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认识事物的能力肤浅,加上思维能力较低,因此农村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往往对作文感到头痛,缺乏对作文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走出困境,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能力,我在十几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重视说的培养
说是写的基础,学生会说才会写。
书面作文可以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整理、加工,使之成为内容丰富、叙事具体的作文。
因此,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我先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进行口述,教师边听边及时纠正学生口述时用词或语句上的错误,学生口述后,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口述作文中的可取或不足之处,使学生对作文的内容和中心、以及作文的取材範围,材料的安排等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面作文,这样学生写作起来就不觉得困难,他们只需要把自己的口述作文按作文要求进行修改、补充、加工,便轻鬆地完成了作文,这种方法对农村小学生效果良好。
2.重视情境的创设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本人结合多年来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小学生作文的主要存在问题是思路打不开,缺乏真情实感,实际上,小学生思维相当活跃,想象能力不差于成年人。
他们的情绪、思想也很容易受到外部的感染。
但是为什幺作文时会出现这方面的阻碍呢?那是因为小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不会创设一定的氛围和直观情境,小学生思维的水平是难以闪现的,感情的闸门是难以开启的。
因此,我们要在创设作文情境方面下些功夫。
例如: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几分钟,本人故意不进教室。
这时教室里可热闹了,同学们有的在议论,有的在猜测,有的很高兴,有的很失望……。
在同学们的言行、思想和感情充分体现的时候,我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当老师迟到的时候》,要求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提
示学生,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该做些什幺?学生马上有所感悟。
由于这件事是刚刚发生的,人人都熟悉,又加上启发得当,所以学生情动即发,全班同学都在轻鬆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