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入门培训流程规范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T入门培训流程规范
一、目的:建立ICT程式优化、机器故障排除规范,作为PEB技工
使用操作之依据.
二、范围:本公司测试技工
三、职责:PE部:技工负责程式优化、ICT在线维护
四、ICT简介:
ICT隹拔测试机(In Circ u it Teste r ), 电器测试使用的最基本仪劈。
如同一块功能强大的万用表,但它能对在圾电路板上的元件测试进行*效得陌离(Guarding)而万用表不能。
2.ICT 测试内容:主耍是靠测试探针接傩PCB la y ou t m 来的测试点来检测PC BA的开路.短路.零件6&坪接状况。
可“为开路测试.短路测试.电阻测试.电蓉测试.二极警测试.三极营测试、场效应管测试.IC®脚测试等等。
3.7€T 的脅局能测试元器件的漏装.错装.参数值傭差. 坪点述坪.程路板开短路等故障,并能将故障是哪个元件或开短路位于哪个点准确告诉我们•(对元件的坪接测试有校离的识别能力)
4.公司I C T型号:目前我们用的ICT分别是台湾捷曾科技股份*限公司生严的JET-30 ONT.億律科技股份有限公F生产的TR—518FE O(以下介鉛以JET 为例)
五、ICT量测原理:
(1)单个R (Mode 0, 1) 利用Vx=IsRx (欧
姆定律),则Rx=Vx
信号源I s 取恒流(0. 1 uA —5mA),量回
Vx 。
即可算出Rx 值。
(2)小电阻(50欧姆以内)四线量 测:小电阻两端各下两支探针,1・4号 探针的
接触阻抗分别R1-R4, R a,Rb z Rc, Rd 分别
为四次测试之量测 值。
Ra=Rl+R2
Rb=R3+R4
Rc=Rl+Rx+R4
Rd 二R2+RX+R3
(竝和:必事昭宋弱/2 信
号源Vs 取恒压(0.2 V),量回 I x , Rx=Vs/Ix=0 ・ 2V/Ix , 算出Rx 值.
(4) R//L(mode3, 4,5):
IY* I Cos 0=YRx= 1 /Rx, 并 I Y ,| = l x / V s,
1.电阻量测
+
Vx=?
玫 Rx
L
1
1 p
R1
R2
R3
R4
1 2
3 4
Rx
Vs = 0 ・2V
信号源聽流电压源Vs,用相位法辅助。
Rx=l/|Y 、|Cos ()
2o 电容及电感量测
Vs
(1)单个C,L(ModeO, 1,2, 3):信号源
取恒定交流压源Vs, Vs/ I x=Zc=l/2 2 JifVs
Vs / I x = Z1= 2 JI fLx ,求得:Lx = Vs
(2) C//R 或 L//R (Mode 5,6, 7):用
相位法辅助,|Y1SinO=IYcxl, 即 3 Cx'Si n 0 =o )Cx
求得:Cx = C x S i n 0 , (C x ■ I x72 Ji
I Y M s i n o = I Ycx I , 即 S i n 0/3Cx'=l /3Cx
求得:Lx=Lx 7Siii 0 , (Lx f =Vs/2 Ji fix')
電容極性測試的另一方法是三端測試,須在上方加一探針觸及殼髏.在電 容的正負極加載直流電壓,至充鲍后測量殼骼電壓。
山于正負極與殼髏間的阻 抗差異,故對于插反的電容所測量到的殼鹘電壓會與正確時不同。
據此可判 別電容的極性。
(详见附页一)
3. 跳线测试:(UMPER, FUSE ,WIRE, CO N NECTO R, SWITCH, etc)
阻抗值
机器内识别值
荧幕显示值
(0,5] 0 1 (5,25] 1 1 (25,55]
2
3 (55,g)
3
4
Vs
Cx
4.量测PN 结:(D, Q, I C, F ET)
(1)信号源o— 1 0V/3mA o r 30mA可程式电压源,量
PN结导通电压;
⑵ZenerD的测试原理是量测其崩溃电压,与二极体
的差异是在测试电压源不同,其电压源为0V-1 0 V及0V- 4 8V可程式电压源.
(3)电晶体测试需要三步骤测试,其中(1) B-E和
(2 ) B-C脚是使用二极体的测试方法,(3) E-C使用V cc的饱和电压值及截止值的不同,来测试电晶体是否插反。
电晶体反插测试方法:在B-E及E-C 脚两端各提供一个可程式电压源,量测出电晶体E—C正向的饱和电压为V ce=0・2V左右,若该电晶体反插时,则Vce 电压将会变成截止电压,并大于0・2V,即可测出电晶体反插
的错误。
测Open/Short:
即以阻抗判定,先对待测板上所有P in点进行学习,R <25
Q即归为S h ort Group,然后T e st时进行比较,R〈5 Q判定为Sh o r
t ,R>5 5 Q 判为Ope n o
•T 関炳路學習d
凡雨甬之周竜阻.M 25□的針號歸入一個SHORT. CROUP,.反之亦皱彳
•t 闊&萄(在SHDET.GTO11P 內進行 y
•■■...OPEN.FAIL P ,....OPEN. PASS P
【(在SHOELGTOUP 之周進行)Q
6. G u arding (隔离)的实现:
Hi-Pin
Low-Pin
以电流源当信号源输入时,則在相接元件一的另一
與被測元件相接的旁路元件,確保量測的精準性。
此時隔離點 高電位能腳(Hi ・Pin )相接之旁路
的選擇必須以和被測元件元件為參考範圍.
以电压源当信号源输入时,則在相接元件二的另一
加上一等底電位能(Guarding P o i n t),以防止與被測元 件相接之元件所產生的電流流入,而增加量測的電流,影響
—
..OPEN …SHORTS
25 G 。
■ •••••• ・•
55.
V OP
Hi-Pin
隔 離乂 點
Guarding Point
被測元件
Guarding Point
隔V 離一 點
△ °P
«|授.几件二
被測元件
Low-Pin
1=
l=i
.SHORT PASS*-' -SHORT. FAIL#-1
電壓源
量測的精準性。
此時隔離點的選擇必須以和被測元件低電位
7、三端電容極性測試:
7。
1测试点
HiP?P
L O P;・3Q
7. 2试程式
PartName- - Act V- - Std V ・・ Hlim%…LlimH- - Mo4e- - Type- - Hip …Lop- - Dly …G-Pl 卜
•…CE1……0.2 ■ • 0.12V - • • -1 ....... 20* • • • 8 ■•- PX ・・• 1 • • 3・• • 0・• •
• 5“
• • • CEll - • • 0.2* ■ ■ 0.001V…・1 .. 20' • • • 18* ■ • PX…• 11 …13' • O' ■ ■ ■ 15^
\AAA*AAAAAAAAA-
上限 Do n c a re o
◊ Ac t _V: So u rc e v ol t age,建議值為 0.2 V
◊ St d _V:Se n s e V o 1 ta g e (Thr e s h old),依實際 De b u g 後決定 ◊ Hl i m 個定為 一1 (Don, t c are)
◊ Llim :建議值為2 0,可依實際Debug 後決定 < Mode:固定為8或18(適用於防爆電容) ◊ Type :固定為 PX
◊ Hip :電容負端(so u r ce pin) ◊ Lop :電容正端
◊ Dly :依實際Debug 後決定 ◊ G -P 1
: Se n se Pin
(Low-Pin)相接之旁路元件為參考範
G-F1
■:》
Cap
7o 3除错规则
將II i p/Lop相同的電容放在一起,例如CE1,CE2, CE3的HiP及LoP都是1及3,所以測試程式如下:
PartbTame -Act V- - Std V- - Hlim%- - Llim%- - Mode-・ Type- - Hip…Lop- - Dly…G-P2
• CE1 --• 0.2 …0.12V -1 20 - 8 PX• • 1 ••3…• 0…5卍• CE2---• 0.2…0.12V -1 20 - 8 PX• • 1 ••3…• 0•…九
・CE3…・0・2
…0.12V- • • -1 .............. 20 …8 …PX*・・1
・
•3•-・0…・・8
・CE4…・・0・2
…0.15V--・……20・・•・8…P%・20・・21・・0…・・22~
CE11 -・0.2…・0.001 V…-1 -・・20……18•P%…• 11- - 13…0 -・・15
卩
CE12 --0.2---0.001V- •-1 -• • 20 •-• 18 -PX -• 11 …13 …0 -••17^
◊ Deb ug時可交換HiP及L op比較量測值,以決定較佳之T hre s ho 1 d (Std_V )
◊若交換Hi P及Lop量測值差異不大可稠整De 1 ay time或S o u r c e volt age (Act_v)
◊若交換H i P及Lop量測肩居很低,可能是第三端接觸問題,可先檢查第三端是否接觸正常或待測電容有歪斜,可用換針或扶正待測電容方式解決
◊治具製作時第三端選用測試針,需考慮相同位置待用料的高度差異,以免造成接觸不良或刺穿待測物的問題
◊三端電容量測是用來檢測缺件及反向,無法檢測錯件
◊可利用量測分析工具(Hot K e y F 1 2)決定較佳标准值,Delay t i me。
8、IC空焊测试:
DIE
隹统的IC 保护二扱管测试方 式1般来说能测试IC 除VCC 与GND 之夕啲7卜80%的引 脚的开路问题,而T 馳戚 术的应用则使这一比例达到 98爲以上并足够稳定口
六、 ICT 调试(Deb ug )流程:
1、固定治具:将ICT 治具架在压床上,将治具天板固定在压 床蜂窝板上,锁紧治具固定螺丝,使其不会松动,将压床点动调整 治具上探针行程,使之达到其行程的1/2・2/3左右,然后用排线 依顺序将治具与开关板连接起来;
2、 程序登录计算机:将治具的测试程序COPY 入计算机, 并调出;将测试程序检査一遍,未经过排序的,要先排序•要按JP —电 阻一电容一电感一二极管一IC 的顺序(即按实际值排序);然后存盘。
3、 Open/Sh o rt 学习:学习之前,将状态参数里面的测试时 基改为50, OPS DELAY 更改为120-2 0 0;置良品板于治具上, 将压床压下即可开始学习;学习完毕后要存盘。
七、 ICT Debug 技巧与方法:
1、先将待测板测试一遍,然后可进入“EDIT” DEBUG ;
Solder JolnifCLMd)
3DDITIV.1DI41
Z
2、对于JP的DEBUG则比较简单,只要判定其有无点号,有无
零件,点号正确无误即可OK。
一般“JP”我们把ACT-VAL定为“2JP”上限为“+ 10%”,下限为“・60%” ;
3、电阻的DEBUG,则会比较复难,可按以下几步调试:
1)于小电阻,如零欧姆电阻,ACT・VAL可用2欧姆,然后上限为“+1 0 %”下限为“99%”即可,对于几欧姆或零点欧姆小电阻,
若客户要求用四线测试,则需做四线测试,未做要求的就可将线阻及
机器内阻加零件值作为标准值,上限可放宽;
2)于小电阻:(0Q-1KQ)要用定电流的测试方法(D 1、D2);。
3)电阻DEBUG —般有几种方法:变换测量模式文件位元的变化, 更
改延迟时间,高低PIN对调,加隔离点等几种方法,可结合实际情
况,具体分析处理;
4) GUARDING点对于电阻的DEBUG尤为重要,一般有这样一个原则:电阻的两个点,其中一点所连组件较少,则该点所连组件另
外一点作GUARDING点;隔离点所连的组件阻抗须为20欧姆以上,
电阻的隔离,加GND点很有效果;。
5)电阻隔离的目的是将量测到的较少的值隔离成大的,使之更接近于实际值,若该电阻量测的结果很大,超出实际值,则要提出疑问,看看是
否针点的问题,还是零件值的错误,或者是由于针点的不准引起的,
等待。
6)对于并联的电阻,若两电阻阻抗相差不是很大,则用并联值作标
准值,若相差很大,则大电阻不可测;电阻没有针点的?电阻没有
针点C//C: S td—V取并联容值
C //R: Mode 5 > 6、7,由Zc=l/2JifC,故C 一定时,f 越
高,Zc越小,则R的影响越小.
C//L: Mod e 5 . 6、7,并且f越高效果越好。
3.电感
F 8测试,选择Mode。
、1、2中测试值最接近S t d—Vo
L / / R: Mode 5、6、7 o
4・PN结
F7自动调整,一般PN正向0。
7V (Si),反向(2 V以上)。
D//C: Mo del 及加IDe 1 ay。
D//D(正向):除正向导通测试,还须测反向截止(2V以上)以免D反插时误判。
Zener: Na t — V选不低于Z e nei•崩溃电压,若仍无法测出崩溃电压,可选Model(3 0 mA),另1 ― 8 V z e n e r管,可以HV模式测试.
5。
电晶体
be、be之PN结电压两步测试可判断Q之类型(PNP or NPN), Hi・P —样(NPN), Lo-P—样(PNP),并可D e bug c e饱和电压(0.
2 V以下),注意Nat-V为be偏置电压,越大Q越易进入饱和,但
须做ce反向判断(须为截止0。
2 V以上),否则应调小N a t—V.
八、常见ICT误判及维护:ICT盲点:
①特殊IC (个别I C对GND、VCC无保护二极体)②
单点测试(如排插、插座、个别单个测试点的元件)③并联1 0个以上的电容并联(示电容的精密度作调整)④并联
1 5倍以上小电阻的大电阻⑤D/L或D/25Q以下,D不可测
⑥跳线并联⑦IC内部功能测试2・压床行程不足,探针压入量程为2/33・PCB板定位柱松动,造成探针偏离焊盘4
・PCB 上测试点或过穿孔绿油未打开、吃锡不良5. PCB制程不良:如未洗板导致PCB±松香过多探针接触不良6.探
针不良(如针头钝化、老化、阻抗过高……7、元件厂商变更(如小电容、I C之TE STJET)可加大垛 > 更改TEST J ET值8、未Debug良好]0、硬体问题:
lOo 1开关板:
诊断(D)一一—切换电路板(B)—・・一系统自我诊断(S)———切换电路板诊断(S)
若有B* C*表示SWB有Fail,请记录并通知TRI。
C*有可能为治具针点有Short造成.
10. 2系统自我检测:
诊断(D)——一硬体诊断(S)•—系统自我检测(S)
有R、D项Fail可能为DC板故障.
有C、L项Fai 1可能AC板Fail。
有P o wer项Fai 1可能Pow e r Fai 1,也请记录并通知供应商。
•日常维护
①一般GUARD点不超过3个,最好1、2个即
可
②无用之GUARD点需去除
③可GUARDING的元件为电阻、电容,一般大
电容GUARD ING无效
④电阻GUARD ING —般对地7 0%有效
⑤电容GUARDING —般对VCC 70%有效
©GUARDING 一般找串联小电阻(大于20
Q)、串联大电容
⑦若GUA RDING元件时,串联跳线或电感可
视为同点
⑧大电容并联测试偏大解决方式:
ACTUAL X 7 0% > S TANDAR DX下限值
九、注意事项:
1、小电容的测试通常用“A4”或“A5”模式,若量测结果过大,
贝!|需加GUAR DING点使OFFSET值不要太大,否则量测没有意义另外电容隔离VCC效果明显.
倘若小电容与大电空并联,则小电容可SKIP掉,不需测试,即便测试也会不稳定,又找不出问
2、大电容的量测,若用“DC”模式不稳定,可考虑用RANG E
“ + L去试,或加长延迟时间;
3、电容的上下限一般为3 0%,小电容的上限可适当放宽,下限要小一些;
4、电容极性测试可用两种方法:其一,二端测试法即用漏电流的
方法,实际值送0-9・9 V电压,标准值送电流,则模式会变为CM,适当加长DELAY,并调整实际值电压,使正反电流偏差较大;其二,三端测试法,即在电解电容顶部加多一根针, 高PIN 为顶部针点,低PIN为负极针点,隔离点为正极针点•实际值送0。
2 V电压,标准值为0o 05V左右,并适当加长DELAY, 使反向时接近于0.2V;
5、电感的测试最好用两种方法:其一,当作跳线测试,其二测其感
量,这样既可测出电感的缺件错件,也可测到短路,上下限可放宽;
6、二极管除了用“DT”(2・2V, 20MA)模式外,还可用“LV” (0—
10V)模式。
当二极管并联大电容时可将RA N GE“+1”,加延迟时间,还可将实际值电容提高,直到可测出反插及漏件;
二极管并联的情况,可加做电流的测试,即用“CM”模式,实际值可送0・7V- IV左右电压,并适当加长延迟时间,上下限可为2 0 %;
7、三极管除了测两个PN结外,要加做饱和电压测试,即三端测
试法,要注意是NPN型的还是PNP型,分别用N模式和P模式;尤其是基点要找正确,否则饱和电压测不出,一般NPN型实际值电压送0. 7V-1V左右,PNP型送3. 5V—4.5V,若饱和电
压测不岀,可往下调整电压;
8、I C的测试首先要找准该IC的VCC及GND,并在I C编辑
里分别注明(可按F4键),若IC做HP TESTJET测试
的,还要注明该IC的PORT埠(可按Fl 0)这些设定工作
做完后,可进入零件编辑,根据需要进行IC的学习。
注意:
1)IC SCAN学习后,可能会有些I C脚的量测结果很低,
可将低PIN针点取消,只留高PIN即IC脚对应针号,然后
将量测值做为标准值:上下限为± 40%;。
2)、HP TESTJET的学习可只做SHORT学习,然后将上限定为± 150%,下限定为一50%,这样可测IC的OPEN/
SHORT;
9、DEBUG完成后,要连续测试多少遍,然后利用EDIT里面的F6
功能,査看组件的稳定与否,对于那些不稳定的组件则需再做
调试,使之稳定.
产品工程部raop 20
通过以上几大项即可将治具调试好,若要使程序做得更为
完
美,则需更为细心,对照BOM检查,査看程序里面组件是否都
有测试。
最后希望各位技术员、工程师严格按以上条例DEBUG工作,并在工作中探索经验, 使所做程序既快捷又稳定。
0 5-6—3 0
THANKS
沟通无极限,一切构造源自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