恢复⼭体植被为⽬标;本项⽬设计主要体现以⽣态恢复和景观建设为⽬标的边坡绿化技术体系。
所谓以⽣态恢复和景观建设为⽬的就是强调坡⾯以⽊本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群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共⽣、和谐,通过⼀段时间的⾃然⽣长,使得坡⾯植被能融⼊周边环境,达到协调⼀致。
同时结合坡⾯情况,塑造协调⼀致的视觉景观。
1、近期⽬标:营造能在坡⾯⽣长并有较强固⼟护坡效果的草灌结合型且物种丰富度⾼的过渡性植物群落。
2、中期⽬标:营造有较强固⼟护坡效果和良好景观效果雏形的以灌⽊为主、草坪地被植物为辅、适当点缀花卉且基本上能达到免养护或简养护状态的植物群
落。
3、远期⽬标:营造有较强固⼟护坡效果和良好景观效果的以灌⽊为主体、草和地被植物⼤⾯积覆盖、⼩乔⽊局部点缀且能⾃然协调⽣长和演替的植物群落。
复绿实际效果图
第⼆章稳定边坡、确保坡体安全的技术措施
根据对边坡的现场踏勘,该边坡整体坡度较陡,稳定边坡措施主要包括Ⅰ、Ⅲ号坡⾯顶部不稳定层削坡处理,整体坡⾯危岩、浮渣、浮⽯清理;Ⅲ号坡顶设置截⽔沟,理顺⽔系;坡脚设置挡⼟墙等。
⼀、Ⅰ号坡⾯稳定性处理:
根据现场踏勘,Ⅰ号坡⾯为母质层坡⾯,坡⾯整个坡⾯⽐较完整,坡度75度左右,对其稳定性处理:
1、清理前期留下的坡⾯浮渣层、及凌空危⽯;
2、削坡减载⼯程:对于坡顶沿线凸出的母质层、反坡⼤⽯块进⾏修整、削
平,消除坠⽯隐患,保证坡⾯的安全稳定;
坡顶削坡⽰意图
⼆、Ⅱ号坡⾯稳定性处理:
本区域边坡⾼度相对较低,坡⾯⽐较稳定,主要对边坡表⾯的浮⽯清理⼲净,有利于后期复绿⼯作的进⾏。
(Ⅱ号坡⾯现状如下)
三、Ⅲ号坡⾯稳定性处理:
本区域坡⾯⾼度较⾼,整体上缓下陡,为⽯质坡⾯,表层碎裂松动;稳定性
处理包括:
1、把坡⾯上临空悬挑的危岩、有深度裂缝的险⽯和边坡表⾯松动的岩块进
⾏清除;部分较⼤凹凸的岩⽯坡⾯,应当⽤植⽣袋把凹陷处填顺,部分⽯块进⾏
修整、削平;部分较陡的基部⽤塘渣堆叠平顺。
2、清理边坡表⾯的浮渣;
3、对部分较陡的不稳定坡⾯进⾏削坡,保证坡⾯安全稳定;
四、理顺⽔系:
根据现场踏勘,本⼯程Ⅰ号边坡坡顶为⼭的最⾼点,坡顶沿线没有⼤量汇⽔产⽣,坡顶不需要设置截⽔沟。
Ⅲ号坡顶上部还有较⼤⾯积的汇⽔,所以在Ⅲ号坡顶设置截⽔沟,降⾬时使⼭顶的⽔从截⽔沟引流⾄坡脚,避免⼤量降⽔时对喷播后期喷播植物形成冲刷。
边坡⽔系处理⽰意图
五、坡顶截⽔沟设计
为防⽌天降⾬⽔经地表对边坡体及场地的冲刷影响,修筑坡顶后缘截⽔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问题。
根据现场踏勘了解,截⽔沟设置于距坡顶线1m处,局部地段可以依⼭势做微调。
根据地形情况设计截⽔沟长度约250m。
坡顶截⽔沟设计及要求:根据当地最⼤坡⾯洪流量设计截⽔沟断⾯规格,考虑经济合理性,截排⽔沟采⽤浆砌块⽯砌筑,断⾯呈不等腰梯形,沟内最低⼀侧深度0.4m,沟底基础宽0.4m,顶宽不低于0.6m,砌⽯厚度0.25m,沟内过⽔断⾯积为0.21㎡,截⽔沟规格应满⾜当地最⼤洪峰流量的要求。
六、挡⼟墙设计施⼯
综合考虑边坡底部安全,提⾼坡底场地利⽤率及复绿要求,坡脚处设置挡⼟墙,根据测量图,本⼯程挡⼟墙总长约357⽶,沿坡脚线进⾏设置。
砌筑挡⼟墙所⽤的块⽯可以就地取材,采选的⽯料除应满⾜岩性强度等性能指标外,砌筑⽤⽯料的形状、尺⼨和块度必须符合砌筑要求。
挡墙⽤料为块⽯,质量标准:块⽯上下两⾯⼤致平⾏、⼤致平整,⽆尖⾓、薄边,块⽯厚度⼤于20㎝。
1、挡⼟墙设计规格为⾼1.5m、顶宽0.6m、底宽为1.0m,挡⼟墙墙基嵌⼊基底以下30cm;
2、挡⼟墙采⽤浆砌块⽯施⼯⼯艺,其块⽯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混凝⼟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7.5;
3、挡⼟墙采⽤C20混凝⼟压顶厚度为5㎝,挡⼟墙外坡⽐采⽤1:0.2,内坡⽐采⽤90度;
4、浆砌块⽯挡⼟墙的施⼯必须采⽤座浆法,所⽤的砂浆宜采⽤机械拌合。
块⽯表⾯应清洗⼲净,砂浆填塞饱满,严禁⼲砌,应分层错缝砌筑;
5、挡⼟墙所⽤的⽯材块⽯上下⾯应尽可能平整,块⽯厚度应不⼩于20㎝,外露⾯应⽤M7.5砂浆勾缝;
6、挡⼟墙在施⼯前要做好地⾯排⽔,保持基坑和边坡⾯⼲燥;
7、泄⽔孔采⽤Φ8cm PVC管,间距2.5m;
8、每隔10m设伸缩缝⼀道,缝宽2.5cm,缝内填沥青⿇筋,填塞深度20cm。
第三章复绿施⼯各种⼯艺及主要技术措施
为体现“经济合理、⾃然美观”的设计理念,快速的体现复绿效果,对本⼯程的边坡复绿主要采⽤⽬前⽐较先进的厚层基材喷播技术进⾏整体复绿,针对不同坡⾯的条件,进⾏针对性坡⾯前期处理,因地制宜的复绿措施也⼤⼤降低了⼯程造价,同时使整个边坡复绿效果更加⾃然,更能与宕⼝周围环境充分的融合。
厚层基材喷播施⼯⼯艺是利⽤活性植物材料,结合铁丝⽹等⼯程材料,利⽤植⽣基质专⽤喷射装置将搅拌均匀的植⽣基质按设计厚度喷射到岩⽯坡⾯上,在岩⽯坡⾯构建⼀个具有⾃⾝⽣长的功能系统,通过植物的⽣长活动和其他辅助⼯程措施进⾏边坡
加固和景观效果的提升的⼀门⾼新技术。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主要由锚钉、铁丝⽹、基材混合物三部分组成。
其特点:①结构简单、固坡迅速;
②适⽤范围⼴;③基质抗旱耐寒性强;④独特的养分缓释供应体系。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作原理
该⽣态防护主要依靠锚钉、PVC铁丝⽹、植⽣基材与植被共同作⽤对坡⾯进⾏防护。
1 锚钉是固定铁丝⽹,与铁丝⽹共同作⽤,能与基材紧密地连接起来,使喷
射的基材与坡⾯形成⼀个更稳定的整体,达到保护坡⾯的⽬的。
2 植⽣基材中的⾼分⼦材料使其在各类不同坡度(甚⾄垂直)的岩⽯坡⾯上稳定存在⽽不致脱落。
在植物引进初期,由于坡⾯没有植被覆盖,这样它可在降⾬时减少对坡⾯的冲刷,随着时间的增长,植被覆盖坡⾯后,它可与植被共同作⽤,保护坡⾯。
3 植物根系深⼊⼟层盘根错结,可形成具有优良性能的庞⼤根络系统。
再者根系可侵⼊⼟壤母质裂纹等深层,促使⼟壤母质和风化⼟层达到有机的结合。
它与铁丝⽹、锚钉⼀起作⽤达到保护坡⾯稳定的⽬的;降⾬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边坡的失稳与坡体⽔压⼒的⼤⼩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通过吸收和蒸腾坡体内⽔分,降低⼟壤的空隙⽔压⼒,增加⼟壤的内聚⼒,提⾼⼟壤的抗剪强度,有利于边坡体的稳定;降⾬的⼀部分在到达地⾯前被植被解留,这样可以减少⾬滴对地⾯的冲击⼒,避免发⽣⽔⼟流失;到达地⾯的降⾬达到⼀定量时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可能引发进⼀步的⼟壤流失,植被能够抑制地表径流并削弱⾬滴溅蚀,从⽽能控制⼟粒流失。
对Ⅰ、Ⅱ号边坡的整体坡⾯进⾏厚层基材喷播复绿,共计11250㎡,通过厚层基材喷播⼯艺,对其进⾏固坡复绿。
(详见厚层基材喷播结构图)厚层基材喷播施⼯⼯序:
⼀、主要施⼯⽅法
为保证植被⽣态复绿⼯程的顺利进⾏,组织施⼯的原则明确为:
(1)精⼼组织,合理安排,按期开⼯;
(2)抓关键,攻难点,确保⼯期;
(3)严格科学管理,严格质量标准,保证⼯程⼀次成功;
(4)标准化⽂明施⼯,注重环保。
⼀、边坡⽣态复绿施⼯⼯序
施⼯⼯艺流程:清理平整坡⾯→规划放样→挂⽹→安装锚钉→喷射厚层基质(8cm)→喷射绿化基质(2cm)→盖遮阳⽹→喷灌浇⽔→养护管理1.清理平整坡⾯
清坡主要以清理坡上滞留的块⽯、浮渣为主,适度平整坡⾯,保证植⽣基材和坡⾯能紧密结合,对于局部凹凸不平坡⾯采⽤植⽣袋回填平顺。
2. 锚钉设置
在铺⽹的坡⾯上以3-5根/平⽅⽶的密度设置L型锚钉,主要选α6.5MM钢筋,锚钉长度约15-25CM,局部不稳定区域加长加密,锚钉按梅花型布置,对于不平整的位置增设锚钉,采⽤电锤钻孔,钻孔孔眼⽅向与坡⾯垂直,钻孔直径8MM。
3.铺⽹、固定⽹
选⽤14号包塑铁丝⽹,其具备使⽤寿命长,抗⽼化等特点。
⽹孔50mmⅩ50mm,根据坡体情况,铁丝⽹距离坡⾯2-4cm,⽹和锚钉间⽤⽹与⽹之间的接头相互缠编。
铺设铁丝⽹时应张拉紧,⽹与⽹的搭接长度应>5CM。
向坡顶上⽅延伸150cm,⽤锚钉固定后进⾏施⼯。
4. 喷射厚层基质
A.厚层基材的配合⽐
其中调和剂包括保⽔剂(10g/m2)、粘合剂(20g/m2)、PH值调和剂、抗蒸
腾剂、消毒剂、种⼦等。
B:厚层基材的配⽐组成,采⽤经过筛选的本地⼟混合营养⼟,草纤维,黏合剂,缓效肥,酸性调节剂,保⽔剂,杀⾍剂及发芽缓慢的灌⽊种⼦(胡枝⼦、紫穗槐、刺槐等),并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为下⼀道⼯序做好准备。
C:将搅拌均匀的厚层基质⽤空压机及喷锚机按⼀定量的⽔合⽐喷射⾄坡⾯上,喷射时⾄上⽽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确保⽆任何漏喷,并尽可能从正⾯喷射,喷头保持同坡⾯1⽶间距进⾏施⼯,使整体坡⾯的喷射均匀,并确保喷射厚度达到规定值8-10cm。
5、喷射绿化基质:
科学的选⽤适宜于⼯程边坡的植物种类是建⽴坡⾯植物群落的重要⼯作之⼀。
不同的植物具有各⾃不同的基本特性,因⽽对环境条件表现处不同的适应性,护坡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下原则:1.适应当地⽓候条件;2.适应当地⼟壤条件(⽔分、PH值调和剂等);
3.抗逆性(包括抗旱性、抗热性、抗寒性、抗风性等);
4.地上部较矮,根系发达,⽣长迅速,能在短期内覆盖坡⾯;
5.越年⽣或多年⽣;
6.适应粗放管理,能产⽣适量种⼦;
7.种⼦相对常绿期较长(255天以上的)。
1:绿化基质配⾄将本地⼟,营养⼟,保⽔剂,黏合剂,草纤维,复合肥,种⼦等进⾏搅拌。
2:将绿化基质放置专⽤绿化喷播机内进⾏搅拌(搅拌时间不低于8分钟),在喷播液⼒泵的作⽤下均匀的喷洒在已完成施⼯的厚层基质上,为避免喷播不均匀及有遗漏,喷播分两次进⾏,第⼀次喷播跟⼆次喷播间隔时间不少于30分钟(根据当时⽓候决定),喷播时⾄上⽽下进⾏,确保整个坡⾯的均匀分布。
6、遮盖遮阳⽹:
为保证⾼温多⾬季节,植物种⼦⽣根⾯免受⾬⽔冲刷;寒冷季节,植物种⼦和幼苗免受冻伤害;以及正常施⼯季节的保温。
要求采⽤遮荫⽹覆盖,覆盖时要求仔细,确保稳定,以防遮荫⽹被风吹落。
遮荫
⽹可以营造种⼦发芽的良好环境。
同时可以保持植被的⽔分及温度,形成具有⼀定作⽤的防护层。
7、养护管理:
1:植物种⼦从发芽⾄幼苗期间,必须浇⽔养护,保持⼟壤湿润。
从开始坚持每天早晨浇⽔⼀次(炎热夏季早晚各浇⽔⼀次)为种⼦发芽提供⾜够的⽔分,浇⽔时应呈雾状喷洒,避免⽔⼒过⼤,冲⾛营养⼟及种⼦并根据⽓温及降⽔情况,随后随植物的⽣长可逐渐减少浇⽔次数,并根据降⽔情况调整。
在苗⽊逐渐⽣长过程中,对其适时施肥和防治病⾍害,施肥坚持多次少量的原则,为苗⽊⽣长提供⾜够的营养。
喷播完成后⼀个⽉,应全⾯检查植草⽣长情况,对⽣长明显不均匀的位置予以重新补种,直到整个坡⾯植草⽣长旺盛为⽌。
⼆、挡⼟墙内回填⼟种植绿化
坡脚挡⼟墙长约357m,回填种植⼟约357*0.5*0.5,约90m3,进⾏灌⽊种植绿化。
沿挡⼟墙外侧种植三排黄馨,H30@25cm,计357*12=4284株。
通过黄馨往下垂挂,遮挡部分挡⼟墙,达到⽴体景观美化的效果。
挡⼟墙绿化效果
第四章、边坡⽣态复绿的基本原理
⼀.厚层基材喷射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作⽤是:
(1)提供植物⽣长所需的合理物质结构
(2)保证坡⾯基材混合物的稳定,抵抗⾬⽔的侵蚀
(3)提供植物长期⽣长所需的平衡养分
(4)保证植物长期⽣长的⽔分平衡
(5)与植物共同作⽤,封闭坡⾯,防⽌坡⾯的风化剥落
(6)利于本地植物的侵⼊,到达⾃然和谐的⽣态效果
厚层基材喷播施⼯⼯艺是利⽤活性植物材料,结合铁丝⽹等⼯程材料,利⽤植⽣基质专⽤喷射装置将搅拌均匀的植⽣基质按设计厚度(8cm)喷射到岩层坡⾯上,在岩⽯坡⾯构建⼀个具有⾃⾝⽣长的功能系统,通过植物的⽣长活动和其他辅助⼯程措施进⾏边坡加固和景观效果的提升的⼀门⾼新技术。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主要由锚钉、铁丝⽹、基材混合物、绿化基材混合物四部分组成。
其特点:1.结构简单、固坡迅速;2.适⽤范围⼴;3.基质抗旱耐寒性强;4.独特的养分缓释供应体系。
⼆、绿化基质喷植的基本理念:
1、以在岩⽯边坡恢复植被为⽬的,使⽤专⽤的机械设备,将经过搅拌的绿化基质喷附于岩⽯边坡上,使绿化基质在稳定的状态下形成表⼟,为植被⽣长提供基础,创造出不仅适应植物,⽽且还是微⽣物也能适应的初级⽣态平衡环境.
2、通过⼈⼯辅助的⽅法,促进植被⽣长,恢复⾃然,是⼀种绿化技术,因此采⽤过绿化基质喷播的区域都会经历乡⼟草种.⼩灌⽊的侵⼊,最终形成与周边环境协调⼀致,美观的绿化空间.
3、喷播材料包括植被种⼦、保⽔材料(⾼吸⽔树脂)、稳定材料(合成树脂类
⼟壤稳定剂)、疏松材料(稻草筋、⾕壳腐质⼟)、肥料(长效肥和速效肥).杀⾍剂等.
4、植被喷播施⼯是将上述材料按科学配⽅,充分混合,再通过液⼒喷植机将绿化基质喷射到已完成厚层基材施⼯的边坡上形成⼀定的厚度,盖上遮荫⽹,喷灌⽔养护⾄成坪.
三、植物选择的原则
1.根据当地⽓候特点及现场条件选择当地⽣长良好的植被和树种,同时,模拟⾃然的⼈⼯群落能够形成适宜的⽣态环境,充分⾃然界⾃⾝的调节能⼒,保持⽣态的相对平衡。
适宜的⽣态环境能够吸引各种⽣物到此栖息⽣长,发展⽣物多样性,为鸟类、昆⾍等⽣活提供良好的⼈造环境,使景观更具有⾃然特性和⽣命⼒。
2.适应性强,选择的植物必须耐⼲旱、贫瘠,管理粗放,以减少后期管理成本。
3.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经济合理,充分利⽤坡⾯地形,以及有效地划分和组织坡⾯的空间上,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好的绿化效果为原则进⾏设计
5.景观⽣态性,追求⾃然,回归⾃然,在充分了解各植物习性、特点的基础上进⾏合理配置;上层乔⽊与下层灌⽊的合理配置,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和谐搭配。
6.安全合理性,坡⾯进⾏⽣态复绿⾸先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进⾏,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程防护措施确保边坡安全稳定,还要通过选择适合的树种、植被达到坡⾯⽣态复绿的有效性。
根据杭州地理及⽓候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具体⽅案:
根据其特殊⽓候及条件,我⽅认为⼟壤是植物⽣长的基础,不同的植物对⽣长基础的要求不同,植物对⼟壤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也有相应的要求.因此,在种
⼦的选择和配⽐时我公司会充分考虑如下因素:
稳定的植物群落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能适应当地的⽓候、⼟壤条件;
草灌结合,分布合理,且冷暖季型混合:
能达到⾃我繁衍、⾃然交替的功能.
四.基材混合物植被料选择:
1.本地⼟(粘性壤⼟),其⼟壤的含沙量应控制在10%以内.
2.泥炭⼟由多种新型微⽣物菌群发酵⽽成,含有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其PH值为6.0-7.0之间。
3.有机肥:主要⽤来供给植物⽣长所需的速效养分(包括N、P、K等)及长效养分的补充。
4.调和剂:保⽔剂保持和稳定⽔份.黏合剂:⽆污染的粘着剂,采⽤⾼分⼦聚合物及天然植物加⼯⽽成,能将⼟、养⽣材料、肥料、种⼦等紧密的附着在⼀起.形成⼀定厚度的喷播层,并与坡⾯厚层基质粘着在⼀起⽽不下滑流失。
5.养⽣材料:采⽤纤维(稻草筋)增加粘着的强度,使喷播层稳定性增强。
6.肥料:采⽤速效肥、缓效肥、有机肥搭配,增加贫瘠边坡肥⼒,提供植物⽣长所需的养分。
7.杀⾍剂:对本地⼟壤中的所遗留下来的病⾍及对种⼦的原始病菌进⾏彻底的杀毒处理,为种⼦以后的健康⽣长发挥作⽤。
8.植物种⼦:根据边坡实际环境情况,选择适合本地⽣长的乔、灌、草、花的种⼦配⽐⽽成。
9.⽔:喷播⽤⽔,选择⽆污染的⽔源,就近吸取。
第五章坡⾯植物的物种设计
⼀、植物群落类型设计
根据现场调查,边坡周围植物分布繁茂,乔、灌、草物种丰富,植物长势良好,已形成⾃然的植物演替群落,设计上充分考虑应⽤周围已有良好长势的树⽊种⼦,以达到新建的边坡植物群落能迅速与周围的植物相融合。
综合考虑⽣态环境治理的长远效果,本⽅案植物群落设计为灌草型群落(建群种为灌⽊、伴⽣种为草本植物和乔⽊)配合各种耐旱野花系列;结合部分树林型群落设计。
⼆、植物选择的原则
1、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师法⾃然,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性植被特征。
坚持应⽤乡⼟树种,同当地的景⾊相协调,设计规划显出当地海岛的特⾊。
考虑到当地⽓候特点:具有台风、热带风暴、盐碱性强,缺⽔⼲旱等特点,选择当地⽣长良好的树种。
同时,模拟⾃然的⼈⼯群落能够形成适宜的⽣态环境,从⽽使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然界⾃⾝的调节能⼒,保持⽣态的相对平衡。
适宜的⽣态环境能够吸引各种⽣物到此栖息⽣长,发展⽣物多样性,为鸟类、昆⾍等⽣活提供良好的⼈造环境,使景观更具有⾃然特征和⽣命⼒。
2、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原则
边坡⽣境恶劣,⽔肥缺乏,在养护期满后,植物应能靠⾃然条件持续⽣长,因此所选植物必须具备抗⼲旱、耐瘠薄、防污染、抗病⾍、适于⾃然⽣长的特点。
3、根系发达,具有⼀定的固坡能⼒的原则
根系发达的植物不但能很好地固持⼟壤,保护边坡⾯有限的⽣长基质,还可以吸收岩⽯裂隙内深层⽔分,有较强的⽣存能⼒。
应坚持以乔灌优先、以乔灌⽊为主,乔灌⽊的根系发达,可以穿透建植层深⼊岩⽯缝隙中,形成建植层和岩⽯层根系交织的稳定结构,吸收深层⽔分,以抗衡特殊⼲旱期对植物⽣存的胁迫。
4、乔灌优先,乔灌草结合,慎⽤藤本的原则
草本植物⼀般作为治理的先锋品种,⽣长速度快,能迅速覆盖坡⾯,为防治⽔⼟流失和其他植物种的进⼊创造条件;⽽乔灌草品种往往是作⽬的种,是永久性的防护绿化品种,必须具备较好的⾃我更新能⼒,且不易退化,才能发挥持久的效果。
⽽在能⽣长乔灌⽊的坡⾯,藤本⽐乔灌⽊⽣长快,侵⼊性⼤,往往成为“植物杀⼿”,不利于⽣态的多样性。
5、具有较好的改良⼟壤能⼒,能互利共⽣
边坡防护要考虑对植物个体与群体关系,既要快出绿⾊效果,也要有持久不衰,保持植物多样性,构成多物种的⽴体植被结构。
植物有各⾃的⽣物学特性,物种间多数会出现抗性和侵没性,争⽔、争光、争肥都有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衰亡、消失。
因此考虑植物种间互利共⽣关系,应尽量选择落叶量较⼤或固氮能⼒较好的植物,以改良边坡⼟壤,为其他植物创造条件。
6、经济合理的原则
充分利⽤坡⾯地形,以及有效地划分和组织坡⾯的空间上,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好的绿化效果为原则进⾏设计。
7、景观⽣态性,追求⾃然,回归⾃然的原则
在充分了解各植物习性、特点的基础上进⾏合理配置;上层乔⽊与下层灌⽊的合理配置,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合理配置,地被植物的多样配置;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然景观效果。
8、安全合理性原则
进⾏坡⾯防护⾸先要考虑坡⾯稳定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中我们不仅要通过⼯程措施保证坡体安全稳定,还要通过选择适合的树种、草种达到坡⾯绿化的合理有效性。
三、具体植物种类:
1、坡⾯种植的植物品种有:
灌⽊:1.黄馨H30;
2.藤本植物种植(爬⼭虎、油⿇藤)。
2、喷播种⼦名称及配⽐:
种⼦的选择及配合⽐(按500m2计):
草本种⼦组合:⾼⽺茅(1.0Kg)狗⽛根(1.0Kg)波斯菊(0.5Kg)
灌⽊种⼦组合:⿊松(1.5kg)胡枝⼦(2.0Kg)刺槐(2.0Kg)紫穗槐(2.0Kg)
马棘(1.0Kg)、
⾖科种⼦组合:⽩三叶(0.5Kg)、紫花苜蓿(1.5Kg)、⽊⾖(1.0Kg)、
(其⽐例根据坡⾯实际情况及⽓候做适当调整)
第六章⼯程养护管理措施
本⼯程养护期为⼀年,养护期满后坡⾯植被在⼀般的天⽓情况下基本能⾃然⽣长,⾃然竞争,实现植被的⾃然演替。
⼀、苗期养护管理措施
按照本⽅案施⼯后,草本7天见效,⽊本植物在15天发芽见效,45天内坡
⾯绿⾊基本覆盖,植物长势良好,完全掩盖岩⾯,⽴体防护景观效果极佳。
在这前期的45天内,采取如下养护管理措施:
(1)由养护组担任此项养护⼯作事宜;
(2)对栽植的苗⽊进⾏⽀撑、浇灌、乔⽊树⼲绑扎、乔灌⽊疏枝修剪;
(3)对喷播植物及时⽤遮阳⽹覆盖,保证植物种⼦的发芽;
(4)对喷播植物进⾏喷雾管理;
(5)夏季喷雾⼯作时间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避开⾼温⾼热天⽓,以免阳光灼伤幼叶;
(6)对花灌⽊应采⽤⾼压喷枪对叶⾯进⾏喷雾养护管理;
(7)对坡顶藤本植物应加强肥⽔管理,保证它们有充⾜的养分,使攀爬、蔓⽣速度更快;
(8)进⾏病⾍害的防治⼯作。
⼆、后期养护管理措施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就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是苗⽊成活率得以保证的前提条件,⾼温多⾬季节,既要做好防台抗涝⼯作,⼜要做好抗旱降温⼯作。
新种乔灌⽊,由于根系不发达,台风季节,应做好加固⽀撑⼯作,以防刮倒;⾼温天⽓及时做好叶⾯喷⽔,确保叶⾯⽔分、减少植物蒸腾作⽤散失⽔分。
(1)施⼯后中期及以后阶段,植被逐渐演替发展,为达到预定的植物群落形成、⽔⼟保持、景观恢复等⽬标,应进⾏培育和更新等维持作业,同时开展病⾍害的防治;
(2)培育作业的主要内容有伐除杂草、间伐等,同时应视植物⽣长情况选择下⼀代树种,进⾏更新作业。
(3)病害的防治应视其症状类型和病因,采⽤合理排灌、科学施肥或喷施杀菌剂等措施积极防治;⽇常管理注意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改善通风条件,防⽌⼤⾯积积⽔,清除枯草层和病残体,减少菌源。
合理使⽤药物防治,⽤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浓度控制在800倍左右,治疗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