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初探
摘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其重体验、重参与的特点给师生在达成语文
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较其它方式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坚定不移
的渗透。
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
动探究、团结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本文试从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
思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专题,进行研究探索,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是最有效、最有用、最主动、最能激发学生创造性
和想像力的学习,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人本性、人文性和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氛围,有着极大
的促进作用。
一、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语文研究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
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语文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
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
学习研究活动。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一方面是指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创设一
个开放的活动环境;另一方面是指要在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保留开放状态。
2.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习过程中教
师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而不是什么都包办,应留有适当的余地让学生充分
发挥其自主性。
3.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研究”的特性,重视学生对知识进行研究、探求
的过程,而不强调结论的正确性。
4.实践性。
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学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走出
课堂,通过学生本人的亲身体验来探求。
5.协作性。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活动和集体协作的统一。
协作性
要求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位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必须密切合作,为共同的
目标而努力,最后得出的结论应是包含每一位成员劳动成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创设研究性学习的环境:(1)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
要让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同时受
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
自主性和创造性。
(2)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
学习环境的
创设,一是创设客观探究情境,包括各种直观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二
是创设智力情境,包括各种问题情境等;三是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实现有意义
的自主学习。
2.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要素:(1)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
与语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
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探索研讨。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
计划的内容包括:按照计划对提出的问题
进行探究。
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对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3)总结提高。
教师引
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
专题报告。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1.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
首先,应针对语文学科的
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加看重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
的亲身参与,在研究过程中感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
增长自己的见识。
其次,应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
2.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虽然具有很多优点,
但并不是说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完全代替传统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出现,也并不是
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一种继承和创新,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
3.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
点就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说教师的角色
就可有可无,实际上,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
确处理好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4.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一些教师把实行研究性学习等同
于让学生做课题、写论文,这种认识是有此偏颇的,过分地强调了研究性学习结
果的重要性。
实际上,研究性学习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且更多的应渗透
于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程红兵《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四期。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