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人 崔文智 张俊芳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分150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7题。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孙也。
六岁善辞章。
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
未及冠,授朝散郎。
沛王召署府修撰。
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
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
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
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
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
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
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
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
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倚才陵籍,僚吏疾之。
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王勃》)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勃既废,客剑南: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顷刻而就?:D.勃属文绮丽属:撰写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王勃才华横溢的一组是六岁善辞章 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 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 援笔成篇,不易一字A. B.
C. D.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勃很早时就擅长词章,未及成年就被授予朝散郎,深为沛王所器重。
B.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惹怒了高宗,因而被赶出王府,到外地做官。
C.王勃在省亲途中,正逢滕王阁盛,在宴会上他应阎公的请求作序,文思敏捷,一气呵成,不易一字,因此被人称作“腹稿”。
D.曾说做儿子的不能不懂点医,把的本领统统学到手。
文言文翻译 (1)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2)(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5分)
A中秋夜的这盏普普通通的马灯不仅是应急的照明灯,更是一盏照亮他的前程让他走出阴影的灯。
B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中秋夜停电是哥哥为能让他接受兄长的帮助而设的一个计策。
C他觉得“真幸福”,是因为在追忆往事时,想起那时家里因有一盏其他人家没有的马灯。
D马灯下,他和母亲、哥哥唠家常,忆往事,想到当年哥俩曾经为了偷瓜、吃瓜的事争得面红耳赤。
E.“他真想闭上眼睛不再醒来”的内涵很丰富,其中有家人的关爱让他觉得日子可以过得踏实的意思。
(2)请分析- ⑥自然段插叙内容在全文中所起作用。
(6分)(3)哥哥说:“哥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哥却知道,电灯下能吃饭,马灯下也照样能吃饭。
而且,不管停多久,这电迟早会来的,我们的下半辈子,生活在电灯下的日子肯定比生活在马灯下的日子长。
”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刚子”?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8分)
新课标高考的命题模式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废某一学科,个别地方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将会使不少考生在高考中吃亏。
12月2日是新安县“安全生产警示日”,上午9时,在新安县人民会堂的会场,参加会议的人员全体起立,振聋发聩的警报声响彻会场和城区上空。
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无孔不入地腐蚀着教育界和学术界,“教育和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已不是什么。
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A.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
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B.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设立“世界地球日”的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③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④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⑤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⑤①②③④B.④⑤①③②C.④⑤②①③D.⑤④③②①
PM2.5的相关研究文献表明,北京市2000年PM2.5年均浓度约为100-110微克/立方米,到2005年,降低到80-90微克/立方米,2010年达到70-80微克/立方米。
由此可见:
16.仿照下面例句,从玫瑰、昙花、荷花、菊花中选择两种花卉,写两句有一定寓意的文字。
(6分)
例句:梅花——你面对满天飞雪,凌寒盛开,暗香飘溢,是不是在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冬天,春天就要到来了? 仿写: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列子·汤问》中有《薛谭学讴》一篇,内容是这样的: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
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讲评
1.D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根据原文可知,情景交融是一种创造诗歌意境的手段与方式,而诗篇的立意决定的是诗歌的意境。
2.B 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
“都必须经过”在原文中并未体现,文中只是说这一过程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3. D 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景交融可以创造出既优美又深切动人的意境”不是胡应麟和王夫之的观点。
4.A? 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既:已经,……以后。
5.B? 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②写王勃开玩笑写了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拟人手法。
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4) 观点一哥哥是主要人物。
(2分)
从主题的角度看:小说表现的是浓浓的亲情——手足情深,它是疗治心灵伤痛的良药。
而最能展现手足情深的是哥哥。
(2分)
从情节结构的发展来看:设计停电——点燃马灯——灯下晚餐——灯下话家常、忆往事——临别赠物等环节,都是围绕哥哥展开的。
(2分)
从人物关系看:结尾处写刚子“抚着一盏马灯,泪流满面”是衬托哥哥的真情相助;是哥哥的手足情深让身处绝境的刚子感动不已,由此也突出了主题。
(2分)
观点二刚子是主要人物。
(2分)
从主题的角度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在艰难困苦时更需要浓浓的亲情,这是使人走出困境的动力之一。
刚子就是这样的受益者。
(2分)
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看: 刚子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破产而陷入妻离子散的绝望中,在艰难中想到了亲情并在中秋节回家,这才有了哥哥设计停电——点燃马灯——灯下晚餐——灯下话家常、忆往事——临别全力相助等环节。
(2分)
从人物关系看:马灯的价值与意义须是在有刚子的变化前提下,才能得以展示的。
(2分)
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振聋发聩:比喻用激昂的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感情色彩用错。
译文 王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的孙儿。
王勃六岁时就擅长辞章。
麟德初年,刘祥道上表称赞他的才干,以高名次对策及第。
还没到二十岁,就授为朝散郎。
沛王又把他招府中作修撰。
当时诸王斗鸡,王勃开玩笑写了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
高宗知道了很生气,将他赶出沛王府。
王勃罢官以后,客居剑南,登山望远,很感慨地想起诸葛亮的功业,写诗表达情思。
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
事被发觉该处死,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
父亲王福贬为交趾县令。
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腾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
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
王勃欣然对客提笔
,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
酒酣辞别。
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
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
王勃诗文华丽,请他作文的人很多,家里堆满了帛。
靠写作来弄衣穿,靠笔耕来饮食。
但也不用苦心思索而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躺下拉过被子蒙面大睡;醒来后,提笔就写成,一个字也不须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
他曾说做儿子的不能不懂点医,当时长安有个叫曹元的有秘方,王勃把他的本领统统学到手。
又因为虢州多产药草,王勃请求去虢州做参军。
他倚仗有才欺凌同,同都很他。
他留下集子三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如今在世上流传。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
“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
“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
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
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
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写初春的风景。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
首先是“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
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
“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
“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
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
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
下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
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
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
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
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