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初中地理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选择题
1.(广西)亚洲和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A
【解析】【分析】地中海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全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该气候类型分布。
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高温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年降水量为300~1 000毫米。
故选:A
【点评】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2.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差异十分显著
B. 地势高低悬殊
C. 人口众多
D. 面积辽阔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两者巨大的海陆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点评】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3.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B. 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D. 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
【答案】 D
【解析】【解答】亚洲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
A、B、C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亚洲地形特点:
1.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平均海拔高,居世界大洲中第二位;
3.大陆中间多为高山,四周多平原(中高四低);
4.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亚洲气候特点: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
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
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影响的特点。
4.下图为某大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位于 ( )
A. 大洋洲
B. 北美洲
C. 亚洲
D. 非洲(2)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
A. 中间高,南北低
B. 中间高,东西低
C.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D. 中间低,四周高
(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 )
A. 纬度高,人口分布稀疏
B. 地势高,为河谷农业
C. 面积大,以维吾尔族为主
D. 距海远,无入海河流
(4)居住在阿拉伯高原的人们()
A. 多信仰犹太教,属于黑色人种
B. 多信仰佛教,属于黄色人种
C. 多信仰基督教,属于白色人种
D. 多信仰伊斯兰教,属于白色人种
【答案】(1)C
(2)B
(3)B
(4)D
【解析】【分析】(1)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自西向东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说明该大洲是亚洲,故选C。
(2)由图中
剖面图可以看出,该大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东西两侧低,中部以高大的青藏高原为主,东西两侧分布着较多的平原,故选B。
(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故选B。
(4)居住在阿拉伯高原的居民多以白色人种为主,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属于阿拉伯民族,被称为“穆斯林”,故选D。
【点评】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2.亚洲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高低悬殊。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有关甲乙所在半岛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人种为主
B.气候类型相同
C.人口密度相同
D.都属于印度洋板块
(2)图中a、b、c、d四个海湾中,沿岸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是阿拉伯半岛,乙是印度半岛,甲以白种人为主,乙地以白种人为主,故A不正确;甲地是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故B不正确;甲地人口稀疏,乙地人口稠密,故C不正确;甲乙两个半岛都位于印度洋板块。
(2)读图可知,a是亚丁湾,b是波斯湾,c是阿拉伯海,d是孟加拉湾,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和产量最大的地区。
故答案为:(1)D;(2)B;
【点评】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峡为界。
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
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
亚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死海。
6.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源远而流长.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A. 东西高,中部低
B. 中部高,四周低
C. 地势低平
D. 南部高,北部低
【答案】 B
【解析】【分析】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源远而流长.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
故答案为:B
【点评】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峡为界。
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
亚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死海。
7.有关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B. 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 具备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
D. 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答案】 A
【解析】【分析】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亚洲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非洲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故答案为:A。
【点评】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东亚东部和南部是湿润的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和南亚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8.读亚洲某区域地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数字与其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昆仑山脉
B.②——缅甸
C.③——阿拉伯海
D.④——恒河
(2)7 月份,一支科考队从甲地到乙地进行实地考察,沿途见闻可信的有()
A.甲地民居多为房顶坡度大的碉房
B.乙地此时盛行东北季风
C.甲地许多家庭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D.乙地居民正在忙着收割小麦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位于南亚北部的喜马拉雅山,②是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国,③是孟加拉湾,④是南亚地区最大的河流-恒河,故答案为:D。
(2)7月份时,一支科考队从甲地到乙地进行实地考察,沿途可以看到甲地居民多为平顶的碉房;乙地此时盛行西南季风,多降水;甲地太阳能资源丰富,许多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乙地是恒河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故答案为:C。
【点评】(1)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中部为大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
(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从而到达地表的太阳能非常丰富。
西藏拉萨因太阳辐射强烈被称为“日光城”。
9.下列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B. 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C.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D. 亚洲的河流基本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答案】 D
【解析】【分析】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故答案为:D。
【点评】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亚洲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结构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
受地势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部分由中间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10.(昭通)关于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B. 地势平坦,起伏不大
C. 大多数河流受地形影响,流程较短
D. 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答案】D
【解析】【分析】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间高,周围低,河流受地形影响由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故选:D
【点评】根据亚洲的地形、地势及河流的特点解答。
11.亚洲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
B. 中部高,四周低
C. 四周高,中部低
D. 东高西低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故答案为:B
【点评】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峡为界。
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
亚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死海。
12.(梧州)在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中,不属于亚洲的是()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答案】A
【解析】【分析】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在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中,不属于亚洲的是尼罗河流域。
故选:A
【点评】尼罗河流域位于非洲,两河流域位于西亚,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黄河流域位于东亚。
13.(昆明)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洲地势使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
B. 亚洲地形单一导致气候类型单一
C. 亚洲季风气候区河流夏季水量小
D. 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
【答案】 D
【解析】【分析】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故A错误,D正确;
亚洲地形和气候都复杂多样,故B错误;
亚洲季风区夏季水量大,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
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14.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们亚洲常常是“寒暑并存,干湿同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造成这种气候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 亚洲大部分处在高纬度地区
B. 亚洲处在东半球
C. 亚洲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D. 亚洲四面濒临海洋
(2)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图判断,南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3)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A. 亚洲的北部
B. 亚洲的中部
C. 亚洲的西部
D.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答案】(1)C
(2)D
(3)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亚洲气候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亚洲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且地形复杂多样,河湖众多,因此造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使亚洲常常是“寒暑并存,干湿同在”。
故C正确。
(2)读图可知,南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故D正确。
(3)读图可知,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大洲。
故D 正确。
故答案为:(1)C;(2)D;(3)D。
【点评】(1)本题考查造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南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读图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亚洲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读图解答即可。
15.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受地形影响,河流是()
A. 自北向南流向海洋
B. 自东向西流向海洋
C. 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D. 自南向北流向海洋
【答案】C
【解析】【分析】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形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这种题目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充足,比较简单,提醒学生一定要有地理眼光来观察世界。
16.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达到了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目的。
如图为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分布示意图。
图中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共同特征是()
A. 地处湿润气候区
B. 有大河流过
C. 以游牧业为主
D. 处于中高纬度带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以看出,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业发达,经济发展较快。
故答案为:B
【点评】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黄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古埃及(尼罗河下段)和古印度(恒河流域)。
人类古代四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
这些地方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土地肥沃,阳光充沛,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
并且气温适中,有利于早期人类的生活。
17. 2019年4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一带一路”所经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位于北亚
B. B位于欧洲西部
C. 甲是马六甲海峡
D. 乙是苏伊士运河
(2)位于B区的旅游景点是()
A. 埃菲尔铁塔
B. 泰姬陵
C. 富士山
D. 吴哥窟(3)乙所在的中东地区,二战结束以来备受世界关注,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达
B. 石油资源丰富
C. 水资源丰富
D. 宗教文化环境稳定
(4)连接连云港和阿拉山口的铁路干线是()
A. 京哈线
B. 京广线
C. 京沪线
D. 陇海一兰新线【答案】(1)A
(2)A
(3)B
(4)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我国西安(东亚)出发,途经中亚、西亚、东部欧洲、西部欧洲,没有经过北亚,A是中亚,不是北亚,故A符合题意;故选:A。
(2)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位于欧洲西部,印度的泰姬陵位于南亚,日本的富士山位于东亚,柬埔寨的吴哥窟位于东南亚。
读图可知,B地位于欧洲西部,故A符合题意;故选:A。
(3)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位置纷争、石油资源丰富和水资源匮乏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
其中主要原因是石油资源的争夺;故B符合题意,故选:B。
(4)连接连云港和阿拉山口的铁路干线是陇海线-兰新线,并没经过北京,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陆上丝绸以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
(2)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众多,旅游业发达。
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荷兰的风车,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西班牙的阳光海滩一一地中海沿岸,德国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和水城威尼斯,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3)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经霍尔木兹海峡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一些大型油轮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陇海兰新线是贯穿我国东西的一条铁路大动脉,由陇海线与兰新线组成。
陇海线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东起连云港东站,与海运港口相接;西行经徐州、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至兰州西站,与兰新、包兰、兰青铁路衔接;兰新铁路东与陇海铁路相连,西北和北疆铁路相接,构成了“欧亚大陆桥”。
18.读亚洲大陆30°N局部地形剖面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A. 黑海和地中海
B. 大西洋和地中海
C. 红海和阿拉伯海
D. 地中海和红海
(2)青藏高原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A. 高寒
B. 干旱
C. 湿热
D. 冷湿(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阿拉伯高原终年炎热干燥
B. 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C. 印度河平原人口稀疏
D.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
【答案】(1)D
(2)A
(3)C
【解析】【分析】(1)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选项C正确。
(2)青藏高原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海拔高、气温低),选项A正确。
(3)阿拉伯高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选项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选项B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印度河平原人口稠密,选项C错误。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选项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点评】(1)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
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2)其中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3)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中部为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河网密布,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
19.下列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主要是盆地和平原,地表平坦广阔
B. 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C.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都呈放射状流入太平洋
D.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亚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崎岖不平;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四周,除注入太平洋外,还有注入北冰洋、印度洋的河流;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性分布广,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显著。
故答案为:B
【点评】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峡为界。
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
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
亚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死海。
20.(锦州)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C. 因为亚洲的面积是世界七大洲之中最大的
D. 因为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
【答案】B
【解析】【分析】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由于海陆性质的巨大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成为冷空气的聚集地,气压高,冷空气自高压中心区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增温迅速,气压低,而海洋气压相对较高,暖湿空气从海洋吹向大陆。
因此就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该题考查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理解记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