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试卷
八年级语文
Ⅰ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书写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澎湃.(bài)踉.跄(liàng)蓦.然(mò)万赖.俱寂(lài)B.绚.丽(xuàn)膝.盖(xī)繁衍.(yǎn)毛骨悚.然(sǒng)C.山岚.(lán)踱.步(duó)龟.裂(juī)受益非.浅(fěi)D.哺.乳(pǔ)编撰.(zhuàn)贿赂.(lù)如火如茶.(t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文学如茶,越品越知;文学如酒,越品越感。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根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醇厚幽香清冽
B.清冽醇厚幽香
C.醇厚清冽幽香
D.清冽幽香醇厚
3.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是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的合集,《芦花荡》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

B、《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C、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必不可少。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4.下边是一位同学写的总结中的一段话,其中有许多毛病,请帮他修改。

(5分)
我从自己的学习中体会到,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关键①。

我们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②。

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
地方都不知道(A),我上课搞小动作(B),思想开小差(C)③,身在课堂,心在操场,肯定不能学好功课④。

后来,我接受以前的教训,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好每堂课。

老师讲到哪里,我的思想就跟到哪里。

重要的地方,我还在书上做好记号,为了课后复习⑤。

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下课及时问老师或同学,不留问题过夜。

(1)文中①处应删去的一个词语是。

(2)文中②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改为。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把分句A、B、C 的顺序调整为、、。

(4)根据上下文意,把④处改为反问句式,应该是:
(5)第⑤处“为了”这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5.按要求填空。

(6分)
(1)把人的喜怒哀乐投射到具体的事物上,以美景衬哀情,这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比如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成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愁”是古今诗词中共同的主题之一。

崔颢《黄鹤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4)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巧借梦境来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2分)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

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

,。

7.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2分)
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

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
8.名著阅读。

(4分)
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初中两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好书。

在你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二.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全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的愿望。

(3分)
10、诗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
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辨析词义:(4分)
①绝巘多生怪柏
①飞漱其间
(1)绝
(2)其
②哀转久绝②其间千二百里
①自非亭午夜分
①巴东三峡巫峡长
(3)自
(4)三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猿鸣三声泪沾裳
1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三峡哪一时节的景色?渔歌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什么色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14—18题。

(10分)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

这里的树,
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

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

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14、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

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

(2分)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16、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
面不正确的说法是()(2分)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7、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
____________顺序;从文段结构看,乙
文是__________ 结构,丙文是并列结构。

(2分)
18、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
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
道旁树。

”不妥,
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


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文题一:翻过山,出现了故乡的田园,亲人的笑脸;翻过山,观赏到美丽的风光,奇异的景观。

这里的山,是自然的山。

生活中还有另外的山,它会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也会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山”虽然无形,但在成长的路途中常常与我们为伴。

躲避它,会一生遗憾;翻过它,将风光无限。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Ⅱ卷(50分)
四、课外积累。

(37分)
(一)背诵与默写(10分)
19、山中人自正,。

20、世胄蹑高位,。

21、平芜尽出是春山,。

22、,南冠客思深。

23、,此恨无穷。

24、善政得民财,。

25、,多病故人疏。

26、泪眼问花花不语,。

27、来往不逢人,。

28、,白日落梁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③。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
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③未知所况:不知道如何来描述。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
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29、解释:(2分)
①诏②奇
30、翻译:(4分)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1、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分)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C.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32、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7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

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

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你说吧。

”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

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

”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
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

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

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

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

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

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

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

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⑨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

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⑩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

”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

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

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⑾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33、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3分)
34、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3分)
35、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4分)
⑴“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⑵“……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6、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三个方面即可)(3分)
37、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⑾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50字以内)(4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五、综合性实践。

(13分)
38、根据划线语句的形式,续写两句话,分别写春风和柳树。

(4分)
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吗?老人:有啊,有溪水,有小草,有杨柳,有春风………
孩子:那有什么好看的?
老人:那潺潺的溪水蕴含着动人的乐曲,那茸茸的水草洋溢着醉人的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9分)
班级组织了以“公平与信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主体分三部分:
【讨论现象】
清脆童音,我不相信
2020年2月24日,我们去小学部报
告厅,和一群四年级小朋友一起听安全讲座。

讲座上,老师提问:“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应该去扶他吗?”
我迟疑了一下,只见不少四年级小同学齐齐举手:“不能,要不然那个老人会说是我推倒他的。


“路上遇到哭泣迷路的小弟弟小妹妹要我们带他回家时,我们应该答应他吗?”
一个小同学站起来回答:“不能,这是一个陷阱。


……
对于好多这样的问题,都是一排迅速举起的小手,和用清脆童音回答的“标准答案”。

(摘自《南方周末》2020年3月17日,作者为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
针对上述材料,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同学甲:这样整齐的回答是有人教过的吧?老师不应该这样教他们。

同学乙:老师其实也是很无奈的,这样的教育固然让人觉得很悲哀,但如果不这样教,出了事情后果就更严重了。

主持人:对!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着某种的现象,它们已经影响了年幼的心灵。

(1)你认为主持人说的“某种现象”
指什么现象?请结合材料概述。

(2分)
【分析数据】
以下是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论:
(摘自《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一文,《南方周末》2020年4月28日)
⑵你从这个图表中读出的主要信息是。

(2分)
⑶为了建设公平与诚信的社会,请你提一条建议:。

(2分)
【采取行动】 本次活动要选一首歌曲作为推广曲目,旨在呼唤真诚与信任。

备选曲目有两首,歌词摘录如下:
(4)你选择第 首,理由是 。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