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温习教学设计中图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和考纲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的课程标准是:1.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判定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地形图的考纲要求是:1.能够区别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利用等高线和高度表在各类类型的地形图上估算高度。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定坡度的陡缓;3.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顶、盆地、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

对考纲要求的把握:1.“海拔和相对高度”是两个有关地形的大体概念,利用“读图计算”活动,帮忙学生明白得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考纲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判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能够判定坡度的陡缓,其中山峰、鞍部、陡缓坡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那么较为难一些。

为达到要求,设计学生较感爱好的课堂活动,结合杨桃小实验,让学生在活动和实验中知道山脊和山谷的区别,并在练习中总结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特点。

3.通过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能力。

【温习内容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选自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是整个地理学习体系中超级重要的一种地图,这种地图在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总论和分区地理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能够说它是贯穿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

另外,等高线地形图作为等值线图的代表第一出此刻初中地理教学中,它的学习将对学生以后学习等温线散布图、等降水量散布图、等人口线散布图等一系列等值线图的学习相当重要。

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内容要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二是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判定坡度的陡缓。

但本节是温习课,温习内容不能只局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必需延伸到前后所学的关联内容,知识广度上也应有所拓展,如拓展到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

另外,学生对这部份的知识尽管已经学习过,但会在必然程度上遗忘,因此温习时既要扣住基础知识,又要通过不同难度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鞍部、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判定坡度的陡缓。

【教学重点】
运用等高线地形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山峰、山脊、山谷、
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分辨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区分山脊和山谷;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式
课堂活动、读图分析、知识归纳、比较、讲练结合
【板书设计】
等高线
海拔
附图2:画出图中的等高线
判定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对错,并说明理由:
附图3:
单位:米
4
2
3
5
1
宝藏
附图5:
水库动身地河流乙
甲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