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里的孤独演讲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斋里的孤独演讲散文
书斋里的孤独演讲散文
作家熊培云在《重新发现社会》一书中说过:“写时评或社论,是书斋里的孤独演讲,必须得我自己潜下心来。
然而,这就够了。
”
写作,是书斋里的孤独演讲,又有哪项事业不是如此呢?
此种“孤独”,却并非一种感受,而是潜心于事业的一种状态。
村上春树曾说过,他毕生写作,只为进入“灵魂的地下二层”。
他将自己真心热爱的事业比作一个地下室,它共有两层。
许多人徘徊在地下一层,他们没有潜心的勇气和毅力,付出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探寻,虽得其表,却也乐在其中了。
“灵魂的地下二层”没有外界的喧扰,只有内心的沉静,唯有如此,才能对自己的事业进行进一步的开拓。
想必这是村上春树,也是每一个潜心事业者所追寻的真谛。
每个人都明白潜心钻研的好处,可不是所有人都能耐得住书斋内的孤独。
他们也做演讲——抛头露面,口若悬河,把自己仅有的知识当作资本来炫耀,来博得众人的鲜花和掌声——在掌声中,他们也沉醉了,忘了自己是谁。
这样的“演讲”,表面上热闹非凡,实则挖掘的内涵已越来越少。
然而所谓“孤独”的演讲,真的只是一个人的苦心孤诣吗?不,“孤独”其实最有力量。
“孤独的演讲”,是对我们思想的反复磨炼,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之后再去发声,我们的思想才能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此时,它会赢得大众发自心底的认同与尊重,它不孤独。
不由想起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
那个自由的灵魂,厌倦了世俗喧嚣,一个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只有纯粹的自然与他为伴。
他将时间用来在自然中优游,澄澈自己的心灵,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思索之中,哪里有什么名利的挥洒?如此,诞生了与这里的自然一样的纯粹而深邃的'《瓦尔登湖》。
因此这部书才成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前行,这难道不是“孤独演讲”的伟大力量吗?
余华说,要将自己“躲”起来,潜心创作,这同样是书斋里的孤独演讲。
只是我们需铭记,“躲”起来并非追求与世隔绝般的出尘,我们总是社会中的人。
要“躲”开的是那些扰乱心绪的无关之物。
演讲,总还是要让自己的思想传播于大众的。
在这个大家都忙于发声的时代,唯愿潜下心来,在书斋里做自己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