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天津药学TianjinPharmacy2007年10月第19卷第5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
20(2):144
7杨武亮,李越峰.仁燕冬,等.枳壳中黄酮提取方法的比较.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2):35
8莫开菊,程超,黄鹏,等.生姜黄酮提取纯化及结构的初步鉴定.食品科学,2005,26(9):229
9阮俊,黄永林.野菊花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中成药,2004,26(2):153
10龚盛昭,何远伦.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的研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1:22
11梁敏。
闭献树,潘英明,等.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的微型实验探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283
12杨青,唐瑞仁,任凤莲.黄花菜中黄酮化学成分的测定.食品科技,2006.9:235
13王翠艳,赵亚明,白轩,等.水飞蓟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6):45
14汪燕.天山大黄黄酮提取方法的比较.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18
15刘红,李炳奇,汪河滨,等.超声时间对甘草黄酮提取率影响的研究.黑龙江中医药。
2005.1152
16黎海妮,刘海花,唐玉莲.等.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龙眼核总黄酮方法的探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2):168
17杨俊,张晓静,田丽娟,等.金菊双花总黄酮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中药材,2005.28(8):703
18游见明.兰江涛.枇杷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3):37
19张国平.王帆.用大孔吸附树脂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苷的研究.湖北检验检疫(科技专辑)。
2001,2:37
20许明淑,邢新会,罗明芳,等.银杏叶黄酮的酶法强化提取工艺条件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4):221田秀兰.纤维素酶在杭白菊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JournalofQiqiharMedicalCollege,2005。
26(5):542
22张雪.酶法液化工艺对山楂活性成分黄酮的影响.现代食品科技。
2006,22(2):147
23曾星,曾凡骏.微波法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食品工业(上海),2000,24(3):3
24吕丽爽.潘道东.微波对提取芦蒿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29(2):97
25唐课文.易健民。
张跃超.微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
17(5):622
26林敏,吴冬青,范彦康,等.微波对提取万寿菊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7(2)161
27邱桂仙,张忆军。
赵文彬,等.新疆红景天黄酮提取方法的比较.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123
28霍丹群,刘佳,张伟。
等.正交实验优选葛根复方的半仿生提取工艺.中成药,2004。
26(2):96
29陈晓娟,周春山.酶法及半仿生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精细化工,2006,23(3)1257
30杨敏,刘娟。
朱兆荣,等.不同提取工艺对补骨脂黄酮溶出的影响.中兽医学杂志,2004,5:5
31付玉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黄酮的工艺.应用化学,2003,20(12):1217
32游海.超临界萃取法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萜内酯的工艺研究.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0,22(4):34
33李志平,尹笃林.胡江宇,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茵陈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26(3):66
34许晶,张永忠,付茂辉.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山西食品工业,2伽15.3:23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何晶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
摘要查阅近10年国内研究资料并进行汇总,对金银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至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三萜类和无机元素等;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保肝、抗生育、止血、免疫调节和降血脂等作用。
关键词金银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112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687(:2007)05-0066-03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味甘,性寒,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
该药材植物来源复杂,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其中以山东、河南生产的金银花产量最大,而细毡毛忍冬(Lonicerasimi一
・收稿日期:2007.04.12/esHemsl)和灰毡毛忍冬(LmnccrathoidesHandsMazz)是西南地区金银花药材的主流商品之一[2]。
本文仅就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做一综述。
1化学成分
1.1有机酸类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
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和3,5一二咖啡酰奎
万方数据
天津药学TianjinPharmacy2007年lO月第19卷第5期67
尼酸心J,其中异绿愿酸力一种混合物,其异掬体有4,5一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一二咖啡酸酰奎尼酸、1,3一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一阿魏酰奎尼酸翻4一阿魏酰奎尼酸。
其他有规酸还有咖啡酸及稼榈酸pj。
1.2黄酮类黄酮类是愈银花抑菌有效成分之一。
高玉敏等H3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出4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签定为木犀草素一7一O一&一D一葡萄酸苷、木犀草素一7一O—B—D一半乳糖苷、槲皮素一3—0一B—D一葡萄糖昔和金丝桃蜚。
黄丽瑛等"o又分离出corymbosin和5一羟基3,4,7一三甲氧基黄酮。
1.3三萜皂苷类娄红祥等¨1从金银花水溶性部分分离褥到3个具有保肝活性的三蘸皂营,分别为3一O—a—b一睢哺鼠李糖基一(1—2)一a—L一吡晴阿拉伯糖基…280B—D一吡喃木糖熬一(1—6)~B—D一毗喃葡萄糖醮、3-0一a—L一吡噙阿拉伯糖基一28—0—8一L一毗啸鼠李糖鍪一(1—2)一[§一p一吡哺木糖基一(1—6)]一B—D一吡喃葡萄糖酯和3—0一a—L一毗喃鼠李糖基一(1—2)一a—L一毗喃阿拉伯糖基一28—0一a—L—E琵崤l|iI李糖基一(1—2)一【§一D一吡喃木糖基一(1—6)]一B—D一毗喃葡萄糖酯。
1.4挥发油挥发油是金银花的活性成分。
王天志等Fo通过GC—MS联焉蓄次分析出灰毡毛忍冬干燥花蕾挥发油成分,包括芳樟醇、辛醇、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乙脂和十八碳三烯酸甲脂等,占挥发油总量的91.57%。
灰灰毯毛忍冬于燥花蕾挥发油成分分析来看,其主要成分为醇、酮、酸和酯类化含物,亦有少量烃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棕榈酸,占挥发油总量的21。
52%,其次是6,10,14三甲基一2一十美烷酮6和10,14tfimethyl一2一pentadecanone,占挥发油总量的16.40%。
2药疆律用
2.1抑菌作用宋海英等【81体外实验显示,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和乙型链球菌均有嗳曼的搀菌俸霜,尤其对金黄色蔫萄球菌摔菌效果更明显,同时对链球菌、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雷志钧等归。
实验诞明,灰毡毛忍冬和歪晶金银花对金萄蓥感染翡夺葳均有保护作用,并且灰毡毛忍冬对金葡菌感染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赵良忠等¨驯研究证明,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犬肠杆菌、秸革杆菌、青霉、黄曲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浓度分别为30%、60%、50%、80%、80%和60%(相当于绿原酸含量为7.926、15.852、13.210、21.136、21。
136翻15。
852ms/100m1)。
莽延波等口q口腔病原性微生物体外抑菌试验表明,金银花水提液对引起龋瘸的变形链球菌和放线黏杆菌及引起牙周癍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炎杆菌及伴放线嗜血菌均髭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浓度在6.25ms/ha以下者占所有菌株的73。
9%,浓度12.5rag/m1时抑萤率为87%,其审变形链球菌、敖线粘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薄对金银花相对比较敏感。
2.2抗病毒作用刘恩荔等¨2o研究金锻花中活性成分绿原酸舆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对呼吸道最常见、最主要的合胞病毒和柯萨奇B组3型病毒具明显的抑制作用。
李永梅等¨到病毒敏感{生实验表明,金银花醇提取液、永摄取液帮水超声提取液均能显著增强体外缓胞抗腺病毒感染的能力,其中醇提取物抗病毒感染能力最强,对今后金银花有效成分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马双成等H41抗病毒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蕈背具有很强的抗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活性,Ic卯为5.2斗g/IIll,治疗指数为48.1,高予阳性对照药病毒唑;丽木犀草索其有中等强度的抗呼吸道合施体病毒的活性,lc∞隽20.8斗g/础,治疗指数为10.7。
另外木犀草苷具有~定强度的抗副流感3型病毒的活性,lC蚰为4l。
7弘g/矗,治疗指数为6.0。
2.3抗炎及解热作用何显忠等¨副研究证实,金银花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注射绘药时能明显抑制蛋清、焦叉菜胶等所致大藏脚爪永瓣,并髓骥显抑翩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的炎性渗出和炎性增生。
众银花还对人的了一球蛋白的Cu“热变性作用有显著抑制效果。
2。
4抗氧化作焉留璀璀等瓣列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金银花灌胃后,大鼠血清中T—AOC、GSH—PX、GSH和SOD,与灌胃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MDA含量减低,瓣0和N。
s变化不晚显,提示金镊花有掇高体内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李志洲¨列抗氧化性研究表明,金银花花茎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漫的{牵制作胄l,这主要是困兔黄酮类纯合物具有多酚结构,能够提供活泼的氢质子与油脂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结合成稳定的产物,从而阻断油脂的自动氧化过程,露时,其掇取物对0:+和・OH自由基的漓除有鬻最的效果。
2.5抗赢小板聚集作用樊宏伟等报道¨8},金银花及其所含的有税酸类化合物通过抑制ADP诱导斑小板的激活,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机制为:①抑制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②抑制血小板膜GPIIb/ma受俸活性功能,GPIIb/HIa是盘小板聚集酶共匪通路,阻断GPIIb/Ⅲa即可消除一切聚集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③生物抗氧化作用,金银花中有机酸能与过氧蛊壶基快速反应,避免盎小板的活化;③n--f能是逶避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过氧化损伤和抑制脓管内皮功能
万方数据
天津药学Ti枷inPharmacy2007年10月第19卷第5期
减退,阻止血小板激活的第1步而阻断血小板的聚集。
2.6降血脂作用金银花能显著降低多种模型小鼠血总胆固醇(Tch)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含量,保护胰腺B细胞及弱降糖作用‘191。
2.7抗生育作用金银花经乙醇提取后,以水煎浸膏对小鼠、犬和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及对孕期20~22d的犬静滴,金银花乙醇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抗早孕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对孕期3个月的猴,羊膜腔给药也有抗早孕作用。
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物(600mg/kg)有终止小鼠的早、中、晚期妊娠作用‘20l。
2.8利胆保肝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金银花中的三萜皂苷对CCl4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
金银花所含绿原酸能增进大鼠胆汁分泌,黄褐毛忍冬总皂苷皮下注射,能显著对抗CCl。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及D一半乳糖胺所致肝中毒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程度睥¨。
2.9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罗中华等悼。
试验表明,金银花具有促进白细胞和炎性细胞吞噬功能,并能降低豚鼠T细胞a一醋酸萘酯酶(ANAE)百分率,降低中性粒细胞(PMN)体外分泌,具有恢复巨噬细胞功能,调理淋巴细胞功能,显著增强IL一2的产生等作用。
同时表明,金银花不但能改善受损细胞免疫能力,也调解了受抑制的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不但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而且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也有较好的调解作用。
2.10抗过敏作用李斐等旧。
研究结果显示,在热不稳定PCA(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中,采用OVA(卵清蛋白)致敏小鼠可使OVA特异性IgE升高。
高、中浓度金银花水提物组小鼠耳廓注入同种抗血清后,其耳廓浸液的OD值低于对照组,提示金银花可能通过降低特异性IgE而有抗过敏作用,但低浓度组作用不明显。
在热稳定PCA反应中,各组OD值均无明显改变,即金银花水提物对特异性IgG。
无明显影响。
热不稳定和热稳定PCA实验,提示金银花水提物可能通过减少抗OVA特异性IgE抗体的产生,从而对抗I型变态反应。
另外,金银花高、中浓度组对过敏小鼠小肠炎症有明显缓解作用(小肠HE染色),对OVA介导的小肠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聚集现象也有缓解(甲苯胺蓝染色),提示抑制肥大细胞的组织胺释放可能是金银花水提物的抗炎机制之一。
小川优子Ⅲ1研究发现,金银花35%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液具有显著的预防过敏活性。
综上所述,金银花不但化学成分复杂,而且具有多
种药理活性,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已取得较好的疗效,进一步深入研究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各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和构效关系,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l中国药典.一部.2005.152
2李永梅,王天志,王志霄.细毡毛忍冬花蕾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1,26(I):45
3肖根培.新编中药志(第二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36
4高玉敏,王名洲,王建平,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995,26(11):568
5黄丽瑛,吕植桢,李继彪,等.中药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996,27(11):645
6娄红祥,郎伟君,吕木坚.金银花中水溶性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确定.中草药,1996,27(4):195
7王天志,李永梅,王志霄.灰毡毛忍冬花蕾挥发油成分研究.中草药,2000,31(9):657
8宋海英,邱世翠,王志强,等.金银花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3,14(5):269
9雷志钧,周日宝。
贺又舜,等.灰毡毛忍冬与正品金银花体内抗菌作用的比较.中医药导报,2005.11(9):8
10赵良忠,蒋贤育,段林东,等,金银花水溶性抗菌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19(2):201
ll孙延波。
王云,关显智,等.金银花对口腔病原性微生物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6,21(4):242
12刘恩荔.李青山.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银花中总有机酸的研究.中草药。
2006,37(12):1792
13李永梅,李莉,柏川,等.金银花的抗腺病毒作用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01,16(5):327
14马双成,刘燕,毕培曦,等.金银花药材中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黄酮类成分的定量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6。
26(4):426
15何显忠,兰荣德.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I临床应用.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65
16宫璀璀.郑玉霞,郑乃刚.金银花在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实・用医药杂志,2006,23(5):584
17李志洲.金银花花茎中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的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6,26(2):131
18樊宏伟,肖大伟,余黎,等.金银花及其有机酸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2):145
19黄喜茹,刘伟娜,曹冬.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评析.中医药学刊,2005,23(3):418
20王发国,叶华谷,马其侠,等.金银花及其药理作用.生物学通报,2004,39(5):17
2l葛冰,卢向阳.易克.金银花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5):13
22罗中华,黄文华,刘敬,等.中药对受损淋巴细胞功能的调理作用.中华外科杂志,1995,33(9):571
23李斐,黎海苠.金银花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小鼠的抗过敏作用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3):288
24d,;ll优子.金银花抗促过敏作用.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6):363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