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154《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 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 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 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 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 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 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 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 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 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 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 父亲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 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 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 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 就能烧半天。
审题与答 题
(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柴禾 刘亮程
①我们搬家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 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 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下来。
②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 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 好东西碰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
⑤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 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 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 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 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 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 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 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 悄悄自己朽掉了。
•
审题与答题
阅卷与叮嘱
演练与反馈 上页 下页 返回
教你审题 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①画线句子使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反复的是“我们看见了”三个细节; ③结合文意明确表达效果。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 明确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效果,然后结合描写的 对象和文章主旨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④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 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 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 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 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 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 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 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在我们心中一 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 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 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 个寒冬。
❷鉴赏要求侧重于多角度切入,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 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欣赏 和评价。
【一轮诊断】
从一轮复习的练习答卷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 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
❶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
❷不会多角度切入。对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 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 手法角度答。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 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 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 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 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 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 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 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 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 惑。
3.从表现手法角度 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 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 用。 4.从表达方式角度 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 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 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 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⑥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 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 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 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 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 见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 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 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 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 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
点击进入word
阅 卷与 叮 嘱
(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灯火 萧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 “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 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字:“动”!那昏黄的煤 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 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 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 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 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 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衣物、桌子, 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 尘土都高。
⑧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⑨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有删改) 第⑥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 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92022/1/19
回答本题,首先确定 人称的运用或变化。本文 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回 忆,在第九自然段中加入 第二人称,如“不知你是 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 厝”。然后了解每一种人 称的作用,结合内容分析 其具体作用。
Dongde ——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 命题规律
表达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语言运用角度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 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 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 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 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 致。
【二轮定向】 ❶还有必要强化“表达技巧”知识网络的构建,对每
一种主要而常见的表达技巧的名称、特点和作用采用以例 子辅助的理解方法。
❷对于多角度切入问题,仍需强化这种意识:整体看 表现手法,局部看修辞手法。注意,这种“看”,是看 “主要”,并不一定要把其他方面排除在外。
❸进一步摸索答题规范,强化“表达效果”“表达作 用”一类题的答题表达训练,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渲染 力。
第四节 表达技巧
【考情快递】 鉴赏表达技巧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
法”“品味精彩语言”而设的一种题型。它是文学类文章 阅读的主要题型。纵观近几年命题实践,发现在这一考点 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❶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 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 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表现特色。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 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 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 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 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 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 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教你答题 要领提示——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 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在此处,反复出现的是 “我们看见了”, 极富情感的三个细节描写,层层渲染, 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的过程,从而不难分析出作者内心那 种自责与无奈的感情。 答案示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 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 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了柴禾朽去过程中 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 奈情绪。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
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
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
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
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
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 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 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 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 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 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 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 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的意义。(有删节) Nhomakorabea【注】 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6分)
答案订正
订正指导
第一问:①文章以第 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 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 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 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
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 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 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 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 读者之间的距离。
5.综合考查以上内容 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 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时,考生 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 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 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 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 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 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 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 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 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 了!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 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 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 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 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 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 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 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 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 父亲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 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 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 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 就能烧半天。
审题与答 题
(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柴禾 刘亮程
①我们搬家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 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 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下来。
②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 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 好东西碰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
⑤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 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 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 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 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 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 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 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 悄悄自己朽掉了。
•
审题与答题
阅卷与叮嘱
演练与反馈 上页 下页 返回
教你审题 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①画线句子使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反复的是“我们看见了”三个细节; ③结合文意明确表达效果。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 明确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效果,然后结合描写的 对象和文章主旨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④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 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 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 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 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 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 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 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在我们心中一 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 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 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 个寒冬。
❷鉴赏要求侧重于多角度切入,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 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欣赏 和评价。
【一轮诊断】
从一轮复习的练习答卷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 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
❶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
❷不会多角度切入。对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 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 手法角度答。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 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 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 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 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 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 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 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 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 惑。
3.从表现手法角度 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 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 用。 4.从表达方式角度 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 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 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 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⑥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 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 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 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 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 见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 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 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 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 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
点击进入word
阅 卷与 叮 嘱
(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灯火 萧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 “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 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字:“动”!那昏黄的煤 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 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 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 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 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 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衣物、桌子, 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 尘土都高。
⑧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⑨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有删改) 第⑥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 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92022/1/19
回答本题,首先确定 人称的运用或变化。本文 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回 忆,在第九自然段中加入 第二人称,如“不知你是 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 厝”。然后了解每一种人 称的作用,结合内容分析 其具体作用。
Dongde ——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 命题规律
表达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语言运用角度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 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 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 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 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 致。
【二轮定向】 ❶还有必要强化“表达技巧”知识网络的构建,对每
一种主要而常见的表达技巧的名称、特点和作用采用以例 子辅助的理解方法。
❷对于多角度切入问题,仍需强化这种意识:整体看 表现手法,局部看修辞手法。注意,这种“看”,是看 “主要”,并不一定要把其他方面排除在外。
❸进一步摸索答题规范,强化“表达效果”“表达作 用”一类题的答题表达训练,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渲染 力。
第四节 表达技巧
【考情快递】 鉴赏表达技巧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
法”“品味精彩语言”而设的一种题型。它是文学类文章 阅读的主要题型。纵观近几年命题实践,发现在这一考点 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❶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 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 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表现特色。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 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 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 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 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 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 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教你答题 要领提示——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 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在此处,反复出现的是 “我们看见了”, 极富情感的三个细节描写,层层渲染, 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的过程,从而不难分析出作者内心那 种自责与无奈的感情。 答案示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 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 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了柴禾朽去过程中 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 奈情绪。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
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
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
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
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
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 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 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 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 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 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 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 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的意义。(有删节) Nhomakorabea【注】 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6分)
答案订正
订正指导
第一问:①文章以第 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 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 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 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
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 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 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 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 读者之间的距离。
5.综合考查以上内容 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 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时,考生 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 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 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 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 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 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 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 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 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