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创新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坐井观天》创新教学案例
先锋小学:邓芳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坐井观天》是个老故事,在本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呢?如何让老教材上出新意来呢?以下的案例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断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讨论“天有多大?”
生1:天比地球还要大。

生2:天比海洋比沙漠还要大。

生3:天很大很大,没有边。

2、引入课题:“有一只青蛙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信你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评析:“天有多大?”创设了讨论的氛围,问题的抛出,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拉回课堂,对学文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片段二:提出要求,自由读文。

师:坐井观天这个故事,主要是靠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做到吗?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画出有几个自然段,等会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第二,要会想,会提问题,刚才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看看哪些小朋友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

等会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哪边读得最好。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评析: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有目标地阅读,才会在阅读中思考。

教学片段三:引导学生读中质疑。

师: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

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看看哪些小朋友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你在读课文是有哪些词语不懂,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呢?
生:我不懂“坐井观天”的意思是什么。

(板书:井沿)
生:我不知道什么是“井沿”。

(板书:井沿)
生:我不懂什么叫“无边无际”。

(板书:无边无际)
生:我不知道什么是“大话”。

(板书:大话)
生:老师,我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

(板书:争论)
生:我不知道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板书:谁对)
评析: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这样教师就把学生摆到了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利于克服教师教学时牵着学生走的毛病,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教学片断四:引导学生再带着问题读文。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还是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来解答。

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

学生读完后交流:
生:我知道井沿就是井的外面(生一边说一边打手势)。

师:井的外面可以怎么说呢?
生:井沿就是井的边。

师出示贴图:你上来指给大家看,井沿是哪儿?(生正确指出)
师:“无边无际”你们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无边无际就是天特别大,看不到边。

师:理解得真好,无边无际就是特别宽广,看不到边。

从小鸟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生: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找得真准。

小鸟到底飞了那些地方呢?师播放课件。

生:小鸟飞过了田野、海洋、草原,还有沙漠。

师:小鸟看到了天的边吗?
生齐答:没有!
师:无边无际的意思我们弄懂了吧,刚才看了课件,我们还可以说无边无际的——
生:无边无际的草原。

生:无边无际的海洋。

生:无边无际的田野。

生: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天空。

师: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可青蛙认为小鸟是说大话,什么是大话呀?
生:大话就是假话,青蛙认为小鸟说谎。

师:有一个同学说,我叔叔的力气很大,他能像奥特曼一样飞起来。

大家一听就知道他在说大话,大话是什么意思?
生:大话就是吹牛皮。

……
评析: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

这是训练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追求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

以上的教学片段老师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当然,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如果学生会主动地提出问提,就说明学生已经具有了问题
意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能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这样学生自觉的学习,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达到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