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豪迈受阅》精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今天,我们豪迈受阅
【图一】
脚本:胡锦涛主席一身经典中山装乘红旗汽车检阅海陆空三军,我军士兵斗志昂扬,队伍整齐严整。
【图二】
脚本:红旗招展,在引导车的引导下,导弹车隆隆开来,地动山摇,导弹上方红色点缀,如红缨枪刺向侵犯之敌。
【图三】
脚本:观礼台上,人山人海,面对这雄壮之师,人们信心满满。
观礼台的前方,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将手缓缓抬起,庄严、庄重地敬礼。
他们胸前的军功章可以作证,这是他们对国家的一片赤诚,身后高高飘扬的红旗可以作证,这是我们最敬爱的人。
【图四】
脚本:车辚辚,阵容新。
通信兵方队像电子丛林,像轻盈银燕,像移动城堡缓缓驶过,亮相长街。
(一)三维目标导航
◆学习重点
1、了解通讯报道的新闻形式。
2、感受阅兵式的磅礴气势。
3、体会多种表达方式运用的妙处。
◆学习难点
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
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二)助读资料速查
◆题目解说
题目点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今天”、事件“受阅”和事件的主体“我们”,“豪迈”一词体现出我们的自信。
“今天,我们豪迈受阅”是对事件的高度概括。
◆作者档案
李选清1955年6月出生于湖南耒阳,1974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文书、放映员、班长、排长、新闻干事、宣传股长、政工科长、集团军报道组长、解放军报社驻沈阳军区记者站记者、军报总编室编辑、军事部科技军工组组长、军事部副主任、军事部主任等职。
2010年2月任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授少将军衔。
武天敏1993年起从事军事新闻工作,历任院校新闻干事、海军政治部新闻干事、解放军报编辑。
通讯《危难中挺立起英雄队列》,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五四青年新闻奖一等奖。
报告文学《心灵的烛光--刘晓松烈士救人之外的故事》,被评为当年全国副刊优秀作品奖。
◆写作背景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持续蔓延,为了威慑境内外敌对势力,展现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成就,展示军队维护祖国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按照我国每十年一大阅兵的惯例,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举行了这次盛大的阅兵式。
(三)常考字词清单
◆生难字(常考的字要加彩色)
擎.(qínɡ)荟萃
..(huìcuì)
戎.装(rónɡ)广袤.(mào)
铿锵
..(kēnɡqiānɡ)履.行(lǚ)
横亘.(ɡèn)旌.旗(jīnɡ)
犀利
..(xī)边陲.(chuí)
缅.怀(miǎn)引吭.高歌(háng)
雷霆.万钧(tínɡ)叱咤.风云(zhà)
◆多音字
A-血(xuè)血泪
(xiě)鸡血
B-吭(háng)引吭高歌
(kēng)吭声
◆形近字(记忆方法)
擎(q ín ɡ)引擎 戎(r ón ɡ)戎装 挚 (zh ì)挚友 戒(ji è) 戒酒 亘(ɡèn )横亘 缅(mi ǎn )缅怀 旦(d àn )元旦 腼(mi ǎn )腼腆 斓(l án )斑斓 靡(m ǐ)披靡 谰(l án )谰语 糜(m í)糜烂
◆重点词
广袤:土地的面积。
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戎装:戎装,指军装;着军装。
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
犀利:形容物体坚固锐利得如同犀牛角。
后引申为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眼光等的尖刻锋利。
缅怀:指远怀;追念;怀念;追想(以往);深情地怀念。
引吭高歌:引:拉长;吭:嗓子,喉咙。
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
色彩斑斓:形容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山呼海啸:山在呼叫,海在咆啸。
形容气势盛大。
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威风凛凛: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叱咤风云:叱咤:怒喝声。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
形容威力极大。
◆真题在线(必须是2016年中考题,字词、成语等基础知识题均可,但必须包含本课的字词)
【2016 四川宜宾】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 啜.泣(chuò) 骸.骨(hái ) 锲.而不舍(qì) B.哺.育(bǔ) 星宿.(xiù) 告罄.(qìng ) 恪.尽职守(kè) C.咫.尺(zǐ) 干涸.(hé) 冗.长(rǒng ) 惟妙惟肖.(xiào ) D.狡黠.(xiá) 亘.古(gèng ) 偌.大(ruò) 味同嚼.蜡(jiáo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 项“锲”应读qiè;C 项“咫”应读zhǐ;
D 项“亘”应读gèn 。
◆咬文品句嚼词
(五)阅读收获盘点
◆主题归纳
本篇通讯全景式记录了2009年首都国庆大阅兵的盛况。
作品站位高远,笔调充满感情,文字洗练细腻,生动记述了中国武装力量走过从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10年风雨征程,第一次向祖国和世界展示新面貌、新阵容的壮观场景和豪迈气魄。
◆结构图解
◆写作特色
1.
文章大量引用了古诗词,使形式上短小灵活,内容上富有诗意。
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临沧海,引长弓。
”“西北望,射天狼。
”都是引用或化用诗词原句,壮怀激烈。
既丰富了读者的知识。
增加了读者的现场感触,又赋予了各个场面悠远的意境、深厚的历史感,不仅扬我国威,壮我军威,彰显中华民族自豪感,而且起到了转换场面,推进阅兵进程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令人赞叹。
2.综合运用了叙述、细节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
在叙述阅兵式进程时,文中插叙了方志敏烈士的深情告白,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又如“红黄两色的花束簇成中国军人的钢铁誓言”,这个典型细节,突出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也显示出记者的炼字炼句之功。
“……真让人忍不住像爸爸当年那样大喊一声:我是中国人!”写出了吉瑞芝此时此刻万分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难点突破
《今天,我们豪迈受阅》对大阅兵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彰显了纸面媒体的优势,结合文章谈谈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本文通过创造性地组织语言,把现场与幕后,点与面,历史、现实与未来结合起来,并融入自身的现场感触,全方位多侧面地报道了大阅兵的过程及其意义。
将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新闻呈现给读者。
如“169步,寓意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69年的不平凡历程。
”让读者明确了“169步”的深刻内涵,又补充了视觉形象。
“受阅三军身上,……民兵预备役部队等全部武装力量的精华。
”将历史和现实、点和面结合来写,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捍卫每一寸土地的赫赫军威。
充分彰显出纸面媒体的优势。
(六)国学知识拓展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中考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