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爱唱歌的大恐龙》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语言《爱唱歌的大恐龙》说课稿《小班语言〈爱唱歌的大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与作用
《爱唱歌的大恐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班语言教材。

这个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一只爱唱歌但歌声却让大家困扰的大恐龙为主角,展开一系列情节。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故事中初步感知到如何尊重他人感受这一社会交往的重要元素。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适宜的语言学习素材,能够帮助他们从简单的词汇、语句学习逐渐向理解故事内容、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向发展。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大恐龙唱歌给大家带来的困扰。

-
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简单语句,如“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大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听故事、看图片、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为故事创编不同的结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让幼儿体会到在生活中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快乐。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尤其是大恐龙唱歌给小动物们带来的麻烦。

这是因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掌握语言内容的基础。

例如,在故事中,大恐龙的歌声震得小动物们房子的窗户都破了,幼儿需要理解这种夸张的描述所表达的含义,即大恐龙歌声的巨大影响。

-
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简单语句。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学说简单的语句有助于他们积累词汇和语言表达的经验。

如故事中的“请你小声一点好吗?”这样的句子,幼儿通过模仿学习,能够逐渐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
-
让幼儿体会到要尊重他人感受这一抽象的情感。

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感受,理解他人感受相对困难。

在故事中,大恐龙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歌声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困扰,幼儿需要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体会到这种行为背后所涉及的他人感受的问题。

-
引导幼儿为故事创编结局。

这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小,一般在3 -
4岁左右。

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有趣的故事、色彩鲜艳的图片等容易产生兴趣。

在语言表达方面,他们能够说出简单的词语和短句,但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和准确。

在社会情感方面,他们开始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情感,如快乐、悲伤等,但对于像尊重他人感受这样较为复杂的情感理解起来有难度。

同时,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约在10 -
15分钟左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法
1. 情境教学法
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创设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情境。

例如,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利用简单的道具(如小动物头饰、大恐龙模型等)布置出故事中的场景,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当讲述到小动物们被大恐龙的歌声困扰时,可以让幼儿看到小动物们皱着眉头、捂着耳朵的表情,这样直观的情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直观演示法
通过展示故事图片、播放故事音频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在展示图片时,教师可以边指着图片边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如大恐龙张大嘴巴唱歌、小动物们房子的窗户震动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关键信息。

3. 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与故事相关的游戏环节。

比如,玩“大恐龙和小动物”的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大恐龙和小动物,通过游戏来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情感。

当幼儿扮演小动物时,他们能感受到被大恐龙大声唱歌困扰的感觉;当扮演大恐龙时,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这种游戏方式能够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 提问引导法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例如,当讲到大恐龙唱歌时,问幼儿“大恐龙唱歌的声音大不大呀?小动物们会有什么感觉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故事的理解中来。

四、说学法
1. 观察学习法
幼儿通过观察故事图片、教师的表情和动作等,获取故事中的信息。

例如,在观察小动物们被大恐龙歌声困扰的图片时,幼儿可以看到小动物们的表情和动作,从而理解大恐龙歌声带来的不良影响。

2. 模仿学习法
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在学说故事中的语句时,他们会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如教师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大了。

”幼儿会跟着重复,通过不断地模仿,逐渐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

3. 体验学习法
在游戏环节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比如,扮演小动物时体验到困扰,扮演大恐龙时体验到自己行为需要调整,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3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恐龙的叫声音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这是谁的声音呢?”引导幼儿回答出是恐龙的声音。

(3)教师说:“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大恐龙的故事,这个大恐龙可特别了,它特别爱唱歌呢。

”从而引出故事《爱唱歌的大恐龙》。

2. 故事讲述部分(10分钟)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开始讲述故事。

“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大恐龙。

这只大恐龙呀,特别爱唱歌。

每天早上,大恐龙都会站在森林的空地上,张开它大大的嘴巴,开始唱歌。

‘嗷呜 - 嗷呜 - ’它的声音可大了。


(2)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小朋友们,你们看,小动物们都住在森林里的小房子里呢。

大恐龙一唱歌,小动物们的房子都震动起来了。

小兔子的窗户‘哐当’一声破了一块玻璃,小松鼠的屋顶上的树叶都被震掉了好多。


(3)教师继续讲述:“小动物们都很苦恼,它们纷纷跑出来对大恐龙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大了。

我们的房子都被你震坏了,我们都不能好好休息和玩耍了。

’可是大恐龙太喜欢唱歌了,它没有听小动物们的话,还是继续大声唱歌。


(4)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生动的语调、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适时地提问,如“小朋友们,大恐龙唱歌声音这么大,小动物们会开心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3. 理解故事部分(10分钟)
(1)故事讲完后,教师再次出示故事图片,和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 教师问:“故事里有谁呀?”引导幼儿回答出大恐龙和小动物们。

- 教师问:“大恐龙爱做什么呢?”幼儿回答:“爱唱歌。


-
教师再问:“大恐龙唱歌给小动物们带来了什么麻烦呢?”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如房子破了、不能好好休息等。

(2)教师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简单语句。

-
教师说:“小动物们对大恐龙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大了。

’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说一遍。


- 幼儿学说后,教师可以请个别幼儿单独说,给予表扬和鼓励。

4. 角色扮演部分(12分钟)
(1)教师准备好小动物头饰(小兔子、小松鼠等)和一个大恐龙头饰。

(2)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幼儿扮演大恐龙,其他幼儿扮演小动物。

(3)教师说:“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大恐龙要唱歌啦,小动物们要像故事里一样,告诉大恐龙它的声音太大了。


(4)游戏开始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按照故事中的情节进行对话。

(5)一轮游戏结束后,可以让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进行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环节,让幼儿在体验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同时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创编结局部分(10分钟)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小朋友们,大恐龙知道自己唱歌给小动物们带来了麻烦,它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为这个故事编一个新的结局好不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如“大恐龙可以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唱歌。


(3)请幼儿分享自己创编的结局,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例如,有的幼儿可能会说:“大恐龙不再大声唱歌了,它轻轻地唱歌,小动物们都很喜欢。


(4)教师总结幼儿创编的结局,强调在生活中要考虑他人感受的重要性。

6. 结束部分(5分钟)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故事内容和今天学到的东西,包括故事中的角色、大恐龙唱歌带来的问题、尊重他人感受等。

(2)教师说:“今天我们听了《爱唱歌的大恐龙》这个故事,还玩了游戏,编了新的结局。

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能像小动物们告诉大恐龙一样,当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别人的时候,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哦。


六、说课堂练习
1. 练习一
(1)题目: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大恐龙唱歌时小动物们的感受。

(2)答案:苦恼、困扰、不开心等。

(3)目的:通过这个练习,检验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大恐龙歌声给小动物们带来影响的理解,同时锻炼幼儿用简单词语表达情感的能力。

2. 练习二
(1)题目:教师说出故事中的部分语句,如“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大了。

”请幼儿模仿说出完整的句子。

(2)答案: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大了。

我们的房子都被你震坏了,我们都不能好好休息和玩耍了。

(3)目的:这一练习旨在巩固幼儿对故事中关键语句的记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练习三
(1)题目: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请幼儿在扮演小动物时,自己发挥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大恐龙歌声太大的不满。

(2)答案:例如,幼儿可以说“大恐龙,你唱歌声音太大啦,我的耳朵都快聋了。

”或者“大恐龙,你小声点呀,我们都被你吵得头疼了。


(3)目的:这个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灵活运用语言。

七、说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语句、体会情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情感,游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创编结局环节,部分幼儿由于想象力有限,创编的结局比较单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在平时多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训练,如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画、物品等让幼儿展开想象。

另外,在课堂练习环节,个别幼儿在表达时语言不够清晰,这可能是由于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造成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这些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幼儿社会情感的引导,通过更多的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尊重他人感受这一重要的社会交往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