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学习杨善洲近几年来,我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深感受到杨善洲的伟大,他的事迹我一遍一遍地认真学习体会。

5月28日,我校全体教师又到善州林场实地进行了参观,看着那万亩林区我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前,另人肃然起敬。

在此次的参观学习中使我心灵有了以下一些感触:
他退休了,却还在努力工作。

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带领大家植树造林。

退休了却还在努力工作,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现在在工作岗位上更应该用心工作,干出成绩,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他是领导,却很低调。

为了植树“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

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

人们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

一个地委书记,却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

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

他辛苦负出,却不要回报。

杨善洲1988年退休后,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

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

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断植树造林,而且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 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20万元。

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至高无尚的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人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看着那片茂盛的林场,杨善洲走了,但他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他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杨善洲的精神,没有任何渲染,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我们要以杨善洲精神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政绩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多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多为学生服务,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