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最新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课程教课模式研究
电子政务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政府组织构造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切割的限制 ,建成一个精简、高效、清廉、公正的政府运作模式 ,全方向向社会供给优良、规范、透明、切合国际水平的管理与服务的现代政务管理活动。
所以“电子政务”课程的教课也表现出了很强的综合性、前沿性和实践性 ,拥有必定的难度。
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电子政务”教课存在的问题 ,从解析“电子政务”的人材培育规格下手 ,对该课程的教课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教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由
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要点内容之一。
为了知足国家电子政务发展
的需要 ,我国好多高校接踵开设了电子政务专业 ,以培育既懂政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材。
因为各高校的特色不一样 ,所开设的课程系统也不尽同样 ,有些着重管理理论 ,有些重视信息技术 ,但所有高校均将“电子政务”课程作为中心骨干课程进行建设 ,将其定位为“引领课”。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充足发挥该课程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讲堂教课中往常会花销大批课时 ,系统地解说“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技术、行政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知识 ,以便为学
生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行政管理等特意知识确立基础。
多年教课实践证明 ,这种教课方法的初衷是好的 ,但并未实现预期的教课成效 ,投入产出比较低。
2.直接原由
概括起来 ,笔者以为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 , “电子政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知识点众多 ,但因为课程的学时有限 ,教师很难将所有知识点解说清楚 ;其次 ,学生往常缺少与政府部门接触的时机 ,很难将教师解说的知识“串连”成系统 ,固然经过勤苦学习 ,能够在考试时标志各个独立的知识点 ,但很难从整体上成立对电子政务的理解 ,最后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
3.根根源因
笔者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根源因在于教课理念和教课模式的落伍。
第一 ,在传统教课中 ,教师常常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较少考虑本校电
子政务专业人材培育规格要求 ,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最大限度地灌注所有的知
识 ,梦想虽好但成效不好 ;其次 ,教课模式过于单调 ,对所有的知识点不分情
况,均采纳“讲─听─考”模式 ,固然经过频频解说 ,学生能够听得懂 ,但记不住 ,更
没法从整体上领悟其知识脉络。
二、教课理念
1.电子政务人材培育规格解析
不一样的人材培育规格,必定致使不一样的教课理念。
要改变传统“电子政务”教课模式 ,确立正确的教课理念 ,使该课程达到预期的教课成效 ,应第一从人材培育规格下手进行解析,明确究竟要培育什么样的人材。
在“电子政务”实践活动中,电子政务人材往常能够分为 3 种种类 :
一是电子政务系统操作人员。
这种人员主要使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其特色是
认识电子政务基本知识和观点 ,会操作和使用有关软硬件产品。
二是电子政务技术人员。
这种人员主要负责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运转和
保护等工作 ,其特色是精晓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三是电子政务管理人员。
这种人员主要负责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决议
和管理 ,是电子政务人材培育的最高层次。
其知识构造的特色是 :具备足够的应用电
子政务技术的知识 ,精晓现代政务管理活动 ,拥有业务流程优化重组的意识并掌握必
定的方法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 ,要求这种人员擅长追求信息化环境下的行政规律 ,整合优化管理流程 ,提出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
笔者以为 ,关于北京交通大学这种“211工程”要点建设大学而言 ,应主要培
育第三类人材 ,即电子政务管理人员。
2.研究性教课理念
电子政务管理人员位于电子政务领域的最高层次,其知识构造最具综合性 ,要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纯真依赖传统讲堂解说教课法,是没法培育出
高质量的电子政务管理人员的。
电子政务管理人员培育的最正确门路就是鼎力
推动研究性教课活动。
研究性教课在教育领域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北京交通大学早已展开了研
究性教改研究和教课实践 ,获得了大批研究成就 ,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在充足沟通借鉴其余课程研究性教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笔者以为 ,在“电子政务”课程的“教”与“学”的全过程都应贯串研究性的特色 ,推行教课与研究有机联合 ,人材培育与学
科建设有机联合。
教课的目标不在于一定得出必定的结果 ,而在于其研究和商讨的过程 ,培育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从这种意义上讲 ,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比切记某种知识更加重要。
鉴于上述理解 ,笔者以为 ,在展开“电子政务”课程研究性教课过程中 ,应主要按照以下几点原则 :
一是增强实验教课环节建设原则。
学生往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经
验,也极少接触有关工作环境,对电子政务的基本流程不甚认识,所以很难将知识串连成系统 ,即便有激烈的创新意识 ,也很难有的放矢。
针对这种状况 ,开发有关的实验教课系统,为学生供给流程模拟环境就显得特别必需。
笔者以为,分行业分部门的电子政务模拟系统建设 ,是本课程展开研究性教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是成立师生互动沟通体制原则。
沟通是研究性教课最中心的内容之一,只有经过不停沟通,才可能碰撞出新的思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所以,创造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相沟通气氛,成立长久有效的师生沟通体制,是本课程展开研究性教课的主要任务。
三是不停丰富“研究式”学习资源原则。
大批根源于科研实践的教教事例是
最好的学习资源。
在教课过程中 ,教师应将自己的经验和科研成就总结成事例 ,经过事例教课使学生明确电子政务的主要研究领域和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研究性教课模式
为了落实研究性教课理念 ,笔者提出了 3 种教课模式 ,在教课实践中获得了较
好的成效。
1.模拟式教课
模拟式教课最主要的特色是能够直观展现教课内容 ,便于学生理解教课内容 , 同时模拟是由学生去做 ,这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 ,不一样的课程有不一样的模拟式教课方法。
联合电子政务的特色和人材培
养定位 ,模拟式教课意在展现电子政务的中心基本流程 ,在电子政务教课中处于重要地位。
假如学生不熟习电子政务的基本流程 ,是很难展开其余教课活动的。
本课程
在教课实践中 ,主假如依据多种科研成就 ,总结、提炼、开发了“电子政务教课模
拟系统”,供学生个体在课外利用校园网 ,随时体验电子政务的基本流程和主要环
节 ,为后续学习确立基础。
2.互动式教课
互动式教课不是凌乱、无序的互动 ,而是一种构造化的互动。
这种构造化的互动表此刻“电子政务”课程的教课过程中 ,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和方式 ,建构构造性的对话 ,经过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小组互动学习 ,达成教课过程。
笔者在教课实践中采纳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 ,环绕某一主题 ,创建相应的情境 ,设计中心的要点话
题,以问题为导向切入讲堂教课。
其次 ,教师确立规则 ,学生自由结组、选举组长并确立组员的分工和角色。
在既定的规则指引下 ,以各小组内部合作、小组之间竞争的
方式展开互动教课活动。
3.事例式教课
事例式教课与互动式教课密不行分。
互动是一种体制 ,事例则是一种互动沟通的载体。
事例式教课的突出特色就是以例说理。
受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制
约,只有少量学生有时机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
为了使科研成就“反哺”教课,让更多的学生从科研中得益,笔者以为应不停总结科研成就、展开有关调研活动 ,成立电子政务教教事例资源库 ,服务教课活动。
北京交通大学经过多年建设 ,现已成立了“道路交通行政允许”、“中关村科技园行政审批”等一批事例 ,形成了“设问 (问题导向 )、解析 (以事说理 )、对话 (研究互动)、概括 (理论提炼 ) ”式的教课模式 ,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研究问
题的兴趣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