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糖尿病双向转诊模式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院糖尿病双向转诊模式探索与思考
张裕华;甄仲;倪青
【摘要】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long with it, the problems of high medical cost and health resource shortage also make the diabetes the key chronic disease of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significant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in treatment of diabet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two-way referral care for diabetes patients between TCM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is just unfolding.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CM treatment for diabete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esent basic situation of the two-way referral care for diabetes patients in TCM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mode for diabetes patients in TCM hospital, emphasized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implementing this mode, and provided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consider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mode for diabetes patients between TCM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近年糖尿病发病率逐渐攀升,随之而来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卫生资源紧缺等问题使其成为我国卫生服务管理的重点慢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明显的优势,使构建中医院协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糖尿病双向转诊模式方兴未艾。

本文回顾了目前大中型医院与周边社区实行糖尿病双向转诊的基本情况,结合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现状,探讨中医院糖尿病转诊就医模式的意义,强调实施双向转诊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进一步开展中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间糖尿病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提供思路。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14(000)010
【总页数】3页(P7-8,9)
【关键词】糖尿病;双向转诊;中医院;社区医疗机构
【作者】张裕华;甄仲;倪青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05;R259.871
随着社会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攀升,目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面对糖尿病就医需求增加、紧缺的卫生资源及医疗费用分配不均等一系列难题,推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间的转诊服务正发展为目前热议的就医模式。

但笔者通过检索近年相关文献发现,有关中医院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报道几近空白。

为此,本文通过总结目前部分城市医院社区糖尿病双向转诊模式开展情况,探索和分析中医院糖尿病门诊推广双向转诊模式的意义,为今后开展中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间糖尿病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提供参考。

1.1 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双向转诊”最初是为建立社区医疗与上级医院间的分级诊疗而建立,其目的是积极发挥大中型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优势,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高素质社区全科医师,扩大各社区服务质量。

1997年,国家提出要把社区医疗服务纳
入职工医疗保险,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随着医疗保险政策的改革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得以实现,“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初步解决,都是切实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带来的转变。

如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在双向转诊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在加强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社区全科医师的培
养力度。

与推行双向转诊制度之前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次显著增加,患者
就诊费用显著下降,就诊也更加简捷方便,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2]。

1.2 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模式
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 11.5%,仅有不到 30%的患者接受比较规范的治疗[3]。

糖尿病患者治疗环节中,倘若减少在大医院看病挂号取药、检查费用昂贵、住院床位紧张等难题,由医院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其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社区干预、康复治疗等服务,将会持续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及早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对社会医疗
卫生资源的压力。

为此,我国部分城市进行了 2型糖尿病双向转诊实践探索。

2002年6月,北京复兴医院开展了为期1年的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4种慢
性病双向转诊路径。

由社区医疗机构按双向转诊路径转到三甲医院相应科室住院治疗,出院后又转回原社区医院继续诊治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非转诊的患者作为对
照组。

研究发现,4种慢性病的院前时间试验组均可明显短于对照组,实施4种慢性
病的双向转诊路径均有效节约院前时间[4],节约了医疗成本;并通过入院前社区干
预治疗及出院后继续诊治和康复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5]。

2010年,上海市同仁医
院与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2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双向转诊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情况均优于随机就诊组。

实施双向转
诊制度后,由社区全科医师结合医院专科医生治疗方案,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指定个
性化健康教育、病情监测,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取得较好效果[6]。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 80年代后,中医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一
步得到发展和丰富。

通过中西医结合共同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具有较好疗效,尤其是不良反应较小、较安全、稳定的疗效及较低的价格,与西药配合使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7],尤其在运用适宜技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发挥了中医药平稳降糖、糖脂同调、减轻临床症状等优势,并在配合针灸、穴位敷贴、推拿等非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重症周围神经痛、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常见并发症治疗方面大大缓解并发症及其进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医学缺乏特异性针对治疗的不足。

如本院运用开郁清热方药治疗肥胖性糖尿病取得较好效果,并显示对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8]。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发的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亦取得较好效果,其疗效与羟苯磺酸钙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羟苯磺酸钙[9]。

辽宁省中医院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唐末宁颗粒治疗不仅可改善症状,且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10]。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发布了《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11],对不断提升中医防治糖尿病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前的糖尿病治疗模式涵盖所谓“五驾马车”,即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控和糖尿病教育5个方面内容组成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与之相应,中医也强调膳食、导引、药饵等综合调养。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糖尿病专科医疗机构中医师往往终日疲于应对不同患者诊疗,往往缺失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和随访监测,也无法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难以深入开展患者的自我教育和管理,以及协助患者开展中医药膳食、导引、药饵等综合治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笔者建议,中医院糖尿病门诊患者双向转诊临床模式应涵盖以下内容:首先,由中医糖尿病专科医疗机构提供相关培训,以糖尿病中医药物及特色诊疗、糖尿病食疗、特色运动训练及调控为主。

其次,由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对相关区域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患者的中医整体治疗方案主要由中医糖尿病专科治疗机构制订,并由社区
医师负责实施。

日常诊疗活动中,基层社区医师负责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指导个性化健康教育、随访监测及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的意识。

糖尿病中医专科诊疗机构提供中医药诊疗方案制订、住院治疗及整体诊疗相关技术支持,从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双向转诊。

只有这样,才能使糖尿病专科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近患者、方便管理及治疗的优势联合起来,提升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随访监测水平,强化糖尿病治疗中的膳食、导引、药饵、针刺等中医特色诊疗,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使有限的中医糖尿病专科防治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行糖尿病中医双向转诊不仅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同时可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增长其防治知识,从而提升糖尿病中医防治效果,值得大力尝试与推广。

【相关文献】
[1]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鲍勇.探索双向转诊制度模式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瓶颈[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1223-1225.
[3] 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
[4] 李菁,杜雪平,钱宁,等.城市社区四种慢性病应用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院前时间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5,8(4):297-298.
[5] 周海虹,杜雪平,钱宁,等.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用的初步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45-247.
[6] 季黎明,王艳,李黎,等.2型糖尿病双向转诊效果初步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91-1592.
[7] Tong XL, Dong L, Chen L, et al. Treatment of diabetes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Am J Chin Med,2012,40(5):877-886.
[8] 连凤梅,仝小林,白煜,等.中药降糖复方与二甲双肌对照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24(6):501-502.
[9] 段俊国,廖品正,吴烈.中药复方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2):1-5.
[10] 于世家.糖末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浆β内啡肽水平和神经电生理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6):270.
[11]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