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课堂实录容积和容积单位_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堂实录及评课
学情介绍:
从本学期开场,笔者在所教班级启动数学课前预习工作,学生的预习程度尚在初始阶段,即可以在预习时将重要的内容、定理用笔进展勾画;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绘一些概念;可以正确理解例题想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所运用的知识。

预习要求:〔一日三问〕
1、通过预习,我能找到书上哪些概念、定理、规律?
2、我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概念、定理、规律吗?
3、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评析:孔子一日有三省,我让孩子一日要有三问,通过这三问来自己检验预习的效果。

〕课堂实录:
1、提醒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啊?
生:容积和容积单位。

师:看来你确实是预习了!
2、理解容积的概念。

通过预习,你理解到了什么知识呢?你可以有条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1:我知道了容积,一个物体所能装的物体多少,叫做容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看书上28页,第一行的。

〔其他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看书上的概念〕
师:好似你说的和书上有一点不同哦!
生1:我觉得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师:哦!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含义,真了不起,看来你的预习成效不小!
〔评析:看,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了,看来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

孩子的答复让我震惊,也让我对孩子更加有信心,看来预习确实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知识,更好地把握知识。


生2:箱子、瓶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包容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师:是吗?
生齐答复:是的!
师:除了箱子、瓶子、油桶,还有什么物体有容积呢?
生1:纸盒!
生2:杯子!
生3:还有这个!〔举起医药用的盐水袋〕
师:确实有容积!一般我们把纸盒、杯子、箱子等物体叫做容器。

〔板书:容器〕
〔评析:孩子预习过了只是对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当孩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老师还是要“英勇〞地站出来,为孩子点拨、指引。


师:你们理解了什么是容积吗?
生(非常自信)齐答复:理解。

师:〔出示一个小纸盒〕什么是它的容积?
生1:〔把盒盖翻开,用手在纸盒里捞一捞〕这就是它的容积。

〔其他学生频频点头〕
(评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是真的理解“容积〞一词的含义了!)
师:能用语言描绘一下吗?
生1:它能装多少,就是这个纸盒的容积。

师:很形象,谁能运用我们知道的概念,用标准的数学描绘吗?
生2:这个纸盒所能包容物体的大小,叫做这个纸盒的容积。

生3:还要补充一点,是包容物体体积的大小,才叫做这个纸盒容积。

师:听得真仔细,这样就更加完好了。

你能再给大家说一遍。

生2:这个纸盒所能包容物体体积的大小,叫做这个纸盒的容积。

〔着重说了“体积〞〕师:〔出示一个水杯〕什么是它的容积?
生4:〔把瓶盖翻开,用手在里面捞一捞〕这个被子能装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除了装水,还能装……
生4:能包容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这样更加准确。

师:再问自己一遍,你理解容积了吗?
生:〔更加自信,一齐大声说〕理解!
〔评析:这是真的理解了,不但理解了字面的含义,我想在每个孩子的心里可以像放电影一样回忆到底什么是“容积〞,它不再是冰冷的一串文字符号,而是活生生的形!〕
师:什么是容积?〔学生答复,板书补充完好:〔容器〕所能包容物体体积的大小,叫做它的容积。


师:〔课间出示碗、鱼缸、高压锅、水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说一说什么是这个容器的容积?
〔学生迫不及待地自己说起来。


等说得声音渐渐小起来,指明几学生说。

〔说的时候都自然地配合着相应的动作。


师:看来大家都理解了容积了。

3、比拟容积与体积的不同。

〔“竞猜游戏〞,师出示两个尺寸一样的盒子,一个是塑料制成的,一个外面用白纸蒙着,看不出材质。


师:猜一猜,那一个容积大?
生1:塑料盒子容积大。

师: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生1:感觉比拟大。

生2:旁边那个白纸蒙着的容积大。

师:为什么?
生2:说不定那个盒子的材料还要薄一点。

生3:我还是觉得塑料盒子容积大,因为塑料已经很薄了。

生4:我也觉得是塑料盒子大。

〔在学生的争论声中宣布“揭晓谜底〞,全班突然安静下来,师缓缓地把两个盒子口转过来,对着大家,大家一起叫道:“塑料盒子!〞〕
〔评析: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当时孩子的神情,那时一副怎样的迫不及待啊!有的孩子紧张地握紧拳头,有的孩子脖子伸得不能再长了,有的孩子干脆巴在了讲台边……从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孩子对知识的向往!心情无比冲动啊!〕
师:为什么?
生5:很明显,它装的物体体积小。

师:你是目测的。

生6:这个木盒子的材料比拟厚,所以装的物体肯定少,容积就小。

〔其他学生会意地点头。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两个盒子的容积由大小之分,这是它们的不同,那有没有什么一样呢?〔学生仔细地看着,几秒钟后,有些学生举起了手,有些学生却有点茫然。

此时,老师将盒
子一起翻扣在讲台上。


生7:它们的体积一样。

〔大家都表示同意。


师:怎么又一样了,刚刚不是说不同吗?
生8:一个是容积,一个是体积,不一样。

〔其他同学纷纷附和。


生9:体积是从外面量的,容积是从里面量的。

师:怎么知道的?
生9:我预习时看到书上有。

师:在什么地方?
生9:28页第二段。

〔大家纷纷看书。


〔评析:书的作用多大啊!相比起以前,有的新授课上完都没有翻开书一下,把孩子最有力的学习利器丢在一边,真是得不偿失!而如今,书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了!〕
师:书上还说什么了?
生10:体积计算的方法和容积的计算方法一样。

师:这句话大家怎么理解?
生11:都要用长×宽×高来求容积。

师:长、宽、高怎么测量?
生12:从里面测量。

生13:也可以从外面测量。

〔其他同学一片哗然,老师示意大家安静。


生13:有些物品从里面测量不方便,可以从外面测量,减去它的厚度。

〔大家假设有所思,之后表示同意。


师:你们觉得呢?我们要注意“听话〞的艺术!不过,从外面测量再计算容积,中间的计算还不是很简单的呢,课后大家可以试一试。

〔评析:预习后的课堂容易让孩子“乱〞,因为觉得所学习的知识都弄懂了,大家都急于发表意见。

此时,老师的调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把孩子都安抚住,还不能消除学习的积极性。


师:那么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络?
生14:计算的方法一样,但是体积一般量物体的外面,容积一般物体的里面。

〔老师正准备小结,见有一学生举手。


生15:还有。

〔捧起书朗读28页第三段。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板书:升、毫升〕
〔评析:假如没有预习,学生不可能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细节,就是因为在课前进展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学生才能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完善。


师〔冲动〕:你预习的真仔细!这是两者的联络和区别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老师顺势往下引导。


4、认识容积单位。

师:你在生活当中见过这些容积单位吗?在哪里见过?
生1:〔实物投影展示饮料瓶〕饮料瓶上有,350ml。

师:〔板书:ml。

〕这是什么意思。

生2:毫升。

师:350毫升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表示这个瓶子的容积是350毫升。

生4:不是,表示里面盛的饮料是350毫升。

师:哪一个更准确?
〔大家大局部都同意生4。


生5:应该是饮料350毫升,因为前面有几个字我看见了,“净含量〞。

师:观察的真仔细,这几个就说明问题了,350毫升表示的应该是……
〔学生齐声说,饮料〕
〔评析: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孩子往往容易无视,有必要给大家一个正确的认识!〕
生6:〔出示药用的针管〕这里也有,到这里是2毫升,到这里是4毫升。

师:只有毫升吗?
生7:〔出示一个大饮料瓶〕大的饮料瓶上有“升〞。

这个“L〞就表示升。

〔老师板书:“L〞。


师:还有其他的吗?大家互相看一看。

〔学生互相看看自己带的实物和周围同学带的实物。


师:你还知道哪些升和毫升的知识?
生1: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分米。

师:在哪里知道的?
生1:看书的,在28页红色方框里。

师:看来预习帮助你理解了不少知识啊!对这三句话有疑问吗?
〔都摇头表示没有疑问。


师:真理总是通过理论来证明的,想验证一下吗?
〔老师试验,出示量筒和量杯。


师:谁认识它们,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1:这是量杯和量筒。

师:〔再实物投影上展示刻度。

〕能详细一点吗?
生1:这是一个1000毫升的量筒和1升的量杯。

〔用1000毫升的量筒里装红药水,倒入1升的量杯里,学生发现正好倒满。

在倒的过程中,学生非常冲动,尤其当最后一些水倒入量杯里,发现正好倒满,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

〕师:想说什么?
生:1升真的等于1000毫升。

〔板书:1升=1000毫升〕
师:他用了一个“真的〞,是真的吗?
生〔大声说〕:真的!
〔评析:假如只是让大家把书上的知识读读背背,孩子势必会觉得索然无趣。

但是用实验来验证,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入不说,对孩子的思想上也会有不少冲击。

切记不要将书本神圣化,不要将老师神圣化,只有敢于疑心的人才会有更多的创造!〕
生1:老师,那1升真的等于1立方分米吗?
师:还是……试验证明。

〔将1升量杯里的红药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塑料盒里。

当试验进展到后半段有的学生冲动地站起来,当最后一滴水倒入盒子里,水面虽然颤颤巍巍,但是没有泼洒出来,学生欢呼起来,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师〔等待了约5秒,大家情绪稍稍平复〕:想说什么?
生〔齐声〕:1升真的等于1立方分米。

〔特地重读“真的〞二字〕〔板书:1升=1立方分米〕师:我们下面来试验:1毫升=1立方厘米。

〔有的学生不同意,表示不需要试验了,请他来说理由。


生1:不需要试验,我们根据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升,就知道1立方分米=1000毫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生2:我也觉得是这样。

1升就是1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是1000立方厘米,1升又是1000毫升,所以1000立方厘米=1000毫升,1毫升当然就等于1立方厘米。


〔学生们仔细听着,微微地点着头。


师:是吗?大家明白了吗?
生表示都明白。

师:这两位同学真了不起,把我们大家都教会了,省去了我们不必要的试验,我提议……〔没有等老师说完,大家都鼓掌表示感谢,两位同学都非常快乐。


〔评析: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知识根底,所以就敢于站出来表现自己,假如没有预习给他的“底气〞,我想,这样的场景可能不会出现。


小节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稳固。

1、通过刚刚的试验,我们如今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齐说,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2、利用这个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可以将一些有关的名数进展改写。

3、独立完成28页练一练1。

指名汇报答案。

选择其中不同类型,说说是怎样想的。

4、你还能出几道给大家练习吗?
生1:3800毫升= 〔〕升。

〔板书〕
师:谁能解答曹老师的这个问题。

曹老师,这么多同学举手,你来点一个。

生2:3800毫升=3.8升。

生1:对。

〔学生纷纷举手要做小老师。


师:下面要求高一点,要出一个类型不一样的!
生3:0.3升=〔〕立方分米。

〔点名〕
生4:0.3升=300立方分米。

生3:对。

〔见一学生情绪很冲动,让其说一说。


生5:大家听好,0.25毫升=〔〕升。

〔板书〕
〔很多学生都喊出来“250毫升〞,生5笑着摇头。

大家觉得很奇怪,陷入沉思。

不一会儿,有些学生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迫不及待的举起手来,生5点了一个学生。


生6:0.25毫升=0.00025升。

生5:对!
师:能说说为什么?
生6:毫升转化成升,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应该是0.00025升。

〔有些一开场不明白的学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师:〔生5〕出的题目很有程度,让我们很多同学一开场都受骗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一下失败的教训?
生7:我们一看到这个数觉得很小,就觉得应该先乘进率1000,其实这是一个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1000。

〔大家纷纷点头〕
师:以后我们一定要先看清楚类型再作,而不能凭感觉。

好了,总结失败的教训,下次就一定能成功!
〔评析:这个环节非常有趣,没有想到这么多孩子原来都是渴望做“老师〞的,尤其是那个难住大家的孩子,获得了很多来自于其他孩子的“注目礼〞,不只是孩子,连我都很敬仰!
真的没看出来,原来我们的学生很有程度,是我以前太过小心翼翼,在不经意间,其实他们都长大了!〕
5、容积的计算。

师:所有的知识都介绍完了吗?
生1:还有一个例题,这是求容积的。

师:大家能看懂例题吗?
〔学生都表示懂了。


师:谁来教大家呢?
生2:这个例题告诉我们这个长方体油箱的长、宽、高,因为求容积的方法和求体积的方法一样,所以只要用长×宽×高,就得到长方体的容积。

生3:还有。

求出来的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把它转化为升,因为问题中问的是多少升。

〔没有人举手。


师:通过这两位老师教,大家弄懂例题了吗?〔学生表示懂了。


师:刚刚〔生2〕王老师说求容积的方法和求体积的方法一样,所以只要知道长、宽、高就行,是吗?什么地方的长、宽、高。

生4:里面的长、宽、高。

师:外面的行不行?
生5:外面的不行。

外面的就是求体积。

师:对啊!一定要从里面量,这一点很重要。

〔评析:“该出手时就出手〞,千万不要以为预习以后就应该把课堂完全让位给孩子,孩子是需要老师的,尤其当孩子把握知识不到位、不准确时,一定要及时指出、纠正,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


6、容积计算稳固。

师:长方体行,正方体呢?自己完成书上28页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师:有问题吗?你怎么知道0.064立方米=64升?
生1: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升,所以1立方米=1000升。

师:言之有理吗?〔学生点头〕〔生1〕李老师也很不错啊,教会了大家一个重要的知识,那就是1立方米等于……
〔学生齐答复:1000升〕
〔评析:孩子教孩子,一样可以教的好!而且,那是真正的丛学生实际出发!〕
8、课堂小结。

师:通过预习上课,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哪些知识?
生1:通过预习,我理解了一点书上的知识,但是经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学的更加深入了。

〔师:更结实了是吗?〕
生2:我知道了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容积的概念。

生3:还有容积和体积的区别,要知道容积的话,一定要从里面量。

〔评析:没有预习,对于孩子来说,课堂就是知识的幼苗成长的过程;课前预习过后,对于孩子来说,课堂时知识的小树蓬勃生长的过程,孩子那一个“更加〞说的多好!〕
7、稳固练习。

1、想想填填。

6.09立方分米=( )升=( ) 毫升
1750立方厘米=( )毫升=( )升
9.8升= ( )升( )毫升〔你是怎么想的?〕
2、联络实际填适当的单位。

一瓶可乐有250〔〕
一桶色拉油有2.1〔〕
一瓶红药水有20〔〕
一个集装箱的容积是120〔〕
一辆冰箱的容积是180〔〕
〔一个集装箱的容积是120〔〕,学生有疑问,有的说填“升〞,有的说填“立方米〞。

〕师:1立方米有多大?
生1:假如把一张课桌想想成一个长方体,两个这样的长方体大约有1立方米。

师:120升有1立方米吗?
生2:没有,10个120升差不多1立方米。

〔学生假设有所思地点头。


师:哇!假如填“升〞怎么样?
生3:差不多十个集装箱才有这么大!〔学生作手势〕〔学生们都笑了!〕
生4:应该填立方米,升太小了。

〔学生表示同意。


师:假如以后有同学有时机看到集装箱,一定要给大家描绘一下!
〔评析:孩子没有见过集装箱,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向,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比一比,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立方米〞“升〞的区别,从而正确地进展判断。


3、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数学。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容积的有关知识,出示:
一瓶墨水是〔〕毫升一瓶葡萄糖水是〔〕毫升摩托车油箱的容积是〔〕升师:希望大家通过课后学习,理解这些知识好吗?下课!
〔评析:从从课中拓展到课后,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就是一个无止尽的过程,不要因为铃声的想起而把美妙的数学知识中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