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宋武帝刘裕教导儿子俭朴美德为何反遭他人讥讽?
历史趣谈:宋武帝刘裕介绍 一个从平民中走出来的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宋武帝刘裕介绍一个从平民中走出来的皇帝
导语:宋武帝刘裕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建立者,历史上的宋国共有三个,一是微子启在殷商灭亡后建立的宋国。
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裕创立的宋
宋武帝刘裕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建立者,历史上的宋国共有三个,一是微子启在殷商灭亡后建立的宋国。
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裕创立的宋国。
三是赵匡胤创立的宋朝。
历史上为区别赵氏宋朝,就称刘裕创立的宋国为南朝宋或者刘宋、水宋。
宋武帝像
刘裕出生寒门,寄居在他人家,性子贪玩爱赌博。
长大后,参军入伍,骁勇善战、用兵如神,很快就受到重用,此间正值乱世,朝廷动荡不安,几经周折,刘裕掌握朝廷大权,先后废除两位皇帝,自行称帝,建立宋朝。
刘裕掌握国家后,采取了许多政策来稳定和发展国家。
一是体恤百姓削减赋税,注重发展农业。
二是解决圈地问题,抑制土地兼并,把土地拿来分给更多的人,禁止私自隐瞒人口。
三是施行廉政,对于皇亲国戚中骄奢淫逸的人全部罢黜,任用寒门人士,摒弃任人唯亲,或者任人看地位的做法。
四是注重文化教育,收藏和整理图书,改善社会风气。
刘裕被历史上称为宋武帝,应该是对刘裕军事才能的肯定,刘裕征战一生,打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基本上都是胜利,大多数还是以少胜多,他发明的“却月阵”,用水军和步兵共同作战,相互配合,发挥最大的作用,创造以两千将士打破对方三万人马的传奇。
刘裕当皇帝时已经是五十七岁,励精图治,为宋国的长治久安立下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刘裕是个好皇帝 但不是好父亲 子女多不成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裕是个好皇帝但不是好父亲子女多不成材
导语:他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可惜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最大的毛病是:溺爱。
他长年在外,拎着脑袋打拼,根本就没时间管儿女。
偶尔见一面
他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可惜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最大的毛病是:溺爱。
他长年在外,拎着脑袋打拼,根本就没时间管儿女。
偶尔见一面,对他们掏心掏肺,有求必应。
大多子女自然就不成材。
这时他看来看去,发现没有一个合适的。
刘裕的女儿很刁蛮
刘裕的大女儿叫刘兴弟,是和原配臧爱亲的唯一孩子。
刘裕派她的老公徐逵之做前锋,本来是想讨女儿欢心,让女婿讨个功名,回来好提拔。
没想到徐逵之阵亡,害得大女儿守寡终身。
刘裕后来娶了几个小妾生下10多个子女。
二女儿叫刘荣男,封为吴兴公主,因为从小没有受过委屈,一向颐指气使、唯我独尊。
成了刁蛮公主,就像《天龙八部》里的阿紫一样。
刘裕为她千挑万选,嫁给了王导的后人王偃。
老公在她的淫威之下,经常遭受家庭暴力,跪地板算是轻的。
一次王偃说错了话,公主一生气,命令左右剥光老公的衣服,绑到外面的大树上。
那天正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王偃被冻得晕了过去。
王氏是一等一的豪门,亲戚们听到消息,纷纷跑了过来,一看王偃已经没有了知觉。
气得痛骂刘荣男,把王偃放下来,喊医生抢救,这个“妻管严”才死里逃生。
两儿子聪明但不学好
看看这两个女儿的名字,就知道刘裕对儿子是多么的渴望。
终于在406年,他44岁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儿子刘义符。
中年得生活常识分享。
一代帝王刘裕因为自卑,开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头,那就是杀掉前朝的宗室!

一代帝王刘裕因为自卑,开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头,那
就是杀掉前朝的宗室!
刘裕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帝王,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小字寄奴。
著名词人辛弃疾有词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得正是刘裕的事迹。
刘裕这个人自称是汉朝的后裔,小时候家里这个穷啊,刘备卖没卖过草鞋我们不知道,但刘裕肯定卖过。
所有穷苦人家的孩子吃过的苦,刘裕都吃过。
因此,越是这样的人,越把权力看得非常重。
也因此,刘裕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参加了刘牢之的北府军。
刘裕在北府军里是靠着自己一刀一枪地打拼混出来的,最厉害的一次,刘裕一人对付了五十人。
也正是刘裕这一手好功夫,让他在北府军中崭露头角,从小兵一路做到了将军。
而刘裕更要命的是他是整个五胡十六国时期,唯一北伐成功了的人,收复了晋朝失去多年的山东,洛阳和关中。
刘裕在消灭了桓玄之后,迎回了晋安帝,又亲手扶植了晋恭帝。
当然,晋恭帝与他的祖宗晋惠帝同样痴傻,但刘裕当时的野心已经不再满足只做一个权臣了。
已经六十多岁的刘裕在拿下长安之后,他要改朝换代做皇帝。
正因为刘裕出身行伍,在战壕里滚出来的人,他要做皇帝就比别人的手段都要更狠才行。
所以,刘裕开了一个极不好的头,那就是杀掉前朝的宗室。
说到底,刘裕这是一种自卑心态,他怕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会轻易地被人夺走,于是,他只有把前朝宗室,也就是司马家的人都杀干净了才能放心。
刘裕生平简介 历史上宋武帝刘裕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裕生平简介历史上宋武帝刘裕是个什么样的人导语: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曾吟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诗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曾吟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诗词里提到的“寄奴”,也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因为刘裕被称为“刘寄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刘寄奴是刘裕的小名。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
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其先祖举家随东晋王室南渡迁居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刘裕便出生在如今的镇江。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
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南朝宋武帝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使得中原暂时告别了动荡的割据的局面,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刘裕执政期间,多有政绩,被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刘裕的出身只是低微的寒门,这个刚出生便死了娘,又被爹抛弃的孩子便被寄养到了一位少妇家。
也因此这个孩子得到一个小名:寄奴。
他后来的大名,是刘裕。
按《宋书刘怀肃传》的说法,这位少妇是刘裕的从母。
从母,是母亲的姐妹,也就是姨妈的意思。
刘家“先前也阔过”。
按《宋书》的记载,他是汉室宗亲,楚元王刘交之后。
刘裕的祖父外祖父都是太守,父亲还是个小吏,按理说应该家境不错,但是他们的职官都是挂名的无实权,侨置太守,虚有其名而已。
后因他的父亲刘翘早逝,家境更为贫苦,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
少时,刘裕家贫,以种地、砍柴维持生计,但他性格强悍、坚韧,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宋武帝刘裕是怎样治国的 是怎样以勤俭而持重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武帝刘裕是怎样治国的是怎样以勤俭而持重的导语:即位之后,以司马氏前车之鉴,刘裕削弱强藩,集权中央。
有鉴于荆州屡为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的辖区,限制其文武将士的额员。
为防止权臣即位之后,以司马氏前车之鉴,刘裕削弱强藩,集权中央。
有鉴于荆州屡为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的辖区,限制其文武将士的额员。
为防止权臣乱政,他特下诏: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军还交回朝廷。
世族隐匿户囗,减少官府收入。
刘裕下令整顿户籍,厉行土断之法。
规定政府所需物资派有关官员以钱购买。
适当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让百姓在宽松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魏晋以来,皇室、官府崇尚奢华。
由于是孤寒出身,刘裕知道稼穑艰辛。
他平时清简寡欲,对珠玉车马、丝竹女宠十分节制。
宁州进献琥珍枕,光洁华丽,刘裕听说琥珀可以疗伤,令人捣碎分发将士。
他平时穿着十分随便,连齿木屐,普通裙帽;住处用土屏风、布灯笼、麻绳拂。
颇为寒酸,如此节俭砥砺风行,西晋以来的奢华之风逐步被遏制。
刘裕即位为帝后更派大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
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
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之辈。
刘裕掌权后,下令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
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皆为大才。
刘宋初期,因刘裕在晋朝末期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大致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北征 被“五斗米教”背后“捅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北征被“五斗米教”背后“捅刀”
导语:刘裕本来把广固城团团围住,也不着急捅最后一刀,耐心等待着笼子中的“困兽”精疲力竭,匍匐投降。
哪知道背后突然传来了呼喊声:救命啊,快
刘裕本来把广固城团团围住,也不着急捅最后一刀,耐心等待着笼子中的“困兽”精疲力竭,匍匐投降。
哪知道背后突然传来了呼喊声:救命啊,快回来。
原来,一批人气势汹汹直奔建康而来,看他们的手法,绝不是一般的劫匪,而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恐怖分子。
领头的人也是刘裕的老朋友:卢循、徐道覆。
卢循在劝说下决定造反
五斗米教的“新教主”卢循曾被刘裕痛殴,窜到海岛上。
刘裕那时顾不上这个“小毛贼”,在长江流域忙着和桓玄决斗。
卢循趁机横扫珠江流域,称雄南方,他也想“嗖嗖”放几支冷箭,但刘裕出手太迅速,像按了“快进键”一样,连续几个重拳,不仅把桓玄打趴在地,还把他打死了。
卢循看着刘大力士凶悍的样子,吓得不敢动了,不能引火烧身。
刘裕回过头也想收拾他,但大乱初定,满目荒凉。
东晋自从谢安死了以后,老百姓基本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南方人口几乎减了一半。
刘裕忍下一口恶气,装出笑脸和他握手言和,封他为广州刺史,徐道覆任始兴(今广东韶关)相。
两个人也很识相,知道这辈子倒霉,遇到这个“牛人”,就认命吧。
所以老实了几年,规规矩矩地做“南天王”。
卢循渐渐适应了平静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天看着潮涨潮落,想平淡地度过此生。
突然有一天,姐夫徐道覆跑了过来,神秘兮兮地对他说:你知道吗?刘裕不在建康了,去进攻燕国了。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 文治武功堪比唐太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文治武功堪比唐太宗
导语:如果给中国所有的皇帝做一个排行榜,刘裕其实应该能排到前十名。
后人对于这位南朝帝王知之甚少,实际上刘裕政绩颇大,除了夺晋登基外,刘裕
如果给中国所有的皇帝做一个排行榜,刘裕其实应该能排到前十名。
后人对于这位南朝帝王知之甚少,实际上刘裕政绩颇大,除了夺晋登基外,刘裕本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其能力并不比后世的唐太宗差。
因此被誉为‘南朝第一帝王’
大凡开国君王往往出身贫贱,若刘邦不过亭长,朱元璋乃为和尚,刘裕的出身也不好,与刘备类似也是一个底层手工业者。
据载刘裕早年曾以卖鞋为生,但却又常赌博樗蒲,倾尽家财,遭乡里贱视,亦因不修品行而不为当世人们所赏识。
但刘裕才能出众,且有大志,注定不是平凡人。
军旅——刘裕的崛起
刘裕后从军,最初就任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从会稽起兵反晋,朝野震惊,刘裕借机转投淝水之战名将刘牢之门下,从军平叛。
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
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
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
因讨乱有功,刘裕被封为建武将军,领下邳太守。
刘裕开始在北府军中展露其才华。
元兴元年,桓温之子桓玄举兵东下,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
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视他。
次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更对刘裕款待备至,恩宠有加。
桓玄常说:“我欲荡平中原,非此人不行”。
生活常识分享。
宋武帝刘裕传

宋武帝刘裕传宋武帝刘裕(363—422),刘宋王朝的创立者。
在位时间仅短短的两年。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
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壬交的后代。
《宋书·武帝本纪》还十分详尽地列举了他家族显赫的世系表,不过这里面的可信程度怎样,尚待考证。
刘裕幼年时,家境已十分贫困。
他年轻时,干的是被人瞧不起的力气活,有时还出门做些小买卖,赚钱养家糊口。
由于家境贫寒,也常受人欺负。
当时,京口有一家姓刁的大族,因为有钱有势,鱼肉乡里,被称为“京口之蠹”。
有一次,刘裕与刁家的人赌博,结果输了,刘裕还不起赌债,竟被刁家缚在马桩上,受尽了耻辱。
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当上了开国皇帝,所以有人将此称为“寒人掌权”。
镇压孙恩卢循起义刘裕虽然出身贫寒,却“有大志”,当然也是时代为他创造了机遇。
他生活的东晋时代,政治十分腐败和昏暗。
终于引发了东晋历史上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
这时,刘裕正在东晋将领刘牢之军中。
起义爆发后,刘牢之奉命前去镇压。
刘裕此时已因有勇有谋受到刘牢之的赏识。
刘裕在交战中善于用计。
安帝隆安五年时(401)刘裕率部与起义军相持于海盐城。
当时,刘裕守城,兵力薄弱,起义军则人多势强。
刘裕见此情景,心生一计。
他选了数百精壮人员组成了敢死队,一律脱去甲胄,手执武器。
鼓噪而出。
起义军一时没有戒备,又不知刘裕真实意图,纷纷撤离,并在混乱中损失了大帅姚盛。
就这样刘裕又得以苟延残喘了几天。
最后刘裕怕相持太久,就又想了个计谋。
一天深夜,他下令部下偃旗匿众,装出撤离的态式。
第二天一大早,就让几个老弱病残登城上镇守。
起义军不知刘裕底细,就向刘裕部下打听刘裕情况。
部下故意回答说:“刘将军已趁黑夜逃出城了。
”起义军不知其中有诈,纷纷登城。
刘裕趁其不备,率精锐猛击登城起义军,结果起义军受损惨重。
由此可以看出刘裕确实是一个很有计谋的人。
刘裕虽然有勇有谋,又死心塌地地效忠东晋统治者。
历史趣谈:历宋孝武帝刘骏居然不知廉耻地与亲生母亲乱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宋孝武帝刘骏居然不知廉耻地与亲生母亲乱搞
导语:古代封建礼教极为严苛,男女大防天理人伦是绝对触不得的底线,但在南北朝时期就曾有一位皇帝与生母乱伦的丑事,不要说古代了,就是放在现代...
古代封建礼教极为严苛,男女大防天理人伦是绝对触不得的底线,但在南北朝时期就曾有一位皇帝与生母乱伦的丑事,不要说古代了,就是放在现代也是世俗难容的。
南朝宋,是中国南北朝的第一个朝代,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改国号宋,定都建康,为与后来的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
而被立为太子的宋文帝的长子刘劭品行恶劣,为了能早些做皇帝,他私下求助于迷信,运用"巫盅"期盼文帝早死。
事发后文帝准备废除他,事情泄露出去。
于是刘劭发动宫廷政变,他弑父篡位后,引起宗室和大臣们的反抗。
此时是宋文帝的儿子刘骏已长大成人,成为武陵王,他推举自己自立为帝,号召讨逆,刘劭弑父夺位之后,臣下和部将本来就不服,所以刘骏顺利地夺取帝位,成为历史上的孝武帝。
但是,刘骏是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他看中了一个堂妹,便收为槟妃,为遮人眼目,又将堂妹改姓为殷。
他好赌是酒色之徒,好猜忌臣下,怨恨劝谏。
更为荒唐的是,他居然不知廉耻地与亲生母亲乱伦。
其实,早在刘骏年幼时,就对其母亲的身体产生强大的冲动。
一天在睡梦中,他梦到在临幸一个妃子,正当他如痴如醉的时候,猛然间发现这个妃子竟是他的亲生母亲。
这就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宋的孝武帝刘骏,他一生荒淫无度,常与母亲乱伦,导致南朝宋逐渐走向衰落。
生活常识分享。
这父子是宋朝皇亲国戚,守边疆战死沙场,为何最后成了大家的笑话

这父子是宋朝皇亲国戚,守边疆战死沙场,为何最后成了大家的笑话一、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结发妻子,贺氏却是福浅命薄,还未等到赵匡胤建立宋朝,公元958年就因病过世。
2年后,赵匡胤登基,为了怀念这位结发妻子,追封贺氏为孝惠皇后。
同时宋太祖对于贺氏的哥哥贺怀浦也给予优待,给予他高官厚禄,可是这位贺怀浦却常心怀报国之志,喜欢戎马生涯,经常请求宋太祖允许他到边关做一员战将,为宋朝的江山能够奋勇杀敌,他的这种情绪也影响到了他的儿子贺令图。
后来宋太祖过世,其弟宋太宗即位,雍熙三年,贺怀浦随大将杨业军北伐辽朝,可惜却不幸战死沙场。
当贺怀浦战死的消息传到其子贺令图耳中时,他正任平州剌史,充幽州行营壕砦使,镇守宋朝北部的边关,这一消息更加刺激了他为父报仇的决心。
他多次派遣间谍暗中刺探辽方虚实,积极训练手下所管的兵马,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战术思想,仗着他是皇亲国戚的身份,他多次前往开封面见宋太宗,向他陈述攻取燕云十六州的可能性,鼓励宋太宗发兵攻辽。
正当宋太宗再次决心攻辽的时候,贺令图又接到了一个好消息,当时的辽朝大将耶律逊宁,主动派人向贺令图示好,并向他痛哭流涕的表示,自己在辽朝不受重视,被人排挤,甚至被人陷害犯下大罪,希望贺令图能够给他一条生路,接受他的投降。
不经意间,居然可以得到这样一位内应,贺令图自然是喜不胜收,也没有去辨别他的真伪,就相信了对方的话。
双方约定,雍熙三年冬天,耶律逊宁带人南下投降,贺令图前往接应。
可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贺令图等来的不是耶律逊宁的投降,而是辽朝大军的南下侵扰。
宋朝另一员大将刘廷让率军应敌,贺令图则是自告奋勇的愿做先锋。
可是打先锋的贺令图却意外的发现,对方的先锋居然是那位要约好投降的耶律逊宁,贺令图又琢磨到是不是对方迫于压力,采取这种方式来投降。
于是他派了一名使者前往辽军大帐,要求与耶律逊宁见一面,带他南归大宋。
耶律逊宁自然是一口答应,不过条件是担心引起自己主将的怀疑,要求贺令图少带人马,双方会见。
以史为鉴话俭奢(二)

以史为鉴话俭奢(二)作者:李晓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3年第12期李晓奢侈亡国如果说,北宋之兴,靠的是成由勤俭的定规;那么,北宋之亡,则是基于败由奢侈之铁律。
北宋的第八代皇帝宋徽宗上台后,开始几年还励精图治,不久就露出了骄奢淫逸的嘴脸。
皇帝一动了贪图逸乐的念头,立即有一班溜须拍马之徒逢迎上来。
首先就是蔡京、蔡攸父子。
蔡京首先从理论人手,提出了“丰亨豫大”的口号,为宋徽宗奢靡挥霍张目。
“丰”和“豫”都是《易经》中的卦名,“丰”意为富饶,“豫”意为安乐,古人常用来形容富足昌隆的盛世景象。
第三代皇帝宋真宗时,有人以之阿谀时政,被宋真宗谢绝。
第六代皇帝宋神宗时,有人请求用之作年号,宋神宗改为元丰而不敢全用。
蔡京却嫌丰豫还不够,又根据《易经》中“丰亨,王假之”,“有大而能谦,必豫”等说法,拼凑成了“丰亨豫大”这个新的形容词,意思是皇帝应当在富足繁荣的太平盛世及时享乐,不应效法前朝惜财省费、倡俭戒奢之陋举。
有一次,宋徽宗大宴群臣,拿出玉盏、玉卮等贵重酒器说:朕欲用此吃酒,恐人说太奢华。
蔡京道:臣当年出使契丹,他们曾持玉盘:玉盏向臣夸耀说南朝无此物。
今用之为陛下祝寿,于礼无嫌。
宋徽宗说:先帝筑一小台才高数尺,言不可者甚众,朕深觉人言可畏。
这几件酒器已置办许久了,倘人言复兴,朕难以辩白。
蔡京振振有辞:“事苟当于理,多言不足畏也。
陛下当享天下之奉,区区玉器,何足计哉!”蔡京还搬出《周礼》中的“唯王不会”,宣称君王的开销,自古以来就不受任何预算、审计的制约。
王安石变法时,曾提出“苟当于义理,则人言何足恤”之说,表达了排除阻力坚持改革的坚定信念,蔡京却转而用之为宋徽宗奢侈腐化提供理论依据,这真是天大的滑稽!蔡京的长子蔡攸,没有蔡京那样的文化水平,但在鼓吹享乐哲学方面却是青出于蓝。
他经常向宋徽宗宣扬:“所谓皇帝,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
岁月能几何,岂可徒自劳苦!”这种腐朽堕落的人生观,宋徽宗听了声声入耳深信不疑,越发肆无忌惮地纵情声色骄奢淫逸。
浅谈刘裕

浅谈刘裕——论其荡气人生摘要:从布衣卖鞋之人凭借机遇与才能走上历史舞台,成为盛极一时的政治名人,其军事之功,政治之才,乃当时南北之地最盛之人,从其生存的境遇来看他走过的历史,他凭借着自己坚定的目标,永不言弃的精神和超常的智慧,坚韧不拔的意志,步步为营,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理想。
读其历史给人带来的是深省,是勉励,也是一种向前的动力。
关键词:步步为营军事政治意志理想引言:帝王之功,霸王之相,在军事生涯和帝王之道上寻求到了属于自己的命运……1:其人之道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
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1.1少年浑噩刘裕出生在公元363年。
小时候家境很贫寒,母亲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亲属中有长辈同情他,才把他抚养长大。
青少年时的刘裕曾经以打鱼、砍柴和贩卖鞋子为生,喜欢赌博,经常和一群士族子弟赌得倾家荡产,让邻里的人很瞧不起。
在青年的人生之道上,他没有自己的方向没有自己理想,在浑噩的世界中放荡自己,发泄自己!可人生总时刻与命运交替着摩擦着,也就此刻历史给了他登上政治军事舞台的机会。
1.2青年勇武孙恩的举兵,让初入北府军的他正式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戎马生涯。
此时刘裕成长的时代正当东晋门阀政治的末期,显赫一时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世家大族在养尊处优中人才凋零,逐渐让出政治军事领域中的重要职位。
正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兵事又席卷了富庶的三吴地区,不但让东晋的经济大受损失,也让已然衰落的门阀士族力量遭受更沉重的打击。
正是由此起兵让无名的刘裕登上了军事舞台。
孙恩起兵是在公元399年。
此时的刘裕已经渡过了荒唐的青年时代,加入了北府兵的阵营,并曾在将领孙无终手下担任过司马的职务。
孙恩起兵后,朝廷调卫将军谢琰和前将军刘牢之前往征讨,刘裕也以刘牢之参军的身份随同出征,正式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戎马生涯。
勤俭皇帝刘裕竟然被自己后代当众嫌弃

勤俭皇帝刘裕竟然被自己后代当众嫌弃六朝兴废事101——宋武帝刘裕东晋王朝的故事随着陶渊明的隐逸就告一段落了。
下面我们历史将翻开新的篇章,开启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年六月,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改元“永初”。
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朝时期。
最先跳出来叱咤风云的,当然就是那位武功高强,帅气迷人,又是卖草鞋起家的刘姓人士——刘裕。
关于刘裕的发家致富路,小编在之前已经有详细描述了。
现在我们看下刘裕的为政措施,看下马上打天下的刘裕,是如何下马治天下的。
宋武帝刘裕义熙土断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刘裕消灭南燕,平定卢循,官至太尉。
这时刘裕已是几乎没有对手,所以他决定——实行土断。
土断这个事情之前桓温已经做过,当年的庚戌土断影响十分巨大。
但已经过去很久了,东晋的人民和户口再次出现了巨大偏差,所以刘裕决定做每个新官都做的事——放把火烧烧。
土断,就是整理户籍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
就是重新规划下每个州郡县的情况,核心是查户籍,弄个人口普查之类的,好对这些人进行收税。
东晋时期,北方大量的人口往南迁徙,但是来到又没有土地耕种,所以这些侨民生活那是一个惨,不是做了奴婢就是当了别人家的佃户,比今天房奴还痛苦。
而这些人一旦被地主豪强剥削,那人身自由都会没有。
你走吧,走不掉,你是北方来的。
你不走吧,你就一辈子在被剥削下生活吧。
地主收了这些人干活后,自然会瞒报人口,明明有一百几十人的佃户和奴婢,偏说一家五口。
这就十分影响国家社会的发展了。
桓温当时大权在握后断了一把。
刘裕现在大权在握,自然也要试试。
为啥要土断呢,往好的说,就是利国利民。
但往深处说,那就是刘裕要证明自己大权在握了。
毕竟土断得罪的都是地主豪强,你不是大权在握,那土断很可能把自己头断了。
风险是相当大的。
刘裕当然,刘裕这次土断不可能真的彻底得罪所有地主豪强,像徐州、兖州、青州这三个州,由于是北府兵的根源,刘裕的根基所在,所以是不会进行土断的。
义熙九年三月(公元413年),刘裕下令实行土断。
历史趣谈:宋孝武帝刘骏贪财好色而多才的荒唐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孝武帝刘骏贪财好色而多才的荒唐皇帝导语:宋孝武帝刘骏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是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
刘骏初封武陵王,本与皇位无缘。
453年,太子刘劭弑帝之后,刘骏亲率大宋孝武帝刘骏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是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
刘骏初封武陵王,本与皇位无缘。
453年,太子刘劭弑帝之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击溃刘劭的势力,自己做了皇帝。
刘骏嗜财如命,敛财有方。
他曾下过这样一道令:凡在广州做二千石以上官职的(刺史级别),任满之后必须上报财产,并把财产的一半送给皇帝,谁送得多,谁就能升官,谁若不送,就免其职。
南北朝时期广州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尤其红火。
一些大商人,甚至刘宋政府,常年派商船往来于现在的越南、印度、泰国、柬埔寨、叙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把丝绸、瓷器运出去,把香料、珍珠带回来,一进一出,利润甚丰。
当时在广州做官,油水颇厚。
当然也有些官员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敛来的财富和皇帝共享,刘骏还有奇招,那就是召来他们赌摴蒲(以掷骰决胜负的赌钱游戏)。
那些刺史还只能输不能赢,多年搜刮地方积攒的财物都进了刘骏的囊中。
刘骏的性格很古怪,一次他来到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所居的屋子,里面陈列着刘裕贫贱时给人当佣工使用的灯笼麻绳之类的东西,目的是让他的子孙们体念祖先创业的艰苦。
刘骏看后竟然发出嗤笑声,侍中袁卓有意讽谏刘骏,极口称赞高祖刘裕勤俭有德,刘骏却道:“一个种田的用这些东西已经算是过度了!”刘骏还喜欢戏谑嘲讽朝中大臣,他称呼光禄大夫王玄谟为老伧(意即粗野、鄙贱、缺乏教养),称仆射刘秀之为老悭(悭的意思是贪婪而吝啬)。
此外还根据众人的长短肥瘦以及肤色黑白,各送了一个外号。
生活常识分享。
宋武帝刘裕——步步为营

宋武帝刘裕——步步为营笑祖俭德宋史纪:宋主骏大修宫室,土木披锦绣。
坏高祖所居阴室,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壁上挂葛灯笼,麻蝇拂。
袁以盛称高祖俭德。
宋主曰:田舍翁得此,已为过矣。
桓玄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军,刘牢之的投降起到了很大作用。
虽然他是北府兵的将领,但毕竟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因此许多年来经历了不少冷落与嘲讽。
他手握重兵,却又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一心只想着依附一个能够重视他的强大后台,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这种想法的左右下,他先是被司马元显收买,倒戈攻打与自己共事的王恭,后来又背叛司马元显,转而投降桓玄。
但桓玄进了建康以后,刘牢之却发现他想要夺自己的兵权,又打算起兵反对。
可是为时已晚,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已经彻底毁了刘牢之的前程,他得不到将士们的支持,没多久就在败逃的路上自杀身亡。
桓玄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掌握朝政,他更大的愿望是代晋自立。
为了这个目标,他需要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于是战功赫赫的刘裕就进入了他的视线。
刘裕比刘牢之清醒得多,他早就提醒过刘牢之不要频繁改换门庭,但后者却没有听从,直到即将身败名裂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劝告。
而对于刘裕来说,刘牢之的教训也给了他警示,让他必须更小心地对待每一个人生选择。
桓玄的从兄桓谦曾经私下里向刘裕打听他对桓玄代晋的态度,这时的刘裕已经看出桓玄没有前途,正打算找一个时机起兵。
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还是故意把桓玄大大夸赞了一番,说他代晋自立是天意所归,民意所向,让桓谦听了非常满意。
到了十二月间,已经登上帝位的桓玄见到刘裕,对他大加优宠,常召他一同出游集会,但这些只是增加了刘裕对他的反感。
虽然桓玄身边有人觉得刘裕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劝桓玄尽早除掉他,但桓玄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很没有信心,还想要让刘裕帮他平定了关陇地区以后再作打算,只能继续拉拢刘裕。
桓玄所缺乏的不仅仅是军事才能,他的政治才能和治国经验也很一般。
刚到建康的时候,他罢黜奸佞之臣,提拔有才能的贤人,还曾让厌倦了战乱的东晋士民们为之振奋,但没多久他就显露出志大才疏的真面目来,频繁游猎,大兴土木,朝令夕改,以致政治混乱,结党营私者层出不穷。
开国皇帝刘裕,生活节俭朴素,最后却被子孙极度挥霍断送天下

开国皇帝刘裕,生活节俭朴素,最后却被子孙极度挥霍断送天下距今天八百多年以前,南宋著名的爱国大词人辛弃疾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到江北的大好河山沦于敌手,而南宋的统治者们不思进取,根本没有雄心壮志去驱逐外寇恢复江山,只顾维持偏安苟和局面。
于是,词人心中的愤恨、失望、痛苦和呼喊交织在一起,咏出了一首将千古传颂的感怀名篇《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见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苍陋,人道寄奴曾往。
想当年,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
滚滚长江水在这首词里,辛弃疾缅怀着和神往着古代江南大地上满怀豪情壮志、开拓雄伟功绩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坚决抵抗北敌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与现实比较后的悲凉,以及念念不忘中原沦陷的国土、人民那种深沉苍郁的心情。
我们看到,在这首词的前几句里,即提到了两位英雄人物:一个是三国时代坐镇东吴与刘备、曹操三分天下的孙权;另一个是在“人道寄奴曾住”里,提到寄奴这个人。
刘备、曹操、孙权那么寄奴是谁呢?寄奴就是我们这本小册子的主人公——南朝刘宋王朝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
寄奴是刘裕的小名。
刘裕南征北战的戒马生涯对辛弃疾有很深的吸引力,成为词人的理想所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多么雄壮有力的场面!而且历史上,刘裕曾代表江南的东晋政权出师北伐,收复中原一些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的地区,这更是极大地刺激了辛弃疾,刘裕的功绩愈发衬托出南宋小朝廷的软弱无能,也愈发在辛弃疾心里掀起阵阵豪情。
它一方面令词人无限向往,一方面又使词人在周围的环境中感到爱国热情无处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悲愤。
辛弃疾所处的南宋时代,确实缺少刘裕这样的风云人物,那么,我们就把历史的镜头从辛弃疾向更远的时代追溯,回到距今一千五百多年以前的东晋后期,去看一看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里的一位重要人物:刘裕。
公元四一八年,刘裕派手下人闯进皇宫,随便给晋安帝安了个罪名,就把这个可怜的傀儡天子用绳子勒死了。
但是这时刘裕还不想做皇帝,不愿意落个被后人指责为弑君篡位者,就把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拉出来,立为皇帝。
揭秘:刘裕当上皇帝之后为何无视礼制?

揭秘:刘裕当上皇帝之后为何无视礼制?本文导读:古人对待亡国之君,为什么会从善待变为斩草除根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国政治史上,有一个渊源久远的礼制传统,即“二王三恪礼”,此礼属于宾礼之一,是由新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前朝宗室的后裔进行册封,授予王侯的名号并且给予封国,负责对前朝宗庙的祭祀。
但是,这套宾礼在南朝的时候就不复存在了,而对亡国之君大开杀戒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据小编了解在刘裕建立刘宋王朝之前,晋朝的皇帝是司马德文,后来刘裕说是奉旨继承皇位,便逼迫司马德文下台,自己称帝。
虽然一开始按照宾礼规矩册封了司马德文一个爵位,但是一年后,最终还是派兵把司马德文杀害,并对司马氏痛下杀手,杀的片甲不留开启了后世屠杀前朝末代君王与家族的先河。
其实小编觉得刘裕这样做肯定也是有原因的,自己建立的新的王朝,而自己的朝代中还残余上一朝代的皇家世族,那也是一天皇帝也当不安稳啊!毕竟上一朝代的皇家世族可能会将刘裕记恨在心,如果他们勾结将领,谋权篡位。
到时候下场惨的就是自己了!这样做也是除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换作你做皇帝的话,小编相信你也不会留着上一代的皇家世族的!究其原因,在于拥有皇权的家族和个人发生了转变。
据小编了解先秦以前,政治实际上是一种“贵族政治”参与者都是有传承的世家大族。
政治的一个核心是礼,让所有政治的参与者都要有风度,不能只顾着礼仪,礼要求皇权的争夺者们,在血腥的竞争中要吃相好看,要有风度与礼节。
小编相信这个大概意思大家都懂,就是参与政治的人都是贵族,讲的了游戏规则,人们素质都高。
后来草根混入阶层中,也讲不下规矩了。
小编觉得有句话熊荣会很合适:“为富顶多不仁,穷凶才会极恶”。
刘裕之所以这样做没人反抗是因为东晋末期,社会的巨大动荡让世族与贵族们的辉煌开始逐渐成为过往。
正式因为刘裕从此,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所产生的新王朝,很少有能按照“二王三恪”后代亡国之君的。
如萧衍的后代萧方智禅位给陈霸先。
然而,陈霸先却派兵杀萧方智,把萧方智吓得绕床而跑,边哭边跑。
宋孝武帝刘骏德的历史典故

宋孝武帝刘骏德的历史典故宋孝武帝刘骏是南朝刘宋第五位皇帝。
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
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
453年,太子刘劭弑帝之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击溃刘劭的势力,夺取了皇位。
改元“孝建”,史称“宋孝帝”。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宋孝武帝刘骏德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宋孝武帝刘骏德典故志欲中兴刘骏在讨刘劭时,曾在建康城的西南边的新亭修建营垒。
后来平定刘劭,即帝位于建康,一时满怀壮志,即位伊始,再次经过建康的西南边的新亭时,心血来潮,遂改建康“新亭”名为“中兴亭”,改新亭一带的“新亭寺”名为“中兴寺”,以表达自己中兴国家的愿望。
亲临审讯据载,宋孝武帝刘骏对审理邢狱十分关心,他在登位不久就亲临听讼。
当时一般皇帝所谓的亲临听讼,不过是在宫殿里摆摆样子,搞搞仪式罢了。
可宋孝武帝刘骏却打破常规,经常穿便服到溧阳、永世等建康城以外的县去亲自参加审讯囚犯,以致许多地方县令都不敢怠慢邢狱审讯,唯恐出错,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第一个。
非常士也据《南史》记载,元嘉末年,北魏太武帝大举侵宋,当时刘骏镇守彭城,魏军迟迟无法攻克彭城,拓跋焘遂遣尚书李孝伯前往宋军帐营,刘骏命长史张畅与李孝伯交涉,自己却穿上普通士兵的军服,在一旁观视李孝伯。
李孝伯在与张畅交涉过程中不时地看着张畅身旁穿着士兵便服的刘骏,等从宋军帐营出来的时候,对身边的随从说:张畅身侧站着的那个风骨魁奇的人,真“非常士也”。
晚年无礼刘骏晚年奢侈无度,在大明六年(462年),曾经毁掉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屋子,在那里兴建了玉烛殿,和手下大臣一起前去观看,旧屋床头上还有一截土墙,墙上挂着麻葛灯笼和麻线蝇拂。
侍中袁顗看完,盛赞武帝刘裕节俭朴素的品德。
孝武帝没有回答什么,自以为名士派头,瞧不起没文化的祖父刘裕,批评说:“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意为“庄稼汉得到这种享受已经是很过分的了”)宋孝武帝刘骏的个人简介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刘宋第五位皇帝。
《容斋随笔·帝王训俭》译文与赏析

《容斋随笔·帝王训俭》译文与赏析帝王训俭帝王训俭【原文】帝王创业垂统,规以节俭,贻训子孙[1],必其继世象贤,而后可以循其教,不然,正足取侮笑耳。
宋孝武大治宫室,坏高祖所居阴室[2],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
床头有土障,上挂葛灯笼、麻蝇拂[3]。
侍中袁顗因盛称高祖俭素之德,上不答,独曰:“田舍翁得此,已为过矣!”唐高力[4]士于太宗陵寝宫,见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篦一、草根刷子一,叹曰:“先帝亲正皇极,以致升平[6],随身服用,唯留此物。
将欲传示子孙,永存节俭。
”具以奏闻。
明皇诣陵,至寝宫,问所留示者何在?力士捧跪上,上跪奉,肃敬如不可胜,曰:“夜光之珍,垂棘之壁,将何以愈此?”即命史官书之典册。
是时,明皇履位未久,厉精为治,故见太宗故物而惕然有感。
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力不足以副其求,尚何有于此哉?宋孝武不足责也,若齐高帝、周武帝、陈高祖、隋文帝,皆有俭德,而东昏、天元、叔宝、炀帝之淫侈,浮于桀、纣,又不可以语此云。
【注释】[1]规以节俭,贻训子孙:以节俭作为规范,以此告诫子孙。
[2]阴室:帝王生前的居室。
[3]上挂葛灯笼、麻蝇拂:上面挂着葛条编织的灯笼、麻拧成的蝇拂。
[4]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唐潘州人(今广东省高州市城区),为冯盎之曾孙、冯智玳之孙、冯君衡之子,10岁时,其家因株连罪被抄,武则天圣历初,岭南招讨使李千里进二阉儿,一为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小过逐出宫,中人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多后,则天又召力士入宫。
景龙中,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己,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唐睿宗复位,立隆基为皇太子,力士参与谋划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内给事。
【译文】帝王创业后,为了使帝国大业能够世代相传,都会以节俭作为规范,以此来告诫子孙,但必须要有贤德的子孙继承和效法他们,并且遵循他们的教诲。
否则的话,只会招来别人的侮辱和讥笑罢了。
宋孝武帝大修皇宫,想要拆毁宋武帝居住过的那间卧室,在那块地上新建起玉烛殿,于是孝武帝和群臣一起去看即将拆掉的那间卧室。
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宋武帝刘裕轶事典故有哪些

宋武帝刘裕的故事宋武帝刘裕轶事典故有哪些刘裕轶事典故有哪些甘露降生传说刘裕出生时有神光照亮室内,当晚还降甘露。
大富大贵刘裕与何无忌等人在平定桓玄共筹大计时,有个善看相的人说刘裕和何无忌等人都会大富大贵,很快就会应验,只有檀凭之无福。
刘裕与何无忌私下谈论说:“我们几个已是风雨同舟,按理应无差异。
如果我们都大福大贵,檀凭之就不应该例外。
”觉得相面人的话不可思议。
到了檀凭之战死的时候,刘裕知道他的事业必定成功。
天子之气刘裕曾到京口竹林寺,并独自躺卧在寺内讲堂内。
一众僧人竟看见他上面有五色龙形物体出现,大感吃惊并告知刘裕,刘裕则十分高兴起说:“僧人是不会说谎的。
”有言曲阿、丹徒有天子之气,而刘翘的墓就在丹徒,当时一个叫孔恭的人擅长占卜墓穴吉凶,刘裕一次就在父亲墓前问孔恭,孔恭就言那是不平凡的墓地。
刘裕听后更为自负。
更刘裕又觉得身边总有两条小龙,连旁人也曾看见过,至刘裕名声渐高时,小龙也变大了。
寄奴射蛇传说刘裕一次去伐木砍柴,射伤了一条大蛇。
翌日再去时却听见有杵臼捣药的声音,发现有几个小童正在制药。
刘裕于是问他们为何要制药,小童则答:“我们的王被刘寄奴射伤,所以要制药医治。
”刘裕追问:“你们的王既有神通,为何不杀了他?”小童却答:“刘寄奴是王者,不可以杀。
”刘裕喝跑了小童,拿走他们的药。
后来一次到下邳游玩,一个僧人向他说:“江南地区会有动乱,令此地安定的人就是你呀。
”僧人又给了刘裕一些伤药,接着就失去了踪影。
刘裕手部有伤患,一直都无法痊愈,但用了僧人的药一次后却痊愈了。
刘裕于是视剩余的的伤药及当日在小童那里的药为珍宝,每次受了伤,用那些药都能医好。
不擅文才刘裕不擅文才,故刘毅曾在宴会中特地赋诗:“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特意展示其文学造诣胜过刘裕。
刘裕书法亦差,曾被刘穆之规劝,并在其指示下改写大字。
不信神祇刘裕不信神祇,登位后更曾下令将民间庙宇拆毁,只有先贤以及以有勋德的人的庙祠才得豁免。
刘裕去世前患病,群臣上请刘裕祈求神祇庇佑,但刘裕不接受,只派了谢方明去太庙告知祖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武帝刘裕教导儿子俭朴美德为何反遭他人讥讽?
导语:在南朝历史上,宋武帝刘裕称得上是一位有作为、有建树的知
名皇帝。
史家对他评价甚高,李贽称其为“定乱代兴”的皇帝,王夫之说
他的称帝是功
在南朝历史上,宋武帝刘裕称得上是一位有作为、有建树的知名皇帝。
史家对他评价甚高,李贽称其为“定乱代兴”的皇帝,王夫之说他的
称帝是功业所致,这些评价都不为过。
尤其可贵的是,刘裕尽管贵为
皇帝,不仅自己保持俭朴之风,还以稼穑之艰告诫后人进行“传统教育”。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自幼家贫,如何得知呢?史书上说他“奋
起寒微”,表明他并非高门大族出身。
东晋元兴二年(404),桓玄篡晋。
刘裕被失意人士推为盟主击败桓玄,并于义熙五年(409)率军北伐。
元
熙二年(420),刘裕逼迫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灭亡东晋,建立了刘宋
王朝,是为宋武帝。
此后,刘裕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使流亡到南
方的侨人就地设籍,缴纳赋税),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
除苛法,使宋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被史家誉为“南朝第一帝”。
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刘裕治国严整,还提倡节俭,史书称他“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
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这与魏晋时期门阀大族不求进取、穷奢极欲相比,新朝确有一番奋发
气象。
刘裕当了皇帝后,还喜欢穿着连齿木屐,少带侍从,出神虎门
外随便行走。
平时亦不讲究繁文缛礼。
刘裕希望自己的后代能保持这种节俭作风,因此除言传身教外,还
保留下许多用具物品以警示后代。
刘裕自幼家境贫寒,在从军前曾以
耕作为生。
到他登上帝位后,昔年所用过的耨、耜等农具还保存下来
下少。
他命令全部收藏起来,留给后代。
刘裕当年在耕作之余,还常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